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缺氧和(或)转化生长因子-β2 (TGF-β2) 干预条件对体外培养的Müller细胞活力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影响.方法 用出生7d的SD大鼠体外培养视网膜Müller细胞,将第2代细胞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中培养24h后,换用无血清的DMEM孵育24h.分组为:空白血清对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TGF-β2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及终质量浓度为150ng/L的TGF-β2);模拟缺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及终浓度1.0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TGF-β2+缺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液、终浓度1.0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和终质量浓度为150ng/L的TGF-β2);中药血清组(20%中药SD大鼠血清的DMEM);中药血清+TGF-β2+缺氧组(20%中药SD大鼠血清的DMEM、终浓度1.0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和终质量浓度为150ng/L的TGF-β2).以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Müller细胞超微结构、以490型酶标仪测定细胞外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及GS活性.结果 在缺氧条件下Müller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细胞核变形,固缩;细胞器破坏;微绒毛内糖原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2干预组、缺氧组、TGF-β2+缺氧组的LDH释放量均明显增加(P<0.05),缺氧组、TGF-β2+缺氧组的GS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与缺氧组比较,TGF-β2+缺氧组的LDH释放量明显增加、GS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补肾活血中药血清能降低24h及48h时正常以及TGF-β2与缺氧同时存在条件下LDH的释放量(P<0.05),增强12h时正常条件下以及12h和24h时TGF-β2与缺氧同时存在条件下GS的活性(P<0.05、P<0.01).结论 TGF-β2可加重缺氧条件下Müller细胞活力与GS活性的降低;补肾活血中药含药血清能增强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力及GS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受体在不同年龄SD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按1、3、6个月鼠龄分为3组。采用晶状体前囊膜铺片方式。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进行TGF—β受体TGF-βR1和TGF-βR2的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剥取晶状体囊膜组织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R1和TGF—βR2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在蛋白水平,TGF-βR1和TGF—βR2于1个月鼠龄组表达最强.IOD分别为478001±44417和778338±62596;3个月鼠龄组表达减弱。分别为360343±33196和360343±33196:6个月鼠龄组表达最弱。分别为225858±23483和274648±2980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转录水平,TGF—βR1和TGF-βR2mRNA表达量在1个月龄组分别为3.0±0.9和3.4±1.1;3个月龄组分别为2.1±0.6和2.6±0.8;6个月龄组分别为1.3±0.3和1.6±0.5.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弱(P〈0.05)。结论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βR1和TGF-βR2的表达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提示对TGF—β的敏感性与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曾苗  程扬  曾水清 《眼科研究》2010,(3):243-247
目的利用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uller细胞,研究在缺氧条件下视网膜Muller细胞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新西兰大白兔视网膜中获取Mullerr细胞,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通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鉴定。取第2代细胞进行实验,将化学缺氧诱导剂CoCl,联合DMEM培养液培养24h的细胞作为缺氧组;将DMEM培养液单独培养24h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2组Muller细胞上AQP-4蛋白及AQP-4mRNA的表达。结果Muller细胞(第2代)上GFAP的阳性率为90%以上,细胞质染色呈棕色。细胞内含特征性的中间丝,细胞表面有微绒毛,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细胞器。CoCl,联合DMEM培养液培养24h后Muller细胞上AQP-4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6.74,P〈0.05);AQP-4mRNA的表达亦明显增加(t=21.79,P〈0.05)。结论缺氧能增强Muller细胞上AQP-4的表达,进而使视网膜内液体的积聚增加。提示Mu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或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水肿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中药方血清对离体状态下血-视网膜内屏障(iBRB)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新生7 d SD大鼠用于取材及细胞原代培养。