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室心(univentricular Heart)或单心室是指两组房、室瓣或一共同房室瓣仅与一个心室腔相连,另一不与任何房室瓣相连者为残余心腔。它可分为左室型与右室型,以前者常见,两型均可为双入口(double inlet)或一侧房室瓣无连接者。作者复习了伦敦Brompton 医院220例单室心(1971~1978年)其中18例(占8.2%)属于右室型,6例经尸检证实.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MRA解剖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分析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解剖学特征,探讨MRA评价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00例在我院磁共振室接受主动脉弓及其以上MRA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类型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发生情况,并讨论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临床意义。结果:1300例患者中,形态正常者1207例(92.85%),即头臂干(BT)、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从右向左分别发自主动脉弓,存在变异者93例(7.15%)。共发现9种不同类型的变异,包括LCCA与BT共干发自主动脉弓43例(3.31%),左椎动脉(LVA)于LCCA和LSA之间直接发自主动脉弓28例(2.15%),右颈总动脉(RCCA)直接发自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RSA)7例(0.54%),LCCA与RCCA共干发自主动脉弓伴迷走RSA 3例(0.23%),LCCA与BT共干,伴LVA直接发自主动脉弓5例(0.38%),LVA与LSA共干发自主动脉弓3例(0.23%),RCCA发自主动脉弓,右椎动脉(RVA)发自RCCA伴迷走RSA 2例(0.15%),LCCA,RCCA,LVA,RSA均发自主动脉弓1例(0.08%),LCCA与BT共干发自主动脉弓,LVA缺如,伴原始三叉动脉1例(0.08%)。结论: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种类繁多,MRA能很好的评价主动脉弓分支数量及其形态与开口位置,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二尖瓣闭锁(MA)的病理改变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证实MA的MRI表现,并与心血管造影(CAG)比较,结果 显示了3型MA的病理改变:双心室左侧房室瓣无孔1例,右室型单心室左侧房室无连接3例,以及左室型单心室左侧房室瓣无孔1例,主要合并畸形有:房间隔膨出瘤1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1例,左肺动脉缺如1例及肺动脉狭窄4例,5例行右室和(或)右房造影,除1例外均难以显示MA解剖结构,结论 MRI在MA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正常人额隐窝区域气房的分布类型及测定各类型气房的出现率.方法 对于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24例正常人,用64层螺旋CT常规扫描鼻窦,然后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轴位重建(层厚0.6 mm,层距0.4 mm),并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观察额隐窝气房的分布类型,并统计各类的出现率.结果 48侧额隐窝区域三维影像中,鼻丘气房出现率为92%.额气房出现率为54%,其中Ⅰ型29%,Ⅱ型10%,Ⅲ型15%,未见Ⅳ型额气房.额隐窝后组气房出现率为83.3%,其中眶上筛房出现率为35%,额泡气房出现率为15%,筛泡上气房出现率为33.3%.额窦间隔气房出现率为19%.同侧鼻丘气房与额隐窝后组气房的同时出现率为79.2%.结论 多层螺旋CT对分析复杂的额隐窝区域气房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历来认为是一种严重心律失常,由于心肌受损,心功能差而心室率又快,心房失去辅助心室充盈的收缩作用,以及心室舒张期缩短,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心排血量降低,可致晕厥、急性肺水肿、心绞痛或心源性休克等.阵发性房颤症状常较慢性尤为明显.1965~1982年十八年中,我院收治飞行人员阵发性房颤14例,通过详细检查及逐年随诊,除确定房颤属器质性心脏病已停飞外,尚有4例房额发病诱因明确,找不到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确诊为“特发性”或“良性”房颤,放飞4~15年,飞行及健康状况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膈下动脉血管造影解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观察国人膈下动脉 (IPA)的血管造影解剖。材料和方法 :对 168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IPA造影 ,其中男性116例、女 5 2例 ,年龄平均 5 2 .7岁。用手推或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 ,注入速度 2~ 3ml/s、总量 8~ 12ml。投照位置以正位为主 ,少数病例辅以斜位、侧位取像。结果 :做右侧IPA造影 162支 ,左侧 99支。左、右IPA以共干发自同一血管者占 42 .9% ;右侧IPA单独起源者占 5 9.3 % :发自腹主动脉占 3 7.0 % ,右肾动脉开口占 17.9% ;左侧IPA单独起源者占 18.2 % :发自腹腔动脉占 12 .1%、腹主动脉占 6.1%。 96.7%IPA开口位于胸 -12 ~腰 -1椎体水平。结论 :IPA起源、开口位置及分支走行等 ,对介入治疗医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的产前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心动图对PA/VSD的产前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胎儿经MRI或产后超声诊断为PA/VSD的产前超声诊断资料。结果48例PA/VSD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40例,占83.3%;产前超声漏误诊8例,占16.7%;其中2例误诊为永存动脉干,2例误诊为法洛四联症,2例误诊为单心房、单心室、肺动脉狭窄,1例误诊为右室双出口,1例漏诊粗大侧枝血管及右冠状动脉右室瘘。