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亚甲蓝短暂部分逆转吸入NO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利泽  曾祥龙 《医学争鸣》1996,17(5):364-367
目的:吸入一氧化氮(NO)可特异性降低肺动脉高压,但也有使血中高铁血红蛋白(MeHb)浓度增高的毒副作用。作者探讨用亚甲蓝(MB)还原MeHb同时,能否削弱吸入NO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9条犬吸入体积分数为(90±7)×10^-6的NO降低肺动脉压时,iv2mg·kg^-1MB对上述作用的影响。结果:吸入NO可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P〈0.01),ivMB可逆转NO作用的50  相似文献   

2.
长程吸入一氧化氮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长程吸入一氧化氮(NO)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阻抑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1)正常对照组;(2)缺氧组;每天缺氧12小时,共3周;(3)吸入NO组:缺氧同时每天吸入20ppmNO12小时,共3周。观察肺动脉压力、右心室肥厚、血浆内皮素-1(ET-1)和环磷酸鸟苷(cGMP)变化以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缺氧组大鼠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4.3±0.9kPa),右心室肥厚显著(P均<0.001),吸入NO组肺动脉压力降低(3.0±0.4kPa),右心室肥厚减轻;(2)缺氧组腺泡内肌型肺动脉增多,无肌肺动脉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吸入NO组明显改善三型血管比例失调。(3)缺氧组血浆ET-1含量明显升高,(197±15pg/ml),cGMP水平显著降低。吸入NO组ET-1含量降低(163±14pg/ml);cGMP含量升高。结论长程吸入20ppmNO能阻抑慢性缺氧性肺动脉压力升高,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L精氨酸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L-精氨酸对大鼠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L-精氨酸(200mg/kg·d)可明显预防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L-精氨酸预防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2.61±0.09kPa)明显低于低氧处理组(3.58±0.06kPa),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值(0.26±0.01)明显低于低氧组(0.34±0.01),两组间差  相似文献   

4.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结构及血浆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参与实验全过程的Wistar大鼠共12只(6个对子)。以右心导管示测定肺动脉压力,以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血浆NO含量,并对大鼠肺组织标本进行显微结构观测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血浆NO间接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5±1.2)μmol·L^-1vs(4.8±0.4)μmol·L^-1,P〈0.05)。  相似文献   

