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转化性治疗初始不可切除KRAS基因野生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与预后可能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仅有肝转移的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外科评估无法行手术治疗,经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转化治疗后疗效评价为CR+PR+SD,并接受原发肿瘤病灶根治术,同时行或不行转移灶手术治疗的患者18例。总结评估其转化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西妥昔单抗中位治疗时间12周,其中CR0例,PR11例。18例经过转化性治疗后,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原发灶切缘无癌细胞(RO)切除18例;肝转移病灶RO切除11例,局部治疗7例。生存分析显示:18例中,12例出现复发转移,5例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20.80个月,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9.59~37.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病灶数目、大小、治疗前的CEA状态、治疗后早期肿瘤缓解与患者PFS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KRAS野生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多种化疗方案转化性治疗安全有效,提高了肝转移灶RO切除率,使其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面检索2008年8月前发表的评价西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二线或一线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临床试验,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提取入选试验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疗效数据.对研究目的 相同的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数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定量合并,对不符合定量合并要求的数据作统计描述.结果 符合选择标准的临床试验22项,其中8项随机对照试验,1项非随机对照试验和13项单组试验.8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目的 和干预措施互不相同,未能进行定量合并.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先前伊立替康治疗失败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阳性的转移性大肠癌有效率16.4%~23.0%,中位生存期8.6~10.7个月,一线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有效率42.0%~67.0%,中位生存期33.0个月.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有效率46.0%~72.0%,中位生存期28.2~30.0个月.与KRAS突变型的转移性大肠癌相比,KRAS野生型患者能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中获得更高的有效率和更长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疗效肯定,KRAS基因状态可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肿瘤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 :对2010年5月—2014年6月在我科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2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治疗前心理护理,治疗中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观察和护理。结果:不良反应为粉刺或痤疮样皮疹15例,口腔炎2例,甲沟炎3例,腹泻5例,过敏反应1例,20例患者均能完成6周期以上的化疗。结果:对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所致不良反应采取恰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术前放疗是目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标准治疗方案,但放疗抵抗导致直肠癌放疗并不理想。研究显示,EGFR高表达与放疗抵抗密切相关,因此,EGFR通路阻断药物西妥昔单抗从机制上有潜在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疗效果的作用。自2006年以来共17项临床研究探讨了西妥昔单抗用于直肠癌术前放疗增敏的潜在价值,17项研究共纳入患者636例,西妥昔单抗主要联合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用于术前放疗增敏,其中有8项研究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结果显示636例患者中80例患者病理完全消失(总pCR 12.58%),加入奥沙利铂4项研究总共177例患者病理完全消失16例(总pCR 9.04%),加入伊立替康137例患者中17例病理完全消失(总pCR 12.41%)。因此加入西妥昔单抗并没有显著提高常规同步放化疗效果,原因在于西妥昔单抗与化疗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研究西妥昔单抗用于术前放疗增敏的分子筛选标志物及其与化疗结合的最佳术前放化疗方案以充分发挥术前放疗效果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辅助治疗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效果。方法:选取67例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西妥昔单抗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76%,高于对照组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化疗期间采用西妥昔单抗辅助治疗,可增强近期疗效,改善生命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2008年11月至2012年4月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所有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同意提供临床资料。结果截至分析之日尚有8例患者仍存活,最长1例用药后存活了39.8个月。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50.0%、70.0%、8.6个月和10.9个月。常见的毒副反应包括皮肤毒性(15例,75.0%)、谷丙转氨酶升高(3例,15.0%)、血液系统毒性(2例,10.0%)、过敏(1例,5.0%)和发热(1例,5.0%)。结论 NSCLC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疗效好,严重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可以控制,但尚需要寻找合适的预测性标记物来筛选治疗的受益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水平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选取177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86例患者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91例观察组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接受4个周期化疗,化疗结束后比较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RR)与对照组相比(80.21%VS64.71%,46.15%VS32.56%),差异均显著(P值均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在恶心呕吐的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的发生率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在皮疹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为23.09%,而观察组为60.2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治疗中,相比于单纯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的治疗疗效更好,并且其带来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EGFR)与胃癌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使用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加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期间确诊的96例胃癌患者,收集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96例患者中EGFR阳性率为40.6%(39/96)。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使用西妥昔单抗加化疗联合治疗的患者较单独化疗的患者死亡率低,疾病进展的例数少(P<0.05)。结论 EGFR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针对EGFR为靶点的西妥昔单抗加化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调整合素β1(ITGB1)对大肠癌细胞的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ITGB1的表达.通过小干扰RNA(siRNA)技术下调大肠癌LS174T细胞中ITGB1的表达,将大肠癌LS174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C-siRNA组、ITGB1-siRNA组、西妥昔单抗组、ITGB1-siRNA+西妥昔单抗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Hedgehog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结果:大肠癌组织中ITGB1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TGB1-siRNA组和西妥昔单抗组细胞增值活性降低(P<0.05),G2/M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量升高,Bcl-2表达量降低(P<0.05);与ITGB1-siRNA组和西妥昔单抗组相比,ITGB1-siRNA+西妥昔单抗组细胞增值活性降低(P<0.05),G2/M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量升高,Bcl-2表达量降低(P<0.05).ITGB1-siR-NA组和西妥昔单抗组SHh、Gli1、Ptch1、c-Myc蛋白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ITGB1-siRNA+西妥昔单抗组SHh、Gli1、Ptch1、c-Myc蛋白表达量低于ITGB1-siRNA组和西妥昔单抗组(P<0.05).