将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和视网膜Müller胶质细胞(RMGC)分离及传代培养,利用Transwell小室将RMEC与RMGC共培养以构建正常条件下的体外iBRB模型,制备补肾活血中药方血清,并分别标记为中药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本实验分8组。选取构建成功的体外iBRB细胞共培养模型,按不同培养条件进行分组。其中正常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20%空白血清的DMEM液培养;中药干预正常组用含体积分数20%中药含药血清的DMEM液培养;低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组用含体积分数20%空白血清的DMEM液及终浓度50 mg·L-1AGEs培养;中药干预低AGEs组用含体积分数20%中药含药血清的DMEM液及终浓度50 mg·L-1AGEs培养;高AGEs组用含体积分数20%空白血清的DMEM液及终浓度100 mg·L-1AGEs培养;中药干预高AGEs组用含体积分数20%中药含药血清的DMEM液及终浓度100 mg·L-1AGEs培养;缺氧组用含体积分数20%空白血清的DMEM液及终浓度1.0 mmol·L-1连二亚硫酸钠培养;中药干预缺氧组用含体积分数20%中药含药血清的DMEM液及终浓度1.0 mmol·L-1连二亚硫酸钠培养。利用细胞电阻仪检测各组RMEC层的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Occludin、ZO-1蛋白在RMEC层的表达。结果 在AGEs或缺氧条件下,低AGEs组、高AGEs组及缺氧组RMEC层TEER在细胞培养24 h、48 h和72 h后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细胞培养24 h后,中药干预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RMEC层TEE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培养48 h后中药干预正常组RMEC层TEER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培养72 h后中药干预正常组RMEC层TEER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低AGEs组、中药干预高AGEs组、中药干预缺氧组RMEC层TEER在细胞培养24 h、48 h和72 h后均高于同一时段相对应的非中药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AGEs组、高AGEs组及缺氧组Occludin、ZO-1蛋白在RMEC层的阳性表达在细胞培养24 h、48 h和72 h后均弱于正常对照组。在细胞培养24 h、48 h和72 h后,中药干预正常组、中药干预低AGEs组、中药干预高AGEs组、中药干预缺氧组Occludin、ZO-1蛋白在RMEC层的阳性表达均强于同一时段相对应的非中药干预组。结论 AGEs及缺氧均可导致体外iBRB模型RMEC层TEER降低及Occludin、ZO-1蛋白表达减弱,补肾活血中药方血清能有效提高Occludin 和ZO-1蛋白的表达,抑制iBRB模型通透性增加,从而起到对体外iBRB模型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携载的TGF—β1基因(rAAV—TGF—β1)在角膜中的表达及对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用碱烧伤的方法建立受体角膜新生血管(CNV)化模型。20只Wistar大鼠角膜为供体,40只SD大鼠为受体进行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治疗组术前将20只供体植片置于含rAAV—TGF-β1的DMEM/F12混合培养液中常温培养30min,对照组术前将20只供体植片置于DMEM/F12培养液中常温培养30min,术后裂隙灯下观察植片排斥反应及存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2组术后1、2、4周TGF—β1在角膜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2组术后1、2、4、8周TGF—β1的表达量。结果治疗组角膜平均存活时间为(17.60±2.31)d,对照组为(9.27±1.50)d,治疗组角膜植片混浊及血管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治疗组术后1周TGF-v在角膜上皮呈弱阳性表达,术后2~4周角膜上皮及内皮细胞层呈阳性表达并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1~4周TGF—β1在角膜上皮及基底膜呈弱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术后1周2组角膜TGF—β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周治疗组角膜TGF—β1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rAAV-TGF—β1能减轻高危角膜移植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p(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阐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分别采用点杂交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定量检测和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TGF-β蛋白、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o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结果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相比,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TGF-β(TGF-β/2/3)蛋白表达增加(P〈0.05),mRNA表达变化分别为TGF—β1升高(P〈0.05),TGF—β2降低(P〈0.01),TGF-β3未见显著改变(P〉0.05)。AGEs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共培养后,细胞表面TGF—β(TGF-β1/2/3)表达上调。结论TGF—β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上调。AEGs可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TGF—β表达上调。(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12514)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位于角膜中央区的树突状细胞(DCs)完全处于未成熟状态,而位于角膜周边区的DCs则大多处于成熟状态。