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泉州市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探讨降低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的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泉州市2005年~2009年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泉州市2005年~2009年176例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均是旧法接生,93.75%为计划外妊娠。结论:不安全接生是导致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以及健康宣教,普及住院分娩、新方法接生是目前预防和消除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4.
罗廷盛 《右江医学》1996,24(4):166-166
54例新生儿破伤风治疗分析凌云县人民医院(533100)罗廷盛本院于1989年1月~1994年12月间,采取延长应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时间,并辅以维生素B6和东南菪碱对54例新生儿破伤风进行治疗,疗效相当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治疗组为持续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了解广州市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情况,确定高危人群,为消除NT策略与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4-2010年NT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4-2010年共报告NT病例365例,发病率为0.96‰,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57∶1;死亡40例,病死率为10.96%,发病时间越短,病死率越高;病例主要为流动人口,特别是外省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全年均有病例发生,6-8月发病较多;发病时间集中在2~10d之间,4~8d为发病高峰;病例以在家由未经培训人员或家人接生为主,大部分为计划外生育,母亲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只有少数做过产前检查。结论广州市消除NT的重点在于流动人口,要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倡导住院分娩、提倡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完善NT监测系统等综合防控措施,并将计划生育和消除NT的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为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1~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6.00‰,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0.74‰,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28.60,P〈0.005)。结论 如何管理好流动人口的计划外生育,加强优生优育和新法接生的宣传教育,打击非法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是控制和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丁小莲  张世京 《广西医学》2003,25(6):1101-1102
新生儿破伤风是导致我国边远贫困地区新生儿死亡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卫生部于 1 995年将新生儿破伤风由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 ,并于 1 999年要求各地开展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工作。现将崇左县有关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各乡 (镇 )卫生院、县防疫站的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主动监测报表。1 .2 监测内容与方法 :(一 )主动监测 :县防疫站对该地乡 (镇 )级以上医疗单位每旬主动监测 ,填报主动监测报表 ,在无病例时 ,要做零病例报告。 (二 )各级医疗单位发现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后 ,城镇 1 2小时内 ,农村 2 4小时内向县…  相似文献   

11.
童桦  张许民 《中原医刊》2000,27(7):29-30
我们对我院1989年3月~1999年5月的所有住院新生儿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新生儿疾病所占同期住院病员的百分比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死亡率,为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1一般资料 共调查3500份病历,其中1994年以前2200份,1994年3月以后1300份;男2496例,女1004例;发病年龄从出生至出生后28天,其中出生~7天1233人,7~14天1090人,14~21天845人,21~28天332人;治愈3453人,死亡47人(其中1994年以前31人,1994年以后1…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和降低残疾儿童发生率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院因处于成都市城乡结合部,来我院分娩的人员中,多是流动人口,其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相关疾病知识缺乏.我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解决流动人口实际困难,强化新生儿疾病筛查意识,使我院流动人口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从2002年的29.00%提高至2004年的97.83%,有效地促进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制定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方法,并与之同时运行。结果全市两年共监测病例3例。监测结果表明:在家分娩、旧法接生及病儿母亲均无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等是发病主因。结论消除旧法接生及提高育龄妇女TT接种率,是实现消除NT最经济简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54例新生儿破伤风,男女之比为9.8:1。潜伏期3 ̄12天。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率70.3%,有效率79.6%,病死率14.8%。潜伏期愈短、病型愈重则病死率愈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在海南省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研究,为我国制订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和PPS调查方法调查NT死亡率、育龄妇女TT接种率、抗体水平;开展NT病例监测,对育龄妇女进行TT突击接种并与儿童常规免疫系统同时运行,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结果 三亚、琼中NT发病率逐年下降,2001年三亚已降到1.07%,琼中县达到0.92‰,育龄妇女TT3针累计接种率达到95.1%、97.8%,育龄妇女TAT水平血清学监测结果与接种率调查结果一致,育龄妇女TT 1针接种后可产生保护水平TAT,并且有51%的人可维持13个月左右,在符合最短间隔条件下,不同免疫间隔TAT差异没有显统计学意义。建议 将育龄妇女TT接种与计划生育工作密切挂钩,在育龄妇女领取计划生育指标时,必须出示TT接种证,使育龄妇女TT接种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丽芳 《当代医学》2013,(21):62-62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新生儿存在的健康问题。方法对惠州市600例流动人口新生儿资料进行调查,对其健康状况和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00例新生儿出生时低体重儿为7.7%,巨大儿为3.5%;足月产比例为89%,早产比例为9.7%,过期产比例为5.17%;自然分娩比例为45.1%,剖宫产率比例为54.5%,两种方式存在差异(P<0.05);开奶时间大部分<30min,小部分>30min;母乳喂养为主要喂养方式,比例为87%。结论流动人口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存在健康问题,营养状况较差,对流动人口需加强围产儿及妇女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破伤风患者的远期智力分析浙江瑞安市人民医院(25200)项云微,周咏梅[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智力近年来,新生儿破伤风仍有报道,但对存活者的远期智力情况报道不多。1985年至1991年间,我院儿科共治愈新生儿破伤风66例,并对其中31例进行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惠州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因素和现状,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救治的新生儿破伤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救治的新生儿破伤风病病例全部为农村人口或流动人口,分娩方式均为院外分娩、旧法接生,只有10.61%的母亲在孕期到医院进行过产前检查,所有母亲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普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开展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做好新生儿破伤风的一级预防,减少该病的发生。方法:向慈溪市两个企业的634名农民工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统计不同文化程度对新生儿破伤风的认识程度。结果: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最低值为文盲,各为33%。不去医院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结论:制定农民工孕期保健优惠政策,推行平价接生,实行医疗救助,同时加强宣传,改变农民工的婚育观念,消除非法接生窝点,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梁瑞乾 《华夏医学》2003,16(4):558-559
新生儿破伤风近年来在全国发病明显减少 ,但在一些地方仍有发生。我科自 1 996年 1月以来共收治 2 3例新生儿破伤风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3例中男 1 9例 ,女 4例 ,均在家中出生 ,其中用煮沸或消毒剪刀断脐者 1 2例 ,用竹片断脐者 5例 ,断脐情况不详者 6例。潜伏期 4~ 1 0 d,以 5~ 7d最多 ,共 1 9例 (占82 .6 1 % )。发热 1 7例 ,哭闹 1 1例 ,拒奶 2 1例 ,牙关紧闭 1 4例 ,苦笑面容 1 8例 ,抽搐 2 1例 ,青紫 1 5例 ,四肢强直 1 5例 ;并发肺炎 6例 ,脐炎 1 7例 ,硬肿症 4例 ,脐疝 3例 ,皮肤真菌感染 1例。有 2 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