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某院ICU病房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ICU病房7例病人2008年1月4~18日发生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2008年1月在ICU病房15 d内陆续出现7例病人发生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其中5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操作过多,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手及医疗环境污染等是造成此次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某院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传播媒介,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ICU病房7例病人2011年11月21日~12月26日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在ICU病房33d内陆续出现7例病人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其中3例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其他4例为多耐药菌株的散发病例。结论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操作过多,部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淡薄、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造成此次流行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保洁人员手及医疗环境污染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ICU100例病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OR=3.356,95%CI1.446~7.835),昏迷或颅脑损伤(OR=4.031,95%CI1.547~10.492),腹部手术(OR=0.167,95%CI0.085~0.402),胸腹引流管(OR=0.351,95%CI0.151~0.819),开放气道(OR=4.096,95%CI1.639~10.741)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OR=3.146,95%CI1.116~8.857),机械通气(OR=3.196,95%CI1.608~6.354)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尽量少用糖皮质激素;一旦患者意识较为清醒,那么可以尽可能使用无创机械通气,预防侵入性操作导致医院感染,而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尽早进行呼吸机干预;患者尽早脱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4.
刘丽  郑紫丹  万晓强 《海南医学》2012,23(17):113-114
目的 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探寻降低感染率的措施.方法 对2008年1~12月我院ICU收治的40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分布、易患因素、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我院ICU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结果 402例患者中医院感染率发生率为16.92%,例次感染率为19.15%.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占75.00%.呼吸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基础疾病中以呼吸系统疾病(36.76%)和神经系统疾病(30.88%)并发医院感染最高.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65.85%)为主,其中又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高.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加强预防、监测、控制、隔离,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技术的执行,缩短侵入性操作的留置时间,是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院2011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预防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1年ICU35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标本分布、耐药性、危险因素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ICU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35株,占85.37%),其次为创面分泌物(3株,占7.31%)。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前期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入住ICU、住院时间大于60d等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高危因素。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00.0%)及亚胺培南西司他汀(92.5%)的敏感率较高,对其他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经验性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及广谱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结论 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注意高危因素的防范,加强对该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马明炎  廖利雅  熊中政 《重庆医学》2013,(26):3134-3135,3138
目的分析垫江县人民医院2010~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并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针对该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及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从2010年的218例(12.19%)增高到2012年的741例(18.48%)。1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基本都在70%以上,重症监护病房、神经科等科室出现泛耐药菌株。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是细菌发生耐药性变迁的主要动因之一,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及侵入性操作等是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医院应加强医疗环境、医疗器械及医护人员的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ICU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调查分析ICU危重抢救患者入院诊断、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率、危险因素、感染部位及菌群分布数据.结果:ICU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1.8%,以下呼吸道感染为最高,占53.5%;其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为患者严重的基础疾病、频繁的侵入性检查与治疗操作,广谱抗生素的预防与治疗性应用、皮质激素的应用等;医院感染病原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等耐药细菌.结论:必须重视ICU医院感染,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改善、净化环境,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切实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重庆市4所医院2000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140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均为医院感染,感染病死率为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为主。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病情轻重、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使用、抗生素使用种类。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多重耐药,故应尽可能控制该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余少正 《中外医疗》2014,(9):58+60-58,60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该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2月-2010年2月150例住院患者(参考组)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分析出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150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观察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中抗生素药物使用、吞咽咳嗽反应功能差、机械通气、院内环境、医疗因素等是主要因素,经过有效预防对策,观察组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几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因素较多,这就要求临床治疗中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发生,提高患者康复率。  相似文献   

10.
