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州市2000~2002年新生儿破伤风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福州市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2年福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州市2000~2002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14‰~0.55‰,病死率为12.50%~18.75%;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病人中,流动人13较多,男婴多于女婴,在家中分娩的、母亲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的较多。[结论]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推广消毒接生.对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减少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NNT)的目标 ,1996年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海南省合作 ,在三亚市、琼中县开展了消除NNT试点研究工作。方法是 :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 (PPS)方法调查项目市、县活动前后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 (TT)接种率 ,育龄期妇女未接种TT的主要原因。育龄期妇女TT接种以突击接种为主 ,并逐步纳入常规计划免疫系统 ,NNT病例监测纳入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同时运行。通过项目的开展TT3 接种率分别提高到 87 3 %、88 8% ,NNT发病率下降到1/ 10 0 0个活产儿以下 ,TT未接种的主要原因为外出打工。监测系统报告男女病例比例 1 2 5 :1。建议 :①提高新法接生率 ;②将育龄期妇女TT接种纳入常规计划免疫运转 ,并应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生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8年9月~2000年6月与甘肃省礼县、西和、陇西、夏河等4个县合作,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NT)项目,各项目县对所有18~35岁的育龄期妇女,按0、1、7个月程序突击接种3剂破伤风类毒素(TT),每剂0.5ml.4个县应种126101人,报告接种率TT1为92.92%,TT291.36%,TT388.11%,估算接种率>70%.对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4个项目县NNT发病率降低了,2000年无病例报告.今后应开展TT常规免疫接种,加强NNT监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破伤风 (NNT)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和健康的疾病 ,消除NNT是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卫生部于1995年下发了《全国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行动计划》 ,提出了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普及消毒接生、在高危地区开展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 (TT)接种以及加强NNT监测等策略。为掌握成都市育龄期妇女人群破伤风免疫状况 ,给今后开展育龄期妇女TT常规接种和制定消除NNT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进行了育龄期妇女和新生儿的破伤风抗体水平研究。1 对象及方法1 1 对象 在大邑、崇州、温江、彭州 4县 (市 )随机抽取婚前体检的育龄期妇女及…  相似文献   

5.
以宜昌市1975~1990年21例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病例为对象,进行新生儿破伤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表明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及防制对策重点在农村郊区。同时对育龄妇女及母婴破伤风抗体水平测定,育龄妇女保护率为3.75%,GMT为0.0014IU/ml,表明我市育龄妇女破伤风免疫水平是很低的;母婴破伤风抗体垂直传递呈明显的正相关(r=0.7096,P<0.0005)。儿童破伤风免疫成功率为100%。为了在1995年全球根除新生儿破伤风,建议我市从总体上加强EPI,促进妇幼卫生计划和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来达到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是新生儿感染破伤风杆菌导致发病及死亡的疾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消灭NT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00年全球性目标.海南省属NT高发地区.发病率2.73%,病死率90.8%[1],占新生儿死因的首位,为准确掌握NT发病的环境因素,确定预防策略,笔者于1997年11月对海南省陵水县进行NT高发区外环境相关因素破伤风杆菌检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野病毒.自1992年起,安徽省已连续8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  相似文献   

7.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河南省分别从1995年起,在辖区内13个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县先后开展了育龄妇女破伤风类突击接种和常规免疫接种。突击接种工作于1999年结束,各具TT报告接种率在58.3%-93.5%之间,平均报告接种率为83.2%,估算平均接种率为78.7%;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开展情况不佳。作者分析了河南省TT接种工作的现况,并就接种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6个省30个县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个省30个县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1‰的县有24个,占被调查县的80%.在新生儿死亡原因中,新生儿破伤风列第3位,占16.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无科学条件保护下的产妇家分娩,由家属接生占89.4%.同时,在接生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应加强消毒接生和脐带护理知识的培训,制定农村接生及助产人员管理条例;在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县,对育龄期妇女要进行破伤风类毒素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江西省"降消"项目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对项目县的新生儿破伤风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以1990年的资料为对照,作X2检验.结果"降消"项目启动3年来,已取得明显成效,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降到1‰以下,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降消"项目在控制新生儿破伤风方面已达到目标,提高孕产妇新法接生率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有力措施之一,今后应加强"降消"项目的持续性发展,巩固成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确定新生儿破伤风(NNT)高危地区与人群,为消除NN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开展NNT监测,收集医疗单位NNT疫情报告及病例个案调查。结果 本市1995~2000年NNT监测发病率为1.51‰~2.79‰,汉族发病率为1.4‰,黎族为2.68‰,常住人口为1.95‰,流动人口为5.58‰。在家中不洁分娩的发病占87.36%,母亲无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的发病占96.55%。结论 高危地区与人群是黎族村庄和流动人口妇女所生的新生儿,必须提高清洁接生率和落实育龄妇女TT免疫接种,才能实现消除NNT。