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2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有效率达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后的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与阿斯匹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2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UA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疗法,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50mg,早晨顿服,连服4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12h/次,治疗1周。观察两组心绞痛控制情况、心电图、凝血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心绞痛有效控制率为74.19%,观察组为9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7%(22/3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28/3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指南》2019,(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其中40例仅用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治疗为对照组,另40例加用氯吡格雷为联合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心绞痛发作频次为(3.11±0.25)次/周,心绞痛持续时间为(4.16±0.77)分/次,对照组分别为(5.28±0.61)次/周,心绞痛持续时间为(6.37±1.44)分/次,比较差异显著(P <0.05)。联合组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采用抗凝、抗血小板的综合方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王彦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1):115-116
目的 探讨在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d,口服,10 d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51%,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显效率为30.6%,总有效率为79.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胃部不适2例,皮肤瘀点1例,对照组出现胃部不适1例,皮肤瘀点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氯吡格雷片,连用4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均未出现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结论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提高疗效,且使用安全、可靠,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及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用低分子肝素及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地尔硫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率、血压、心电图、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UA患者起始给予地尔硫剂量为5μg·kg-1·min-1静脉微泵滴注,若心绞痛控制效果不佳可逐步将剂量递增至6~15μg·kg-1·min-1静脉微泵滴注,直至达到最佳疗效后维持48h;再以其相同剂量每日静脉微泵滴注1次,共3d;随后改为地尔硫缓释片90mg口服,每日1次,持续半个月。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LMWH)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共1周。分别在用药前、后对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ST-T及心功能的左心室心输出量(CO)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进行监测。结果患者心绞痛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率、血压在48h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的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得到了纠正或明显改善;左心室心输出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地尔硫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UA疗效确切、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血小板计数、每搏输出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阻滞剂,均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心绞痛严重时给予硝酸甘油滴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泰嘉600mg起始量,以后每日口服75mg,连用9~12个月;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0.4 ml皮下注射,1次/d,疗程7d。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12个月,主要终点为综合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治疗组9.6%,对照组16.4%。治疗组发生出血的患者略多于对照组(12.3%vs 9.6%),但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钠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心肌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美托洛尔联合地尔硫卓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予以美托洛尔联合地尔硫卓治疗.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LVEF)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6,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方法将68例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脐周皮下注射1次/12h,氯吡格雷75mg/d,连用7d。对照组30例仅给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他汀类治疗,共7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及血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不稳定性绞痛症状、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7.4%,心电图疗效有效率92.1%;对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及心电图疗效有效率分别为66.7%及7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就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为对照组采用国家提供的常规药物治疗;另45例为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给予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出凝血指标进行检测记录,以及对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记录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总有效率(91.1%)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2.2%)升高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与凝血因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上增加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有更好地改善效果,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如治疗不当,致死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0例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指南》2016,(16)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地尔硫卓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抗凝加美托洛尔和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卓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和心绞痛症状缓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值得广泛庆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