5.
观察L-精氨酸对大鼠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L-精氨酸(200mg/kg·d)可明显预防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L-精氨酸预防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2.61±0.09kPa)明显低于低氧处理组(3.58±0.06kPa),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值(0.26±0.01)明显低于低氧组(0.34±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鼠形成肺动脉高压后,经静脉灌注300mg/kg的L-精氨酸可明显降低其mPAP,提示L-精氨酸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可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子文  钟维农  黄侃 《广东医学》1999,20(12):935-936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 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动脉血气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20 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鼻导管吸氧(2 L/min) 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吸入45 ×10-6 NO或45×10- 6NO和35% O2 混合气各60 min,测定吸入前后患者的血气和肺通气功能[第1 秒用力肺活量(FEV1) 和用力肺活量(FVC)] 。结果 当患者单纯吸入45×10-6 NO后,PaO2 由吸NO前的8-13 ±0-7 kPa 降为7-33 ±0-6 kPa,SaO2由(91±3-2) % 降至(87±2-3) % ( 两者P均<0-05) ,对PaCO2 ,FEV1 和FVC无明显影响。当吸入45×10-6 NO和35% 氧气混合气后,PaO2 则由8-07±0-9 kPa 升至9-41±0-82 kPa,SaO2 由(90 ±2-2)% 升至(93±2-5) % (P<0-05)。PaCO2 ,FEV1 和FVC无明显影响。结论 单纯吸入NO可令肺心病患者PaO2 和SaO2 下降,而吸入45 ×10-6 NO和35 % 氧气混合气则可改善PaO2 和SaO2 ,两者对PaCO2 ,FEV1 和FVC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实验目的旨在研究腺苷对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以15例风心病合并肺高压患者为对象,比较用药前后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体循环动脉压和体循环阻力以及心输出量等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腺苷可以有效而选择性降低肺动脉压。肺动脉平均压从用药前的31±3mmHg降至23±4mmHg(p<0.01),肺循环阻力从500±151dyn.s.cm-5降至267±89dyn.s.cm-5(p<0.01)),而体循环动脉平均压用药前为76±6mmHg,用药后为78±5mmHg(p>0.05),且略有升高趋势,并且心输出量从用药前3.42±0.32L/min升至4.27±0.30L/min(P<0.01),所以腺苷可以选择性地降低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ao X  Huang S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66-368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作用。方法10例患者行机械通气、漂浮导管,观察吸入35ppmNO前后血液动力学、血气和血氧运输的变化。结果吸入NO后,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分别由36±06kPa和32±11kPa·s1L1下降至27±05kPa和22±9kPa·s1·L1(P均<0001),心排血量、血压及体循环阻力无明显变化;肺内分流率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分别由31%±9%和37±6kPa下降至25%±8%和34±6kPa(P<001),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有上升。结论吸入NO对ARDS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一氧化氮(NO)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检测正常对照组及缺氧1、2、3周组大鼠血浆NO水平,并给缺氧2周组大鼠注入左旋精氨酸及NG-硝基-左旋精氨酸,观察其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肺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NO水平在缺氧1、2、3周时分别为5±2.67μmol/L、2.1±0.41μmol/L和0.5±0.16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73±1.83μmol/L(P<0.05)。缺氧2周组注入左旋精氨酸(100mg/kg)后可减轻肺动脉高压,但联合左旋精氨酸+NG-硝基左旋精氨酸则不能使之减轻。病理检查显示缺氧2周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左旋精氨酸可减轻该现象,而NG-硝基-左旋精氨酸则使之加重。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缺氧可使NO合成减少,升高肺动脉压;左旋精氨酸能减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而NG-硝基-左旋精氨酸则拮抗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一氧化氮(NO)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检测正常对照组及缺氧1、2、3周组大鼠血浆NO水平,并给缺氧2周组大鼠注入左旋精氨酸及N^G-硝基-左旋精氨酸,观察其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肺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NO水平在缺氧1、2、3周时分别为5±2.67μmol/L、2.1±.0.41μmol/L和0.5±0.16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73±1.83μmol/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参与实验全过程的Wistar大鼠共12只(6个对子)。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以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血浆NO含量,并对大鼠肺组织标本进行显微结构观测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2.75±0.30)kPavs(2.06±0.14)kPa,P<0.05],其血浆NO间接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5±1.2)μmol·L-1vs(4.8±0.4)μmol·L-1,P<0.05]。光镜下,低氧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RMT)和相对中膜面积(RMA)明显增加[肺中等肌型动脉RMT:(9.94±0.30)%vs(7.70±0.41)%;肺中等肌型动脉RMA:(18.87±0.54)%vs(14.76±0.75)%;肺小肌型动脉RMT:(15.15±0.21)%vs(10.12±0.60)%;肺小肌型动脉RMA:[(27.99±0.88)%vs(19.23±1.05)%,P均<0.01]。电镜下,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12.
吸入NO治疗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NO吸入治疗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以及不同模式吸入NO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给10条杂种犬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吸入(25 ̄30)×10^-6NO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换用不同通气模式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30min后平均肺动脉压上升至基础值的206.13%,吸入NO1 ̄2min内平均肺动脉压开始下降,5m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银杏苦内酯以B(BN52021)、低氧、低氧加BN52021处理Wistar大鼠,另设对照,观察特异性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结果显示:BN52021对正常大鼠肺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低氧3周后大鼠肺动脉平均压(4.05±0.56kPa)及肺血管阻力(9652±1490kPa·s/L)明显高于对照组(2.22±0.24kPa及2578±704kPa·s/L).并发生右心室肥厚和肺血管重建;用BN52021后可明显减轻低氧所致的上述改变(肺动脉平均压为2.97±0.33kPa)。以上结果提示:PA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建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而某些PAF拮抗剂有可能成为防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新药。  相似文献   

14.
肺心病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1(ET-1)在肺心病患者急性期血中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期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比色法测定血中ET-1和NO含量。结果 肺心病组ET-1和NO分别为(64.9±29.2)ng/l和(5.2±2.1)μmol/L,对照组ET-1和NO分别为(49.1±4.1)ng/L(4.5±.1.0)μ,ol/L,肺心病  相似文献   

