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双侧冠脉造影在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CTO)的介入治疗难度较大,笔者对96例患者采用双侧冠脉同时造影技术,显著提高了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导管、导丝的选择及其安全性、成功率。方法分析36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介入诊疗情况。结果病例中成功介入干预24例(桡动脉路径23例;股动脉路径1例)成功植入29枚药物支架,干预失败12例(其中导丝未能顺利通过闭塞病变8例,导丝进入夹层4例)。无一例发生穿孔或破裂,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O病变是PCI术中的挑战,不仅需要丰富的导管操作技术,完备齐全的操作器械和设备,还需要不断学习应用新的方法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球囊难以通过靶病变时应用双腔微导管辅助多导丝斑块挤压技术开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在解放军第九八○医院成功接受PCI治疗的280例冠状动脉CT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导丝通过病变闭塞段后最小球囊是否能通过分成...  相似文献   

4.
273例水溶性造影剂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技术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过程中,技术因素对造影影像质量及造影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73例不孕症,用76%泛影葡胺采用传统通液管法和球囊导管并加压注射法两种方式作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采用传统通液管法造影154.例,成功149例(96.75%),其中125例(83.89%)双侧输卵管显示;采用球囊导管并适时加压注射法造影119例,造影成功119例(100%),111例(93.28%)双侧输卵管显示。结论:数字点片、利用球囊导管以及加压注射,可以提高造影成功率,并明显提高输卵管的显示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瘘道(桡动脉与头静脉侧端吻合)阻塞后用SP微导管的同轴导管技术微创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5例内瘘闭塞的肾透析患者,行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溶栓治疗。其中4例右侧、1例左侧桡动脉-头静脉人工造瘘堵塞,经皮右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插管,送入headbunt经左或右锁骨下动脉至人工造瘘的桡动脉阻塞端,再送入SP微导管进行血栓溶栓术及导丝穿刺血栓松解术。全过程2~4h,实际溶栓时间50min~2h。结果:4例患者再通术成功,1例因狭窄而未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SP微导管的同轴导管技术行肾透析惠者的桡动脉-肘正中静脉人工内瘘阻塞的溶栓及血栓松解术简便、安全、有效而且微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评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最终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行CCTA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TO患者共66例,分为PCI成功组(48例)和PCI失败组(18例),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年龄、BMI、CTO闭塞段钙化积分、CTO闭塞段内钙化位置和范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相关病史的组间差异以及闭塞段近端形态、钙化、弯曲度、闭塞段长度对介入治疗结果的影响。计算基于CCTA的J-CTO评分(J-CTOCT),同时将J-CTO评分系统中钙化进一步分为钙化程度(轻度、重度)、钙化范围(全段、部分)重新计算改良-CTO评分(改良-CTOCT),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二者对CTO介入结果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间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CI成功组相比,PCI失败组在闭塞段近端钝形形态、闭塞段长度>20 mm、弯曲度>45°的发生率明显增高(χ2值分别为5.012、3.999和4.103,P<0.05)。在PCI失败组,闭塞段钙化发生率也明显增高(P<0.05),其中闭塞段全段钙化(P=0.001)、闭塞段重度钙化(P=0.000)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闭塞段轻度钙化在PCI成功组发生率较高(P=0.141)。闭塞段钙化位置、钙化积分及钙化范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CTOCT在预测CTO介入成功率的ROC曲线下面积(0.921)高于J-CTOCT(0.8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TO病变PCI术前CCTA形态学评估有助于预测PCI手术成功率,基于CCTA的改良-CTOCT评分较J-CTOCT评分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全闭塞难治病变介入治疗技术(TO I)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选择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6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61±14)岁,完全闭塞的病变血管中,前降支(LAD)61例,回旋支(CX)31例,右冠状动脉(RCA)57例,根据心肌梗死发生的时间长短分为小于3个月、3~6个月和大于6个月3组,均采用TO I支架植入技术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血管血运重建术。结果:149例完全闭塞的血管,支架植入血管完全重建134例,成功率89.9%,其中LAD失败7例,CX失败8例,其中钢丝未通过闭塞病变者8例,球囊未通过闭塞病变者6例,血管未充分扩张,支架无法植入1例,均发生在3~6个月和大于6个月组,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中,采用TO I介入治疗技术可显著提高完全闭塞冠脉的再通率,且并发症未增加;CTO发生的时间和部位不同也影响冠脉血管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   

8.