PA/VSD最常见的超声征象为肺动脉内径细小(43例)或不能显示(5例)、动脉导管内逆向血流(42例)、主动脉骑跨(22例),最常见的合并畸形有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17例(35.4%)、单心房14例(29.2%)、右位主动脉弓13例(27.1%)、单心室9例(18.8%)、右室双出口9例(18.8%)、左侧上腔静脉残存8例(16.7%)、双侧右房结构7例(14.6%)等。结论联合应用四腔心切面、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切面,可较为准确地诊断胎儿PA/VSD,但需要与法洛四联症及永存动脉干等畸形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心室率、心室率波动对心房颤动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以及心电编辑对图像质量改善的有效性.方法 50例心房颤动患者行CTCA检查.评价心电编辑前后各节段冠状动脉血管的图像质量(优、中、差).用X~2检验分析不同心室率、心室率波动程度间及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的差异程度,用Pearson方法分析平均心室率及心室率波动程度与图像质量间的相关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50例心房颤动患者,平均心室率47~153次/min,平均(89±23)次/min;心室率波动程度7.7~36.8次/min,平均(18.2±6.1)次/min.共评价冠状动脉血管节段704段,最终不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24段(3.4%),6例患者(12.0%)的CTCA图像中部分血管段无法满足诊断需要.平均心室率>100次/min时图像质量差的冠状动脉节段数(11段)及心室率波动程度>24次/min时图像质量差的冠状动脉节段数(11段)均明显增加(P<0.05).冠状动脉各节段总体图像质量、右冠状动脉及远段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质量与平均心室率及心室率波动程度均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50、0.55、0.53、0.49、0.42和0.44,P值均<0.05).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以患者为单位,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6/6)、93.2%(41/44)、100%(41/41)、66.7%(6/9).结论 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心房颤动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在一定平均心室率及心室率波动范围内通过心电编辑有效改善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卓治疗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2例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首先使用10 mg地尔硫卓5 min内静脉推注,观察20 min后若心室率仍>100次/min,再以7.5~10 mg/h静脉滴注维持4 h,观察心室率下降情况及症状、体征.结果:静脉推注20 min后有效率达61.5%(32/52),静脉滴注维持有效率达96.2%(50/52),无心力衰竭加重表现,血压多在正常范围.结论:静脉应用地尔硫卓能迅速安全有效的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10.
胆总管囊肿是一少见胆系畸形,自1723年Vater首次描述本病以来,世界已报道3000例,在美国占住院人数1/13000,女性比男性多3~4倍。病因不明,有人认为系先天性病变,但Babbitt(1969)推论系胰胆管连接异常,引起胰酶慢性返流,进入胆系,导致炎症、扩张、瘢痕所致。作者介绍了常用的Todani分类法及PTC表现。共分五型。Ⅰ型(80%~90%)又分Ⅰ_A型:部分或全部肝外胆管囊状扩张,胆囊常发自于囊肿,肝内胆管如常。Ⅰ_B型:胆总管远端局限性扩张,囊肿与胆囊管之间常有一段正常胆总管,近端胆管正常。Ⅰ_C型:肝外胆管梭形扩张,胆囊发自扩张的肝外胆管,肝内胆管正常;Ⅱ型(2%):胆总管单发真性憩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2岁,因冠心病就诊.多次心电图检查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本次检查发现每个T波上均有未下传心室的P波,表现为2∶1房室传导阻滞,间隔半月检查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2∶1右束支传导阻滞(图1).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两例。一例之冠状动脉造影见左回旋支近端发出一支动脉至左房腔内止于肿瘤染色。肺动脉造影示左房腔几为一充盈缺损所充满。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一中度血管性的粘液瘤。第二例冠状动脉造影示二心房支发自左回旋支,终于左房内肿瘤染色。肺动脉造影显示一小的充盈缺损。手术切除左房内一小的血管丰富且呈出血征的粘液瘤。超声心动图证明是一优良的诊断工具,但有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BA)开口的定位价值.方法:对8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行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BA-CTA),利用容积显示(VR)融合技术,将动脉像(含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主动脉及肺癌原发肿块)、支气管像及胸廓像三者融合在一起,以气管分叉下缘为圆点建立坐标系,对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进行冠状三维立体定位;再以BA开口所在横断图像逆时针倾斜45°角建立坐标系,明确开口所在血管壁位置.结果:86例中有78例106支BA能显示清晰,通过VR融合像能直观显示出开口所在冠状位的坐标位置以及横断面所处血管壁的位置.其中72支BA开口于第一象限,3支开口于第二象限,31支开口于第四象限;25支发自降主动脉前壁,58支发自降主动脉右侧壁,7支发自降主动脉后壁,12支发自降主动脉左侧壁,2支发自右侧锁骨下动脉,1支发自左侧颈总动脉,1支发自右侧甲状颈干.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及其分支,明确了支气管动脉开口的位置,为支气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肺癌提供准确而有价值的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14.
