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清代名医何梦瑶论治中风病别具特色,其特点有六:病因内风为主,摒弃单纯外风立论;诊断以详察脉理见长,善别疑似、吉凶;急救闭证以祛痰、吐痰为先,脱证灸、药、熏并用;内伤兼外风论治重病位,推崇黄芪、防风药对;内风发挥三家之说,辨治急症、后遗症内外结合;规避禁忌,养生防病。 相似文献
3.
清代名医何梦瑶论治中风病别具特色,其特点有六:病因内风为主,摒弃单纯外风立论;诊断以详察脉理见长,善别疑似、吉凶;急救闭证以祛痰、吐痰为先,脱证灸、药、熏并用;内伤兼外风论治重病位,推崇黄芪、防风药对;内风发挥三家之说,辨治急症、后遗症内外结合;规避禁忌,养生防病。 相似文献
4.
清代名医齐秉慧擅长以水、火理论辨治中风病中脏重证。作者认为,其特色有四:病因重视房劳过度,预防取综合养生;以水、火理论析诸家之说;临证善于诊察,脉症合参;急救用吐、取嚏,治疗详分水、火。 相似文献
5.
明代医家薛己对很多外科疾病的诊治都独有见地,在中医辨治肛肠疾病方面造诣尤深。通过研读后世整理的《薛立斋医学全书》中有关其治疗痔疮、便血、肛痈、脱肛等病的医案医论,归纳和阐释其在肛肠病变病因病机、辨证特点、治疗特色与遣药组方等方面的学术思想。薛己认为:肛肠疾病的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风热外袭,饮食肥厚、湿热下注。辨证应四诊合参、重视脉诊,注重体质、兼顾病史。治疗应辨病析症、审因定法,调补脾肾、分证论治,内服外敷、治从多途。遣药组方时主益气养血方,佐祛邪解毒药,常用风药胜湿、创制托里固本,补虚泻实并行、内用外治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薛己肛肠疾病论治体系,可供后世医者诊治肛肠疾病参鉴。 相似文献
6.
薛己辨治咳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其发病有深刻而透彻的研究。其重视体质的发病观,以此为依据将内科咳嗽分为阴阳偏虚、脏腑偏盛偏衰论治的经验对现代临床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傅山系明末清初著名的儒医,其代表著作《傅青主女科》一直为历代临床医家所推崇,其中许多治法方药疗效显著,流传至今。笔者现就傅山治疗血崩之特色,作一探讨。1 审因论治 首辨虚实 《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有7条证治,加上产后血崩共8条,每条证治,必先探其病因,辨其虚实,尔后再商治法方药。述言不繁一目了然。例如血崩昏暗证曰:“妇人有一时血崩,两目黑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者,人莫不谓火盛动血也,然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是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方用固本止崩汤”。再如少妇血崩证云:“有少妇甫娠三月即便血崩而胎亦随堕,……盖因元气衰弱。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素问·标本病传论》曰:“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回顾余在临床上的得失教训,倍感此论之中的。爱举两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分清标本之重要。1以标为本,滋补无功刘某某,男,28岁。1986年11月2日诊。患者3个月来头昏纳呆,倦怠乏力,日渐消瘦,睡眠不安,心悸易惊,稍劳则上述症状加重。西医诊为“神经衰弱”,服用谷维素等无效。诊见神疲语懒,舌质淡而胖、苔白腻,脉儒弦。脉症合参,认为气虚脾弱,予四君子汤加减。5剂后诸症不减,后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再进5剂,纳差乏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薛己主要著作,尤其是外科专著的研究分析,探讨其对托法的学术贡献,以俾托法现代研究有所启迪。薛己举示大量有关托法的医案,开启了托法临床研究先河;拓宽了托法应用范围;立足顾护胃气,补益脾胃,确立托法立论基础;明确了托法的作用机理;指明了托法应用的脉象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体质的相关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载:"年质壮大,气血充盈……",此处的"质"指的即是体质.《素问·逆调论》载:"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此处的"素"其实指的也是体质.《灵枢·论痛》载:"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身多热"、"身多寒"实际上是指多热与多寒两种不同的体质类型.以后各代医家均有论述,匡调元[1]认为:汉《伤寒论》出现了"家"字,如汗家、亡血家、冒家、疮家等等,其中有些"家"是指的体质;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称"禀质";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称"气质";而叶桂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明提"体质"二字,且多按质论治等等.但这些论述都是零散的见于中医的历代典籍中,没有经过系统整理. 相似文献
15.
16.
17.
邹正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3481-3482
脾位于中焦,与胃相表里,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以升为健,喜燥而恶湿;其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血.然心血的化源,肺气的充沛,肾精的滋养,肝血的归藏,均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关系密切.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才能使营卫协调,五脏安和."善治脾胃,可安五脏". 相似文献
18.
邹正荣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2):3481-3482
脾位于中焦,与胃相表里,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以升为健,喜燥而恶湿;其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血。然心血的化源,肺气的充沛,肾精的滋养,肝血的归藏,均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关系密切。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才能使营卫协调,五脏安和。 相似文献
20.
论治标、治本皆须求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9):3-3
标本理论与标本治则的应用,皆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素问标本病传论》进一步指出:“病有标本,治有逆从,……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并列举了“中满”、“小大不利”等十几种病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