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后精神障碍,因其延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时间,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故其临床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中医在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综合历代医家经验及现代中医研究结果,对本病进行简要论述,并对中医情志治疗、针灸、康复等中医综合康复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系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抑郁是脑卒中后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达30%~60%,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兴致缺乏、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性欲低下甚至厌世自杀等,提高了中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病后康复信心及康复疗效。近年来,随着对卒中后抑郁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中医在治疗卒中后抑郁领域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预防和展望等方面入手,将近十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0例老年PDS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变化。结果: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60天、第90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表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用中医心理干预方法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日常生活运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64例经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为轻、中度的抑郁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临床的治疗和康复,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心理下预,并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0d、70d、100d采用HAMD和ADL量表对疗效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及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0d、70d和100d两组HAMD及ADL评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应尽早采取中医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干预组ADL能力恢复和抑郁状态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的总体发病率为40%~50%,而卒中后1个月是抑郁发病的高峰期,卒中后1a内发生抑郁的患者中有一半是在卒中后1个月内发病的。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影响患者对早期康复与治疗的配合,病死率也高于无抑郁者,因此日益受到关注,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康复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在住院一周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RSD)进行筛选评分,对符合抑郁状态诊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团体组(团体心理治疗+一般康复治疗)和对照组(一般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前与康复治疗6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汉密尔顿抑郁表(HRSD)、SF-36生存质量指数量表(QLI)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团体心理治疗后,团体组在神经功能、抑郁程度、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康复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泰  钟洁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1996-1998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常见的卒中后并发症,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将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文章从中医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中风与抑郁病变特点等多视角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析,归纳为肾精亏损不仅是脑卒中的发病基础,同时也是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基础;肝气郁结是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的主要根源,并贯穿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全程;心君脑府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位所在;痰瘀阻窍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理要素;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其实是诸因素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其病因病机变化是极其复杂多变,临证应分清主次、针对主要矛盾进行治疗。这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拓展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结果:同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偏低,而干预组评分更优(P0.05)。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从常见症状康复、心理康复、并发症康复等方面阐述脑卒中后患者康复研究的现状,并综述脑卒中后患者的中医药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认为对脑卒中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干预,不同症状患者康复的侧重点不同,应针对特殊病情制定实施个体专属康复方案,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言语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且可有效防止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原则的中医药康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从各方面改善患者症状及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医情志指导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指导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探讨中医情志指导的有效性。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中医情志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时间为每日1次,总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以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各经过指导教育1个月后,中医情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改善效果显著好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指导更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风后抑郁是中风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增加患者病死率和卒中复发风险,降低患者回归社会的比例,目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中医在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认识上,争论不断,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总结,为该病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应用汉密顿抑郁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定和运动功能测定(FMA),对12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脑卒中伴有中重度PSD患者在临床治疗、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练3个月及6个月后,其各项测评指标均显著低于非抑郁患者和轻度抑郁患者。结论:脑卒中患者伴有PSD,对神经功能康复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风后失语症是中风最具破坏性的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年来,以针刺为主的相关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针对中风后失语症常用的疗法有针刺疗法、药物治疗、言语康复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及经颅直流电刺激等。通过总结分析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为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针刺可有效抗抑郁,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简便易行等特点,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根据近几年针灸文献卒中后抑郁选穴统计,使用频率较高穴位依次为:太冲、百会、内关、四神聪等,诸穴配伍可共奏醒脑开窍、解郁疏肝、理气调神,对卒中后抑郁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减血府逐瘀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在卒中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帕罗西汀20m g/d,晨服,并服用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B组在卒中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帕罗西汀20m g/d,晨服;C组给予卒中常规治疗;3组均配合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2月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神经功能量表(neurologic deficit scale,N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H AM D、NDS、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月后,A组和B组三量表评分均优于C组(P0.05)。治疗2月后A组和B组三项量表评分显著均优于C组(P0.01),且A组H AM D量表评分优于B组(P0.05)。A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具有理气、化瘀、解郁作用的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有较好临床疗效,且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观察病例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康复、高压氧、心理疏导等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结果: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中药、高压氧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提高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患者抑郁状况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随机搜集30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通过社会支持量表评分调查每例患者社会支持状况;随后根据量表得分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评分高于20分的A组和评分低于20分的B组,6个月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测定。结果:A组患者6个月后汉密尔顿评分、NIHSS评分均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社会支持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况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显著,社会支持联合抗抑郁药物是一种有效治疗卒中后抑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的神经功能缺陷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及生存质量。本文整理和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较系统了解针灸对该病的影响,并分别从单纯针刺疗法、针刺协同其他疗法等两大方面,整理和论述了运用芒针、头皮针、针刺夹脊穴、针刺躯干肌、针刺阴、阳跷脉等单纯疗法及针刺配合电针、康复训练、穴位埋线及现实虚拟训练等相应综合疗法对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及疗效,提出无论是单纯针刺或是综合疗法都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同时指出对于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干预治疗仍然存在可发展的空间,也应加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吞咽障碍发生率约占40%~50%,多数患者的吞咽功能可逐渐恢复,但约有10%的患者,吞咽障碍不能自行缓解,需要进行专门的康复治疗,采用针刺配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以缓解肌废用性萎缩,加强其功能,改善咽喉部血流,实现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总有效率可达9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