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检测水平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GH)妊娠晚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GH孕妇(GH组)和75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妊娠晚期(孕期30~40周),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GH组孕妇的PT、aPTT和TT检测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检测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H组孕妇MPV检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和PDW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妊娠晚期孕妇机体处于明显高凝状态,应加强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常规检测,有利于GH的病情评估,对防治血栓等并发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正常临产孕妇与正常未孕妇女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四项区别,以探讨其在临产孕妇临床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正常临产孕妇50例,并在体检科随机抽取正常未孕妇女45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四项的区别。结果两组人群血小板参数比较,PLT、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凝血四项比较,PT、AP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临床孕妇分娩前机体处于高凝状态,需对其进行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检查,以防分娩时出现严重并发症和合并症。  相似文献   

3.
刘桂娟  袁磊  王炜燕 《吉林医学》2022,(9):2520-252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孕妇肝功能、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检测的结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乙型肝炎孕妇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设作观察组,再抽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肝功能、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等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肝功能各项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GP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孕妇通过对肝功能、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发现很多指标与健康孕妇的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将各项检测指标作为筛查疾病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产科     
正常妊娠071810孕妇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黄小芳…∥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10)·—787~788探讨妇女妊娠过程中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该医院正常妊娠妇女56例(妊娠组),检测其不同孕期(早期:12~14周、中期:24~26周、晚期:36~40周)及50例非妊娠正常妇女(非妊娠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同时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发色底物法测定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参数以及纤溶参数变化情况。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组成妊娠糖尿病组,而后将同期于我院门诊产检的200名健康孕妇资料组成对照组,检测2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溶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原Ⅲ(AT-Ⅲ)]。结果妊娠糖尿病组PDW、MPV值均高于对照组,PL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组PT、APTT、AT-Ⅲ值均低于对照组,FIB、D-D、FD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液水平处于高凝状态,而检测血小板、凝血、纤溶指标利于临床防治产科相关并发症,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临产孕妇分娩前的凝血功能状况,探讨临产孕妇分娩前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等凝血指标变化的检测。方法:选取180例正常妊娠临产孕妇及83例非怀孕育龄妇女进行PT、TT、APTT、Fib检测。结果:临产孕妇组的PT、TT值明显低于非怀孕妇女组,而Fib值有明显的升高,两组PT、TT、Fib值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APTT值虽有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而且APTT值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临床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检测,加强分娩过程中产妇各项凝血指标的密切监测在防止生产异常出血和预防诱发DIC及血栓性疾病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孕妇肝功能、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方法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诊治的120例乙型肝炎孕妇为观察组,另选取12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收集孕妇数据,检测孕妇肝功能指标变化、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无差异,但观察组孕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容积比(PCT)较对照组上调(P0.05);观察组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倾向低凝、纤维蛋白原(Fbg)下调。。结论乙型肝炎肝功能受损、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下调,示有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临产前凝血系统及血小板多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收诊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9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正常产妇92例作为对照组.于孕28周及临产前对两组产妇的凝血系统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及血小板四项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进行测定,比较前后变化及组间差异;比较临产前轻、中、重度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PT、APTT、TT、Fib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孕28周及临产前PT、APTT、T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浆中Fib及AT-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孕28周及临产前血小板参数PLT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MPV及PDW、P-LC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与PT、APTT、TT结果呈正相关,与AT-Ⅲ和FIB结果则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临产前凝血系统及血小板多项指标均呈现异常变化,且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凝血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临产前全血细胞参数、凝血4项指标生理性变化的临床意义,为预防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发生大出血提供实验诊断数据。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美国ACL TOP全自动血凝仪,对350例临产孕妇(设为研究组)和120例健康育龄未孕妇女(设为对照组)进行血常规及凝血4项指标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孕妇临产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及凝血4项中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孕妇临产前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全血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临产前存在一过性生理性贫血,凝血功能指标显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应密切观察孕产妇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组40例和轻度组40例,并选取同期40例妊娠晚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血小板计数、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比较,重度组小于轻度组和对照组,轻度组小于对照组,三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重度组大于轻度组和对照组,轻度组大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均是重度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应积极监测此类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源性妊高征孕产妇静脉血血小板减低的原因。方法分别对正常孕妇(83例)、妊高征孕产妇(181例)、对照组(正常非孕妇女29例)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对PLT〈80×10’显著性血小板减低进行纠正复查。结果181例妊高征住院孕产妇血小板显著减低27例,占14.92%;83例正常孕产妇血小板显著减低2例,占2.41%(,=9.1041,P=0.0026)。