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1990~1997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北京市1990~1997年新生儿破伤风(NNT)疫情报告的分析表明,1990~1997年本市户籍NNT的发病率为0.04/1000活产儿(‰).1997年加上外省户籍病例,NNT发病率≤0.14‰,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发病率为1%的消除水平.本市NNT疫情受外省来京人员的影响较大,1997年外省户籍病例占全年发病的8462%。加强NNT疫情监测有重大意义,1997年开始将外省户籍病例纳人管理,NNT升为乙类传染病进行报告处理,更实际地反映了北京市NNT的疫情特点。外省户籍病例均为在家分娩,旧法接生,且放弃治疗的较多,因此加强外省来京育龄期妇女的卫生保健,对高危人群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本市消除NNT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镇江市流动儿童新生儿破伤风(N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NN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镇江市2003—2010年流动儿童NNT监测资料。结果:镇江市2003—2010年NNT年平均总发病率为0.17‰,其中流动儿童NNT发病率为1.36‰,病死率为32.14%;NNT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6年出现一个相对高峰期;病例散在分布,无明显地区聚集性,患儿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和贵州;男女性别比为1.55∶1,在家分娩者占89.29%;母亲均无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结论:镇江市流动儿童NNT为散在发病,病死率高。提高流动妇女住院分娩率与提倡TT接种,才能彻底消除非高危地区NNT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新生儿破伤风( N N T) 实际发病水平及发病因素,以便为制定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海南省于1997 年开展了 N N T 监测工作。方法 监测运用急性弛缓性麻痹( A F P) 监测方法,并与之同时运行。结果 全年共监测病例216 例,远高于疫情报告78 例。监测结果表明:在家分娩、旧法接生是发病主因。病儿母亲88 .89 % 无破伤风类毒素( T T) 免疫史。三亚市、琼中县的监测资料表明,由于育龄妇女 T T 免疫率提高, N N T 发病率较1996 年分别下降61 .29 % 、82 .05 % 。结论 提高育龄妇女 T T 接种率是实现消除 N N T 最经济简便的措施,将 N N T 监测工作纳入 A F P监测系统同时运行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中山市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破伤风(简称NNT)是一种病死率很高,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我国从1996年将NNT从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建立了NNT监测系统,并将其列入《九十年代儿童发展纲要》。本文对中山市2000~2002年NNT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中山市NNT发生的因素,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早日实现消除NNT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在5个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县,对育龄期妇女开展了破伤风类毒素(TT)两针突击接种.登记育龄期妇女136190人,占总人口数的13.73%;估计应种数为163647人,登记率为83.22%(54.37%~92.00%).报告接种率分别为TT 92.73%(87.33%~96.32%),TT286.13%(46.60%~93.00%);估算接种率分别为TT179.39%(52.04%~91.91%),TT273、74%(4.53%~84.41%);3个县的抽查接种率分别为TT187.79%(151/172),TT273.84%(127/172).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现况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已向世界郑重承诺在中国限期消除新生儿破伤风[1].对育龄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是我国目前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也是我省世界银行贷款卫生七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此项工作在我国的进展较为缓慢,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下面就我省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工作现况做一评析.资料来源河南省13个高危县破伤风类毒素(TT)突击接种报表、抽查结果及总结材料,部分高危县TT常规免疫接种材料.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2001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制定新生儿破伤风(NNT)防治策略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2001年NNT疫情监测及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NT患儿中,外来流动儿童占58.5%,男婴发病数为女婴的2.6倍;80%患儿在家中出生,96.2%由未经培训的接生人员接生;患儿母亲无一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 不安全接生和对流动人口管理不善,育龄妇女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我省NNT发病的直接原因,同时还存在疫情漏报问题。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及新法接生率,对NNT高发人群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进一步完善NNT疫情监测是消除NNT工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林洁明 《华南预防医学》2007,33(4):52-52,54
目的了解阳江市新生儿破伤风(NNT)的流行特征,探讨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阳江市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市确诊NNT 30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3.3%。阳东县发病人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6.7%;外来流动人口发病占总病例数的63.3%。病例母亲居住在农村的占80.0%。在家中分娩的占60.%。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强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和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率,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我国1996~1998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对1996~1998年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新生儿破伤风(NNT)疫情进行了分析。1996~1998年我国报告NNT发病率分别为0.25/1000活产儿(‰)、0.22‰、0.19‰,呈逐年下降趋势。1996、1997年报告NNT死亡数分别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2位和第1位,报告病死率偏低。报告病例中男性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女性.1997年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病例有较为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无明显夏秋季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省间差异较大,其中广东、广西最为高发,1996、1997年报告发病率均在1‰以上,两省病例占全国病例的50%以上.利用1997年各县报告病例数和计划免疫系统常规接种率报告系统上报人口和出生资料,粗略估算出1997年全国有191个NNT发病率高于1‰的高危县。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提供了很好的3年的NNT监测资料.但其监测质量尚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