经微导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治疗肝癌高流量性动静脉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血管内局部灌注无水乙醇栓塞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肝癌患者动静脉瘘血管分别应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造影观察动静脉瘘闭塞情况及对非靶血管的影响。结果:29例肝癌患者共发现41支动静脉瘘血管,单支血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1-6次,2-3ml/次,总量2-12ml。造影示瘘管全部闭塞,非靶血管保持通畅,随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碘油沉积满意,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应用微导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肝癌动静脉瘘,为肝癌TACE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经尺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2008-06~2009-11我科2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径路穿刺失败后改经同侧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资料。结果:26例患者经尺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获得成功,总成功率92.9%。手术均未引起穿刺点血肿、肌间血肿、尺动脉闭塞和尺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介入方法,可作为桡动脉介入的补充途径,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A测量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9月73例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血管完全闭塞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别测量闭塞血管段长度。结果造影示闭塞段血管平均长度(22.4±18.7)mm,CTA测量闭塞段血管平均长度(21.3±14.0)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630)。CCTA检查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冠状动脉造影(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在CTO病变长度测量上无差异,可准确测量闭塞段长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nm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行CTA检查的32例作为A组;未行CTA检查30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导丝未通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对A组治疗成功和失败患者的CTO病变局部平均钙化积分和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血管再通率为73.17%,B组为42.1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血管再通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5±30) min,B组为(105±40)min,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介入治疗成功患者CTO病变局部平均CT密度值(400±72)Hu,介入治疗失败患者为(520±108)Hu,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TA检查可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减少介入治疗时间;CTO病变平均CT密度值、血管闭塞时间和血管病变长度影响介入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在冠状动脉心脏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的影像学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45例全部置入成功,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支架置入成功率100%。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是冠状动脉心脏病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An 84-year-old woman with a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as admitted with a progressively worsening diffuse abdominal pai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of the abdomen and angiography revealed occlusion of the origin and proximal por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ortography also showed severe origin stenosis of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that the distal part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was supplied by a prominent marginal artery of Drummond. Patient was effectively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of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Follow-up imaging studies demonstrated patency of the stent and spontaneous recanaliza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3月间收集可疑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行64层螺旋CT(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扫描模式为常规冠状动脉检查模式;所有患者心率控制在45~70次/min之间。检查数据传输至AW4.3工作站,应用冠状动脉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0例中冠状动脉狭窄37例,其中轻度狭窄18例(狭窄率<50%),中度狭窄14例(狭窄率50%~75%之间),重度狭窄乃至闭塞5例(狭窄率>75%),无狭窄3例。狭窄区斑块分别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其中单一成分斑块14例,多种成分斑块同时存在23例。结论: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上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可替代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作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筛查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闫静  刘萍  张丽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284-128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近1年来105例急诊PCI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护操作的关键及护理要点。结果:经PCI治疗105例患者,成功率为95.5%,平均随访1年,2例出现再狭窄,其余患者情况良好,10例再发心绞痛但造影证实为非原发心肌梗死血管病变。结论:AMI患者PCI术的关键是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护士与医生的默契配合,准确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技术配合及严密监护、术后的精心护理,都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病变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6~20个月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原始数据行VR、CPR、MIP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对桥血管通畅性进行分级诊断.结果 50例患者总计140支桥血管,134支桥血管显示良好,其中通畅或狭窄<50%的桥血管共127支(91%),狭窄≥50%的桥血管7支(5%),闭塞未显示的桥血管共6支(4%).结论 DS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并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尤其是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桥血管,可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的有效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7.
周围动脉疾患合并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疾患合并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3例患者均施行了选择性冠状动态造影及胸或腹主动脉造影。18支周围动脉疾患中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术(PTA)11支,支架置入术5支,溶栓术2支。结果:血管造影发现肾动脉狭窄3例(4支),髂动脉狭窄6例(7支),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右锁骨下动态伴双肾动脉狭窄、左锁骨下动脉狭窄伴左骼动脉阻塞、左股动脉阻塞各1例。合并冠心病左主干伴3支病变2例,3支病变9例,2支病变和单支病变各1例。技术成功17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11支,支架置入术5支,溶栓术1支。临床治愈-改善12例。除1例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外,余无心脏并发症及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复杂性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以及对制定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提示有至少1支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的患者。将冠状动脉狭窄分为复杂性病变和简单病变。前者包括分叉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开口病变、弥漫长病变。后者为除复杂性病变所含类型以外的病变。分又病变根据Lefevre分型进一步分为5型。所有患者均于2周内行CAG。将CTA的结果与CAG对照。结果:CTA共检出大于50%狭窄286处,其中简单病变为157处,复杂性病变为129处。其中分叉病变57处、闭塞病变22处、开口病变9处、弥漫长病变41处。57处分叉病变,按照Lefevre分型,有Ⅰ型18处、Ⅱ型21处、Ⅲ型5处、Ⅳ型6处、Ⅳa型5处和Ⅳb型2处。与CAG相比,CTA诊断简单病变的敏感度为92.16%,特异度为98.51%,阳性预测值为89.81%,阴性预测值为98.50%。CTA诊断分又病变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9.12%,阳性预测值为85.96%,阴性预测值为100%。CTA诊断闭塞病变、开口病变和弥漫长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可准确诊断各类复杂性冠状动脉狭窄,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闭塞后冠脉侧支循环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阻断后,冠脉侧支血管建立的时间及表现,探讨侧支血管建立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杂种犬8条,开胸结扎LAD,在结扎LAD后1天~1年内定期行冠脉和左室造影。结果:结扎LAD后1周,造影开始显示侧支血管建立;结扎LAD后1~3个月,皆可见程度不等的侧支血管建立,左室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犬冠脉有丰富的侧支血管;侧支血管的建立,有助于左室收缩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8月-2008年7月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432例,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43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2例,检出率为16.7%(72/432)。其中,63例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其分支,10例发生在第一对角支,2例发生于第二对角支,8例发生在钝缘支,1例发生于回旋支,2例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另外,7例为多支病变。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检出率高,是确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并与冠心病相鉴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