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 (IOS)测定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 10 4例COPD患者和 60例健康者的各项IOS指标及其常规肺功能 ,对IOS主要结果作出比较。结果 :COPD患者总气道阻力、中心及周边气道阻力、呼吸总阻抗、共振频率显著高于健康者 (P <0 .0 1) ,周边弹性阻力显著低于健康者 (P <0 . 0 1) ;COPD组共振频率 (Fres)与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相关性较强 ,(r =-0 . 65 7,P <0 . 0 1)。结论 :IOS法测定呼吸阻抗是判断气道阻塞的敏感指标 ,可以代替FEV1 判断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程度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脉冲振荡法测定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俭朴  鲍志坚 《浙江医学》2003,25(4):202-203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测定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2例COPD患者和30名健康者的各项IOS指标及其常规肺功能,对IOS主要结果作出比较.结果COPD患者总气道阻力、中心及周边通气阻力、呼吸总阻抗、共振频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1),周边弹性阻力显著低于健康者(P<0.01);COPD组共振频率(Fres)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相关性较强,(r=-0.64,P<0.01).结论IOS法测定呼吸阻抗是判断气道阻塞的敏感指标,可以代替FEV1判断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 (IOS)的测定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测试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IOS法分别测定 12 0名COPD患者 ,60名健康人的各项指标 ,同时测定常规肺功能 ,对IOS主要结果作t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COPD组的总气道阻力 ,中心气道阻力 ,周围气道阻力、共振频率和呼吸总阻抗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共振频率诊断COPD敏感性高达 93%。结论 :IOS在判断COPD患者气道阻塞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IOS新技术在COPD患者气道阻力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强迫震荡肺功能 (IOS)新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气道阻力测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强迫震荡肺功能仪设备 ,分别对 30例健康正常人和 30例 COPD患者进行气道阻力测定 ,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结果 :COPD患者气道阻力呼吸阻抗 (Zrs)、共振频率 (Fres)、呼吸道总粘性阻力 (R5)测定值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 (P <0 .0 1) ;而周边弹性阻力 X5则显著低于健康正常人 (P <0 .0 1)。此外 COPD患者通气功能轻、中、重度障碍时 X5出现不同程度变化。IOS各项指标如 Zrs、Fres、R5均与通气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P均 <0 .0 1。X5却与障碍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IOS是一种快速简便 ,依从性好 ,更符合生理性 ,无创性测定气道阻力的新技术。对重症 COPD患者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驱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呼吸驱动与肺功能、血气及静息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26例COPD和21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口腔阻断压P0.1、呼吸肌功能[最大吸气压(PIMAX)、最大呼气压(P EMAX)]、肺通气功能[努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残气(RV/TLC)、弥散功能(DLCO)、静息能量代谢(REE)、呼吸商(RQ)、血气分析及Borg分级等.结果:COPD组P0.1和P0.1/PIMAX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COPD组P0.1与PaO2、SaO2负相关(r分别为-0.62,-0.53,P均<0.05),而与PaCO2相关性不明显.Borg分级与P0.1正相关(r=0.63,P<0.05),P0.1与FVC、FEV1%、RV/TLC、DLCO以及RQ无相关性,P0.1/PIMAX与REE有正相关关系(r=0.41,P<0.05).结论:COPD呼吸驱动增高,不仅与PaO2,SaO2相关,还与静息能量代谢及Borg分级等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塞的可逆性 ,并和哮喘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用 62 0 0AutoboxDL体积描记仪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前后肺通气功能 ,并进行了比较。结果 COPD组和哮喘组的基础肺通气功能并无差异 (P >0 .0 5 ) ;吸药后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明显改善 (P <0 .0 1) ,且COPD患者的PEF %Pred、FEV1%Pred等指标的改变率显著小于哮喘组 (P <0 .0 1) ;COPD患者中有 16.7%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哮喘患者中91.5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结论 COPD患者气道阻塞具有一定可逆性 ,但可逆程度明显低于哮喘患者 ;部分舒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性哮喘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气道反应性的特点,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老年性哮喘患者70例(哮喘组)和COPD患者70例(COPD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非吸烟人员70例(健康组),应用气道反应性测定仪对所有人员进行呼吸阻力及气道反应性测定,记录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 1)、残气/肺总量百分数(RV/TLC%)、基础呼吸阻力(Rrs)、呼吸传导率(Grs)、气道阻力上升度(Sd)、最小累积量(Dmin)及最小浓度(Cmin)等数值,总结老年性哮喘和COPD患者气道反应性特点。结果哮喘组和COPD组患者VC%预计值、FEV 1预计值均明显低于健康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哮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和COPD组患者Dmin、Cmin均明显低于健康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患者上述指标亦明显低于COP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与哮喘组患者SGrs及Sd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和敏感性较COPD患者更高,联合应用气道反应性指标(Sd)和敏感性指标(Dmin、Cmin)有利于鉴别老年性哮喘及COPD,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OPD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前后气道阻力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价值。方法用脉冲振荡法(IOS)测定不同严重程度的61例COPD患者、42例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的气道阻力,以2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分析两种疾病不同的气道阻力特征及变化情况。