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MRCP在评价肝内胆管变异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分析肝内胆管变异与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搜集429例胆石症患者的MRCP检查资料,评价肝内胆管的解剖类型,并分析其与肝内胆管结石的关系。结果MRCP资料显示肝内胆管变异占总病例数的31.7%,肝内胆管常型占68.3%。在肝内胆管变异的病例中,有肝内胆管结石者58例(42.6%),无肝内胆管结石78例(57.4%);肝内胆管常型的病例中,有肝内胆管结石者77例(26.3%),无肝内胆管结石216例(73.7%)。两组病例发生肝内胆管结石概率的χ2检验结果为:χ2=11.538,P<0.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内胆管变异者有更高的肝内胆管结石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8岁。复发性右上腹痛半年,加重14d,并放射右肩背部,查体,T37.7℃,P84次/min,R21次/min,Bp15/105kPa,巩膜皮肤无黄染,B超提示肝管结石。X线表现:左右肝管扩张约1~1.5cm不等,其内有大小不等广泛性恒久性充...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结石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 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5例肝内胆管结石的 CT征象进行分析 ,并与超声对照。结果 :(1) CT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达 98.5 % ;(2 )因结石的密度不同可分为四类 ,即高密度、软组织密度 ,低密度和混杂密度结石 ;(3)肝内胆管扩张以局限性囊、柱状扩张为特征 ;(4 ) CT可准确显示和诊断其合并症。结论 :CT是肝内胆管结石有效的诊断手段 ,其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并发症的诊断优于 B超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85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肝内胆管结石病人1012例,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及是否存在胆管狭窄、狭窄部位及程度等情况的不同,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结果术后未发生大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切口感染13例(1.3%),经加强换药延期愈合5例,二期缝合8例;肝断面胆漏21例(2.1%),经引流自行愈合17例,再次手术4例;腹腔感染9例(0.9%),经抗感染及置管引流等治愈。结论术前明确结石部位、是否存在胆管狭窄、狭窄部位及程度等情况,结合术中B超及胆道镜检查,选择合理的术式可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治愈率,降低结石残余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5.
<正> 病例介绍 患者,女,45岁,工人,病案号:23038,因发热、头痛、口苦、恶心,全身不适,腰背酸痛,于1989年7月17日入院。体查:体温37.3℃,脉搏80次/分,血压18.7/12kPa,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咽赤,扁桃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旰脾未触及,肝区叩击痛和莫非氏征((?)),既往无胆囊炎,胆石症病史。否认蛔虫性胆道感染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9×10~(?)/L,中性0.66,淋巴0.26,嗜酸0.04,单核0.04,血红蛋白116g/L,红细胞3.68×10~(12)/L.血小板220×10~(?)/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 199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间16 3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情况。 结果  16 3例其中行肝叶切除 5 9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 5 3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 U形管引流 5例 ,胆肠吻合 肝叶切除或胆总管取石 92例。肝门部肝胆管狭窄整形 6 6例。术后残留结石 31例 ,术后经胆道镜取石 16例 ,其余 15例中有 7例再次手术行肝叶切除治愈。有 18例术后常有上腹隐痛或发烧。 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常需要联合手术治疗 ,去除病灶 ,解除梗阻 ,畅通引流是外科的治疗原则。三者缺一不可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常常有不同程度的肝叶纤维化、肝萎缩和肝胆管狭窄并存。手术必需切除病变肝叶 ,狭窄整形及胆肠内引流联合进行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常见病,因其高残石率、高复发率、高再手术率,在治疗上一直是肝胆外科的难题.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5-01至2011-01施行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91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经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管造影在Ⅱ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96例手术后T管引流患者,经T管注入30%泛影葡胺,动态、多角度观察肝内胆管的影像特征并摄取点片.结果:96例患者中39例未见异常,拔除管后治愈.余57例有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狭窄与扩张,残余结石17例,肝内胆管不显影5例,变异15例,胰管显影16例.全部结果均经US、CT、胆道镜及手术证实.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行T管造影简单易行,能清晰显示结石有否残留以及在肝胆管的分布、肝胆管的狭窄与扩张以及胆管的变异等,从而为外科Ⅱ期手术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结石是由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与钙组成的胆红素钙石,可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局限于左肝或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右肝多见。本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据统计约占胆结石的20%~30%,高发区达82.5%。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较高,最高可达81%~91%。而残余结石往往需经多次手术,且手术难度较大,效果也不满意,死亡率高达5%~20%。因此,提高非手术疗法的有效率和探讨新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医学界值得研讨的重要课题。作者自1998年以来,根据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特点,采用自行研制的清肝利胆合剂,辅以西药溶石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结石是由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与钙组成的胆红素钙石,可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局限于左肝或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右肝多见。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较高,最高可达81%~91%。而残余结石往往需经多次手术,且手术难度较大,效果也不满意,自2000年以来  相似文献   