15.
Fang B  Wang C  Dai H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79-781
目的 了解硫氮Zhuo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硫氮Zhuo酮治疗并作动态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监测。结果 发现静脉注射硫氮Zhuo酮可迅速降低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指数和右心房平均压(分别降低0.62 ̄1.27kPa、14.0kPa·s^-1·L^-1和0.27 ̄0.40kPa,P均〈0.05);心率明显下降(下降25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吸入NO对肺循环及血气的影响,观察吸入NO对急性肺损伤实验犬肺循环的效应,以寻找选择性肺血管舒张剂。方法 给12只实验犬制备急性肺损伤(ALI)模型。通过特制装置吸入40ppmNO与50%O2的混合气体。分别于造模后、吸入NO前后及停吸NO后记录各种实验参数。结果 造模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由2.02±0.30kPa升至3.77±1.05kPa,吸入NO使mPAP下降而平均动脉压(M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开胸麻醉犬心脏上,观察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5mg/kg,前后冠脉血流动力学、冠脉血流储备(以阻断冠脉15s再灌注所致的反应性充血血流峰值表示)以及冠脉对不同浓度乙酰胆硷(Ach)反应的变化,同时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冠脉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的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证明,L-NMMA灌注后心率下降,基础冠脉血流量(CBF)下降(χ±s,从27±6ml/min下降至20±8ml/min,P<0.05),冠脉储备下降(χ±s,从91±19ml/min下降至50±10ml/min,P<0.01),平均主动脉压升高,ET-1含量明显升高(χ±s,从6.5±1.0ng/L升至15.5±3.0ng/L,P<0.01),Ach引起的CBF增加减弱(P<0.01).实验结果提示,生理条件下犬冠脉一氧化氮(NO)形成对CBF,冠脉储备有重要调节作用,同时可抑制冠脉ET-1释放.  相似文献   

18.
实验用300~350g雄性Wistar大鼠,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电刺激(0.2ms40μA100Hz8s)并经兴奋性氨基酸L-谷氨酸(L-Glu)检测性验证,提示大鼠延髓尾端Ⅻ对脑神经丛第三支根部1mm×1mm区域为降压区(depressorareainventralsurfaceofmedullaoblongata,VSMd)。电刺激该区可见平均动脉血压(MAP)以16.99的斜率下降,最大百分数为26.82±8.93(P<0.01 。n=10).其下降率与刺激时间呈对数式关系。L-Glu微量注射后。在降压的同时心率(HR)减慢,分别为2.67±0.47kPa(P<0.01)和30.33±4.23min ̄(-1)(P<0.001,n=6)。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降压和减心率反应减弱,分别为1.46±0.45kPa和5.6±4.8min ̄(-1)(P<0.01;n=5);双侧损毁肾交感神经,基础MAP下降,同时降压反应被削弱,为1.81±0.49kPa(P<0.01)但对减心率反应无影响(P>0.05,n=5)。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细胞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斑点杂交技术,探讨H2O2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和IL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示103~10-2mol·L1H2O2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有抑制作用,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0-4mol·L-1有促进作用(P<0.01);10-8~10-5mol·L-1则影响不明显。斑点杂交结果示10-3mol·L-1H2O2对小鼠脾细胞IL2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10-4mol·L-1有促进作用,而10-5mol·L-1影响不明显。以上结果提示H2O2可能是通过影响IL2mRNA的水平来影响IL2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内皮素-1(ET-1)和钾通道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对ET-1收缩肺血管效应的影响,对10只Wistar大鼠预先采用肺动脉内注入ET-1(1.5μg/kg),形成肺动脉高压,然后采用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Cromakalim(150μg/kg)注入,记录注药前,注射ET-1后,以及使用Cromakalim后1、5、10分钟的大鼠肺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大鼠注入ET-1后,其mPAP升至3.32±0.49kPa,明显高于注射前的2.36±0.24kPa;应用Cromakalim可明显降低ET-1导致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大鼠mPAP在注入1分钟时为2.50±0.62kPa,注入5分钟时为1.14±0.18kPa,注入10分钟时为2.33±0.52kPa,同时伴有肺血管阻力降低。提示ET-1与钾通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钾通道开放剂对ET-1收缩肺动脉的效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