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周杰  李学云  钟跃星  刘霞  牛姬飞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58-2060
目的通过对食品经营场所高风险专间内紫外线灯安装使用情况和消毒效果进行分层比较分析,反映紫外线灯与该类场所的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食品经营场所高风险专间中空气和操作台面的微生物指标进行监测,同时调查该专间内紫外线灯安装使用情况。结果共监测78家食品经营场所84间高风险专问中空气和操作台面的微生物指标,其中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52.4%和73.8%,紫外线灯安装符合率仅为11.9%,消毒效果随着紫外线灯安装符合卫生要求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结论如何合理使用紫外线灯,提高紫外线灯安装使用符合率,对改善食品经营场所卫生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现场同时调查紫外线灯诱法与CO_2灯诱法的捕蚊效果。方法定人、定时、定点采用紫外线灯诱法与CO_2灯诱法捕获蚊虫。结果 2种方法共采集蚊虫4属6种,计2 546只。其中紫外线灯诱法捕获3属3种798只,占蚊虫总数的31.34%,而CO_2灯诱法捕获4属6种1 748只,占蚊虫总数的68.66%,且CO_2灯诱法捕获的成蚊密度为22.6只/(灯·h),显著高于紫外线灯诱法[6.86只/(灯·h)]。结论 CO_2灯诱法捕获的蚊虫种类和数量均明显高于紫外线灯诱法。建议在今后的常规监测工作中,可以用CO_2灯诱法替换紫外线灯诱法。  相似文献   

3.
对松江石湖荡镇卫生院手术室,使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效果进行监测,方法参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其使用紫外线灯强度为80μW/cm2,分别观察开启紫外线灯30~40分钟后手术室空气中细菌菌落数,结果9次45个样本在紫外线开启15分钟后,空气中细菌菌落数消除率达90%。紫外线灯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昆山市食品、医疗、纯净水等行业在使用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方法使用上海产ZQJ-254紫外线强度计测定紫外线灯照射强度,用调查表记录紫外线灯安装位置、表面清洁及使用时间记录等情况。结果95盏紫外线灯强度合格率为56.84%,41.05%灯管安装位置不当,28.42%的灯管表面明显受油腻、灰尘污染,66.32%的灯管无使用时间记录。结论昆山市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食品和纯净水行业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监测、监督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建瓯市凉菜专间紫外线灯使用与空气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市凉菜专间紫外线灯的安装和使用情况,探讨凉菜专间安装紫外线灯与空气污染状况的关系。[方法]紫外线强度检测仪测定紫外线强度,空气沉降法测定空气含菌量。[结果]监测42个凉菜专间,紫外线灯安装率78.8%;紫外线强度合格率74.2%;空气含菌量小于200 cfu/m3为19家;安装紫外线灯的专间空气含菌量平均280 cfu/m3,小于未安装的698 cfu/m3。[结论]我市凉菜专间紫外线灯使用管理有待加强,正确安装与使用,可降低专间内空气含菌量,有利于保障凉菜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玉溪市医疗卫生机构中所使用紫外线灯的幅照强度,对全市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紫外线灯抽样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掌握紫外线正确的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方法:本实验设立有反光罩紫外线灯与无反光罩紫外线灯两实验组,经消毒前与消毒后四次采样检验,对室内遮挡物造成的消毒盲区与消毒后维持时间进行调查。结果:紫外线对室内微生物杀灭率,有反光罩灯与无反光罩灯分别是67.40%和81.25%,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有反光罩灯的紫外线强度比无反光罩灯稍高,但有反光罩灯对微生物杀灭率明显低且维持时间短。结论:提倡使用无反光罩紫外线灯,减少紫外线照射盲区,消毒后关闭门窗,减少人员流动才能提高和维持长时间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镇流器对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紫外线灯管分别安装在电子镇流器和电感镇流器的灯架上,用紫外线辐射强度监测仪监测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8月在相同温度、湿度、电压条件下,使用同一紫外线灯管,某新建科室27支新紫外线灯管分别使用电子镇流器和电感镇流器的平均辐照强度为(67.85±6.51)μW/cm2、(109.07±7.43)μW/cm2,合格率分别为0、100%;两组平均辐照强度、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年10月某院各病区使用中的282支紫外线灯均是电子镇流器,共有8个厂家;其中92支紫外线灯管的平均辐照强度为(103.14±22.35)μW/cm2,更换为电感镇流器后,平均辐照强度为(123.50±13.80)μW/cm2;更换前后紫外线灯平均辐照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镇流器类型对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有影响,医院紫外线灯应选用电感型镇流器,提高紫外线灯幅照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不同紫外线辐照仪对相同紫外线灯辐射照度进行监测,分析其存在误差,为医疗单位科学的消毒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个医疗单位的紫外线辐照仪,分为A、B、C、D组,对某院8个科室25个移动式紫外线灯50根灯管进行辐照度监测,紫外线灯上管采用垂直中间与外端,下管采用水平中间与外端监测,依据GB19258-2012、WS/T367-2012判断紫外线灯的辐照度,采用SPSS18.0进行描述分析。结果A、B、C、D个检测仪器对50个紫外线的检测结果,存在组间差异(F=247.104,P=0.00),其中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与D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4种仪器对紫外线灯的中间检测结果与末端检测结果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紫外线辐照仪未进行常规监测与监测人员未按规范要求正确监测是造成本次紫外线灯监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提示基层医疗单位应重视紫外线灯的管理,监督与购入科室应严格把关,严格按规范要求并定期校验及监测,以保证监测效果,为医疗单位提供合格的监测数据,保证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我校实验室用紫外线灯照射杀菌能否达到一定的标准.方法 :采用对原法在病免实验室和病理实验室进行了对比试验,在两个实验室共10个采样点,通过紫外线灯不同时间的照射并及时提取样本进行培养观察.结果 显示:两个实验室物体表面经紫外线灯在一定的时间杀菌后,细菌杀灭率可达到90%以上.紫外线灯用于实验室物体表面的消毒值得肯定,应得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医用消毒技术的发展,紫外线灯消毒亦走进了社会各个领域、医院、食品加工业。卫生用品行业和微生物实验室等都普遍应用紫外线杀死微生物,以减少工作环境中的污染。但笔者在进行紫外线灯监测时发现大部分使用者对紫外线灯的应用及保护不正确甚至认为只紫外线灯发紫光就有消毒作用,一个紫外线灯一直使用到完全损坏为止。根据对本市医院及部分卫生用品厂家的紫外线灯的监测情况看,合格率近占75%,由此看来,真正起到消毒作用是十分困难的,因而,现就紫外线灯应用同大  相似文献   

