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Huang和哈佛医学院的Schuman等[1]首次报道了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近10年来OCT已经成为一种可靠的活体组织成像方法。OCT成像是非接触式、非侵入性断层成像,其二维成像轴向分辨率可达10μm。OCT最早应用于眼睛这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应用。方法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48例96只眼,采用波长532 nm激光格栅状光凝治疗,术前和术后2~3个月应用OCT检查,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 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和相关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激光光凝后2~3个月,视力提高2行者65只眼(占67.7%)。术后3个月,患者黄斑中心凹1 mm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213.4±48.5)μ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经OCT检测发现,激光能量2.1~4.1 m J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没有明显损伤。结论 OCT检测可用于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nphy,OCT)的介入可以清晰显示视网膜组织的显微形态结构,观察高度近视的OCT图像特征,能明确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的病变,有助于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OCT和IVUS检查,分析两种技术判断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斑块、钙化斑块和纤维斑块)、斑块破裂、血栓]的一致性。结果共分析40个斑块,IVUS和OCT识别不同斑块的符合率为72.5%,一致性较好(Kappa=0.50,P<0.01)。OCT在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共发现10处血栓(红血栓4处、白血栓6处),IVUS发现2例共2处红血栓,OCT对血栓发现率明显高于IVUS(72.7%对18.2%,P<0.05)。OCT在1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发现斑块破裂5处,IVUS仅发现2处。结论 OCT和IVUS对不同类型斑块的识别有较好的一致性,OCT对血栓和斑块破裂的识别优于IVUS。  相似文献   

6.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或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基于光线的反射延迟和干涉成像原理进行组织内部结构成像。OCT技术在皮肤科的应用有一定优势。近年来,随着OCT技术的发展,皮肤组织和皮肤疾病的OCT成像也有多方面的进展。本文将对皮肤OCT检查的技术发展和一些代表性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Huang等首先报道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e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这一技术率先被哈佛大学医学院的Sehuman等用于显示眼球的细微结构,并用于眼科疾病的诊断,继而被消化专业学者引进内镜诊断的范畴,并迅速扩展到呼吸道、心血管、泌尿道、关节等临床医学领域OCT以其10um之高的活体分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效果。 方法:经眼底、荧光素钠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视盘旁及黄斑部(但不在中心凹)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继发黄斑部视网膜脱离的患者5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因额面部美容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内7例因额面部美容后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ang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分析致病原因、眼底表现、FFA特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具有非侵入、高分辨率的特点,能够无创获取生物组织内部微米级的高分辨率三维切面图像,随着皮肤影像学的不断发展,OCT逐渐开始在皮肤科领域中应用,因其在组织病变的早期光学诊断和实时动态监测方面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本文针对不同种类OCT仪器及其在皮肤影像学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是一种能对生物组织浅表微结构进行断层成像的新技术,笔者总结了OCT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介绍了几种功能OCT;概述了OCT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及其在光动力学疗法(PDT)疗效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最后讨论了OCT技术的应用局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技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1年后血管内膜增生及支架小梁覆盖程度,并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作比较。方法入选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因冠心病接受DES植入术治疗患者39例,其中AMI患者16例,SA患者23例。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OCT检查,测定新生内膜厚度、面积、容积、支架小梁覆盖及贴壁比率。结果 OCT测定结果显示,AMI组与SA组相比,平均新生内膜厚度(66.8 mm±20.7 mm对121.6 mm±135.7 mm,P=0.022)、新生内膜容量比率(5.66%±3.18%对11.88%±8.22%,P=0.005)、新生内膜>100μm截面数比率(22.56%±23.99%对40.14%±30.01%,P=0.034)和支架小梁总体覆盖率(93.42%±7.03%对89.27%±6.40%,P=0.007)均明显较低。结论 AMI患者植入DES后内膜修复情况不佳,内膜增生及支架小梁覆盖率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弥漫型黄斑水肿(DDME)及视网膜下大片硬性渗出(MSHE)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1年10月-2003年12月共筛选DR伴DDME和MSHE患者12例15眼,男性7例9眼,女性5例6眼,年龄36-65岁,平均53.4岁。术前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治疗方法为闭合式玻璃体切除、眼内过氟化碳液体(重水)下视网膜激光光凝和长效气体充填。结果 术前15眼视力均≤0.05。术后随访4~25个月,平均10.3个月,视力2眼0.03~0.04,13眼≥0.09,其中1眼为1.0。术后视网膜水肿均明显消退,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视网膜出血和其的下硬性渗出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结论 玻璃体切除、眼内重水下视网膜激光光凝及长效气体充填术对DR伴DDME和MSHE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19岁 ,飞行学员。 2 0 0 2年 7月 3日因打喷嚏致左眼视力骤降 ,视物遮挡 10min入院。既往左眼视力1.5。查体 :右眼视力 1.5 ,左眼视力0 .2 ,针孔视力 0 .15。左眼眼前节正常 ,屈光间质清晰 ,眼底黄斑区中心凹有约 1个乳头直径大小、边界清楚、类圆形的鲜红色出血区覆盖 ,稍隆起。荧光素血管造影示左眼黄斑区有一遮蔽暗影相当于中心凹无血管区大小的出血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 phy ,OCT)示左眼黄斑区视网膜轻度水肿隆起 ,其下方有 713μm× 5 89μm大小的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缺损。上级医…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应用7 T超高场MRI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后视觉通路的损伤,并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检测到的视觉障碍和视网膜纤维层(RNFL)破坏来确定其相关  相似文献   

