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开平市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开平市2004-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21例,年平均发病率4.32/10万,流动人口占60.18%。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8月龄、8月龄~7岁、8~14岁、15~19岁、≥20岁分别占10.41%、52.04%、21.72%、4.07%、11.76%。结论提高麻疹接种率和适时在重点地区和人群中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才能有效控制麻疹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安康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安康市1999-2010年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时间集中在3~7月份,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74.31%。结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开展麻疹病例监测,对高危人群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降低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麻疹,对赤峰市麻疹的流行特点进行了分析。方法:资料根据赤峰市2001-200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着麻疹疫苗的使用及计划免疫的实施,全市麻疹发病率迅速下降,冬春季节高发,各年龄分布有一定差别,主要集中在6-9岁组,最多的是7岁组,占18.75%。各地发病率差别很大,局部地区存在麻疹爆发。结论:麻疹发病模式介于小年龄组和混合模式之间,患者年龄构成有后移的现象。各地必须实施麻疹控制规划,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逐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减少麻疹在局部地区的爆发,以进一步达到控制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钦萍  陆鑫晓  刘万森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589-2590
目的:了解无锡市南长区2005~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2010年南长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南长区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6.13/10万,外来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市人口,本区人口以20岁以上成人病例为主,外来人口麻疹病例集中在8月龄~6周岁年龄组儿童和20岁以上成人,发病均以无免疫史为主。结论:外来人口存在免疫空白是导致麻疹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杜绝免疫空白,是消除麻疹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保定市2010-2015年婴幼儿麻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婴幼儿麻疹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麻疹疫情为资料,对该市2010-2015年0~24月龄婴幼儿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2010-2015年全市0~24月龄婴幼儿麻疹发病3 156例,占总发病数的58.3%;其中8~24月龄2 043例,占婴幼儿病例总数的64.7%,未及时免疫的占婴幼儿病例总数的36.3%;病例最多的是9~18月龄婴幼儿,占婴幼儿病例总数的38.5%,0~7月龄次之,占婴幼儿病例总数的35.3%。2<8月龄婴幼儿还未到接种月龄就感染麻疹病毒,是因为病例存在发病前到过医院与麻疹病例或其家中有接触史的情况,所以人群中麻疹病例的数量导致婴幼儿麻疹发病率持续在较高的水平。结论近年来保定市婴幼儿麻疹发病有升高趋势,建议加大查漏补种工作力度,加强人群麻疹疫情监测和免疫水平监测,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工作,最终预防麻疹的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理州2000-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理州2000-2008年共报告麻疹9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9/10万,以2007年发病率最高(6.83/10万),2005年发病最低(0.63/10万);常住人口发病870例,占92.45%。8月龄~7岁、≥20岁、8~14岁,分别占37.83%、26.35%、13.28%;对941例麻疹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8.16%、49.06%、32.77%。结论常住人口发病较多,发病年龄以8月龄~7岁和≥20岁为主。提高MV2剂次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定期开展MV的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加强麻疹监测和基层人员培训是控制麻疹发生与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赵雪玲 《吉林医学》2011,32(27):5736-5737
目的:了解南阳市卧龙区2006年~2010年麻疹的发病情况与流行病学特征,并针对性提出建议。方法:对2006年~2010年卧龙区的大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2010年,卧龙区年均麻疹发病率为11.0/10万,流行强度逐年下降;发病高峰由春季向夏季推移;2岁以下散居儿童仍为麻疹控制的重点;69.6%的麻疹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卧龙区麻疹流行强度逐年下降,但应继续做好重点人群麻疹疫苗的初免、复种和强化免疫工作,同时确保疫苗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天津市蓟县2005-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津市蓟县2005-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麻疹7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80/10万,呈下降趋势。发病例数最多的是渔阳镇,占28.12%;3~5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占76.95%;发病以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为主;男女性别比例为1.28∶1;发病年龄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模式和趋向大年龄组模式,≤1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增加,占33.06%,≧20岁成人发病也占较大比例,占35.94%。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在重点地区和人群中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工作,做好麻疹散发和暴发疫情的防控工作,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连市甘井子区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该区2014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大连市甘井子区2014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55例,麻疹发病率5.1282/10万。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3-7月份,共51例,占全年发病数92.73%;发病年龄以0~1岁(小于8月龄10例)为主,共31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6.36%,其次是成人组(22~42岁)15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27.27%,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病例最多,共38例,占发病总数的69.09%。所有病例中无免疫史者38例,占全年发病总数69.09%,免疫史不详者15例,有2剂麻疹免疫史者2例。结论:大连市甘井子区2014年麻疹高发与易感人群积累及一部分人未接种疫苗有关。  相似文献   

10.