12.
科室使用的紫外线消毒车和悬挂的紫外线消毒灯,根据消毒常规要求,每季度都要进行紫外线强度的检查。而检查的方法是在紫外线灯点亮工作5 min之后,将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放置垂直灯管距离1 m处,然后被紫外线灯照射1 min,观察其颜色改变定性判断紫外线灯的强度值是否合格。这其中存在两个问题:(1)指示卡如何放置在垂直距离紫外线灯管的1 m处。  相似文献   

13.
简易监测紫外线灯杀菌效果的方法——血平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建立一种简易监测紫外线灯杀菌效果的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稀释后接种于血平皿,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 min;用相同条件房间空气作为对照,平皿开盖放置30 min。之后将两组培养皿置37℃培养箱中培养24~48 h,计菌落数,并计算杀菌率。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值为6.86%,紫外线灯照射杀菌率为94.19% (80.14%~98.95%)。此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作为基层医院监测紫外线灯杀菌效果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4.
紫外线灯是医院空气消毒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具,为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诊疗环境空气消毒效果,在紫外线灯的使用管理上必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有关规定对紫外线灯进行日常监测、照射强度和生物监测.笔者对我院近5年紫外线灯日常监测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检查分析中,发现普遍存在管理登记盲区,日常监测登记只做到室,未记录到盏,如1间30 m2面积的房间按规定可安装30 W的紫外线灯3盏,在使用登记管理中未做到分盏登记,而灯管的使用寿命又不一致,导致更换新灯管后累计小时数仍按原累计数继续累加,出现灯管计时登记高达几千之几,而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仍≥70 μW/cm2,即紫外线灯日常监测与照射强度监测所得结果不相符合,不能起到正确指导临床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目的,使日常监测登记工作流于表面形式,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监测管理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监测准确性,保证紫外线灯消毒效果有效性。方法根据紫外线灯管使用中不同时间段,用紫外线辐射照度计进行强度监测,评价使用中紫外线灯监测的辐照强度与继续使用的有效时间。结果保证紫外线灯管质量基础上,按每天照射1h计算,灯管监测强度≥90μW/cm^2时,可持续使用1年,监测强度≥80μW/cm^2时,可持续使用6个月,监测强度80~75μW/cm^2时,可持续使用3个月,监测强度75~70μW/cm^2时,可持续使用1个月,辐射强度监测不得〈70μW/cm^2。结论采取紫外线灯照射强度监测与参照灯管使用时间(频次),实行定期监测的方法是可行的,此方法真实可靠、简便、易掌握,避免造成浪费,保证紫外线灯消毒效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方法采取逐一排查方式,在排除电压、温度、湿度及紫外线灯本身质量等原因后,将不同品牌(A牌、B牌)30 W镇流器在同一组紫外线灯管测试对照,检测其镇流器输出功率,并测试其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结果A牌组镇流器输出功率均数为22.23 W,B牌组31.98W(P<0.01);A组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平均数X1=70.86 UW/cm^2,合格率70.14%,B组X2=108.56 UW/cm^2,合格率100%(P<0.01).结论A牌镇流器输出功率不达标为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在对紫外线灯使用者的监督监测中发现,紫外线灯加用的反光罩多为普通日光灯反光罩或无反光罩。为探讨紫外线灯加用不同材料反光罩及无反光罩对辐照强度的影响,为正确指导紫外线灯使用者加用能提高辐照强度的反光罩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我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效果调查表明,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合格率仅为45.6%,而宾馆饭店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合恪率显著高于食品生产单位。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紫外线灯的监督管理和定期监测指导,以确保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9.
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其消毒效果.为了解福山区各医院紫外线灯的使用情况,于1997年6~7月,对全区12所医院110只紫外线灯进行调查,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内容 检测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安装高度、是否有反射罩及除尘情况.1.2 检测方法 在室内温度为21~25℃,相对湿度45%~55%之间进行.先打开紫外线灯,再把紫外线强度计放在灯中心部位下1m处测定.同时测定了除尘前后、加铝制反射罩前后的不同强度.1.3 紫外线强度计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所和航天工业部第七设计院共同研制.1.4 判定标准1.4.1 照射强度 按照射强度大于70μw·s/cm~2为合格标准.1.4.2 安装高度 以距地面2~2.5m或距照射台面1.2~1.5m为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0.
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的实验观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我院1996年10~11月紫外线灯消毒病房空气捏造实验观察,结果紫外线灯强度≥70μW/cm^2消毒时间〉1小时,不论高危区和一般科室空气中细菌杀灭率可达到90%以上,证实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有一定效果,不同电压其紫外线灯强度和空气细菌含量不同,电压稳定在220V时,紫外线强度高,空气中细菌含量低,反之,紫外线强度低,空气中含菌量高,提示稳定电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