髂总动脉造影在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髂总动脉造影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2例(216髋)患者,行选择性髂总动脉造影,根据影像确定股骨头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插管并经导管进行局部药物治疗,记录相关资料。结果全部髂总动脉造影显示清晰,股骨头以旋股内、臀下动脉、旋股外和闭孔动脉为优势供血动脉的分别为192髋、13髋、8髋、3髋,各占88.9%、6.0%、3.7%、1.4%。旋股内动脉发自股深动脉186髋,占86.1%;直接发自股动脉23髋,占10.6%;其他异位起源5髋,占2.3%;缺如2髋,占1.0%。旋股外动脉发自股深动脉211髋,占97.7%;起源于股动脉5髋,占2.3%。介入治疗总曝光时间一般不超过2 m in。结论髂总动脉造影有利于提高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的效率、减轻血管损伤和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T)对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房室大血管连接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及造影证实的 16例房室大血管连接畸形先心病 ,均经EBT和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 9例经心血管造影检查 ,8例有手术结果。以手术、造影结果的诊断为标准 ,分析EBT对房、室与大血管连接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16例房室大血管连接畸形先心病中肺动脉闭锁 7例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1例 ,部分型大动脉转位 3例 ,右室双出口 1例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3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1例。EBT正确诊断 15例 ,误诊 1例 ,诊断准确率为 93 .8%,另将别的畸形过多诊断成此类疾病 3例。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 11例 ,准确率 68.8%。EBT优于超声心动图 ,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 ( χ2 =3 .2 82 ,Ρ >0 .0 5 )。结论 EBT对先心病房室大血管连接畸形的诊断较超声心动图有一定优势 ,对于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病例甚至优于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观察额隐窝区域气房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观察额隐窝区域诸气房,为额窦开放术中准确判断额窦开口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100例无额窦和额隐窝区域病变的患者行头部螺旋CT扫描,应用MPR技术在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3个重组图像上连续观察额隐窝区域诸气房.结果 100例共200侧中,186侧(93.0%)可见鼻丘气房.88侧(44.0%)可见额气房,其中Ⅰ型占51侧(58.0%),Ⅱ型占23侧(26.1%),Ⅲ型占14侧(15.9%).130侧(65.0%)可见筛泡上气房.23侧(11.5%)可见额筛泡气房.11侧(5.5%)可见眶上筛房.36侧(18.0%)可见额窦间隔气房.结论 运用多层螺旋CT的MPR技术可以多方位连续观察额隐窝区域诸气房,加深对该区域诸气房的理解,为内镜额窦开放术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眶下筛房的影像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眶下筛房的影像解剖学特点,分析其与鼻窦黏膜增厚的相关性,探讨其在慢性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从头面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的连续病例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60例(520侧)进行回顾性研究,图像数据行多层面重组(MPR)及仿真内镜重组(VR),观察眶下筛房的显示率、起源、分型等情况;分析眶下筛房的存在与鼻窦黏膜增厚的关系;测量上颌窦口区眶下筛房的最大横径、上颌窦口横径,观察眶下筛房炎性征象及上颌窦1:I黏膜碰触情况,应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与鼻窦黏膜增厚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1)260例眶下筛房的显示率:单侧26.1%(68例),双侧对称31.2%(81例),单双侧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9,P>0.05).