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间质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本组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选择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晚期胃间质瘤的患者9例,CT检查:7例肝转移、2例胰腺转移,9例均行姑息切除,术后使用伊马替尼400 mg/d口服,治疗6个月无效;而后改为舒尼替尼连续治疗37.5 mg1次/d,口服,每阶段治疗4周,停药2周;每阶段结束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腹部CT,评价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9例患者舒尼替尼中位治疗时间为166周。按Choi标准进行疗效评估,获CR0例(0%),PR2例(22.2%),SD4例(44.4%),PD 3例(33.3%);客观有效率22.2%,疾病控制率为66.7%;治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3例(33.3%)、疲乏4例(44.4%)、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22.2%)。结论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胃间质瘤有较好疗效,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其相应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PET/CT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总结病灶特点,并与既往PET/CT报告及病理报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18例间质瘤,原发瘤灶均为单发,其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5例、恶性10例,3例良性病变PET显像均为阴性表现,潜在恶性及恶性间质瘤15例均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核素异常浓聚灶,CT表现3例良性间质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光滑肿块影,潜在恶性及恶性间质瘤CT表现不一,多数病灶内可见坏死、囊变区,部分病灶内可见出血,少部分病灶内密度均匀,呈软组织密度;大部分病例可准确定位、定性诊断,少数病例定位诊断及病理学分型不明确。结论PET/CT在对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鉴别间质瘤良、恶性,且一次扫描可判断肿瘤有无转移,但对于间质瘤恶性程度分级上还有一定困难,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估应用明胶海绵微粒TACE(GSM-TACE)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进展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13年1月—2019年1月收治9例不能外科手术的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规律服用伊马替尼治疗进展后,选用GSMs-TACE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CT随访结果,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术后采用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mRECIST)标准评估疗效,术后每月随访1次。结果 9例GIST肝转移均为接受伊马替尼治疗6~30个月进展的患者,且无外科根治性手术指征;9例患者共接受17次GSM-TACE治疗;根据mRECIST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5例;中位生存时间(24±4.4)个月;无肝脓肿形成,未发生与介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GMS-TACE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全身18F-FDG PET/PET-CT为脑转移瘤患者寻找原发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全身18F-FDG PET/PET-CT在脑转移瘤寻找原发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7例以脑转移瘤查找原发灶为主诉的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PET-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7例患者中57例患者的原发灶位置得到了确诊,原发灶的检出率为85.1%;其中原发性肺癌29例,占50.9%;所有肺癌中病理分型为低分化腺癌者共13/29例,占44.8%.除可检出原发灶外,18F-FDG PET/PET-CT全身显像还检出肺转移、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肝转移及其他少见部位的转移灶.与"F-FDG PET-CT相比,单纯的18F-FDG PET图像对肺转移病灶的检出率仅为10.9%.结论 18F-FDG PET/PET-CT的全身扫描有利于发现原发灶及其他转移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肾上腺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0月行PET/CT检查的95例无症状的肾上腺病变患者,分为肾上腺转移瘤组(40例)和肾上腺良性病变组(55例),分别测量肾上腺病灶大小、CT值、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肾上腺病灶SUVmax/肝脏本底SUVmax比值(SUVmax比值),分别进行单因素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危险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最佳临界点。结果110个肾上腺病灶中良性病变60个,转移瘤50个,大小为0.65~5.70 cm,平均(1.65±0.82)cm。CT值-20.4~46.8 HU,平均(24.2±14.9)HU。SUVmax为1.1~31.9,平均4.5±4.6。SUVmax比值为0.44~14.5,平均1.99±2.15。单因素分析得出两者在病灶大小、CT值、SUVmax、SUVmax比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08、-6.030、-7.966、-8.252,均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Vmax比值是影响肾上腺转移瘤发生的独立因素,ROC曲线分析得出SUVmax比值=1.24为鉴别诊断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的最佳临界点,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93.3%。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肾上腺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SUVmax比值是肾上腺转移瘤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鉴别诊断肾上腺良性病变与转移瘤的SUVmax比值最佳临界点为1.2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及手术联合治疗中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309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2例中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35例,年龄21~ 85岁,病程1个月~2.5年.病变位于胃41例,空肠11例,回肠9例,结肠17例,直肠14例.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方案为400mg/d口服,连用3~9个月.按Choi疗效评价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9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9~50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45例,稳定(SD)31例,进展(PD)14例,死亡6例.临床有效率(CR+PR)为51.1%(47/92),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4.6%(78/92).不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颜面部和下肢水肿、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以及白细胞减少等血液反应.新辅助治疗后5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手术切除率为58.7%(54/92).92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93.4%.结论 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对中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疗效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手术切除率,且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能长期耐受.  相似文献   

7.
