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吸细胞学对霍奇金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1对象我院1998~2003年针吸细胞学诊断霍奇金病有病理组织学对照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69岁,平均32岁,其中3岁1例,11~20岁6例,21~30岁8例,31~40岁2例,41~50岁5例,51岁以上4例。左颈10例,右颈5例,双颈3例,右锁骨上5例,左锁骨上2例,左腋下1例。肿块直径0.8~10cm不等,以2~3.5cm融合成团多见。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误诊病例的细胞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的误诊原因.方法:2005年5月~2007年2月我院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原发性乳腺癌共40例,其中6例(15%)术前针吸细胞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将6例针吸细胞学切片与组织学切片对照,分析其细胞学特征.结果:本组1例针吸获取组织不满意,涂片中未见癌细胞;5例误诊为良性肿瘤.6例均经术中冷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组织学诊断分别为复合性浸润癌、导管重度非典型增生伴部分区域低级别导管内原位癌、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癌、小管癌及浸润性大汗腺癌.结论:针吸细胞学诊断要细致观察细胞形态,在不典型细胞形态中找典型细胞形态,以提高乳腺癌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浅谈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灵敏 《江西医学检验》2003,21(4):307-307,294
穿刺细胞学是根据穿刺细胞的形态改变来研究疾病病理变化的一门科学。20世纪40~50年代由欧美国家开始采用,60年代初期我国也开始采用,现已普及到全国各级医院。从主要是宫颈刮片及痰涂片,发展到针吸细胞和脱落细胞等检查。本文通过近年来临床运用针吸细胞检查的资料和本人在实践中的经验分析与回顾,初步探讨针吸细胞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1针吸细胞检查的优点一是创伤小,取材方便、灵活,安全可靠,定位准确,可多方向、多部位反复穿刺针吸取材,直到满意为止。患者不必住院,不需缝合,不留瘢痕,准确率高。二是对血管丰富以及深部组织器官,如…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结节针吸细胞学检查16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秋香  徐纪为 《江西医学检验》2003,21(2):124-124,86
随着针吸技术的改进和细胞学诊断经验的积累,甲状腺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逐渐提高,多数病例不但可确定良恶性.而且有可能确定其组织学类型[1~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经病理证实的164例甲状腺针吸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吸细胞学检查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检查现已成为临床发现早期癌以及观察肿瘤之发生和发展及其疗效的重要方法,因此,要求其质量的可靠性即成为必然。由于FNAC从标本采集、涂片制作、镜检分析到确定诊断的全过程中存在着可能造成诊断误差的多种因素,而且其诊断  相似文献   

6.
胸腔穿刺细胞学作为常规方法对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的诊断已有较多报道[1,2]。而胸膜穿刺细胞学报道较少,我院1995-1997年进行胸膜穿刺检查52例,同时作病理检查22例,结果相比较并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52例中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龄53岁。其中恶性肿瘤43例(肺腺癌转移27例,肺鳞癌转移7例,胸膜间皮肉瘤3例,肺小细胞型未分化癌转移2例,多发性骨髓瘤、Askin病、NHL及无法定型恶性肿瘤各1例),非恶性肿瘤标本9例(SLE1例,结核性胸膜炎8例)。52例中有22例同时做了胸膜针吸病理检查。1.2胸膜针吸由临床专科医师在C…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乳腺癌术前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的漏诊,提高其诊断准确率,现收集湖北省荆州市肿瘤医院病理科细胞室2004—09/2007—09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而术前细针吸取细胞学漏诊的6例乳腺癌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对我院1995-05~2003-12针吸细胞学检查误诊3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进行分析,提高穿刺及诊断技术,降低误诊率。方法:复习我科近来48例乳腺肿物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涂片(其中45例有组织学对照)。结果:乳腺癌14例,良性病变30例,可疑病变4例。结论:使用友谊式穿刺针,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诊断要点,可降低穿刺诊断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探讨细针吸取活检( F N A B) 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对照,光镜下观察不同级别乳头状癌的针吸涂片中的单个细胞参数、细胞团参数和继发性改变。结果 在126 例乳头状癌中,细胞学诊断正确者116 例( 占92 .1 % ) ,可疑者2 例( 占1 .6 % ) ,假阴性者8 例( 占6 .3 % ) 。在诊断正确的116 例中,细胞学分级正确者113 例( 占97 .4 % ) 。同期细胞学诊断为乳头状癌者未见假阳性。结论  F N A B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定性和分级诊断均准确可靠。还探讨了假阴性的原因和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B超引导FNAC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B超引导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在B超引导下有选择的对可以触及的甲状腺小结节、多结节和不易触及的微小结节进行FNAC。结果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3例微小癌均为乳头状癌,细胞学诊断正确者21例,(91.3%),漏诊2例(8.7%),癌灶最大直径1cm,最小直径0.4cm,多数直径为0.6~0.8cm,重复穿刺8例。结论经B超引导FNAC能提高甲状腺早期癌的诊断正确率,是术前获取病理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而无肺部病灶的患者明确诊断常极为困难,该研究总结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在结核引起的孤立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行TBNA检查患者并最终诊断为结核性肺门纵隔淋巴结炎(TBL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评估和增强CT扫描,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病理结果和病原微生物学结果。结果纳入44例患者,其中TBNA诊断为TBLA者42例(95.4%),2例通过其他方法确诊,仅根据细胞病理学结果有32例(72.7%)诊断为结核,其中1例(2.2%)痰涂片阳性,而结核菌培养显示22例(50.0%)培养阳性,经细胞病理学评价不能确诊的12例患者中10例结核培养阳性。细胞病理学检查联合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诊断率从72.7%提高到95.4%。结论 TBNA是一种诊断TBLA安全高效的一线方法。细胞病理学检查联合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提高了TBNA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细胞学报告方式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方法 本文对我院1999年乳腺肿块穿刺细胞学761例次的报告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我们使用的5组分类法,采取文字描述的报告方式,能恰当反映穿刺的质量、细胞学涂片所见、细胞学诊断与对临床的建议。260例有细胞-组织病理学对照的病例中,乳腺癌细胞诊断的敏感性为79.5%。①类报告(涂片见癌细胞)病例的术中冰冻切片率仅为10.5%,大大低于其它报告类型的病例组,恶性预测值为100%,无假阳性报告。良性病例组织细胞学诊断的特异性为100%,良性预测值94.7%。结论 乳腺FNA用于可扪及肿块的诊断,应严格掌握阳性诊断标准,尽量避免假阳性的发生。认为确有必要将一些难以确定性质的增生性病变一类,与可疑癌的报告同属提示临床有必要作进一步检查的类型。