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接触丙烯腈对男工精子DNA 损伤作用。方法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或称慧星试验对9名接触丙烯腈男工和9 名健康对照者精子DNA 链断裂进行了检测。结果 接触组男工精子细胞核平均慧星尾长为(8.8±3.68)μm ,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5±2.25)μm 。接触组1级、2 级、3 级和4 级慧星百分率分别为5.5% 、8.7% 、6.7% 和9.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 、3.3% 、4.0% 和4.2% 。结论 接触丙烯腈引起男工精子DNA链断裂,并可能损害男性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2.
单细胞电泳检测冰冻保存对外周血细胞DNA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对DNA损伤十分敏感的单细胞电泳技术测试冰冻对正常人外周血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显示-20℃和-80℃冰冻后慧星细胞百分率比4℃保存样品明显增多,损伤程度亦加剧。相对而言4℃保存DNA较稳定,但随时间的延长DNA完整性受到破坏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橡胶生产的职业暴露对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慧星试验检测某橡胶厂281名生产工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以90名管理人员为对照组。结果:生产工人的慧星矩(TM)大于管理人员(1.77um与1.52um,P=0.04),6个工种中以混合车间工人的TM值最大,其余依次为整理、压延、硫化和维修等组,管理人员组的TM值最小(F=3.21,P=0.008)。吸烟(P=0.012)、饮酒(P=0.013)可使TM值显著增加。结论 橡胶生产的职业接触、吸烟可致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4.
彗星试验检测紫外线暴露后人淋巴细胞DNA修复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用彗星试验评价人紫外线暴露后淋巴细胞DNA修复能力。方法 男女各 6名供血者 (2 6岁 )的淋巴细胞分成 3组 :紫外线 (UVC)组、UVC加新生霉素 (NOV)组、UVC加阿非迪霉素(APC)组。UVC波长 2 5 4nm ,照射剂量为 1.5J m2 ,于照射前和照射后 30、6 0、90、12 0、180、2 4 0min用彗星试验检测上述 3组DNA单链断裂 (SSB) ,计算DNA修复率 (DRR) ,用DRR评价 3组样本的修复能力。结果  3组样本彗星平均尾长 (MTL)最大值主要出现于UVC照射后 90min。UVC组DRR范围为6 2 .84 %~ 98.71% ,平均为 81.84 % ,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NOV和APC组的平均DRR分别为 5 2 .98%和 39.5 7% ,明显低于UVC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彗星试验是一种快速、简便测定DNA修复能力的方法 ,DRR可反映个体DNA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5.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苯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目的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研究苯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将接苯工人按累积浓度、历史平均浓度和测定当时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hTWA)分组。观察指标包括DNA断裂分级(将DNA断裂损伤细胞按其损伤程度分级)及DNA彗星尾长(彗头末端到彗尾的长度)。结果 接苯工人DNA断裂程度及DNA彗星尾长[Ig(尾长+1)]两个参数,接苯组按累积浓度、历史平均浓度和8hTWA浓度计算,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彗星试验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苯引起的人类淋巴细胞DNA损伤,提示对于检测环境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可能是一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6.
快速敏感检测DNA断裂的方法——彗星试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彗星试验是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检测个体细胞DNA断裂的技术。近几年来,通过不断改进,这种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本文对彗星试验的发展、原理、检测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慧星试验—DNA损伤的简便快速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8GHz(比吸收率为3W/kg)微波(MW)对紫外线(UV)诱发的人外周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淋巴细胞采自3名健康青年,体外实验暴露波长为254nm的UV,剂量分别为0.25、0.50、0.75、1.00、1.50和2.00J/m^2;微波暴露0、1.5、4.0h。并设UV与MW的联合暴露组,处理后淋巴细胞再培养0、1.5和4.0h,用彗星试验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MW组所诱发的DNA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V所诱发的DNA损伤(平均尾长MTL)分别为(1.71±0.09)、(2.02±0.08)、(2.27±0.17)、(2.27±0.06)、(2.25±0.12)和(2.24±0.11)μm,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96±0.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V与MW的联合暴露组所诱发的MTL,在培养1.5h时,部分剂量组低于相应的UV组;在培养4h时,部分剂量组高于相应的U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1.8GHz微波暴露1.5-4.0h后未见人淋巴细胞DNA损伤增加,但经不同的培养时间,能增强或降低UV所诱发的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9.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检测了有机磷农药接触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断裂,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接触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慧星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SCGE检测的DNA断裂可作为毒物对机体健康影响的早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细胞DNA辐射损伤后离体修复与整体修复的关系,拟合修复曲线,在辐射生物剂量估算中结合应用剂量一效应关系曲线,提高剂量估算的准确性。方法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Gyγ射线辐照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和人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分别拟合DNA修复曲线,并对二者曲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人外周血和小鼠辐照后,随照后时间的推移,DNA损伤的修复增加,残余损伤逐渐减少,呈明显的时相一效应关系。人淋巴细胞辐照后体外修复曲线方程模型与动物体内修复曲线方程模型均以对数方程为最佳,分别为:小鼠:YTM=55.8256—10.792 lnX(R^2=0.629,P〈0.01)和YOTM=25.4173—4.5273 lnX(R^2=0.661,P〈0.01);人:YTM=30.2427—7.3836 lnX(R^2=0.686,P〈0.01)和YOTM=17.9772—3.9125 lnX(R^2=0.752,P〈0.01)。结论人淋巴细胞离体辐照后的修复过程可基本反映体内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水平与速度,修复曲线可以作为辐射生物剂量估算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某厂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法(SCGE),俗称慧星试验,探讨小剂量X射线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情况。方法 选择32例射线作业保同为接触组和33例非接触人员为对照组,通过SCGE法测定他们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射线组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NA链的断裂损伤程度和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有显著相关。结论 射线工作者长期受职业性小剂量照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2.
