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医认为,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神农本草经》曰:“人参补气生血,助精神之药也,故真气衰弱,短促气虚,以此补之”。人参主要起扶正固本的作用,实验研究证明,人参有抗肿瘤作用。现将有关人参抗肿瘤的药理、化学成分及临床疗效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由生姜泻心汤方后注可知,理中人参黄芩汤的药物组成为生姜、甘草、人参、干姜、黄芩、半夏、大枣、桂枝、白术,为三泻心汤底方。三泻心汤均是治疗寒热错杂心下痞之方,半夏泻心汤以半夏为君,偏于止呕降逆;生姜泻心汤以生姜为君,偏于消中焦水饮;甘草泻心汤以甘草为君,偏于补中止泻。理中人参黄芩汤方中白术健脾益气,生姜发散水气,半夏降逆止呕,集三泻心汤功用为一体。因此,三泻心汤可以看作是由理中人参黄芩汤化裁而来。《伤寒论》中,理中丸体现了仲景的温中思想;三泻心汤体现了仲景温、清并用的理中思想;小建中汤体现了仲景的补中思想;调胃承气汤体现了仲景的泻中思想;小柴胡汤体现了仲景的和中思想;竹叶石膏汤体现了仲景的清中思想。张仲景通过温中、清中、补中、泻中、和中等治疗方法使人体处于中和状态,故而理中也可理解为调和人体之阴阳。张仲景之理中当解读为和中与致中和,而理中人参黄芩汤温、补、清、和兼具,最能体现理中之内涵。  相似文献   

3.
吴伟  丁舸 《江西中医药》2003,34(12):45-45
人参 ,味甘 ,微苦 ,生者性平 ,熟者性温。功能补五脏 ,安精神 ,健脾补肺 ,益气生津 ,大补元气。其功效卓著 ,正如《神农本草经·上品·人参》中记载人参能“补五脏 ,安精神 ,定魂魄 ,止惊悸 ,除邪气 ,明目 ,开心益智。”人参在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 ,其主要作用归纳如下 :1 扶正祛邪人参能补益正气 ,增强抗病能力。对正气虚而邪气盛之证 ,在祛邪的方剂中 ,加入人参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如人参在败毒散中配伍 ,并非仅限于补虚益损 ,而是扶助正气以加强祛邪之力 ,与羌活、独活等药配伍 ,协力以祛邪外出 ,加强解表之效。正如清代医家喻昌在《…  相似文献   

4.
李淑云 《中医杂志》2007,48(4):376-376
答:人参、党参、太子参都是临床常用的补益药,它们的功能主治不同,用量用法、所含化学成分也不同,如人参的根主要含人参皂苷,党参的根主要含蒲公英萜醇乙酸脂和木栓酮等,太子参的根主要含糖果糖氨酸等。此三药来源不同,科属不同。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性味均甘平,主要归肺、脾经,都有补气之功能。人参大补元气,有补脾养肺,生津安神,复脉固脱之功能;党参则偏重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能;太子参则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能。三药都有补血作用。中医学十分重视气血的关系,气能生血,又能行血也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是气的载体,所以对于血虚、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均可用补气生血之法。临床用药关键在于对证用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人参,又名吉林人参、野山人参、移山人参、高丽参等,性味甘、微苦温,可入肺、脾二经,有补气调中,生津宁神之功。 人参为比较名贵的补气药,历代医家均言其有“大补元气”之功,《本经》言其“主补五脏,明目益智,久服轻身  相似文献   

6.
人参功效再认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人参是我国特产珍贵药材之一,古代医药学书籍中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份主要为人参的根和须,现在也有将人参叶和人参花蕾作药用的。据文献资料介绍,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逐渐发现人参有大补元气、宁身益智、益气生津、补虚扶正、延年益寿之功效,被誉为“益气要药”。现代医学也证明,人参除了能滋补强身外,在防肿瘤、抗衰老、抗心律失常、抑制细胞凋亡、降糖降脂、改善学习记忆、增强性功能和免疫功能及解酒等方面均有疗效,故近年来人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人参     
<正> 人参,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入药。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经。本品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神农本草经》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故自汉代始,即用本品医病健身。如《金匮要略》人参汤,即人参、干姜等品组成。年老休衰,脾胃虚寒者用之,可益气温中,纳香人健。《和剂局方》五补圆,以人参为主,配以茯苓、熟地、牛膝等。功能补诸虚,去百病。久服,步健目明,发白变黑,其寿自永。人参、熟地同用,益气养血力胜。如《景岳全书》的五福饮、两仪膏。  相似文献   