角膜内的DCs广泛参与多种角膜相关疾病以及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研究角膜内DEs的成熟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小鼠角膜基质细胞(CSCs)是否通过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以及前列腺素E:(PGE2)抑制DCs的成熟。方法获取DCs、T细胞以及CSCs培养上清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CSCs培养上清液以及新鲜RPMI1640培养基内PGE2和TGF—β2的质量浓度。在DCs成熟过程中,应用TGF—β2中和抗体以及PGE:受体阻滞剂AH6809,并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CSCs培养上清液组、AH6809组、TGF—β2中和抗体组、AH6809+TGF—β2中和抗体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s细胞表型CDllc、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情况,通过葡聚糖内吞实验检测抗原吞噬功能,并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刺激T细胞增生的能力。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新鲜RPMI1640培养基相比,CSCs培养上清液内含有较高质量浓度的TGF—β2和PGE2。与CSCs培养上清液组比较,TGF—β2中和抗体组DCs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聚糖的表达降低(P〈0.05),刺激指数(SI)增大(P〈0.05);AH6809组CD86和MHC-Ⅱ的表达均升高,葡聚糖的表达降低,SI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2中和抗体+AH6809组DCsMHC-Ⅱ的表达和SI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GF—β2中和抗体+AH6809组DCsCD80、CD86的表达和SI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小鼠CSCs可以通过分泌TGF—β2及PGE2抑制DCs成熟,且这两种细胞因子可发挥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8.
万李  谢学军  马荣 《眼科研究》2014,(3):211-215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早期损害是高糖和缺氧导致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性损伤.研究表明含补肾活血中药的血清能减轻缺氧和高糖状态下神经兴奋性毒性物质谷氨酸的毒性作用,但是否可提高神经兴奋抑制性物质甘氨酸的释放,从而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中药血清对体外缺氧条件下纯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中药或生理盐水对SD大鼠每日灌胃1次,7d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过滤提取正常大鼠血清和含补肾活血中药的大鼠血清.体外两步法纯化培养SD乳鼠的RGCs,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培养的RGCs进行鉴定.将RGCs置于96孔培养板中培养72 h后分为正常对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培养)、缺氧组(1.0 mmol/L连二亚硫酸钠培养)、正常中药干预组(20% SD大鼠含药血清培养)、缺氧中药干预组(1.0 mmol/L连二亚硫酸钠+20%SD大鼠含药血清干预).于培养后24、48、72 h用L-88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各组细胞外液中谷氨酸及甘氨酸的质量浓度,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LDH的漏出量.结果 培养的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细胞培养24 h,正常对照组谷氨酸、甘氨酸质量浓度和LDH的含量分别为(0.080 5±0.001 0)mg/L、(0.055 4±0.001 5) mg/L及(1 626.03±122.10) μmol/(min·L),而缺氧组为(0.022 5±0.001 1)mg/L、(0.014 6±0.001 1)mg/L及(1 458.68±94.23) μmol/(min·L),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53,P=0.00;q=-2.45,P=0.00;q=-2.98,P=0.02).细胞培养48 h,缺氧组的LDH含量及甘氨酸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55,P=0.01;q=4.48,P=0.00);细胞培养72 h,缺氧组谷氨酸和甘氨酸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45,P=0.00;q=3.72,P=0.00).细胞培养48 h、72 h,缺氧中药干预组甘氨酸质量浓度为(0.017 4±0.001 5) mg/L和(0.019 2±0.001 2) mg/L,明显高于缺氧组的(0.016 0±0.001 2)mg/L和(0.018 0±0.000 8)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28,P=0.04;q=2.33,P=0.03).缺氧中药干预组的LDH含量分别为(1 632.94±264.31) μmol/(min·L)和(1 875.00±137.45)μmol/(min·L),明显低于缺氧组的(1 688.49±112.86)μmol/(min · L)和(2 267.86±175.21) μmol/(min·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95,P=0.02;q=-2.35,P=0.00);细胞培养24、48和72 h,缺氧中药干预组和缺氧组谷氨酸质量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5、0.28、0.46).RGCs中谷氨酸与甘氨酸质量浓度均呈正相关(Kendall、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519和0.696,均P=0.000).结论 缺氧条件下RGCs中谷氨酸与甘氨酸释放量同步增加,可能是细胞对短期缺氧的自身代偿性反应.补肾活血中药能增强缺氧条件下RGCs中甘氨酸的释放,减少LDH的漏出,从而保护RGCs.  相似文献   

9.
