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土家医辨证识毒量邪论治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土家医毒气发病学说出发,充分论述了毒邪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识毒的疾病认识观和量邪论治的疾病治疗观,以及“四因”朴素辨证唯物观。重点阐述了“恶毒”的发病机理和以毒攻毒的治法,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土家医毒气学说内容。  相似文献   

2.
毒邪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为毒,《说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草。”《广雅·释诂》“毒,犹恶也”,所论毒者,之深之甚也,险恶深重,超态之常。中医首论毒溯及《内经》,如“毒药攻邪”、“大毒治病”、“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所论大指毒物、药物祛邪,寓治疗之意。《神农本草经》亦有“解毒”、“逐毒气”之论,亦从治法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论阴阳毒,华佗《华氏中藏经》直言“毒邪”致病,“蓄其毒邪,浸渍脏腑,久不摅散,始变为疔”。晋·王叔和以“内伏寒毒化温”阐述温病之成因,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明述毒邪致病及病势趋向:“结胸者,谓热毒聚于心胸…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日趋恶化,自然界"至而不至","不至而至"的非时之气频繁出现,时行感冒——这种因时行毒邪侵犯人体引起的时行疾病也常常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普通感冒更为严重,因此已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考证历代医家对"毒"的含义,探讨毒邪学说的理论,指出时行感冒的辨证应重视其外感与内生之毒邪,进而分析临证时应如何从毒论治时行感冒。  相似文献   

4.
辨毒论治     
在对“辨毒论治”进行较系统归纳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毒邪”之治,应遵循“急则治标”,采取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的治则;“攻”毒之法以解毒、排毒法为主;并为临床有效应用“以毒攻毒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中医文献中有关毒邪、邪毒的论述颇多,但其概念模糊。笔者认为毒邪与邪毒是两个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的病因概念。毒邪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侵入人体后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的外感邪气,是引起多种毒症性外感疾病的直接病因。邪毒是毒邪所含有的毒素或邪气在致病过程中所产生的毒性病理产物,是染病后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的罪魁祸首。凡是毒邪均含有邪毒,而一般邪气并不一定含有邪毒。对毒邪与邪毒作出明确界定,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土家医治毒药物分类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常用土家医治毒药物分类。方法:从《土家族医药学》、《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草药资源调查报告集》、《土家族医药研究》、《恩施本草精选》等书中进行文献调研及在民间进行现场调研,最后按土家药分类原则进行分类。结果:发现治毒药24类900余种。结论:土家族治毒药物种类繁多,有用药理论指导,分类明晰,基本构成土家医治毒药物学框架。  相似文献   

7.
肝豆状核变性从毒邪论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殿华  陈金亮 《中医杂志》2006,47(6):461-463
肝豆状核变性(WD)是内生毒邪为患,铜浊毒邪贯穿于WD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个病变过程.中医治疗可分为:(1)疏肝利胆排毒;(2)通腑利尿排毒;(3)清热泻火解毒;(4)健脾助运,升清降浊排毒;(5)通络活血排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常用土家医治毒药物分类。方法 :从《土家族医药学》、《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草药资源调查报告集》、《土家族医药研究》、《恩施本草精选》等书中进行文献调研及在民间进行现场调研 ,最后按土家药分类原则进行分类。结果 :发现治毒药 2 4类 90 0余种。结论 :土家族治毒药物种类繁多 ,有用药理论指导 ,分类明晰 ,基本构成土家医治毒药物学框架  相似文献   

9.
毒邪是个病因概念。以人体为界,可分为“外毒”、“内毒”两类:“外毒”包括:1化学致病物(药毒、毒品、各种污染、秽毒等);2物理致病物(跌仆损伤等意外伤害,水、火、雷、电等自然灾害,气候、气温变化,噪声、电磁波、超声波、射线辐射对人体的干扰等);3生物致病物(温病毒邪、疫疠之毒、虫兽毒等)。“内毒”包括:1饮食变毒(酒毒、食积化毒、粪毒、糖毒、脂毒等);2水液成毒(水毒、湿毒、痰毒、尿毒、浊毒等),3诸气生毒(火毒、热毒等),4血瘀生毒(瘀毒、出血、瘢瘕等)。毒邪在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没有毒,相应的疾病就不会发生。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伏毒是毒邪内伏于人体,人体正气尚可耐受制约毒邪,有的人“终生带毒”、“带毒生存”。发病与否,取决于毒邪的强弱和正气的盛衰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防治毒邪可概括为治毒与扶正两个方面。应治毒以解决主要矛盾。治“毒”法的选用又主要根据“毒邪”的致病特点、病理变化而定。外毒以避之、解之为主,使正气免遭损伤;内毒以排之、解之、耐之为主,增强或调节机体清除毒邪的能力,以达到祛除“毒”因,治愈毒病,使“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杨辉舟  董立平 《光明中医》2012,27(10):1949-1950
毒邪,即有毒之邪也,指各种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致病因素。关于毒,《金匮要略心典》曰[1]:"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王永炎院士[2]认为邪气亢盛,败坏形体即转化为毒。可见毒邪具有亢极或蕴结的特性。毒邪致病相当广泛,不仅外感病与毒邪有关,许多杂病也与毒邪有密切关系,毒邪可以外来,也可以内  相似文献   