PET/CT作为一种集功能代谢及解剖形态信息于一身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疾病良恶性诊断、肿瘤分期与再分期和疗效与预后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甲状腺偶发瘤的发现愈来愈多,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密切关注。笔者分别就PET/CT检查中发现的局灶性及弥漫性甲状腺偶发瘤的发生率、恶性率、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研究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18F-FDG PET/CT相关参数对结直肠癌(CRC)根治术后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10月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32例CR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3例、女性39例,中位年龄63岁。使用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及SUVmax的20%、30%、40%、50%等作为不同阈值,计算不同阈值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并预测CRC患者根治术后的DFS和O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18F-FDG PET/CT相关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并获得DFS的最佳阈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结果 ROC曲线分析预测DFS最佳阈值分别为SUVmax=19.36、MTV=22.64 cm3、TLG=117.78 g、TLG20%=129.74 g、TLG30%=107.05 g、TLG40%=73.22 g和TLG50%=56.13 g。DFS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化疗、SUVmax、MTV、TLG、TLG20%、TLG30%、TLG40%、TLG50%是CRC患者DF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UVmax(95%CI:1.882~5.815,OR=3.308,P=0.000)、临床分期(95%CI:1.226~3.819,OR=2.164,P=0.008)和CA19-9(95%CI:1.182~3.724,OR=2.098,P=0.011)是影响CRC患者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OS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EA、CA19-9、组织学类型、SUVmax、MTV、TLG、TLG20%、TLG30%、TLG40%、TLG50%是CRC患者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UVmax(95%CI:1.129~6.624,OR=2.735,P=0.026)、TLG50%(95%CI:1.640~19.801,OR=5.699,P=0.006)和CA19-9(95%CI:1.868~11.084,OR=4.550,P=0.001)是影响CR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8F-FDG PET/CT相关参数SUVmax、TLG50%可以用于评估CRC患者的预后,参数值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最高的肿瘤。18F-FDG PET/CT在卵巢癌的诊断、分期、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上优于常规影像技术,可以指导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PET/MRI是最近几年继PET/CT后投入临床应用的另外一种多模态影像技术,因其多序列成像、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和辐射剂量较低,对卵巢癌的诊治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对18F-FDG PET/CT和18F-FDG PET/MRI在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18F-FDG PET/CT影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肺原发黏液腺癌患者的PET/CT影像特征,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CT值,肺窗、纵隔窗的长径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相应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17例病灶中的12例位于双肺下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产uMI 780型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仪在临床应用18F-FDG进行全身(脑部+体部)显像时的最佳图像采集及处理条件。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5月符合要求的受试者400例,将400例患者随机纳入预先制订的由18F-FDG注射量2.96 MBq/kg和3.70 MBq/kg、脑部PET显像时间3 min和2 min、体部2 min/床位和1.5 min/床位三者组合形成的4组(A1、A2、B1、B2,每组100例)研究序列。按照优(3分)、良(2分)、差(1分)对脑部和体部PET图像的代谢分布清晰度、设备性伪影、图像均匀性进行视觉评价,比较18F-FDG注射量、显像时间和重建算法或重建参数组合对脑部和体部PET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脑部PET图像质量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ordered subset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OSEM)均明显优于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能谱CT参数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的价值。方法收集GIST患者41例,其中高危险度13例、中危险度12例、低危险度11例、极低危险度5例,行平扫和三期增强能谱CT扫描,分别在单能量和碘(水)基物质分离图像上定量分析CT值、能谱曲线斜率及碘(水)浓度,并分析其与不同危险度 GIST的相关性。结果①70 keVCT值:动脉期与 GIST危险度呈负相关(r=-0.173);延迟期与GIST危险度呈正相关(r=0.552);静脉期与GIST危险度无相关性。②能谱曲线斜率:延迟期不同危险度 GIST的能谱曲线斜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641,P=0.036)。③标准化碘浓度(NIC):增强三期各危险度的 NI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F=3.646、χ2=6.046、F=57.233,P=0.035、P=0.049、P<0.001),且延迟期NIC值与GIST危险度有相关性(r=-0.564)。