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分析清新县2006-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对清新县2006-2010年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查螺13hm2,未查获活钉螺。复查历史病人12人,未发现慢性或晚期病例。低年龄组(中、小学生)监测1122人,血清抗体阳性者10人,未查到血吸虫病人。检查流动人口2456人,抗体阳性者80人,查获血吸虫病慢性病人13例,其中虫卵阳性者2例。检查耕牛1900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牛只。结论目前清新县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今后要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3.
《医学动物防制》2016,(7)
目的研究2005-2014年武汉市血吸虫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和变化趋势,评估当前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制定进一步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行政村为单位,设各级覆盖全市12个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监测点共28个,收集2005-2014年人群病情、耕牛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等信息,分析2005-2014年的监测数据。结果 2007年以来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2014年全市共计检查15 310人,血检阳性264人,血检阳性率为1.72%,较2013年的1.77%下降了0.05个百分点;无粪检阳性耕牛。结论武汉市人群、耕牛血吸虫居民感染率明显下降,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5.
《医学动物防制》2016,(1)
目的分析2005-2014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方法对2005-2014年武汉市13个疫区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描述血吸虫病疫情和流行趋势。结果 2014年血吸虫推算病人数为1 514人,较2005年(12 769人)下降88.14%;急感人数自2008年后保持为0;人群感染率为0.12%,较2005年(2.96%)下降95.95%;耕牛存栏数1.7万头,较2005年(4.33万头)减少60.74%;耕牛感染率为0.01%,较2005年(1.68%)下降99.40%;实有钉螺面积12 791.33万平方米,比2005年减少760.8万平方米。结论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几年下降幅度偏缓,呈现"平台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和疫情变化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1年全市防治工作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全市人群感染率为0.43%(574/134814)、耕牛感染率为0.11%(14/13122),分别较2010年下降10.42%和68.57%,无急性病例出现。与2010年相比,全市有螺面积减少168.72万平方米,无复发钉螺面积。结论2011年黄冈市血吸虫病人群病情、耕牛病情、螺情稳定,均处于较低水平,且低于2010年血吸虫病现状调查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宿松县2001~2006年急性血吸虫病发生与流行规律,探索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血吸虫病对策。方法对宿松县2001~2006年所有急性血吸虫病人的个案资料,从感染和发病时间、感染地点、人群职业和年龄等分布特征进行统计,结合各年的防治方法和气候、水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县急性血吸虫病呈逐年下降趋势,江湖洲滩地区急性感染有所下降,内陆则呈上升趋势。非生产性接触疫水是主要感染方式,中小学生为高发人群。结论应加强对中小学生血防健康教育,单一药物灭螺难以有效控制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彻底改变钉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嘉兴市1995-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嘉兴市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标准后12年疫病情动态变化,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间接血凝试验(IHA)、环卵沉淀试验(COP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常规法对当地7岁以上人群开展新感染监测,残存传染源监测,以自然村为单位轮流整群抽查,外来传染源输入监测和各医疗单位疑似血吸虫病人检测,晚期血吸虫病人调查和动态管理。结果12年监测各类人员772389人次,血清学阳性20889人,阳性率2.7%,进一步作粪检7192人,在外来流动人员中查到3侧病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1例,当地人群无粪检阳性病人;12年晚期病人新增327人,死亡756人,治愈或其它原因减少311人。结论本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稳定,疫情监测的重点是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员;医疗单位疑似血吸虫病人检测和报告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曾是全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省份之一,经过积极防治,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简称达标)。达标至今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新感染病人(畜)和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巩固,但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入性传染源时有出现,血防形势依然严峻,仍有重新流行的威胁,因此必须继续加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力度,现将2007年我省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我地区血吸虫病监测工作按照《广西消灭血吸虫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进行 ,继续对疫区的螺情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和分类指导 ,以查清钉螺和消灭残存钉螺为重点 ,坚持对低年龄组人群、流动人口和保虫宿主的监测 ,现将本年度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分析如下。基本情况 百色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于包括平果、德保和靖西等 3县 18个乡 (镇 )、71个行政村、337个自然屯 ,历史有螺面积 4 4 36658m2 ,累计病人数 12 52 0人 ,病牛 155头。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 ,反复斗争 ,于1985年 7月经省 (区 )级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后 ,全地区即转入监测阶段。… 相似文献
11.