结论:ITGB1表达下调可增强大肠癌细胞对西妥昔单抗的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 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K-RAS基因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或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54例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治疗.每例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每6周进行疗效评价,按照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价疗效.结果 98例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 2.27%、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 63.64%、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 25%、病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 9.09%;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组CR 0、PR 40.74%、SD 44.45%、PD 14.81%;两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65.91% vs 40.74%,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90.91%vs 85.19%,P=0.390)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8.4个月vs 7.7个月,P=0.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疗效不劣于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中进行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的治疗意义。方法:应用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3例,于手术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经门静脉插入导管,导管的另一端经腹壁至皮下与药泵相连。术后定期微泵化疗。静脉组21例,经外周静脉化疗。结果:插管组:根治术后18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69.1%,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12.8%和6.0%,5例姑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4个月。静脉组:根治术后16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53.0%,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18.0%和28.0%,5例姑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结论:手术中行肠系膜动脉插管操作方法简单,术后给药方便,且并发症少。此方法对Dukes′B、C期根治术者,有提高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和降低术后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的作用;对Dukes′D期姑息手术者,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以下简称HIFU)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03例,随机分为HIFU联合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结果 联合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74.0%,常规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54.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FU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有更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2015年期间收治的65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即单一组(n=32,给予FOLFIRI化疗)、联合组(n=33,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比。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69.7%,相较于单一组患者的4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临床效果非常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14.
张婷婷  施伟伟  苏丹  白莉 《中华全科医学》2012,(8):1218-1220,1329
目的探讨伴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neuroendocrine cell differentiation,NED)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总医院2005~2010年收治的16例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5例发生于直肠,4例位于升结肠,3例位于回盲部,2例位于乙状结肠,1例位于横结肠,1例位于降结肠。根据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新标准,重新阅片复习本组19例患者均为结直肠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临床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或肠部分切除术。2例伴肝转移者,其中1例于术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另一例因肝脏弥漫性转移及双肺转移,仅行姑息性部分肠切除及造瘘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化疗。本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73%。结论结直肠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好发于直肠,但可发生于结直肠的任何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病总体预后不佳,治疗应尽可能行根治性切除术,并选择合适的术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3年10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872例,比较大肠癌并肝硬化患者和大肠癌非肝硬化患者两组肝转移的发生率.结果大肠癌并肝硬化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7.1%(7/98),大肠癌非肝硬化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24.3%(188/774),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可减少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鄄9)及其相应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鄄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48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及23例正常大肠标本MMP鄄9、TIMP鄄1的表达。结果:48例大肠癌组织MMP鄄9阳性率为87.5%,显著高于正常大肠标本(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者MMP鄄9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者(P<0.05)。大肠癌组织TIMP鄄1的阳性率为54.2%,明显高于正常大肠标本(P<0.05);MMP鄄9表达超过TIMP鄄1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比例明显高于TIMP鄄1表达超过MMP鄄9者。结论:MMP鄄9和TIMP鄄1表达失衡和大肠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密切相关,MMP鄄9有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TIMP鄄1和大肠癌的侵袭转移呈负相关;MMP鄄9表达超过TIMP鄄1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皮化疗泵植入门静脉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选用微创穿刺器械,对2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癌患者施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插管及化疗泵植入,并通过该系统进行化疗.结果 23例病人中CR0例.PR 13例.NC 5例,PD 5例,总有效率(CR PR)56.5%.结论 经皮化疗泵植入门静脉化疗可有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  相似文献   

18.
草酸铂与5-氟脲嘧啶联合介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应用草酸铂与5-氟脲嘧啶(5-Fu)联合的介入治疗方案与单用5-Fu介入治疗方案对结直肠癌术后多发性肝转移癌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观察组(21例)应用草酸铂 5-Fu肝动脉灌注化疗 表阿霉素与碘油乳剂栓塞肝动脉。对照组(30例)术中应用5-Fu肝动脉灌注化疗 表阿霉素与碘油乳剂栓塞肝动脉。两组均以每4周为1周期,重复2-4周期,客观疗效与毒性反应按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客观疗效(CR+PR)分别为57%及40%(P<0.01),中位生存期观察组13.0个月,对照组11.6个月,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副作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有4例出现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结论 草酸铂与5-Fu联合用药介入治疗结直肠癌多发性肝转移的治疗效果优于5-Fu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联合化疗预防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等,收集中医药联合化疗预防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7个RCT研究,涉及7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药联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的例数分别为355例和3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根治术后1、2、3年复发转移率控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根治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延长复发转移时间、改善体力状况及缓解症状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化疗在预防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方面疗效更显著,且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结果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