史雪辉  何守志 《眼科》2006,15(4):262-266
目的探讨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I型受体(TβRI)表达变化趋势及其作用。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5组30只雄性BN大鼠。方法BN大鼠单眼视网膜氪激光光凝,诱导CNV形成。分别在光凝后3天,1、2、3、4周摘除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NV形成过程中Ⅷ因子相关抗原(FVIIR:Ag)、TGF.β1、T13RI和TGF-β1mRNA的表达及变化。主要指标FⅧR:Ag、TGF-β1、TGF-βmRNA和TβRI。结果: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光凝后l周开始形成CNV,3-4周达到高峰。正常BN大鼠TGF-β1、TβRI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核层部分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表达;TGF-β1mRNA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表达。视网膜光凝后3天~4周,损伤区内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逐渐增加(P〈0.05);TGF-β1、TGF-β1mRNA和TβRI阳性染色密度逐渐下降(P〈0.05);三者与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负相关(r=0.87、-0.87、-0.80,P〈0.05);TGF-β1和TβRI阳性染色密度正相关(r=O.84,P〈O.05)。结论光凝区内TGF-β1合成、分泌不足可能是CNV形成和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TGF-β1在受体水平表现出调节作用,存在由TβRI介导的生物学效应。TβRI表达低下,信号转导减弱,可能也是CNV形成和增殖的一个重要因素。(眼科,2006,15:262—266.)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认为氧化损伤机制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与血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有关,而Mailer细胞是稳定血一视网膜内屏障功能的主要细胞成分。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EGF)可促进实验动物视网膜Muller细胞的增生和迁移,但其对人Muller细胞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探讨EGF对体外氧化损伤的人眼Muller细胞增生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眼Maller细胞系MIO—M1细胞进行培养并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第Ⅷ因子、a-平滑肌肌动蛋白(Ot—SMA)、人角蛋白及S-100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鉴定。在无血清DMEM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0、1、10、30、100mg/L)EGF,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法测定MIO—M1细胞的阳性率。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培养细胞分为EGF组、H2O2损伤组、EGF+H2O2组、葡萄糖氧化酶(GO)组、GO+EGF组、EGF+LY294002+H2O2组,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培养细胞的增生情况(A590)。对培养的人眼Muller细胞采用划痕实验观察H2O2损伤条件下0、1、10、30、100mg/LEGF作用24、48、72h后对Miiller细胞增生、迁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EGF对体外不同培养条件下MUller细胞Akt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10、30、100mg/LEGF作用后Muller细胞的增生率分别为28.0%、32.9%、39.O%,明显高于0mg/L、1mg/LEGF组(24.5%、26.2%)。在H2O2和GO分别培养细胞的条件下,高质量浓度的EGF组Muller细胞的吸光度(A570)值明显大于低质量浓度组,各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82,P=0.000)。与EGF+H2O2组比较,EGF+LY294002+H2O2组Muller细胞的吸光度(A570)值明显下降。10mg/LEGF促进Muller细胞迁移的作用最强。0.08mmol/L H2O2作用Mfiller细胞后Akt信号通路激活,提前2h加入外源性EGF后,100mg/LEGF对抗氧化所致Mtiller细胞的损伤作用最明显,同时提前2h加入外源性EGF和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后,Akt信号传导通路的保护作用减弱。结论EGF对体外培养的Muiler细胞具有促进增生及迁移的作用,10mg/LEGF促进Muller细胞迁移作用最强。