诊断报告也有必要对穿刺涂片质量进行评价,对取材不满意的涂片应予说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活检及细胞学检查对肝内胆管囊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对15例临床怀疑肝囊性腺癌针吸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细胞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本组女性9例,男性6例;年龄34~79岁,平均56.8岁。15例细针穿刺组织学证实,8例为乳头状型,4例为腺管型,2例为腺鳞状细胞型,1例为嗜酸细胞型;细胞学涂片14例(+),1例(-)。免疫组化15例肿瘤细胞keratin及EMA均(+)。结论 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组织学及细胞学对诊断肝内胆管囊腺癌具有可行性,而且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安全、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炎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697例甲状腺炎的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进行总结,急性甲状腺炎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64例,木样甲状腺炎7例,放射性甲状腺炎2例,毒性甲状腺肿伴淋巴细胞浸润67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78例及桥本甲状腺炎273例。文中着重描述了甲状腺针吸的方法步骤,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作者认为,用针吸细胞学检查方法确定甲状腺炎症,能获得满意结果,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因此,该方法在甲状腺疾病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传统细针穿刺法与“友谊式细针穿刺器”穿刺法在诊断甲状腺肿块中的价值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方法使用徒手操作注射器负压针吸标本采集法及友谊式细针穿刺器负压针吸标本采集法,并且使用瑞氏染色法与H—E染色法进行涂片染色。就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进行比较。结果243例甲状腺病例中,其中乔本甲状腺炎127例,占甲状腺疾病的52.3%;甲状腺良性肿瘤45例,占甲状腺疾病的18.5%;甲状腺癌6例,占甲状腺疾病2.5%;亚甲炎15例,占甲状腺疾病的6.2%;结节性甲状腺肿为27例,占甲状腺疾病的11.1%;许特莱细胞瘤1例。其中注射器负压针吸标本采集法采集标本141例,友谊式细针穿刺器负压针吸标本采集法采集标本102例。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囊性变病例,友谊式细针穿刺器负压针吸标本采集法准确率分别为98.8%、91.7%和92.3%。在桥本甲状腺炎、亚甲炎病例,徒手操作注射器负压针吸标本采集法准确率分别为92.6%、90.9%。在甲状腺癌病例,两种方法准确率相同。结论,临床上在根据触感及其它辅助诊断考虑有甲状腺炎性改变倾向时,建议使用徒手操作注射器负压针吸标本采集法;而当考虑有肿瘤性改变时,推荐使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负压针吸标本采集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块联合细针吸取细胞学对涎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有病理组织学对比的123例涎腺肿瘤患者,均行细针吸取细胞学和细胞块切片诊断,分析二者对涎腺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二者联合诊断敏感性为95.1%,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敏感性为91.0%。对涎腺肿瘤分型诊断中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2.6%,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为6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恶性肿瘤分型中,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91.8%,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为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块和细针吸取细胞学对涎腺肿瘤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二者联合应用对组织分型、分类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 cytology i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tool in patients with thyroid lesions. Several system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cyropathologic diagnosis of the thyroid nodules. However cases with indeterminate cytological findings still remain a matter of debate. In this review we analyze all literature regarding Thyroid Cytopathology Reporting systems trying to identify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ology to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thyroid nodules. A review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 was conducted, and data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integrated from the authors’ perspective. The main purpose of thyroid FNA is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higher risk for malignancy, and to prevent unnecessary surgeries for benign conditions. 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Thyroid Cytopathology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system for the diagnosis of thyroid FNA specimens. This system also contains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determinate or suspicious for malignancy cases. In conclusion, patients who require repeated FNAs for indeterminate diagnoses will be resolved by repeat FNA in a percentage of 72%-8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联合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与粗针组织学检查对于诊断浅表淋巴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淋巴结病变患者75例,超声引导下分别采用25G细针及18G活检针穿刺取材,所获得标本分别送细胞学检查结合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以及组织学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两者的诊断结论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结果本组病例细针穿刺取材成功率为93.3%(70/75),粗针穿刺取材成功率为96.0%(72/75)。70例细针穿刺患者中,64例细胞学检查与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联合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相符,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1.4%(64/70)。72例粗针穿刺患者中,67例组织学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联合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相符,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3.1%(67/72)。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其穿刺取材成功率及临床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联合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诊断浅表淋巴结病变简便实用、安全可靠,与粗针组织学检查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