妊高征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5);妊高征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妊高征组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手工或预稀释法检测,27例妊高征中19例得以纠正,占70.4%(,=11.4183,P=0.0007)。结论妊高征孕产妇血小板减少者,可经急诊预先稀释法或手工计数纠正确诊,对检测妊高征的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5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和139例健康非孕妇女(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细胞参数: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和分析。结果 (1)临产孕妇的Fbg、D-D、RDW、WBC、PLT、和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产孕妇的PT、HGB、HCT、RB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临产孕妇的aPTT、TT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检测,对预防和冶疗产科一些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水平、凝血功能与先兆流产的相关性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确证为先兆流产的孕妇62例,纳入先兆流产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Hcy、叶酸水平、凝血功能指标(Fbg及D二聚体)差异情况,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并根据62例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分为顺利分娩组(n=45)、难免流产组(n=12)和过期流产组(n=5),比较三组的血清Hcy、叶酸、Fbg、D二聚体水平。结果先兆流产组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cy、Fbg、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与Fbg、D二聚体、血小板呈正相关性(P0.05),血清叶酸与Fbg、D-二聚体、血小板呈负相关性(P0.05),血清叶酸与Hcy呈负相关(P0.05)。过期流产组、难免流产组叶酸水平明显低于顺利分娩组(P0.05),Hcy、Fbg、D二聚体明显高于顺利分娩组(P0.05),过期流产组孕妇叶酸水平明显低于难免流产组,Hcy、Fbg、D二聚体明显高于难免流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Hcy、叶酸、Fbg、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对预测孕妇是否存在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及评估其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胡莉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76-1778
目的:探讨临产产妇分娩前血小板参数和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本院生产的85例临产产妇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85例未孕妇女为对照组,将两组产妇分娩前的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及纤溶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APTT、TT均短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D-D、FDP及Ⅷ︰C均高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PDW及MPV高于对照组,PLT及PCT低于对照组,且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波动幅度要大于未伴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产产妇分娩前血小板参数和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呈现高凝状态,尤其是对于妊高征产妇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后血液流变、血凝分析和血细胞指标改变,探讨综合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12月166名成建制守礁、男性健康官兵为研究对象。其中南海大礁104名官兵为干预组,小礁62名官兵为未干预组。分析守礁前血流变和凝血分析、血细胞指标。结果未干预组守礁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容积、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增高,血浆黏度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干预组守礁前后无差异(P〉0.05);未干预组守礁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干预组守礁后凝血酶原时间增高(P〈0.05),其它无差异(P〉0.05);未干预组守礁后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增高,红细胞平均体积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干预组守礁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后血液、血凝和血细胞指标发生明显改变,综合干预后指标可恢复正常,建议增加维生素K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孕妇剖宫产术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经超声诊断"暴风雪征"66例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孕妇以及同期住院66例下肢静脉超声正常孕妇的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 以及D-二聚体(D-dimer,D-D) 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 初步探讨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血栓前状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血栓前状态组与正常妊娠组的PT、TT、FBG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PTT、D-D 在血栓前状态组分别为(30.79±3.89)s和(480.81±189.75)ng/mL,正常妊娠组分别为(32.44±3.59)s和(364.74±81.76)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测定D-二聚体有利于协助诊断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对于明显升高者进一步行下肢静脉超声明确诊断。血栓前状态孕妇产后应监测D-二聚体及超声,及时发现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严重致命性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妊及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测定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妊组与健康非孕妇组比较,PT、APTT、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值增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产组与中妊组、健康非孕妇组比较,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FIB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对临床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预防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孕妇骨代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妇产科建档的62例妊高症孕妇(妊高症组,n=62)和62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n=62)临床资料.对比两组孕妇骨代谢指标[血清钙(Ca)、磷(P)、降钙素(CT)、骨钙素(BGP)]、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差异.结果: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清Ca[(2.41±0.23)mmol/L]、CT[(62.34±15.34)ng/L]、BGP[(5.23±0.78)μg/L]等骨代谢指标检测结果及PLT[(172.96±33.63)×109/L]水平均显著高于妊高症组孕妇[(2.19±0.25)mmol/L、(43.52±12.55)ng/L、(3.63±0.91)μg/L和(147.92±26.35)×109/L],MPV[(9.23±1.20)fl]、PDW[(19.25±1.02)%]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全血粘度[(8.82±1.29)η/mPa·s、(5.20±0.51)η/mPa·s、(4.23±0.59)η/mPa·s]、血浆粘度[(1.62±0.28)η/mPa·s]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及血清P[(1.21±0.08)mmol/L]水平则显著低于妊高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高症孕妇相较于正常孕妇存在骨代谢、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状态异常情况,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30例孕妇及同期双胎正常妊娠3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孕妇一般情况、个人史、既往史及家族史、月经及婚育史、孕期情况和分娩结局等。结果: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与双胎正常妊娠组孕前及分娩前BMI、孕期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中低蛋白血症、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均P<0.05);双胎正常妊娠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中血白蛋白、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双胎正常妊娠组,而血肌酐显著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均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剖宫产率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孕前BMI过高、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为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常见表现;早产、低蛋白血症、产后出血为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