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9-2010年上海市65所医院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了解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分析发展趋势,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根据目标性监测要求对于每例研究期间入住ICU>48 h患者进行监测,计算导管使用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结果共纳入159 677例患者,ICU床日数为876 401d,呼吸机的平均使用率为27.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为16.3‰;中心静脉导管的平均使用率为39.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为2.3‰;导尿管的平均使用率为51.8%、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病率为4.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及导尿管的使用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与NHSN数据比较相仿,呼吸机的使用率略低于NHSN公布的数据,但VAP的发病率却远高于NHSN的数据,需重点加强预防VAP干预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结果,以降低相关性感染发病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1 527例ICU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比较患者导管感染率、导管留置使用率及导管留置相关感染率。结果患者3年导管感染率分别为20.20%、14.75%、10.02%,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呼吸机使用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尿管使用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呼吸机感染率分别为18.18%、8.50%、5.58%,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分别为13.62%、5.39%、4.60%,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尿管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监护中应对3种导管的使用进行干预管理,以降低ICU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ICU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分析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ICU>48h的1 590例患者进行目标监测,填写统一调查表;2011年7月-2012年12月在以前感染控制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导管相关感染集束干预措施,并分析改进效果;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前患者留置导管总天数为16 469d,发生医院感染255例,千日感染率为15.48‰,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分别为27.81‰、8.68‰、10.83‰;干预后留置导管总天数为15 201d,发生医院感染181例,千日感染率为11.91‰,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VAP干预效果显著(P<0.05)。结论相关导管的使用可造成较高的医院感染,采取导管相关感染集束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实施多种干预措施对ICU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 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ICU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监测期同9个ICU 共有住院患者5269例,发生医院感染224例、254例次,感染率为4.25%、例次感染率为4.82%,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评分为3.35分;呼吸机的平均使用率为13.2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为8.50‰,中心静脉导管的平均使用率为29.9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为1.17‰,留置导尿管的平均使用率为45.89%,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为1.83‰;9个ICU感染例次率由干预前2011年第一季度的4.26%逐步降至干预后2012年同期的3.47%,以VAP感染率下降最为明显,由干预前2011年第一季度的15.80‰逐步降至干预后2012年同期的5.30%;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占67.72%,其次是泌尿道、血流,分别占9.45%、6.69%;检出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居多,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0.80%、18.81%.结论 实施多种简单、易行的干预措施,对ICU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VAP感染率仍较NHSN、北京市三级医院ICU的数据为高,还需重点加强VAP干预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尤其是导管相关性感染基线数据,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12月入住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侵入性操作使用率与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共监测2741例ICU患者,发生感染198例、307例次,感染率为7.22%、例次感染率为11.20%;同期ICU住院总日数9666d,日感染率为20.48‰,例次日感染率为31.76‰;经ASIS调整后的日感染率为6.86‰,日感染例次率为10.64‰;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及呼吸机的使用率分别为96.39%、58.66%和50.77%,使用导管所致相关泌尿道、血流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别为3.11‰、5.47‰和20.58‰。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较高,必须制定相应感染控制预防措施,使其相应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某院ICU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2013年为实施风险管理前组,2014年为实施风险管理后组。观察呼吸机、留置导尿管及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及相关感染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监测ICU患者481例,实施风险管理后,2014年的呼吸机、留置导尿管及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较2013年均降低(38.73%、81.49%、54.10% vs 55.31%、82.87%、61.37%,均P<0.05),2014年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均较2013年降低(9.79‰、1.30‰、0.84‰、vs 10.15‰、2.84‰、1.92‰,均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导管使用率及相关感染发病率,有利于针对性地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现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医院2012年1-12月入住ICU并有留置导管及呼吸机的患者进行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12年1-12月ICU 1 50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55例、209例次,感染率为10.33%、例次感染率为13.93%;其中目标性监测患者中感染80例、109例次,感染率为5.33%、例次感染率为7.27%;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为主,占41.63%,其次为血液和泌尿系感染,分别占30.14%、24.88%;ICU导管相关感染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为主,占39.45%,其次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分别占33.94%和26.6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千导管日感染率最高,为4.23‰,其次为中心静脉导管和导尿管,分别为4.12‰和3.71‰;共检出病原菌1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占54.72%,革兰阳性菌31株占29.24%,真菌17株占16.04%。结论 ICU患者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级别高、时间长,侵入性操作多,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ICU的探视管理、积极评估导管的必要性,及时拔管、严格执行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等措施以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持续质量改进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2月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开展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临测,监测内容包括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和泌尿道插管的使用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及泌尿道插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l)的感染率进行监测;监测工作中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持续质量改进,评价持续改进的效果.结果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2007- 2010年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下降,尤其是VAP感染率下降显著,2010年较2007年明显下降(P=0.00);改进控制措施实施后,呼吸机使用率从46.49%降至40.72%,泌尿道插管从93.44%降至88.77%.均明显下降(P=0.00);CAUTI感染率从4.25例/1000导管日降至0.39例/1000导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对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有重要意义,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重症监护病房(ICU)实施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同时推行综合性感染控制干预措施,掌握2010-2011年综合性ICU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医院感染变化趋势.结果 2011年和2010年ICU医院感染率分别为4.96%、4.59%,例次感染率分别为9.62%、6.14%,经ASIS法调整后,调整日感染率分别为5.11‰、4.66‰(x2=0.35,P=0.55),调整日例次感染率分别为9.91‰、6.24‰(P<0.01);2011年和2010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分别为9.55/1000使用日和14.75/1000使用日,下降了35.25%;2011年和2010年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53/1000导管日和7.00/1000导管日,下降了63.86%(P<0.05);2011年和2010年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2.15/1000使用日和1.10/1000使用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是ICU主要的多药耐药菌.