11.
畲医治疗痧症概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考古无“痧”字,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载“搅肠沙”。至明清张风逵《伤暑全书》始载“绞肠痧”。清初痧病流行时.有“满洲病”,或称“番痧”;康熙年间,郭右陶冈龚云林“青筋说”.著《痧胀玉衡》一书证治始备。其后,闽中林药樵著《痧症全书》、高亭午《治痧全编》、费养充《痧疫指迷》等。畲医诊治痧证,史籍虽无从可查,但在民间广为流传,临床救急颇效,具有  相似文献   

12.
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昌炳如  于峥 《光明中医》2005,20(5):17-18
亚健康状态通常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诊断,却以表现出自体生活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并且显现出了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亚健康的基本特征是身体无明显疾病,但体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各种身体的不适的症状可以间断出现,也可持续存在。这些症状通常不能有现代医学做出疾病诊断,却往往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中医没有亚健康之名。中医临床重视患者自我感觉的各种症状,也以自觉临床症状的改善作为疗效的主要依据。这与亚健康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只表现为功能的异常,临床上以自觉身体不适为主,临床医学检查没有明显异…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许多脑血管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认知障碍影响其生活质量,这其中部分患者并没有达到痴呆的程度,其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由于对已经痴呆的患者进行干预,常已错过最重要的早期干预治疗阶段,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应当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血管性痴呆发生之前,早期识别和干预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认知损害患者,延缓其进展为痴呆,从而减少血管性痴呆(VaD)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为此,近年来提出了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这一概念,以期通过VCI深入研究提高对血管性因素和血管病引起认知损害基痴呆的认识及早期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督按摩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督按摩法是山西省著名老中医王中衡及其弟子们综合百家之长,在几十年临床推拿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它以中医学理论为出发点,并加以总结、验证,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推拿疗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以整复脊椎关节的错动为主要手段,治疗各种病患,所以又称通督复位法。这一推拿疗法主要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以脏腑和经络与脊柱具体部位的相关性为基础,通过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指导临床,应用推拿这一手段对脊椎错动的关节加以整复,使督脉气机条达,进而达到解除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从内涵与外延、致病因素与发病机理、临床诊疗三部分阐述中西医学对心身疾病的不同认识,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了解到中西医学在心身疾病方面各有特点,可以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同时,二者的比较对更充分的认识中西医学也有很大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认识与治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属于皮肤瘙痒症的一个分型。皮肤瘙痒症是一种无原发皮损的慢性皮肤病,其主要表现为皮痒,呈阵发性,每次可持续数小时,尤以夜间为甚,瘙痒甚者,则难以忍受,搔抓至皮破血流,感觉疼痛才痒止。根据皮肤瘙痒症的范围不同,可将此病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综合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已为人们所熟知,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其研究不断增多,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报道,并在FD的定义、分型、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就近年来中西医对FD的认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阴阳学说在藏医学中的应用见于公元8世纪的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并将其基本学说贯穿于藏医药学的基础和临床.藏医学中虽然关于阴、阳的直接记载较少,但研究发现多以寒、热表述,藏医学寒热学说成了阴阳学说的代名词,且在《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医学四续》等典籍中均有记载.通过对藏医药学中应用阴阳学说进行梳理发现,主要用...  相似文献   

19.
产后汗症是产后常见症之一,在鄂西、湘西等地有此称谓,有的也称为“产后多汗”、“盗汗”。中医的“产后自汗”、“产后盗汗”,西医的“产后席汉氏综合征”可参此辨证。主要病症为,产妇于产后出现汗自出:持续不止者称为产后自汗,若睡着了汗出湿衣,醒来汗止者称为“产后盗汗”。两者合称为“产后汗症”。本人在2005年至2007年10月以来收治25例产后汗症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明确中医语言性质。方法:应用隐喻认知语言学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等相关概念对中医语言进行分析。结果:隐喻于中医药语言中可谓无处不在。结论:研究评判中医学的前提是必须清楚中医学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