探讨ICU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以2010年3月31日至2012年3月31日入住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科)痰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77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又分为生存亚组(n=45)和死亡亚组(n=32),而以同期未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患者391例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一般情况,评估重要脏器功能,并记录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肝肾功能、白蛋白水平等临床指标,及所有患者28d病死率,对患者可能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观察期内入住本院ICU患者468例,其中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患者(观察组)77例,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发生率为16.4%,观察组死亡率(41.5%)明显高于对照组(10.2%)(P<0.05),而观察组中生存亚组GCS评分、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亚组[(10.1±2.8)分,(25.9±3.5)g.L-1 vs(7.6±3.5)分,(22.1±3.6)g.L-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与GCS评分低、低白蛋白水平(<25g.L-1)、呼吸机使用时间长(>7d)、合并真菌感染以及病程中发生休克相关(P<0.05);而合并真菌感染、低白蛋白水平以及病程中发生休克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CS评分低、低白蛋白血症、呼吸机长时使用、合并真菌感染及病程中发生休克是ICU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险因素,而合并真菌感染、低白蛋白水平以及病程中发生休克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评价某院2013~2015年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与侵入性操作感染率,并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为可行性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综合ICU监测的相关数据,分析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性,使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统计处理使用SPSS 17.0软件.结果 2013~2015年共监测综合ICU住院患者2462例,累计住院日13792 d,其中,医院感染发生率2013年为8.39%、2014年为8.89%、2015年为9.73%;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中,发生率最高的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年共检出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90株,其中,最常见的鲍曼不动杆菌占48.89%,大肠埃希菌占13.33%,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均占11.11%,其他多重耐药菌占4.45%.结论 综合ICU医院感染率较高,特别是患者大多要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的诊疗易发生医院感染,应继续加强对ICU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检查治疗较多,住院后极易合并获得性细菌感染.笔者所在医院ICU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严重的医院感染病原菌[1],极易在ICU流行,而且该菌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2],已引起临床和微生物学者的关注.此病菌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中,常引起慢性病患者、老年患者、有侵入性治疗的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较复杂,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增加医院和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还常给治疗用药的选择带来很大困难[3].本文针对ICU的感染管理对策进行探讨,使笔者所在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CU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暴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原因,制定控制感染措施.方法 对2010年10月20日至2010年11月6日ICU住院患者暴发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分析,并对环境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本次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罹患率为60.0%,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为38.5%,病室环境中呼吸机管路、湿化瓶、床头柜表面、门把手、治疗车表面、病床表面等污染严重,患者使用的湿化瓶、呼吸机管路、床头柜、病床表面均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加强ICU的感染管理,重视手卫生、环境卫生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有效降低ICU的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2004年8月—2011年7月ICU 1 950例病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OR=3.364,95%CI1.445~7.830)、昏迷或颅脑损伤(OR=4.026,95%CI1.545~10.490)、腹部手术(OR=0.166,95%CI0.068~0.403)、有胸腹引流管(OR=0.350,95%CI0.150~0.818)、开放气道(OR=4.095,95%CI1.638~10.740)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OR=3.143,95%CI1.115~8.856)、机械通气(OR=3.195,95%CI1.607~6.353)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调查其定植或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价该菌所致医疗相关性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复习病历收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或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菌株的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研究期间共分离到49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其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为7型,共45株(91.8%)具有同源性。分离到菌株前患者最常见的暴露因素为住ICU、侵入性操作和低白蛋白血症,最常见的合并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和脑血管病(10例)。在这49株菌中,定植者28株,导致感染者21株,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为38.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是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OR=1.7,95%CI1.1~2.5)。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成功率高于单药治疗(11/13例,84.6%vs.3/17例,17.6%),尤其是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结论:我院自2007年出现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院内播散,导致播散的危险因素为住ICU、侵入性操作、低白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脑血管病,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能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正确的护理对策.方法 针对全院2009年1月-12月鲍曼不动杆菌感染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临床分布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对病房环境、物品消毒情况进行采样调查,结合日常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查找感染途径.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抗生素、较长的住院时间并伴有基础性疾病等有关.结论 通过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使感染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并探讨引起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χ2检验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老年肺癌患者(肺癌组)51例和68例非肿瘤患者发生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对照组)进行易感相关因素、抗生素耐药性情况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与住院时间、广谱抗生素使用、激素应用和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与对照组比较,4种因素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与对照组比较,肺癌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其中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等10种抗生素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激素应用和侵入性操作,预防和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发生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其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2013年本院住院诊断为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生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混合细菌感染,APACHEⅡ>20,深静脉留置,抗生素应用天数≥2周,年龄>60岁,抗生素应用种类数量≥3,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226、3.517、3.354、2.428、1.771及1.123。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严格掌握碳青霉烯类的适应证,可预防和减少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王豪  刘丁  陈萍  王政  成瑶 《重庆医学》2011,40(36):3665-3667,3670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06~2009年的创伤患者330例,采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ISS)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GC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0例创伤患者中感染鲍曼不动杆菌3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较高的ISS评分(P=0.02)、较低的入院时GSC评分(P=0.03)、较长的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P=0.000 01)、机械通气时间(P=0.000 01)、内固定术(P=0.003)等,以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与内固定术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病死率,病死率高低与ISS及GCS评分有关。结论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与内固定术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并不影响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入我院重症医学科的老年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老年患者作为阳性组(21例),未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老年患者作为阴性组(63例).观察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老年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ICU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