结论 实施目标性监测,推行综合性感染控制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新建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特点,探讨相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对2014年10月-2015年9月入住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和导管使用率等指标的调查分析。结果监测的1 40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6例、137例次,感染率为8.24%,例次感染率9.73%,患者日例次感染率15.40‰,根据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后日例次感染率为3.69‰;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28例次,感染率6.32‰,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次,感染率1.74‰,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32例次,感染率3.7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8.68%,其次为泌尿道(35.77%)、中枢神经系统(8.03%);在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中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检出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36.45%和21.50%。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结合目标监测数据分析可及早分析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并执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ICU目标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和原因,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2011年1-6月入住ICU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目标性监测24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率为14.11%,日医院感染率为24.54‰,调整日感染率为9.40‰;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千日发病率为39.66‰,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千日发病率为1.46‰,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千日发病率为9.07‰。结论: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危险因素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ICU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某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发生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状况、重要病原体的检出情况的变化趋势和控制效果,分析影响因素,以改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各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查人数1 650人,实查人数1 630人,实查率为98.79%;感染例次现患率3.68%,医院感染部位前三位为下呼吸道(55.39%)、泌尿道(13.13%)、上呼吸道(11.28),感染率前三位科室,2009年为综合ICU(28.57%)、新生儿科(15.79%)、外科(6.11%),2010年为综合ICU(50.00%)、内科(5.18%)、外科(4.45%),新生儿科感染率由15.79%下降至0;2009、2010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42.77%和47.54%,一联用药比率分别达到76.5%、70.28%,预防用药比率由34.38%下降至25.58%;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由4.55%上升到35.71%。结论该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需加强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和手术后肺炎、泌尿道、胃肠道感染的监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其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SICU 2005-2009年间615例留置导管患者的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年龄、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实施、病原菌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15例留置导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197例(32.03%),其中仅使用1种、同时使用2种及3种导管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60%、12.85%、56.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5,P<0.001)。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高,为15.51‰;留置导尿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千导管日感染率分别为13.70‰、5.79‰。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发生前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呼吸机(12.22±11.29)d,导尿管(13.09±13.29)d,血管导管(20.64±18.39)d。引起S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的居首位的病原菌:呼吸机为不动杆菌属细菌(18.80%),导尿管为其他假丝酵母菌(36.46%),血管导管为不动杆菌属细菌(18.75%)。结论SICU患者导管使用数量多,住院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长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消毒隔离,缩短导管使用时间,严格落实洗手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防止耐药菌产生,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采取目标性监测与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效果。方法 2015年4季度对该院临床科室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基线调查(干预前),查找导致患者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2016年开始制定目标性监测方案及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CAUTI发病率。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手卫生的依从率由2015年4季度的78.51%提高至2016年3季度的92.99%和2016年4季度的90.73%(χ~2值分别为7.342、3.998,均P0.05),患者导尿系统处置正确率由2015年4季度的72.83%提高至2016年4度的95.44%(χ~2=30.267,P0.05)。共监测12 067例留置导尿管患者,CAUTI发病率由2015年4季度(干预前)的1.03‰(24/23 313)下降至2016年4季度(干预后)的0.53‰(14/26 5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42)。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提升留置导尿管患者导尿系统相关的环节质量,能有效降低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CAUTI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病历99725份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69%、2.57%、2.61%;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ICU,占32.37%,其次为神经外科(9.54%)、血液内科(7.1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6.19%,其次为泌尿道(16.10%)、上呼吸道(9.91%);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7.88%,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22.01%),真菌(20.11%);侵袭性操作、化疗等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医院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及重点环节的监测与干预,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某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UTI)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式,对该院2010 年7月-2011 年12月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353例患者,发生CAUTI 62例,CAUTI发生率为17.56%;置管日为2 292 d,平均日感染率为27.05/千导管日。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子宫颈恶性肿瘤(OR 95% CI:1.791~8.269)和留置导尿管时间(OR 95% CI:2.823~8.735)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CAUTI的独立危险因素。检出病原菌60株,革兰阴性杆菌占90.00%(54/60),其中以大肠埃希菌(44株,73.33%)为主。结论该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CAUTI发病率较高;提高手术医生的手术技巧和护理人员对导尿管维护的质量,尽早拔除导尿管,是预防CAUTI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发生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病原菌种类。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2010年患者感染率,并进行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ICU,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结论:医院ICU感染发病率高,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高,应加强引起感染相关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8.
泌尿道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横岗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泌尿道医院感染情况,为预防与减少泌尿道医院感染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住院患者发生泌尿道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在此期间该院发生医院感染432例次,泌尿道医院感染31例次,发生率为7.18%,居各感染部位的第5位,31例泌尿道感染构成比最高的是内科,占45.16%;泌尿道感染患者中尿道有侵入性操作者占90.32%,尿管留置时间〉15d的占39.29%。结论尿道的侵入性操作是导致泌尿道医院感染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且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引起感染的概率就越大。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导尿适应证,严格遵守导尿无菌操作规程,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泌尿道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