左右分侧观察,两侧显示眶下筛房合计230侧,左侧占52.2%(120侧),右侧占47.8%(110侧),左、右侧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P>0.05).(2)眶下筛房的起源:单纯起源于前组筛房124侧(53.9%),单纯起源于后组筛房62侧(27.O%),既有起源于前组筛房、又有起源于后组筛房的眶下筛房44侧(19.1%).(3)眶下筛房的分型:共分3型,起源于前组筛房的以I型为主(160侧),Ⅱ、Ⅲ型少见;起源于后组筛房的Ⅱ(48侧)、Ⅲ型(45侧)更为多见,不同起源的眶下筛房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433,P<0.01).(4)眶下筛房与鼻窦黏膜增厚的关系:眶下筛房鼻窦黏膜增厚165侧,无鼻窦黏膜增厚192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24,P>0.05).鼻窦黏膜增厚时上颌窦13区眶下筛房的最大横径为(4.48±1.28)mm,未增厚时为(4.54±1.18)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3,P>0.05);鼻窦黏膜增厚时上颌窦口径线为(2.63±1.64)mill.未增厚时为(2.28±0.75)mm,上颌窦13径线与鼻窦黏膜增厚无明显相关关系(Wald=2.534.P>0.05);眶下筛房炎性征象与鼻窦黏膜增厚有明显相关关系(Wahl=10.817,P<0.Ol,OR:4.125),上颌窦口黏膜碰触与鼻窦黏膜增厚具有明显相关关系(Wald=6.64,P<0.0l,OR=3.728).结论 MSCT三维重组技术可以满意显示眶下筛房的解剖学特征;在影像分析中,不能简单地把眶下筛房的存在作为慢性鼻窦炎患病的危险因素,应根据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分析眶下筛房解剖特征及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多条折返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附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2 1例由多条折返径路引起的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从 1993年至 2 0 0 2年 12月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890例 ,其中具有多条折返径路的心动过速 2 1例 ,占 3%。均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病史。行常规心电生理检查 ,摆放高右房 (HRA)、希氏束(HIS)、右室心尖部 (RV)及冠状窦 (CS)电极。分别行心房程序刺激和心室递增刺激检测房室结前传和逆传功能 ,并试图诱发心动过速 ,必要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依据心房、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发作时HIS、CS、HRA、心室激动顺序判断折返机制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多条径路折返的判断 :①窦性心律、心房起搏时 ,有不同心室激动顺序或δ波 ;②显性预激者 ,窦性心律时最早心室激动与AVRT时最早心室激动不在同一部位 ;③ )心室起搏或顺向AVRT时心房激动顺序不同 ;④消融过程中心房顺序发生改变而心动过速不终止或仍然可诱发心动过速 ;⑤顺向和逆向AVRT最早心房和心室激动不在同一部位。消融时采用“剥笋式”操作流程。结果  2 1例患者 ,体表心电图显性 ...  相似文献   

19.
脑钠肽(BNP)是继房钠肽(ANP)之后发现的又一种心脏血管神经激素,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能进入血液循环。BNP主要功能是利尿、利钠、扩张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心力衰竭发生机制主要是心室扩张超过生理范围或容量负荷增加。有文献报道,心肌细胞坏死及局部压力变化均能刺激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BNP,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也能使其循环中BNP水平高于正常人,急性肺栓塞时BNP同样也会增高。现就脑钠肽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患儿,女性,5岁发现心脏杂音4年.病儿从6个月起反复感冒,劳累后心慌、气短,出现口唇青紫,喜蹲踞.一般情况尚可,胸廓不对称,左胸轻度隆起,双肺清音,肝颈回流征阴性,口唇红,心前区可触及细震颤,心界稍扩大,心尖部、胸左缘Ⅱ~Ⅲ肋间,胸右缘Ⅱ~Ⅲ助间可闻及Ⅲ~IV/6级全收缩期杂音,P2亢进,杵状指趾阴性.心电图示双室肥大.肝功、肾功、电解质、血尿常规均正常.超声检查结果:左右心房位置及内径正常.心尖四腔切面见室间隔中上部回声失落27mm.左位心室腔内有一束状肌性回声连接于心尖部室壁与室间隔之间,为调节束,左位心室短轴瓣膜水平切面见瓣膜结构为三尖瓣结构,隔瓣瓣膜附着点低于右位心室腔内瓣膜附着点.由此确认左侧心室腔为解剖上的右室,右室为解剖上的左心室.左室长轴切面显示二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