结果 COPD和哮喘支气管患者在舒张试验前除X5外各项气道阻力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轻度哮喘患者与中重度患者比较除X5、Rc外各阻力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中度及重度COPD与轻度比较仅有Z5、Fres、Rp有明显差异(P0.05),重度与中度间各气道阻力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COPD及哮喘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比较除X5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Z5、Fres、R5、Rp指标变异率均明显高于FEV1%pred(P0.05),哮喘组中差异较COPD更为明显(P0.05)。Z5、Fres、R5、Rp在COPD及哮喘均与FEV1%pred呈显著负相关(P0.01),两组均以Fres相关性最好(r值分别为-0.561、-0.761)。结论 IOS法测定气道阻力是判断COPD及哮喘气流阻塞的敏感指标,通过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气道阻力对早期诊断COPD和哮喘及其鉴别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疾病中气道阻力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 113例不同慢性气道疾病和 2 3例非气道疾病患者 ,测定最大通气量 (MVV)运动前、后气道阻力的变化情况 ,分析不同疾病气道阻力的变化特征。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 3 5例 ,其他慢性气道疾病 78例 ,通过MVV运动前、后脉冲震荡 (IOS)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可见 :(1)哮喘急性发作组、非急性发作组及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组的响应频率 (RF)值在MVV后较MVV前均有显著增加 (P <0 0 5) ;哮喘组的气道总阻抗百分率 (ZRS % )、5Hz粘性阻力百分率 /气道总阻力 (R5% )、2 0Hz粘性阻力百分率 /气道总阻力 (R2 0 % )在运动后均较平静时有显著增加 (P <0 0 1) ;而其余各组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在MVV后无显著变化 (P >0 0 5)。 (2 )有气道陷闭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除R2 0 %在MVV后有显著减低 (P <0 0 1)外 ,ZRS %、R5%及周边气道阻力实测值 (R5 R2 0 )均在MVV运动后下降 ,RF无显著变化 (P >0 0 5) ;无气道陷闭征者 ,除R2 0 %变化无显著性外 ,RF、ZRS %、R5%及R5 R2 0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5)。结论 不同气道疾病患者MVV测定前、后气道阻力发生不同的变化 ,采用最大通气量测定前、后气道阻力变化对气道疾病具有诊断及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肌力及中枢驱动性与常规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66例COPD患者进行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及口腔阻断压、常规肺功能测定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COPD组最大吸气压及最大呼气压明显低于健康组,中枢驱动性明显高于健康组。COPD患者FRC/TLC%、RV%pred、FRC%pred及FEV_1与最大吸气压及中枢驱动性显著相关,其中FRC/TLC%与最大吸气压相关性最好(r=-0.581 P<0.001)。FEV_1和FRC/TLC%与最大呼气压无相关。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与最大吸气压相关,与最大呼气压及中枢驱动性无相关性。TLC%pred与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及中枢驱动性均无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存在呼吸肌功能障碍,肺过度膨胀和气道阻塞是影响COPD患者吸气肌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Breathingexerciseisanimportantapproachforrehabilitationof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 monarydisease(COP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hasahistoryofovertwothousandyearsandChinesetraditionalbreathingexercise(Qigong)isanimportantcomponentofTCM.LotsofinvestigationsaboutthetherapeuticeffectsofbreathingexerciseonpatientswithCOPDhavebeenreportedinChina(1,2).  Deepslowbreathingexercise(DSBE)isoneofbreathingregulationmethodsinChinesetraditionalbreathingexercise.Toourknowledge,thereh…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驱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驱动的改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前驱呼衰)患者中枢呼吸驱动的改变;评价界定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试验对象为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COPD尚未达前驱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0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如下参数的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常规肺功能,主要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评价;中枢呼吸驱动水平,以0.1 s口腔阻断压(P0.1)、校正中枢呼吸驱动(以每分通气量来校正,即P0.1/MV)和吸气阻抗P0.1/VT/Ti)等来评价.结果P0.1和P0.1/MV在COPD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P0.1/VT/Ti在COPD前驱呼衰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P0.1,P0.1/MV,P0.1/VT/Ti与PaO2,FEV1%呈显著负相关(rs=-0.769,-0.495,-0.543;-0.747,-0.480,-0.526,P均<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rs=0.270,0.312,0.369,P分别为<0.05,<0.01,<0.01).结论COPD前驱呼衰患者呼吸储备能力减低,呼吸效率下降;P0.1,P0.1/MV,P0.1/VT/Ti等参数在推断患者神经-肌力输出水平与呼吸衰竭发生阈值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当COPD进展至前驱呼衰阶段,从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到呼吸驱动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而提示界定此阶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of deep-slow respiratory pattern and respiratory impedance(RI)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Methods: RI under normal respiration and during deep-slow respiration was measured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 impulse oscillometry for 8 patients with COPD and for 9 healthy volunteers as control.Results: When respiration was changed from normal pattern to the deep-slow pattern, the tidal volume increased and respiratory frequenc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P < 0. 