16.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是将光学相干技术与激光扫描共焦技术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断层成像技术,自1995年诞生以来广泛应用于全身各器官及肿瘤的检查、治疗中;其分辨率、灵敏度高,被称为"光学活检"。本文就OCT的临床应用作综合回顾,并探讨其应用于颈部及颅内血管检查及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以激光为主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黄斑出血的疗效。 方法:经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黄斑视网膜前出血患者51例,男性26例,  相似文献   

18.
球后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霞  刘方毅  赵军  王赟  王强 《西南军医》2009,11(3):426-428
目的评价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安全性。方法对27例(31眼)RVO继发的严重黄斑水肿患者,患眼行球后注射曲安奈德40mg/1ml,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3月、6月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内炎性反应、晶体、眼底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测定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FFA检查眼底荧光造影改变。结果所有31眼中,有25眼(80.64%)视力提高,4眼(12.9%)视力不变,2眼复发行玻璃体腔内注射TA。视力治疗前为0.11±0.19.治疗后1月、3月、6月时分别为:0.36±0.32;0.56±0.28;0.65±0.35。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治疗前为582±139μm,治疗后1月、3月、6月时分别为:329±119μm;207±58μm;175±36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眼中注射后1、3、6月分别有3眼(9.6%)、7眼(22.5%)和2眼(6.4%)眼压增高,经局部药物短期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患眼未出现球后出血、眼内炎、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可安全有效地治疗BRVO继发的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9.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是一种新型成像技术,是继X射线、CT和磁共振成像技术之后,又一新的断层成像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检测到在体活体组织表面2~3mm深度组织微观结构,实现三维成像,在生物医学和许多领域被广泛地应用。本文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眼科、皮肤科、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中医学等的应用研究进展的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眼挫伤所致黄斑损害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requency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图像特征。方法:对34眼眼外伤患者进行FD-OCT扫描检查。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结果:外伤眼急性期黄斑区OCT图像主要表现为: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内出血及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变薄。回复期黄斑区OCT图像主要表现为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变薄、黄斑区增生膜形成、黄斑裂孔。结论:眼挫伤黄斑损害的OCT图像可以提供黄斑区解剖结构改变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对病变进行诊断及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