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高海拔地区高龄老年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我们对40例70岁以上老年手术病人,术前对其夹杂疾患,重要脏器功能测定,分别进行统计与平原同类病人对比。呼吸、循环等系统夹杂疾患发生率及心电图异常者明显增高,死亡率相差0.1%,观察术中本征变化规律以及术后死亡原因;结果表明术前应全面了解病人全身情况及夹杂疾患,迅速纠正休克等不利因素,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对病人的安全系数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经验。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变化。结果:本组病人术中出血量200~500mL,均未输血,手术时间45~90min,105例麻醉效果满意,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d2例并发脑血栓,均为轻度,经内科治疗后生活均能自理,1例术后1周死于肺栓塞。结论:完善麻醉与镇痛,严密监测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处理,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曲马多、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高龄患者结肠镜检查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曲马多、芬太尼和丙泊酚对67例老年(〉65岁)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实施麻醉,对术中麻醉效果及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清醒时间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7例合并不同程度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采用曲马多、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顺利安全完成结肠镜检查。结论:曲马多、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高龄患者结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指导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35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5~80岁,ASAⅡ~Ⅲ级,受教育年限≥6年,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7分,随机分为3组:BIS监测指导麻醉浅麻醉组(B1组)、BIS监测指导麻醉深麻醉组(B2组)和常规麻醉组(C组),每组各45例.B1组患者维持麻醉深度指数在50~60,B2组患者维持麻醉深度在40~50,C组患者按照麻醉医师的传统经验实施麻醉.麻醉方式均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复合麻醉,通过对丙泊酚、瑞芬太尼血浆靶空浓度的调控,使患者麻醉深度维持在预定的范围内,于术前1d、术后第1d、术后第3d对3组患者进行精神状态量表测试,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状况.结果 B1组患者术后第1d、术后第3d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C组和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维持过程中脑电监测指导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于传统麻醉组,最适合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BIS监测区间可能是50~6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诱导麻醉,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分次静推、丙泊酚持续泵注并小量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术中监测有创动静脉压力(IBP、CV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02)、及尿量.观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6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大出血、低心排、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的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采用对循环影响小的麻醉药物,加强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适当强心利尿,能够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肾、胰联合移植手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方法肝肾胰联合移植患者1例,行充分术前准备,改善肝功能,减轻尿毒症症状,控制血糖水平,使患者各脏器功能处于最佳状态。选用异氟烷、咪唑安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行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维持合适麻醉深度和充分供氧。行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用于监测血压和维持静脉通道;选用食管超声多普勒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定时检测肝、肾功能指标、凝血参数、动脉血气、血糖浓度以及血、尿淀粉酶等生化参数,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调整治疗。结果术中循环稳定,血气结果正常。术毕时血糖浓度较术前升高。患者肝脏及胰腺功能在术后1周恢复正常。肾脏功能恢复不良,予以二次肾移植术,两次手术期间行血液透析。肾功能于二次肾移植术后第3天恢复正常。目前患者各脏器功能正常。结论肝胰肾联合移植麻醉及管理的重点是充分术前准备,选择静吸复合麻醉,兼顾各脏器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稳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腹壁缺损手术的麻醉管理措施.方法 对32例新生儿先天性腹壁缺损的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记录体温(T)、出血量、尿量及输入液体总量,记录并比较麻醉前后、还纳腹腔脏器及术毕时段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B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差异.结果 麻醉过程平稳,还纳腹腔脏器后出现短暂SpO2及MBP降低(P<0.05),HR及PETCO2升高(P<0.05),但术毕恢复至术前(P>0.05).术中低体温4例,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无麻醉死亡病例.术后治愈出院31例,死亡1例.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腹壁缺损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是术前积极准备、正确的麻醉方法、术中及围手术期减轻腹压对呼吸与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COPD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是麻醉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主动的术前干预、正确的麻醉管理术后适当镇痛及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均有助于降低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1,2]。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的科研设计,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肌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顽固性癫痫病灶切除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及术中EEG监测的有效麻醉配合。方法:对我院实施的32例小儿顽固性癫痫病灶切除术手术麻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手术麻醉及术中EEG监测均顺利完成,无严重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小儿顽固性癫痫病灶切除术手术选择静吸复合全麻为宜,七氟醚丙泊酚复合为理想选择,术前术中尽量避免使用镇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硬-腰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65-95岁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Ⅰ组)静注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快速诱导插管,用瑞芬太尼0.10-0.30μg/(kg.min)持续输注、异氟烷持续吸入、间断静注维库溴胺维持麻醉;硬-腰联合麻醉组(Ⅱ组)选择L2-3椎间隙行穿刺,蛛网膜下腔推注0.75%布比卡因1.0-1.5 mL加50%葡萄糖0.1 mL,必要时硬膜外追加1.5%利多卡因。