11.
沈爱玲 《人民军医》2010,(11):877-878
1微创技术在取石中的应用 1.1纤维胆道镜的应用纤维胆道镜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肝内胆管结石的取净率。以往经肝外胆管器械取石是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结石高残留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和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0年11月至1990年11月共诊治肝内胆管结石225例,其中88例(39.1%)采用肝叶切除和不同形式的胆肠引流术。术后1例死于肝胆管癌广泛转移,1例死于肝管出血、DIC。69例(80.2%)随访1年~9年。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88例中男38例,女50例,年龄20~65岁,平均49岁。分别有5年~20年上腹痛,1年~5年间歇性发烧,黄疸史。27例有1~3次手术史。术前均做B超检  相似文献   

13.
目前肝内胆结石的治疗仍然是胆道外科中最重要课题 ,切除结石所在部位的肝脏被认为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 1985 - 0 1~ 1999- 12 ,我们采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185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85例 ,男 86例 ,女 99例 ,男 :女=0 .87∶1;年龄 18~ 89岁 ,平均 4 4 3岁 ,30~ 5 0岁者占 76 5 %。病史 4个月~ 5 0年 ,10年以上者占4 1 5 % ,36例有 1~ 4次胆道手术史。主要表现有腹痛 16 5例 (90 0 % ) ,发热 12 6例 (6 8 2 % )寒战 112例 ,黄疸 86例 (46 5 % ) ,其中还有肝大、…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临床少见,现将我院1995年以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10-01经肝切除并联合术中及术后电子胆道镜治疗的186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结果:186例患者均行相应的肝叶(段)切除和术中胆道镜取石,59例(31.7%)术后有残留结石,术后胆道镜残余结石总取净率为88.1%(52/59),186例患者总治愈率为96.2%(179/186),总残石率为3.8%(7/186)。结论: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有效方法,电子胆道镜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后复发率和残留结石率较高 ,治疗十分棘手。 1997~ 2 0 0 0年我院共实施联合整治术 -左肝外叶切除加广口肝胆管吻合术 30例 ,疗效较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0例中 ,男 11例 ,女 19例 ;年龄14~ 73岁 ,平均 4 0岁。胆道病史 3个月~ 30年。既往有 1~ 3次胆道手术史者占 4 6 2 %。术前均经B超、CT、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 (PTC)、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或经T管逆行胆道造影而确诊。胆道病变 :胆总管、左肝管、左肝外叶胆管、右肝前后叶胆管结石 2 2例 ;胆总管、右肝管、右后叶胆管、左内外叶支胆…  相似文献   

17.
蒋禹 《西南军医》2012,14(2):287-289
肝内胆管结石是东亚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成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致石胆汁的形成是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先决条件之一。本文就影响胆汁酸、磷脂以及胆红素代谢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及与肝胆管结石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结石(IHL)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03~2009-03手术治疗的68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的情况.结果:68例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残石率17.7%,结石复发3例,出现并发症均治疗后痊愈.结论:胆管探查取石引流术、肝叶切除术和术后胆道镜联合使用是治疗IHL理想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近13年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05例,其中38例作了肝叶(段)切除术。左肝叶(段)切除34例,右肝叶(段)切除4例。20例同时作了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死亡1例。37例获随访。治疗效果优良者为87%(33/38例)。本文对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适应证,手术方法等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肝内胆管结石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CT诊断肝内胆管结石33例,准确率达95%;CT可准确显示和诊断其合并症。结论CT是肝内胆管结石有效的诊断手段,其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并发症的诊断优于B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