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两种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庆大霉素+糜蛋白酶液湿化,A组(实验组)采用0.9%氯化钠+5%碳酸氢钠+沐舒坦液湿化,观察痰液粘度、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及脉搏氧饱和度情况。结果:A组患者痰液粘度明显低于B组,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发生率也明显低,且脉搏氧饱和度明显高。结论:人工气道患者采用0.9%氯化钠+5%碳酸氢钠+沐舒坦液湿化明显优于0.9%氯化钠+庆大霉素+糜蛋白酶液湿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量输液器在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疗效。方法:将84例气管切开术后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精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湿化气道。结果:精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的患者痰液易于咳出、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并发症下降。结论:精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湿化气道。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近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素梅  谭耀坤 《右江医学》2005,33(5):539-541
气管切开术后,通气改道,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如湿化、阻挡细菌作用丧失,使下呼吸道丢失过多的水分而欠湿润,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长时间气道湿化不够.极易造成气管内分泌物粘稠形成硬结,致细支气管管腔阻塞而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导致细菌侵入。可见,气管切开病人充分的气道湿化是极其重要的。近年来,护理界同仁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在临床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三种不同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不同作用,探讨不同方式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77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Ⅲ组,Ⅰ组采用0.45%氯化钠液持续恒温(35~38℃)湿化,Ⅱ组采用0.9%氯化钠 庆大霉素 糜蛋白酶液间断湿化,Ⅲ组采用0.9%氯化钠液持续恒温(35~38℃)湿化,观察痰液粘度、活菌比例、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及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Ⅰ组患者痰液粘度、活菌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发生率亦明显低,且血氧饱和度明显高。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0.45%氯化钠液持续恒温(35~38℃)湿化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采用0.9%氯化钠 庆大霉素 糜蛋白酶液间断湿化和采用0.9%氯化钠液持续恒温(35~38℃)湿化。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手术,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气管切开术后选用合适有效的气道湿化,对预防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我院自1989年10月至1996年底,对57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采用了气道内滴液法,持续氧气雾化吸人法,持续气道湿化法3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抢救工作中,气管切开已成为抢救危重症的重要手段。然而气管切开后,改变了气体进入下呼吸道的正常通道,气体不经过加温加湿及过滤处理,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使气道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病原微生物侵袭能力大大上升,导致甚至加重感染。即使我们使用传统的气管间断滴药法,肺部感染率仍达40%以上。为了防治呼吸道感染,我们对23例气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术后需气道湿化的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对照组采用气管内间断性滴药湿化。对两组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及消耗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梗阻、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护理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而方便的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术后需气道湿化的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对照组采用气管内间断性滴药湿化。对两组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及消耗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梗阻、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护理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而方便的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密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湿化效果。方法将120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精密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内管间断给药湿化法,观察两组的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刺激性呛咳,痰痂形成,气道粘膜损伤,肺部感染等方面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密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效果好,并发症少,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湿作用[1]。气管切开术后,通气改道,上呼吸道正常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极易造成气管内分泌物粘稠形成硬结,至细支气管腔阻塞而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易致细菌侵入。可见,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进行充分气道湿化是极其重要的。我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36例气管切开的病人进行了充分的气道湿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尤为关键。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现选择我院2003年7月-2006年3月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0例,以湿化气道的二种方法予以分组对比观察护理,以便为临床探讨气道管理、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及缩短堵管时间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杨杰民 《右江医学》2010,38(2):174-176
目的观察一次性精量输液器应用于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的间断湿化法湿化气道,对比观察两组吸痰次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湿化工序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气道湿化工序、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临床效果优于原常规的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2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使用单纯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组30例使用滴药、雾化交替法湿化气道。比较2种方法湿化气道的不同疗效。结果:观察组体温控制、PaO2升高、痰液量减少、痰培养及胸部X线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滴药、雾化交替法比单纯滴药法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可提高PaO2,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保障气道安全。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若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导致呼吸道阻塞。而肺部感染是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湿化气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传统的做法是用注射器将湿化液分次滴入气管内。我们将微量输液器代替注射器用于气道湿化.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芬分 《柳州医学》2006,19(4):242-243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后护理的关键是气道管理,而气道湿化义是气道管理的主要内容,良好的气道湿化可降低痰液的黏稠度,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减少痰痂的形成,对预防肺部感染,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既往所用的常规气道湿化方法仍存在不足,特别是对湿化液的选择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湿化方法及湿化液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降低了肺部感染、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丧失了呼吸道湿化和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我科应用可调节静脉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法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在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后,持续气道湿化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8例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均接受持续气道湿化,并接受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所选患者接受持续气道湿化与护理前后的不良反应及相关护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选患者在接受持续气道湿化与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例数出现了明显下降,且相关护理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气管切开术后对患者实施持续气道湿化并实施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是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而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广大的护理工作者在湿化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量及湿化温度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颅脑外伤、呼吸道梗阻等疾病时需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以改善通气,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气道湿化不佳(湿化不足或者湿化过度)问题[1]。笔者回顾性分析45例行气管切开术后出现气道湿化不佳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找出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