《医学动物防制》2016,(12)
目的掌握巍山县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群病情采用间接血凝法(IHA)、粪便集卵孵化和Kato-Katz法检查;家畜病情采用粪便顶管孵化检测;螺情采用系统抽样法和环境抽样法检查。结果人群免疫学阳性率、人群粪便孵化阳性率、人群Kato-Katz阳性率、人群感染率、家畜病情阳性率分别为8.94%、1.56%、0.00%、0.12%、0.00%;IHA查病以6~岁组最高(12.00%),60~岁组最低;女性阳性率为10.37%,男性阳性率为7.48%;共查出有螺面积130 114 m2,有螺框出现率4.22%,活螺平均密度0.145只/框,未发现阳性螺,人群感染率和家畜阳性率比2007年明显下降,有螺面积略有减少,钉螺密度上升。结论 2008年巍山县的钉螺面积、人群病情、家畜病情等血吸虫病各项指标均下降,药物灭螺、人畜同步化疗、牲畜圈养、禁牧、健康教育、改厕等综合性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遵义市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制订防制策略、科学开展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遵义市2006-2010年累计报告腮腺炎14 16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0.83/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7月为发病高峰(占43.87%),职业以学生(66.48%)、散居(15.27%)和幼托儿童(14.21%)为主,发病年龄以4~14岁年龄组较高(占87.5%),男性高于女性。结论遵义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后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扩大宣传教育、积极在大龄儿童中推广腮腺炎疫苗接种是降低儿童发病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喀斯特地形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监测措施,以利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方法采取螺情监测,及时处理残存的螺点,阻断传播途径,继续对疫区人群及动物宿主查病和对流动人口开展监测。结果1989~2008年20年中每年坚持查螺,其中巩固监测阶段1989—2000年累计在疫区查螺面积10259772m^2,发现残存螺点面积4300m^2,疫区小学生皮试阳性率0.57%,居民粪检795人全部阴性,动物鼠、犬、牛查病全部阴性;非疫区查螺面积13740434m^2,采发现钉螺,学生皮试阳性率为零,居民粪检无阳性。净化阶段2001-2008年,疫区累计查螺面积4066843m^2,居民血清抗体检测1959人,抗体阳性率0.25%,抗体阳性者粪检结果阴性,对鼠、犬、牛调查无阳性;非疫区居民抗体检测1230人,阳性率为0.16%,阳性者粪检结果均为阴性;外来流动人口血学检查334人,阳性率2.1%,对抗体阳性者粪检未发现血吸虫虫卵。结论喀斯特地形血吸虫流行区由于地形复杂,容易残留钉螺,坚持反复查螺查病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荆门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分析荆门市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趋势。结果 2013年,全市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0.16%,耕牛感染率为0,钉螺面积1 681.87万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荆门市血吸虫病处于低度小范围流行,但疫情重新暴发流行的基础条件仍然存在,要加强重点地区人畜传染源的清查,加大钉螺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15.
《医学动物防制》2019,(6)
目的分析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2008-2017年血吸虫病疫情,为血吸虫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整理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2008-2017年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逐年比较流行村、人畜感染情况和钉螺情况的数据,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现有6个流行村,2008年三类流行村2个、四类流行村4个,2017年6个流行村全部为五类流行村;耕牛感染率从0. 64%降为0. 00%,已成为无耕牛区,人群感染率从0. 36%降为0. 00%,人畜感染基本得到控制; 2017年实有钉螺面积下降为2008年的13. 15%。结论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2008-2017年血吸虫病疫情基本控制,仍需保持血吸虫病防治,建立监测预警体系,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宁市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进一步控制疟疾疫情的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南宁市2006-2010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全市报告疟疾发病94例,其中间日疟51例,恶性疟36例,三日疟1例。每年均有病例报告,2008年后发病呈逐年升高趋势。病例分布于全市12个县区。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以5~10月最高。男女性别比为23.5∶1,年龄18~54岁。主要发病群体为外出务工人员,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和东南亚。结论输入性疟疾病例是本市疟疾疫情的特点,无内源性病例及继发二代病例,为实现疟疾消除目标,仍需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感染情况。方法2008年对湖南岳阳市云溪区新港村进行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况调查。结果结果血检阳性率约10.54%,对血检阳性者用改良加腾法粪检80人,粪检阳性率3.75%,常居民感染率为0.39%,家畜耕牛粪检阳性率4.90%,菜牛粪检阳性率0,羊粪检阳性率4.08%。螺情调查垸内外均未发现感染钉螺。结论监测点人畜均有感染,应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提供预警信息,防止钉螺的扩散与血吸虫病疫情的传播。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万州和支流上游开县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调查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固定危险地带和流动可疑环境开展输入性钉螺调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情况。结果 2个监测点共调查当地居民2006人,血清阳性率为1.50%(30/2006),开县血清阳性率高于万州(2.29%vs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调查流动人员1970人,血清阳性率为2.39%,返乡人员血清阳性率高于疫区来渝人员(2.92%vs0.26%)(χ2=9.54,P<0.01),万州区的流动人员阳性率高于开县(3.61%vs1.32%)(χ2=11.03,P<0.01)。监测点未发现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家畜,检测当地的牛和羊血清均为阴性。固定监测和流动监测分别调查133875、545530m2,未发现钉螺。结论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潜在流行区的传染源监测和管理,防止钉螺输入潜在流行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特征,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使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使用Arima模型对四川省未来3年的血防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结果 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52个区县达到血吸虫病除标准,2011—2019年四川省无新发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病例,目前四川省现存1 526例晚血病人,2016—2019年全省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2011—2019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存在钉螺面积扩散、疫情反复等潜在风险,控制钉螺扩散、晚血救助和预防控制新发病例仍是未来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