100mg/L外源性EGF抗Muller细胞氧化损伤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是激活Akt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视的发病机制是眼科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发现,由神经视网膜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近视的发病,RPE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受光照射的影响,而RPE细胞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A)值是不一样的。目的研究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对人胚RPE细胞增生及其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V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从细胞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第4~5代人胚RPE细胞置于白光、波长为775nm的红光及波长为480nm的蓝光下照射和培养48h,MTT比色法检测各组人RPE细胞的增生情况,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传代细胞的超微结构。分别于光照射后12、24、48、72h收集培养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培养基中HGF、bFGF和TGF—β的质量浓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波长光照射24h后RPE细胞中HGF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蓝光、红光、白光照射对体外培养RPE细胞的影响。结果蓝光组、红光组、白光组和对照组RPE细胞的A490值分别为0.0218±0.0014、0.0353±0.0025、0.0371±0.0024和0.0445-0.0046。4个组中RPE细胞的增生速度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79,P〈0.05),蓝光组和红光组A490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3、t=2.024,P〈0.05)。ELISA结果显示人胚RPE细胞可以分泌HGF、bFGF和TGF-β,在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后,不同时间点HGF、bFGF和TGF—β的分泌量不同,随着时间的变化,4个组HGF、TGF—β的质量浓度均逐渐升高,二者在72h和48h均高于12h(P〈0.05),红光组与蓝光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波长组bFGF的质量浓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在RPE细胞中的表达均逐渐降低,72h与12h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不同波长光照射后RPE细胞中HGFmRNA的表达水平不同,蓝光下培养的RPE细胞HGFmRNA表达量最少,白光组、红光组和蓝光组HGFmRNA的表达量(A4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红光组、白光组人胚RPE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超微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但蓝光组RPE细胞核染色质稀疏变淡,细胞器减少,细胞界膜不清或消失。结论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可影响人RPE细胞的增生及其分泌HGF、bFGF和TGF—β的功能,提示近视的形成可能与不同波长的光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金瑛  傅培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06,24(3):277-280
目的观察TGF-β2反义寡核苷酸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囊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增生的影响。方法制备兔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右眼结膜下注射TGF—β2反义寡核苷酸(A组);左眼分别注射TGF-β2错义寡核苷酸(B组)、PBS(C组),于造模后第4、7、14、28d取术区结膜囊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A组眼压术后第14d和第21d比B组(P〈0.01)和C组(P〈0.05)显著降低;滤泡平均生存时间A组(17.2d)较B组(14.5d)、C组(13.5d)明显延长(P〈0.05);A组α—SMA和PCNA阳性成纤维细胞数明显少于B、C组;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A组和B、C组比较无明显区别。结论TGF-β2反义寡核苷酸可降低兔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延长滤泡生存时间,抑制兔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囊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增生。  相似文献   

13.
