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颈动脉体瘤是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外膜下的化学感受器肿瘤,以颈部无痛性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颈动脉体瘤多为良性,其恶变的发生率为2%~9%,可发生转移,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30%,手术切除是颈动脉体瘤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由于其部位特殊及血管神经丰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危险性,术后可能发生偏瘫、失语等严重并发症.作者2002年5月~2008年4月共对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进行了外膜下颈动脉体瘤剥脱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化学感受器肿瘤,较为少见,主要发生于颈动脉体,以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位于颈总动脉的瘤体会引起脑组织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导致偏瘫。由于其部位特殊及血管丰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危险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若治疗护理不当,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手术死亡率高达30%~50%。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科收治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4个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治疗过程,分析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颈动脉体瘤少见,缺乏其型临床症状,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或未进行相关检查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DSA检查可作为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CT、CTA也可对其明确诊断;对疑似颈动脉体瘤患者切忌盲目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颈动脉体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多发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的颈动脉体,是副神经瘤的一种。颈动脉体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但也可发生恶变,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30%[1]。动脉体瘤大多数为单侧发病,偶见于双侧发病。外科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发病部位特殊,周围附着大量神经血管,导致本病手术难度增加,临床护理也相对于其他疾病较为复杂。我科于2019年4月收治1例双侧颈动脉体瘤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护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颈动脉体瘤是头颈部少见的化学感受器瘤,因其位于颈总动脉周围,治疗护理不当,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手术死亡率高达30%~50%,加强围术期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1999年我们对颈动脉体瘤2例实施了颈动脉体瘤切除及颈总动脉截断切除术,患者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动脉体瘤中的应用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超声诊断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例患者超声均表现颈动脉分叉处实性低回声团块,超声诊断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后对照,10例颈动脉体瘤与病理结果符合;误诊1例,病理结果为神经鞘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可作为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也称为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是临床上一种散发、少见的疾病,多位于颈动脉三角,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肿块。巨大颈动脉体瘤可压迫周围神经和血管引起相应症状。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瘤体血液供应异常丰富,局部解剖结构复杂,肿瘤多累及颈动脉和多组颅神经,手术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颈动脉体瘤临床护理比较复杂,围手术期护理有一定的难度和要求。本  相似文献   

8.
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 ,对住院治疗 2 4例病例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 18例 ,误诊 6例。其中腮腺区 4例误诊为混合瘤 ,颈部 2例误诊为颈动脉体瘤和横纹肌肉瘤。所有病例 ,肿瘤经手术顺利摘除。结论 :神经鞘瘤依据病史、体征及综合辅助检查 ,易诊断。注意与混合瘤、颈动脉体瘤鉴别。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 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颈动脉体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并对不同临床治疗方法与超声表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例颈动脉体瘤均做出了准确诊断。肿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分叉增宽,血供丰富是其主要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与临床治疗方法间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对颈动脉体瘤做出明确诊断,而且对颈动脉体瘤的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后疗效观察等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体瘤的治疗--附111例手术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111例(116个)颈动脉体瘤患者的I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1959-2004年间,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5.7岁。作动脉造影或彩超、CTA以及MRA无创检查,明确诊断后,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3例手术死亡;4例发生脑栓塞;32例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4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CT或MRA检查,在术前明确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来源,便于术中及早控制供血动脉;而必要时行术前行动脉造影,行瘤体动脉栓塞缩小瘤体,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并能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谢燕平 《现代护理》2001,7(6):12-13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较为少见。外科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时常涉及颈部重要神经和血管,有时须切除受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方能彻底切除肿瘤。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术后护理难度大。现将悔我院1982~1999年20例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琴  朱宝燕 《护理研究》2007,21(8):2201-2202
颈动脉体瘤是头颈部少见的良性化学感受器肿瘤,以颈部无痛性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生长缓慢,生物学行为呈良性,部分可恶变,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30%。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其部位特殊及血管神经丰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危险性,术后可能发生偏瘫、失语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亦有其特殊性,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体瘤起源于神经脊副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感受器,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一种少见的内分泌肿瘤.迄今国内仅有300余例报道,发生双侧颈动脉体瘤更为罕见,现将本院经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双侧颈动脉体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颈部多发性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右侧颈静脉球瘤合并双侧颈动脉体瘤,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右侧颈静脉球瘤及双侧颈动脉体瘤患者,通过分期采取颞下窝和颈部进路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头颈部多发性副神经节瘤的治疗决策应根据其病灶数、肿瘤大小和位置确定。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适当的联合治疗可提供一个安全有效、完全切除肿瘤的最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起源于颈动脉体,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2 2%[1],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一种罕见内分泌肿瘤,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3 0%。研究[2-3]认为,CBT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中慢性低氧刺激有关。近来发现,大约3 5%的病例发生氧敏感基因的突变,因而认为此基因的突变也是CBT发生的一个原因[3]。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块,偶尔患者可出现疼痛并放射到头部及肩部。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临床护理也比较复杂。现将其近期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贯穿于该病的整…  相似文献   

16.
刘永琴  朱宝燕 《护理研究》2007,21(24):2201-2202
颈动脉体瘤是头颈部少见的良性化学感受器肿瘤,以颈部无痛性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生长缓慢,生物学行为呈良性,部分可恶变,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30%[1]。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其部位特殊及血管神经丰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危险性,术后可能发生偏瘫、失语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亦有其特殊性,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1临床资料2000年5月—2007年4月,我科共收治12例颈动脉体瘤病人,其中女7例,男5例;年龄26岁~65岁;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精心治疗护理,除1例因术中牵拉、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患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经验。结果:6例患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随访6个月~3年,患除声音嘶哑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成功、有效地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刘威  于红 《临床医学》2001,21(6):24-25
颈动脉体瘤又称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是少见的起源于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肿瘤,生长在颈总动脉分叉的外膜下,多为良性,常易误诊。因其血运丰富,切除时易致凶猛的人出血;颈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15分又易引起脑缺血脑细胞损害致严重并发症,故手术比较困难。本人于1999年手术切除治疗颈动脉体瘤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体瘤为化学感受器肿瘤.化学感受器可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主要存在于劲动脉体和主动脉体,而颈动脉体是体内最大的化学感受器组织的密集区,也是体内化学感受器肿瘤最高发部位,但偶尔也可发生于颈静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节、纵隔、肺、腹部、腹膜后及四肢.颈动脉体瘤大部分为单侧,双侧极少,发生者多有家族史[1].我科于2005年11月14日收治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此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正常颈动脉体是一个细小的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粉红色组织,位居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外鞘内。颈动脉体瘤属于良性肿瘤,发病率低,好发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因其所处部位特殊,生长缓慢,早期无特殊症状。随着时间推移,瘤体不断长大,造成压迫气管及颅神经症状。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术前诊断主要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现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最后手术证实的颈动脉体瘤26例资料作一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