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谷胺酰胺颗粒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FN-γ、IL-4、IL-8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谷胺酰胺颗粒灌肠,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疗程4周,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及IFN-γ、IL-4、IL-8的变化。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IFN-γ、IL-4、IL-8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IFN-γ、IL-8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IL-4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胺酰胺颗粒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IL-8,可能参与UC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魏思忱  孔郁  白文元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95-209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研究认为细胞因子的失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介素.18(IL-18)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不论是在加强机体的免疫力方面,还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IL-18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白介素-8(IL-8)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EUSA法测定27例活动期UC患者,15例缓解期UC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8及MCP-1水平,结肠组织MPO含量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同时观察IL-8及MCP-1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性、病变范围及结肠组织MPO含量的关系. [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清IL-8、MCP-1水平分别为[(47.2±8.6)、(246.2±21.6)pg/ml],肠组织MPO含量为(25_37±5.29)U/g,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35.6±5.8)、 (172.6±19.7)g/ml, (18.22±3.45)U/g]及对照组[(17.3±3.1)、 (113.8±16.3)pg/ml, (8.35±0.76)U/g](P<0.01),缓解期UC患者血清趋化因子水平及MP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变部位的UC患者IL-8、MCP-1水平及MPO含量有明显差异(P<0.01).血清IL-8、MCP-1水平与患者内镜分级、CAI评分及MPO含量呈显著相关(r=0.753 6、0.826 7、0.763 9;0.745 8、0.876 3、0.684 9,P均<0.01). [结论]UC患者中趋化因子IL-8及MCP-1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损伤过程,血清IL-8及MCP-1水平变化可作为一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炎症严重程度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陈垦  汤斌  祝斌  梁坚  王婉梅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0):1073-1075
目的 研究血清中一氧化氮 (NO)在溃疡性结肠炎 (UC)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测定 33例U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 4 0例血清NO水平。结果 活动性UC患者血清中NO水平明显增高 ;并与病情的轻重有关 (P<0 0 5 )。结论 血清NO升高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检测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3和IL-18水平在煤工尘肺(CW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测定(ELISA)方法检测了349例CWP患者(CWP组,Ⅰ期322例,Ⅱ+Ⅲ期27例)、57例0+(O+组)、64例具有相同接尘史但未患尘肺的井下煤矿工人(接尘对照组)及50例井上体格检查健康人员(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8、IL-13和IL-18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L-18水平在接尘对照组和0+组显著降低(P<0.05):与接尘对照组和0+组比较,CWP组显著增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13水平在接尘对照组、0+组和CWP组均显著增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L-8水平在接尘对照组和0+组显著降低(P<0.05);与接尘对照组和0+组比较,CWP组显著增高(P<0.05).与Ⅰ期CWP组比较,Ⅱ+Ⅲ期CWP组患者血清IL-8、IL-13和IL-1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WP组不同接尘年限比较,3项指标水平均未发现显著改变(P>0.05).随着CWP患者年龄的增加,IL-8显著增加(P<0.05).与单纯CWP比较,合并肺部疾病组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IL-8水平显著增高(P<0.05).IL-18和IL-8在正常对照组、0+组和CWP组呈正相关.结论 IL-8、IL-13和IL-18可能在CWP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血清3项指标可能对CWP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康宁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2、IL-4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联合造模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肠康宁高、低剂量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IL-4的含量。结果肠康宁各组可使血清中IL-2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提高。结论肠康宁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抑制IL-2,提高IL-4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桦褐孔菌多糖对2、4、6-三硝基苯磺酸(r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血清IL-6、IL-10的调节作用.方法:TNBS灌肠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摸成功后用桦褐孔菌多糖灌胃治疗,14天后测大鼠血清内IL-6、IL-10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桦褐孔菌多糖可通过调节血清中细胞因子IL-6和IL-10在体内的水平,通过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L-18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UC患者外周血中IL-18水平,并分别比较其与临床活动指数(CAI)和ESR、CRP等的相关性.结果 UC活动期患者血清IL-18水平较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P<0.05),而缓解期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UC患者血清IL-18水平[(392.78±50.17)pg/ml]明显高于中度UC患者[(138.92±23.41)pg/ml]和健康对照者[(73.76±20.27)pg/ml],但轻、中度U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的范围越大,水平越高(P<0.05).并与临床指标ESR、CRP、WBC计数呈正相关.与CAI呈正相关(r=0.775,P<0.01).激素治疗后IL-18显著性下降.结论 IL-18可能参与UC的发病,血清IL-18可作为UC判断病情和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中由于血液和氧合器等人工材料的直接接触,导致机体补体系统及细胞成分的激活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应[1],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甚至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2].