曲虹  牛膺筠 《眼科研究》2010,28(10):933-936
目的探讨谷氨酸对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超微结构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5~7d清洁级Wistar乳鼠视网膜,在含质量分数10%新生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第3代Muller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0、20、50、100、200μmol/L的谷氨酸作用10min。正常对照组Muller细胞培养基中未加入谷氨酸。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GS的表达鉴定视网膜Muller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各组Muller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Westernblot法半定量检测GS的表达。结果培养的Muller细胞中,GS阳性细胞达95%以上。透射电镜下正常对照组Muller细胞超微结构正常,谷氨酸10、20、50μmol/L组Mller细胞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100μmol/L谷氨酸组可见Muller细胞线粒体肿胀和染色质的凝集、边聚。在200μmol/L谷氨酸组可见Muller细胞空泡样变性和凋亡小体。Westernblot结果显示,10、20、50μmol/L组GS在Muller细胞中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9.32、q=75.54、q=48.36、q=130.20,P〈0.01),50μmol/L谷氨酸组GS的表达达高峰,100μmol/L谷氨酸组表达开始下降,200μmol/L谷氨酸组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q=46.67,P〈0.01)。结论谷氨酸浓度影响视网膜Muller细胞中GS的表达,谷氨酸浓度超过50μmol/L可引起视网膜Muller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邢星  胡义珍  陈博 《眼科研究》2010,28(1):58-61
目的观察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特异性抑制剂(MDC)对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的影响。方法将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的LECs株HLE—B3传代后分为5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HLE—B3为正常对照组;加入10μg/LTGF—β2处理的HLE—B3为TGF—β2组;10μg/LTGF—β2与100、200、400μmol/LMDC共同处理的HLE—B3为不同浓度MDC组。用半定量RT—PCR检测tTG、FN、Col-Ⅳ在HLE—B3中的表达,计算A(tTG/β-actin)、A(FN/β-actin)、A(Col-Ⅳ/β-actin)值。结果正常体外培养的HLE-B3中可表达一定量的tTG、FN及Col-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Ixg/LTGF-β2组中tTG、FN、Col—Ⅳ的表达明显增加(t=33.95,P〈0.01;t=38.24,P〈0.01;t=13.48,P〈0.01);与TGF—B,组相比,100、200、400μmol/LMDC组中FN和Col-Ⅳ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100、200、400μmol/LMDC组各组间FN和Col—Ⅳ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DC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GF—β2诱导的LECs中FN、Col—Ⅳ表达的增加。tTG可促进人LECs表达FN、Col—Ⅳ,并参与后囊膜混浊(PCO)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王于蓝  盛耀华 《眼科研究》2009,27(8):672-675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2类通路转导蛋白Smad4和p-Smad2/3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体外培养的人LECs中添加10ng/mL人TGF—β2,RT-PCR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Smadg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观察p-Smad2/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Smad2/3在LECs表达的特点。结果人LECs添加了外源性人TGF-β2,后1h,可出现Smad 4 mRNA表达增高,16h时达峰值(0.72±0.07),并持续至24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mad2/3在2h后逐渐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16h达到峰值(2.53g/L)。16h有p-Smad2/3颗粒胞浆表达,24b向核内聚集。结论TGF-β2刺激LECs后,可激活膜受体激活型Smad和通用型Smad,TGF-β2对Smad通路蛋白的激活存在时效关系。TGF—β2可通过特异性激活Smad通路,将信号转导至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16.
背景以往对近视眼巩膜力学特性变化的研究局限于其巩膜整体和条带的力学特性变化方面,目前对近视眼细胞水平力学特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的明确TGF-β2对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2周龄豚鼠12只,随机选取一侧眼用镜片诱导方法制备近视动物模型,对侧眼为对照。造模30d后,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豚鼠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并传2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兔抗鼠波形蛋白、结蛋白、角蛋白、S-100抗体进行细胞鉴定。将不同质量浓度的TGF-β2(分别为0、1、10、100mg/L)加入无血清DMEM中作用24h,利用细胞微管吸吮的方法测定各组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力学特性。结果模型眼0mg/LTGF—p:组与对照眼0mg/LTGF—p:组比较,模型眼的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明显升高,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眼与对照眼在TGF-β2作用下,0mg/L组与1mg/L组、10mg/组比较,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眼和对照眼培养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与TGF-β2的质量浓度均呈正相关(r=0.743、r=0.533;r=0.654、r=0.576),模型眼和对照眼中的0mg/L组与100mg/L组比较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眼1mg/L组、10mg/L组与对照眼1mg/L组、10mg/L组比较,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眼组100mg/LTGF-β2与对照眼的100mg/LTGF-β2组比较,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TGF—B,质量浓度的增加,近视眼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值明显升高,1mg/L和10mg/LTGF-β2可以降低正常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及黏弹性参数,导致细胞力学特性的更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anti—dendritic cell monoclonal antibody,DC—McAb)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观察其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及植片内IFN-γ mRNA的表达、血清IL-2水平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分A:对照组:A0:阳性对照组;B:腹腔给药组;C:结膜下给药组;D:保留受体上皮瓣组。