8.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学识渊博,经验宏丰,其妙用补法,尤为医林同仁所共仰。笔者学习《景岳全书》(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年版。以下本注书名之引文,均出自本书),见先生论述补法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创见颇多,值得借鉴,遂归纳出先生用补有五宜之基本法度,试论述于后,以就正放同道。互.辨证属虚,首宜用补。张氏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在《补略》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补方之剂,补其虚也。”申言补法方药主要用于各种虚报证候。并进而强调:“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茂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拘…  相似文献   

9.
<正>人参具有"久服轻身延年"之效,《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人参临床常用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如气血不足所致健忘选用的归脾汤,髓海不足所致痴呆选用的七福饮,心肾不足、阴亏血少所致心悸失眠、神疲健忘选用的天王补心丹,《千金方》中的开心散、不忘散,《太平圣惠方》中的远志散等方药中,均用人参以达补中益气、安神益智之效。现代实验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人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主治脾胃气虚,四肢倦怠,气虚下陷,脱肛久痢等症。笔者以此方结合临床辨证治疗原发性不孕症、复发性口腔溃疡、产后低热、泄泻等病症,均获满意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补中益气汤源自《脾胃论》,是李东垣为治疗饮食劳倦导致内伤发热而创立。李东垣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日:“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本方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综合全方配伍大意,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  相似文献   

13.
王奎平 《新中医》2004,36(1):69-69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结肠动力紊乱、排尿性晕厥,慢性前列腺炎等内科杂症,均获良效。现举验案3则如下。1 结肠动力紊乱孙某,男,50岁,1997年4月5日初诊。患者每次食后即临厕大便,无论每天几餐,皆是如此,历时2年有余。近2月来症状有所加重,大便质软,面黄形瘦,精神倦怠,四肢乏  相似文献   

14.
试谈《伤寒论》对人参的应用阎怀增(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063000)关键词《伤寒论》,人参,临床应用《伤寒论》全书所载113方,93味药,补多于泻,热多于寒,里多于表。应用人参之方多达22首,较发表之麻黄、攻下之大黄,多近两倍。本文试图对《伤寒论》中...  相似文献   

15.
败毒散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以来,一直被医家广泛用于疫病、痢疾和疮痈等病症的治疗,成为重要的传世经典名方,特别是在三年抗击新冠疫情的实践中,败毒散无论在预防还是治疗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析其药物组成,笔者感到败毒散立方之要,妙在人参一味。然而,古代直至当代,有不少医家认为败毒散用人参主要为虚人而设。本文拟从《神农本草经》对人参所述经义出发,从补五脏、安精神、祛邪气三方面讨论败毒散中人参的作用,以期为败毒散及人参的使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加味三才汤选自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全方由人参、熟地、天冬、牡蛎、龟板五种药物组成。有大补元气、滋养精血、育阴潜阳之效。笔者遵《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用药原则,以此方加味治疗肾阴虚衰、气血不足、肝阳偏亢之病证(如头痛、脱发、闭经,阳痿等疾),随症化裁,  相似文献   

1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桂枝、茯苓、龙骨、牡蛎、大黄及铅丹组成,具有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升降并行、和解肝胆、镇惊安神之功。原方用于主治三阳并病、阴阳错杂之胸胁满闷、烦躁谵语、惊惕不安、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能转侧等病症。近代医家用本方治疗神经精神疾患每获良效。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消化系疾病,收效亦著,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举元煎系明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补阵中方:“举元煎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之证,有不利于归、熟等剂而宜补气者,以此主之。”由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组成。笔者在临床上经常运用举元煎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收效良好,现举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为甘温除大热之主方。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笔者在临症中,以此方治疗男科杂症,每获良效,谨举验案三则。  相似文献   

20.
人参、黄芪均为临床补益常用中药,且均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然人参条文下谓其主补五脏;而黄芪条文下则称其有补虚之功效.岳美中谓"仲景在《伤寒》绝不用黄芪,《金匮》则罕用四逆"[1].观仲景《伤寒论》113中,补益从不用黄芪,用人参竟达二十二首之多.如若不用黄芪为何在《金匮要略》中又可见七方?本文就《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补益药中选用人参、黄芪的区别略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