DNA损伤检测—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又称为彗星实验,是一种可以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DNA断裂的技术。近年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特定的DNA损伤、DNA特异性染色、DNA修复、遗传毒理、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该实验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使改进后的方法更加快速简捷、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3.
吴和岩  苏瑾  施玮 《卫生研究》2005,34(6):690-693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在不引起细胞毒性剂量情况下,能否引起细胞的DNA损伤,同时比较了MCLR对人肝细胞株(HL7702)和KB细胞(人口腔表皮癌细胞)的作用情况。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测定细胞毒性,彗星试验检测细胞的DNA损伤。结果当MCLR在剂量为10~100μgL时,对这两种细胞活性无显著性影响,而HL7702细胞在30μgL时出现DNA损伤,且随着毒素剂量的增加,其DNA损伤更加明显。但在同等实验剂量下,未能见到KB细胞的DNA损伤。结论MCLR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且它导致的DNA损伤有具有胆汁酸转运系统的肝细胞系中表现出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神经管畸形DNA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大鼠神经管畸形发生过程中DNA损伤及影响因素.方法 Wistar孕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神经管畸形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于孕13d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2.5mg.(kg·bw),正常对照组于孕13d给予0.3ml的生理盐水.孕14d时各组随机处死2只孕鼠.每只孕鼠各取3只胎鼠的脑组织,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神经管畸形发生过程中胚胎神经细胞DNA损伤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孕20d时处死各组动物,检测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各组的畸形发生率.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胎鼠神经细胞呈现典型的圆形,而模型组出现特征性彗星形态,即很小的彗星头,大而圆的彗星尾,且彗星尾长[(16.35±5.59)μm]明显高于对照组[(7.28±1.76)μm].于孕20d时处死各组动物,发现模型组动物胎鼠的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长、体重和尾长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畸形发生率(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悬液和胶的浓度、裂解及荧光染色的时间是影响实验的因素.结论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可以检测神经管畸形发生时胚胎神经细胞中DNA损伤情况,注意实验的影响因素可增加该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低剂量辐射对荷瘤鼠放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低剂量辐射对荷瘤鼠放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的情况。观察了尾长、彗星长、头DNA%、尾DNA%、尾矩、Olive尾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0 Gy局部放疗前 6 h接受 5 cGy低剂量全身照射并连续 5d组, 其尾长、尾DNA%、尾矩、Olive尾矩均较单纯局部放疗组明显减小, 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局部放疗前荷瘤鼠预先接受低剂量全身照射能减轻荷瘤鼠放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6.
彗星实验检测单细胞DNA损伤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彗星试验(Cometassay),又称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etrophoresis,SCGE),是由Ostling和Johanson首先提出。后经Singh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损伤与修复的方法。因具有快速、灵敏、简便、花费少等特点,SCGE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放射生物学、遗传毒理学、生物检测、细胞凋亡、肿瘤细胞治疗评价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用于SCGE方法研究DNA损伤的细胞有许多种,如肝脏细胞、各种肿瘤细胞、淋巴细胞等。  相似文献   

17.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酞酸酯类对DNA的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对增塑剂(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致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6细胞)DNA损伤、损伤程度以及有无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检测.方法将溶剂二甲基亚砜处理的3T6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用H2O2染毒的3T6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80μmol/L H2O2染毒),将不同浓度DEHP处理的3T6细胞设为4个剂量组(62.5,125,250,500μg/ml)进行SCGE检验.结果各染毒组细胞DNA损伤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DEHP染毒浓度增加,3T6细胞DNA损伤程度加重,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DEHP体外染毒对3T6细胞能造成损伤,且随剂量的增加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硒、维生素E和C联合拮抗X射线致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硒、维生素E(VE)和维生素C(VC)对经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利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彗星实验),观察面积和尾长2个指标,并进行分组设计,分析3种抗氧化剂硒、VE和VC不同水平的抗氧化作用以及二者或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硒、VE和VC单因素作用下,不同水平的彗星平均面积和尾长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硒与VC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硒、VE和VC分别可以拮抗因射线而产生的DNA损伤作用,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硒与VC之间存在拮抗DNA损伤的协同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检测焦炉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DNA的损伤 ,以了解作业工人所受的遗传损害。方法 :分别抽取炼焦和非炼焦工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同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对每一位对象观察 DNA断裂分级 (将 DNA断裂损伤按其损伤程度分级 )。结果 :焦炉作业工人的 DNA断裂程度随生产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其炉顶、炉侧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专业工龄 10~年的工人 DNA损伤程度远高于专业工龄 0~年及 5~年者 (P<0 .0 1) ;吸烟与 DNA损伤呈正相关 ,而饮酒与 DNA损伤程度未见相关性。结论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炼焦工人淋巴细胞的 DNA损伤 ,提示对于检测环境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可能是一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煤焦油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NiH/3T3)DNA的损伤.方法 将未处理的NIH/3T3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分别用0.1、1.5、22.5μg/ml的煤焦油处理NIH/3T3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试验.观测NIH/3T3彗星拖尾率、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及尾矩.结果 随着煤焦油染毒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各组NIH/3T3细胞DNA损伤加重.高浓度组在12 h时细胞拖尾率达78%,DNA百分含量为(53.05±10.89)%,尾长为(75.43+14.02)μm,拖尾细胞尾矩为(41.40±16.59)μm,与阴性对照组及低浓度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煤焦油染毒NlH/3T3细胞DNA有一定损伤,损伤程度和特征因作用时间不同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