A、A0、B、C组予常规穿透角膜移植术.D组保留受体上皮瓣。每组术前3d及术日,术后第1、第2、第3、第5、第7、第9、第11天给药,A组:腹腔注射灭菌注射用水0.5ml,A0组:腹腔注射小鼠抗大鼠IgG 0.1ml+灭菌注射用水0.4m1.B、D组:DC—McAb 0.1ml+灭菌注射用水0.4ml,C组:结膜下注射DC—McAb 0.05ml。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排斥反应情况,记录各组角膜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A、B、C、D组分别于术后第3、第7、第14和第21天采血清.ELISA法测IL-2水平。A、B组术后第7天取角膜植片,RT—PCR法检测IFN-γ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A组术后(7.63±0.74)d出现排斥反应,A0组(7.50±0.54)d,与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17.11±1.17)d、C组(13.86±0.69)d、D组(17.88±0.84)d,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B、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角膜植片IFN-γmRNA可检测到有较高表达,B组的表达量很少或检测不到,两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正常SD大鼠血清IL-2浓度为(35.18±2.59)pg/ml,移植术后3d略有升高,7d时明显升高,14d时IL-2的水平达高峰,21d时下降,B、C、D组升高幅度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C组与B、D组相比升高幅度较大(P〈0.05),B、D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可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延?  相似文献   

18.
Shen X  Xu GZ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8):744-749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视网膜Mǚller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Mǚlle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5mmol/L葡萄糖)和实验组(25mmol/L葡萄糖),分别以不同浓度的IL-1β(0、0.1、1.0、5.0、10.0ng/ml)刺激24h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内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即早基因c—Jun的表达变化,使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测定两组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细胞免疫荧光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在高糖环境下就有Mǘller细胞GS表达下降、IL-1β和c—Jun表达的升高(P〈0.05);IL-1β刺激24h后,对照组和实验组Mǚller细胞中GS的表达都随IL-1β刺激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同时c—Jun的表达随IL-1β刺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这一结果在高糖状态下尤为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IL-1β刺激24h后,两组细胞随着IL-1β浓度的增加凋亡率明显升高,在高糖环境下细胞凋亡率的增加更加明显。结论模拟糖尿病状态下,免疫相关因子IL-1β可使GS表达下降,从而影响了谷氨酸的循环,可能间接引起神经节细胞的死亡,出现早期神经视网膜功能的障碍。其可能机制为IL-1β激活了c-Jun途径而影响GS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2Kβ1(TGF2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内障患者的血清样本,并以无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bFGF,TCF2β1的含量。结果对照组19例血清样本bFGF含量为(31.25±7.62)ng/L,TGF2β1含量为(0.32±0.04)μg/L;单纯型DR组中17例bF-GF含量为(48.3±6.54)ng/L,TGF2βl含量为(0.41±0.05)μg/L;增生型DR组14例bFGF含量为(61.82±10.91)μg/L,TCF2β1含量为(0.77±0.06)μg/L。和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清中bFGF,TGF2β1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并且随着DR病情的进展而增高(P〈0.05);血清中TCF2β1与bFCF之间呈正相关(r=0.379,P〈0.01)。结论TGF2β1,bFGF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并与DR后期新生血管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兔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27只,双眼行-10.00DEpi—LASIK手术,随机分为阴性对照(NC)组、Tet组、艾氟龙(FML)组,每组18只眼。于术后0.5、1、2个月在裂隙灯下进行haze分级评估。各时间点随机选取各组动物6只眼,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口。(TGF—β2)的表达。结果Tet组和FML组haze分级水平在术后0.5个月、1个月均明显低于NC组(P〈0.01),术后2个月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术后各时间点Tet组和FML组TGF—β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术后各时间点Tet组和FML组TGF—β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P〈0.01);TGF—β2的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在术后1个月达高峰。结论Tet能有效抑制兔Epi—LASIK术后haze的形成,可能是通过下调角膜TGF-β2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