两组麻醉前24 h及术后24、48、72、96 h应用MMSE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结果:术后24 h内102例发生POCD,两组总发生率为63.7%。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 MMSE值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各时间点MM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硬-腰联合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对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对35例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前和术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处理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无手术中死亡,1例术后3d死于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合理的手术方法、做好术前准备、完善的手术技术及正确的术后管理,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旁路移植术与一般患者相比死亡率无明显增加,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心电监护下拔除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患牙54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麻醉前后心电监测结果。方法:在心电监护下拔除5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患牙,并详细记录术前、术后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80%的患者麻醉后较麻醉前心率、血压有明显变化。心率平均增加11~20次/min,收缩压平均升高3.55 mmHg。结论:严格掌握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术适应症,监护拔牙治疗的全过程,可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术的安全系数,明显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张朝旭  陈强  王军 《武警医学》2005,16(4):287-288
近年来,多发性创伤的发生率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及现代高科技战争中最主要的创伤类型。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情况紧急,常危及生命,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组织抢救。进行急诊手术前要正确评估病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保障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术中严密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李云明  罗新龙  肖一 《武警医学》2005,16(10):780-780
1临床资料患者,女,92岁,体重48kg,ASAⅣ级。胆囊造瘘术后10个月,因引流管无胆汁引出,腹胀痛,由外院转入我院进行治疗。入院后检查诊断: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病Ⅱ级、心功能不全。调整控制病情完善各种术前准备后行胆囊切除术。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术前口服安定5mg,肌注阿托品0·5mg。入室后静脉缓慢给予异丙酚80mg麻醉诱导,给予万可松4mg、地塞米松10mg、芬太尼0·2mg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低浓度安氟醚维持麻醉。手术时间为90min,手术顺利,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术后恢复室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西宁地区(海拔2 261m)行左全肺切除术的围麻醉期管理经验。方法:总结14例左全肺切除术病人术前准备、麻醉方法、术中和术后管理及肺功能、血气变化,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中发生急性气道梗阻1例(7.14%),一过性高血压8例(57%),心律失常6例(43%),对症处理后效果满意。所有病人术后血氧饱和度(SaO2)上升较术前明显,但二氧化碳分压(PCO2)略有下降;肺功能的代偿能力和年龄有明显的差别,年龄越大其肺功能的代偿能力越差。结论:全面衡量患者情况,积极治疗影响肺功能的疾患。术前进行必要的呼吸功能锻炼,术中适当的麻醉处理和术后全面监护治疗、合理的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地渡过围麻醉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我院34例肾移植术全身麻醉经验,旨在探讨西宁地区肾移植术全身麻醉的处理。方法:受者男25例,女9例,原发病种类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麻醉诱导:静脉给予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咪唑安定、丙泊酚。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给予硝酸甘油,控制血压增高。术中维持补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移植肾在血管吻合开放前输新鲜全血,收缩压偏低,给予小剂量多巴胺。结果:手术时间(85~190)min。全部病人术毕l0min内均清醒拔出气管导管,无麻醉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药物选择,以及围术期的循环、呼吸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维持是西宁地区肾移植术全身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患行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处理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年来腰椎退变性疾患行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患者364例,术前重点了解有否严重伴随疾病,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必要的监测手段。结果9例病窦综合征和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术前先放临时起搏器,再行脊柱手术。96例患者直接选用气管插管全麻;268例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其中43例硬膜外阻滞,由于麻醉平面不够,扩散欠佳,不能手术而改气管插管全麻。行自体血回输291例,回输自体血250~1 200 ml,平均550 ml;291例中输异体血82例,输血量200~600 ml,平均400 ml;未行自体血回输73例,输异体血600~2 000,平均1 000 m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一例因麻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腰椎退变性疾患行内固定手术,应积极治疗伴随疾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必要时行自体血回输,术中严密监测,防止脊髓继发性损伤发生,是提高手术麻醉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RP)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外科手术。老年人常有心血管和肺部疾病,血管调节能力差,随高龄而发生的全身性退变及重要器官贮备功能的明显降低,于麻醉手术期间容易发生重要功能尤其是循环、呼吸功能方面的失代偿状态,因而术中要求麻醉起效快、效果好、平稳、安全。近年来我们应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永勤  谢倩  陈宇  李亮 《人民军医》2012,(10):962-963
目的:探讨手术室外麻醉用药及监测与安全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针对手术室外各类手术的麻醉用药及监测设备使用状况,重点对我院2007年之前与2008年以后手术室外麻醉质量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7年之前,由于麻醉药品单一、可控性差,以及监测设备不完善等原因,术中呼吸抑制及躁动发生率分别为0.40%和4.8%;2008年以后,随着麻醉药物种类的增多,以及监测设备的更新与完善,术中呼吸抑制及躁动发生率分别降至0.04%和2.7%。结论:加强手术室外麻醉药物的合理使用及麻醉监测设备配置,能够显著减少麻醉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护理。方法:回顾病例总结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结果:180例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采取充分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监护处理,术后做好穿刺处护理、重视并发症观察护理、抗凝护理、加强饮食一般护理及出院指导;实行全方位,全程介入护理对保障病人安全,预防并发症,保证患者手术顺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