毛竹梅  朱建华  王亚东 《中外医疗》2011,30(35):133-133
目的探讨我地区2006年至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为制订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地区2006年至2010年麻疹疫情报告和麻疹监测系统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及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及流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至2010年共发生麻疹病例200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为8.2/10万,3~5月为发病高峰期,共发病160例,占总数的80%;发病者在18岁以内病例136例,占85%;发病者中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者108例,多为麻疹免疫空白人群较多,以刚出生的及人口密集区的流动人口为著。结论本地区麻疹流行的时间分布及人群分布与全国基本一致,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地预防麻疹疫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绵阳市2009年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麻疹控制经验,为2012年我市消除麻疹提出指导意见。方法:对绵阳市2009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绵阳市2009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51例,报告发病率为0.96/10万,明显低于2008年。病例主要以2岁以内和15岁以上发病为主,发病高峰在2~5月,未发生暴发疫情。结论:我市2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有免疫空白现象存在,必须进一步加强人群免疫接种,特别是免疫工作薄弱的地区;同时提高麻疹监测的敏感性,及时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有效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12.
杨洁  何梅英  林喜乐 《海南医学》2011,22(13):118-120
目的了解罗湖区麻疹流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罗湖区2008-2010年麻疹病例个案。结果 2008-2010年罗湖区麻疹发病率波动在1.02/10万~16/10万之间。发病高峰集中在5~8月份,占总病例数的45.23%,呈现高峰月份逐步后移现象。7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54.16%,20岁以上人群占总病例数35.12%,有免疫接种史占16.07%。结论消除麻疹需要建立预防接种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成人麻疹疫苗接种,确保常规免疫接种工作落实;并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及时对疫点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市麻疹强化免疫的开展情况,确保2012年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并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方法汇总分析2010年9月11~20日我市对8月~6岁麻疹强化免疫儿童信息。结果全市12个县(市、区)均完成了目标人群摸底调查的预防接种工作。调查摸底目标儿童565 384例,累计接种人数557 034例,接种率为98.52%。结论 2010年潍坊市较好的完成了8月~6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建立起了目标人群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南宁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05-2010年麻疹疫情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607例,发病率由2005年的1.37/10万降至2010年的0.0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8月的春夏季节,共516例(85.01%);发病数前4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西乡塘区、兴宁区、江南区和青秀区,共437例(71.99%);男女性别比为1.54∶1;8月龄~7岁年龄组314例(51.73%),散居儿童和学生共432例(71.17%);有明确免疫史者79例(13.02%)。结论散居儿童和学生,特别是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地是防控重点,加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漏种的补种工作,提高易感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麻疹暴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麻疹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9例麻疹病例中以城区发病居多,占47.7%(52/109),发病最小4个月,最大40岁,0~7月龄占20.18%(22/109),8月龄~6岁占53.21%(58/109),7~14岁占9.17%(10/109),15岁以上占17.43%(19/109),90.38%(47/52)的病人没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结论:仙桃市麻疹基础免疫工作薄弱,流动的散居儿童、小月龄儿童和成人的麻疹免疫预防工作应引起重视并纳入规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苏州市2007年麻疹流行情况并分析流行因素,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分析2007年苏州疑似麻疹病例控制系统上报的麻疹疫情资料。结果2007年苏州麻疹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份左右,以小于8个月以下的婴儿和大中专学生为主,男女发病比例为1.05∶1。结论麻疹发病率较高主要与季节和人群体内的麻疹抗体的保护水平有关。建议加强疫情的监测,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弱势人群的麻疹抗体保护水平,尤其在春冬两季提高警惕,化被动为主动,查漏补种,以达到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香洲区近年麻疹流行情况,探讨今后控制策略。方法收集香洲区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2010年香洲区麻疹的流行特征。结果全区共监测到麻疹病例610例,年度发病率在1.28—40.65/10万之间,其中外来暂住人口发病355例,本地户籍人口发病255例,病例集中在4岁以下及20~29岁人群,分别占总病例的49.02%(299/610)和16.39%(100/610),病例高发月份在4~8月,占总病例数的73.28%(447/610),所有病例中无明确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占91.48%(558/610)。结论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消除免疫空白人群,为此必须进一步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同时对外来务工者、育龄妇女进行接种,以提高人群整体麻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阜阳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结果与消除麻疹干预效果,为如期消除麻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疑似麻疹1 447例,实验室诊断为麻疹394例,临床诊断399例,≥15岁及﹤18个月龄儿童发病较高,分别占25.3%和28.6%。18个月龄内儿童发病率逐年增高;8个月龄以上人群未免疫接种和免疫史不详者占57.7%,应免疫2剂次无确切全程免疫史的占85%以上。结论阜阳市消除麻疹干预措施效果显著,通过麻疹疫苗强化、查漏补种等,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2011年达历史最低水平;≥8个月龄人群麻疹疫苗漏种或不全程接种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8个月龄和﹥15岁人群属免疫空白和薄弱人群,推行育龄妇女和15岁以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3710例儿童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10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小于3岁儿童(84.07%);发病季节集中在4-8月份(73.53%);农村及外来人员患病多于城市;未接种疫苗者多于接种疫苗者,其中未到初免年龄者占未接种人数53.36%。结论儿童麻疹患病可能与母体抗体水平低,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低,人口流动性大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