01), the total respiratory impedance (Z respir)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COPD group, but with no obvious change in the control group. No change in the resonant frequency (fres) was foun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respiratory viscous resistance obviously decreased in the COPD group(R5: P=0.0168; R20: P=0.0498; R5-R20: P=0.0388), though in the control group it was unchanged.Conclusion: IOS detection could reflect the response heterogeneity of different compartments of respiratory system during tidal breathing. During deep-slow respiration, the viscous resistance in both central airway and peripheral airway was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COPD. RI measurement by impulse oscillometry may be a convenient pathophysiological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of breathing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OP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以及机体的炎症反应。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2例,根据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另一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每组51例。观察患者的呼吸形式、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ASV组的潮气量(VT)明显高于SIMV+PSV模式,指令呼吸频率、通气总时间均明显低于SIMV+PSV模式(P<0.05);ASV组的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平台压(Pplat)均明显低于SIMV+PSV组;ASV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均明显低于SIMV+PSV组。结论 ASV通气模式有利于降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更快地恢复自主呼吸能力,减少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噻托溴胺联合呼吸操训练对其肺通气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六诊就诊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胺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加施呼吸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生活质量与不良临床事件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FEV1/FVC、FEV1、MMEF与PEF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MWD水平组间比较显著性高于对照组,Borg分级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疾病影响评分与总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总体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噻托溴胺联合呼吸操训练对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耐力影响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黏膜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 γ)、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与气流阻塞的关系。方法根据吸烟史及肺功能检查将其受试者分为3组:吸烟伴COPD患者18例;吸烟肺功能正常组15例;不吸烟肺功能正常组15例。全部受试者经电子支气管镜取支气管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支气管黏膜中核转录因子PPAR γ、MMP 9和iNOS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核转录因子PPAR γ在吸烟伴COPD组和吸烟肺功能正常组表达明显减少,MMP 9和iNOS在两组表达明显增多,与不吸烟肺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相关性分析:核转录因子PPAR γ的表达与FEV1%、FEV1/FVC%呈直线正相关(P<0.01);MMP 9和iNOS的表达与肺功能指标呈直线负相关(P<0.01)。COPD患者支气管黏膜中核转录因子PPAR γ的表达与MMP 9和iNOS的表达均呈直线负相关(P<0.05)。结论COPD患者支气管黏膜中核转录因子PPAR γ表达减少导致气道的抗炎能力下降,气道内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增多,导致肺组织损伤及重构,引起和加重COPD患者的气流阻塞。  相似文献   

17.
COP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有关指标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COPD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肺通气、灌注血流和呼吸肌力、驱动指标的相关性,并与正常人对照,探讨其规律性。方法:选择就诊及住院的COPD患者68例,入选病例均由资深中医师进行辨证诊断,并接受了放射性核素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各组间呼吸肌力和驱动指标比较中,COPD总体样本和不同中医证型COPD患者的大部分Pmip、PmEp和P0.1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各中医证型COPD患者常有肺通气、灌注血流和呼吸肌力、驱动指标减退表现,特别是脾阳虚证和肾阳虚证患者,肺气虚证损害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脉冲振荡(impulse oscillometry system,IOS)肺功能多种IOS阻力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对照人群肺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部分参数的优化方法。方法:按时间顺序选择在门诊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153例,其中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47例(COPD组)和非COPD受试者106例(非COPD组),应用德国耶格公司的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进行常规肺功能和IOS肺功能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常规肺功能和IOS肺功能参数的差异,分析IOS肺功能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特别是与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R5、R5%、R5-R20、(R5-R20)%和(R5-R20)%/R20%均高于非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气道阻力参数R20和R20%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OS肺功能参数中与FEV1/FVC相关者,按相关系数由低到高排列,分别为R5、R5%、R5-R20、(R5-R20)%和(R5-R20)%/R20%。非COPD组IOS肺功能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的IOS小气道阻力参数显著高于非COPD患者,大气道阻力无显著差异。优化的参数(R5-R20)%/R20%对气流阻塞的评估价值高于目前常被使用的(R5-R20)%、R5-R20、R5%和R5。IOS肺功能参数,尤其是(R5-R20)%/R20%在判断是否存在COPD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但所有IOS通气参数在定量评估通气功能大小方面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