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采集的图像进行物理校正,提高其图像分辨率与对比度,并使之可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以PET/CT半定量参数为标准,评价校正后半定量符合线路各参数的准确性。 方法 将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采集的图像经过衰减校正、散射校正、点扩散函数校正等处理过程,去除影像中物理衰减、散射、噪声等干扰,提高图像分辨率与对比度,并通过点源及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标准模型测试,确定图像分辨率、对比度以及其测定18F-FDG放射性浓度的准确性。于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集已确诊胸部肿瘤的患者15例(男性13例),患者均先、后采集胸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和胸部PET/CT扫描,并将符合线路图像经第三方软件校正后重建为半定量符合线路图像。对半定量符合线路图像与PET/CT显像的肿瘤病灶分别测量最大化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瘦体质量标准化摄取值(SULpeak)、肿瘤代谢体积(MTV)半定量参数,并采用配对t检验及线性回归做相关分析。 结果 在模型研究中,经过校正的半定量符合线路图像平面半高宽从(13.1±1.2)mm减少至(9.5±0.8)mm [PET为(7.4±0.4)mm],而轴向半高宽从(13.5±1.1)mm减少至(9.8±0.7)mm[PET为(7.6±0.5)mm],同时图像对比度提高到6.32(传统符合线路为1.79,PET为6.69)。在对患者进行的研究中,配对t检验示半定量符合线路的各参数,包括SUVmax、SUVmean、SULpeak以及MTV,与PET各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6、3.90、3.92和3.98,均P<0.01);但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两者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8218、0.8390、0.8171和0.8791。改变SUVmean和MTV的阈值,并不影响其与PET的相关性。 结论 经过校正,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的图像分辨率与对比度得到显著提高,可显示更小的病灶,同时具备了类似PET/CT的半定量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4.
肺癌的精准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成为当前肺癌治疗领域的热点。18F-FDG PET/CT是结合形态学与分子代谢的影像学技术,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相比,18F-FDG PET/CT能够及时反映肿瘤细胞的活性,对指导肺癌的精准放化疗及监测疗效有重要价值。笔者主要就18F-FDG PET/CT在肺癌病灶的靶区勾画、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影像学表现,探讨CT征象对侵袭危险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的GISTs 58例.X线检查11例,CT检查52例,其中5例同时行X线和CT检查.影像征象由2名高级职称医师阅片确认,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58例病理上良性18例,恶性40例.良恶性间质瘤在病灶大小、边缘轮廓、生长方式、强化方式、强化程度、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5 cm)、边缘分叶、混合型或腔外型生长、强化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周围浸润和远处转移对恶性间质瘤诊断的敏感度分别 为82.5%、69.4%、94.4%、83.3%、86.8%、36.1%、25.0%,特异度分别为72.2%、93.8%、43.8%、68.8%、78.6%、100%、100%,准 确度分别为79.3%、76.9%、78.8%、78.8%、78.8%、55.8%、48.1%.结论 GISTs有较明显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CT征象对其良恶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临床应用的增加,氟-18标记氟代脱氧葡萄糖(flu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的诊断作用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18F-FDG P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类癌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肺类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特征、代谢情况及全身转移情况。16例肺类癌患者包括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43~78岁,中位年龄65岁;典型类癌(AC)5例,非典型类癌(TC)11例。采用t检验比较TC与AC两组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差异。 结果 16例肺类癌均为单发,病灶密度均匀,均无坏死囊变和钙化,CT值为(38±7) HU。9例中央型肺类癌中,8例可见“冰山征”,5例伴阻塞性肺炎;7例周围型肺类癌均未见阻塞性肺炎。1例AC患者可见多发骨转移,其余15例均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6例肺类癌的SUVmax为4.00±1.64,最大径为(2.59±1.00) cm,SUVmax与最大径无相关性(r=0.238,P=0.375)。TC的SUVmax为3.32±1.17,AC的SUVmax为5.49±1.6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08)。 结论 肺类癌18F-FDG PET/CT多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对18F-FDG的摄取轻度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因发热(FUO)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因FUO行18F-FDG PET/CT检查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病理学依据为诊断标准,不能获得病理诊断的以临床诊疗和随访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统计PET/CT对FUO病因及不同病因组的诊断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ET/CT偶发颈动脉斑块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非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行18F-FDG PET/CT检查、偶发颈动脉斑块,并行头颈CTA检查的9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随访1年并记录其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事件.应用Cox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