因此研究体外循环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对降低心脏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8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8例UC肠黏膜标本取自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按病理组织学对炎症进行分级,Ⅲ、Ⅳ级30例,I、Ⅱ级18例;对照组为30名健康成人。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对照组和UC组肠黏膜IL-8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肠黏膜IL-8 mRNA和其蛋白过度表达(P0.05),IL-8 mRNA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IL-8蛋白表达位于UC肠黏膜固有层单核细胞,病理分级Ⅲ、Ⅳ级肠黏膜IL-8蛋白表达较病理分级I、Ⅱ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UC黏膜组织中IL-8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病情轻重和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培菲康胶囊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6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34例,单药治疗组(B组)32例,健康对照组(C组)30例,A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同时加服培菲康胶囊,B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疗程4周。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情况进行比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和30名健康志愿者(C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A组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和B组治疗前IL-18水平明显高于C组,A组治疗后IL-18的水平与C组无显著差异,而B组仍高与C组;2组患者治疗前IL-4水平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C组比较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培菲康胶囊比单独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下调IL-18,上调IL-4水平,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白介13(IL-13)mRNA表达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对2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0例缓解期患者及20例健康人,采用RT-PCR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s中IL-13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活动期UC患者IL-13mRNA的表达水平(6.45±1.23)明显低于缓解期UC患者(14.72±2.12)和健康人(15.17±2.38)(t=2.13,2.24,P<0.05),而缓解期UC患者与健康人比较无明显降低(t=1.63,P>0.05)。活动期UC患者IL-13mRNA的表达水平(6.45±1.23)与血清C-RP浓度(8.36±3.16mg/L)呈负相关(r=-0.589,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PBMCs中IL-13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炎症活动程度与IL-13基因转录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三参数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13 (IL -13 )在狼疮性肾炎 (LN)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5 6例LN患者血清IL -6、IL -8、IL -13含量。结果 活动期LN患者血清IL -6、IL -8、IL -13含量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非活动期组LN患者血清IL -6、IL -8、IL -13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活动期组LN患者血清IL -6、IL -8、IL -13的含量与抗双链DNA滴度、血沉呈显著正相关(P <0 0 1,P <0 0 5 ) ,而与补体C3 、补体C4则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IL -6、IL -8、IL -13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 ,可作为LN患者狼疮活跃的临床参考指标 ,对于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acutepancreatitis,MAP)及对照组的血清IL-6、IL-8的含量;应用碱性磷酸酶桥联法(APAAP)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初期IL-6、IL-8已升高,明显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和对照组(P<0.001);轻型急性胰腺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急性胰腺炎的CD+4、CD+8均明显低于轻型急性胰腺炎和对照组(P<0.01),尤以发病第3~7天明显,但CD+3和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型急性胰腺炎的T细胞亚群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好转期IL-6、IL-8与治疗前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加重或恶化者IL-6、IL-8持续上升;好转患者CD+4、CD+8恢复正常,恶化者保持下降.结论IL-6、IL-8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41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两院12年来确诊的141例UC。结果:发现141例UC中,发病以20-45岁为主,在57-67岁有较小的第二发病高峰。症状以腹泻(87.2%)和大便带血(87.9%)为主,严重并发症及结肠癌少见。病变部位,疾病严重度和肠外表现关系密切,有肠外表现的患者患重度UC和全结肠炎的比例比无肠外表现的患者高(P<0.01)。结论:传统的内科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对某些严重和激素依赖病例,应尝试运用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张超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3):404-405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新治疗组。常规治疗组28例,给予美沙拉嗪每次1克,每日3次口服,康复新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每次1克,每日3次口服,同时给予康复新液每晚灌肠1次,连续观察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康复新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口服美沙拉嗪配合康复新液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2月确诊的96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UC的腹泻率为71.87%,镜下充血水肿率为95.83%,直、乙部位病变率为96.87%,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71.87%。结论UC易复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好。结肠镜加病理检查是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UC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2月确诊的96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UC的腹泻率为71.87%,镜下充血水肿率为95.83%,直、乙部位病变率为96.87%,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71.87%。结论UC易复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好。结肠镜加病理检查是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UC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