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化,中国护理从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转变,整体护理强调了病人身心的整体性,人与环境的整体性,人际关系的整体性,病人需求的整体性,从而引出护理服务的整体性,医疗与护理整体性,最终体现“以病人健康为中心”的思想。整体护理强调应用护理独立手段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重视病人的需求。在飞速发展的医学及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基础,是护士保持良好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护理活动的重要工具。交流可以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交流,语言交流是用语言方式来进行交谈、沟通。非语言交流通常也称身体语言,是通过表情、动作等来表达到沟通的目的。沟通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护士每一个沟通行为都会对病人产生影响。因此,掌握良好的交流技巧,有助于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是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并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奇 《丹东医药》2007,(1):64-64
护患沟通是护患双方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进行思想、情感和医疗护理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以促进彼此问的理解和信任,从而达成共识,协同完成一系列的医疗护理活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能有效帮助病人建立心理防卫机制.改变负性心理和行为,有利于其疾病好转、痊愈和康复。对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健康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感情交流的工具,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是护患交流的桥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由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引起暂时失声,导致语言沟通障碍,护患交流只能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恰当运用非语言交流,能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秀华 《江西医药》2002,37(6):475-476
非语言交流是指交流的双方以体态语言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非语言行为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在护患沟通过程中,非语言交流往往能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起到意想不到的心理治疗效果,并对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更好地进行整体护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感情交流的工具,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是护患交往的桥梁。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由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引起暂时失声,导致语言沟通障碍,护患交流只能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由于气管切开患者不能用口语与医护人员及家属进行交流,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导致烦躁、恐惧、抵触等心理反应。适时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他们的主动配合尤为重要。此时,护患交流只能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非语言交流在脑卒中失语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交流是指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式等方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它是无声的、持续的,它有着辅助表义,强化感情的作用,非语言交流除了能够辅助有声语言外,还具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脑卒中患者优势半球受损时常可发生不同类型的失语,语言交流障碍成为这类患者非常重要的护理问题。良好的非语言交流,可以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有利于身心康复,因此,对于脑卒中失语患者非语言交流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1用关注的目光与和蔼的微笑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脑卒中患者一般急性起病,常发生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症状,伴失语…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护理学全面发展的时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心理医学的发展,整体护理作为新的实践在临床广泛应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通过生理、心理社会工作的范围正逐渐扩展到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宣教使病人掌握相应的健康知识,正确认识疾病及疾病带来的后遗症,学会如何防止与自我保健等,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宣教工作开展不仅给患者以安全感、信任感,同时也要求护士在临床实践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更高水准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8.
裴燕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29-1730
非语言交流是不使用语言,而通过体语、类语言、触摸等形式进行的一种近距离交流。可在同一时间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是在感官能及的情况下不断进行的,它除了能辅助有声语言的作用外,还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因而有人认为非语言交流更富感染力。非语言交流的信息是不断的,而语言交流的信息是间断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士要对患者全身心的整体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都是通过语言交流来实现的。护士的语言不仅直接影响着护患关系,也是进行心理治疗的必备手段,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在患者治疗期间,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护士要通过语言向患者进行各种解释工作,不  相似文献   

10.
王金秀  李淑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89-3790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知识、意见、思想、观点、感情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不断的扩大,现代医学对疾病的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手术等手段,同时也需要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开展护理工作。从评估患者人院时的整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组织实施到评价效果,都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性交流技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这就要求临床护理必须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时,首要的就是护士与患者的沟通问题。沟通是进行心理护理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护理诊断是否正确的关键一步,因此必须掌握好沟通技巧。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又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指使用语言并诱发语言的沟通方式。非语言沟通是指语调、举止、行为、表情、动作等的沟通方式。本文就沟通技巧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语言交流是以人的体态、仪表为载体的无声信息传递,包括人际交流中的动作、眼神、表情、姿势等,是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非语言交流除了能够辅助有声语言外,还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引起暂时失声,导致语言沟通障碍,护患交流只能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护理人员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不同的职业语言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语言交流可以从患者身上获得大部分的健康方面的信息,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尽快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非语言交流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由于语言沟通障碍而意识清楚的患者提供非语言交流,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方法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运用体态语、空间、抚摸及手写板、图片等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结果非语言交流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减少了患者各种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使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4.73%,从而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抢救成功率。结论用非语言交流方式作为载体进行无声信息传递,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又称身体语言,它与语言构成交往的两大途径,人际交往中65%的社会意义由非语言传递。非语言交流是通过眼神、动作、面部表情、姿势等方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非语言交流除了辅助有声语言外,还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动力。在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良好的语言交流能稳定病人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有利于病体康复。  相似文献   

16.
护患沟通之国内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护理及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同时包括双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及要求等方面的沟通[1].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医学模式的提出,要求护理工作的内容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个体化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17.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感情的过程。在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的好坏是建立在护患交流形式的基础上的。适当的护患交流形式可改善患者的心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便患者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然而,怎样才能更好地与患者沟通,更好地、更透彻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使整体护理工作更趋完善,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告诉我们“因七情而起病,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所能疗”。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的非语言护理沟通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由于老年人的感觉、知觉、记忆力、思维能力、智力等方面均发生变化,其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巨变。非语言沟通因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在与老年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中,往往显得比语言沟通更富有感染力[1]。因此,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的知识与技巧,以增加与老年患者间的有效沟通,提高整体护理水平。1非语言沟通的特点非语言沟通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2]。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语言交流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具体方法。方法收集心内科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以语言交流为主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予以患者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2%和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和46.3%(P<0.05),而满意度为97.6%,明显比对照组的85.4%更优(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非语言交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非语言性交流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冰  汪淑英 《黑龙江医药》2008,21(3):122-123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约有65%是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的。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护理工作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对病人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语言交流占主导地位,非语言性交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非语言性交流,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除语言以外的,对病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另一种方式。这种交流在加强护患关系、增强病人安全感、信任感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上,都起到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