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军医杂志》2014,(10)
目的观察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间质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本组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选择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晚期胃间质瘤的患者9例,CT检查:7例肝转移、2例胰腺转移,9例均行姑息切除,术后使用伊马替尼400 mg/d口服,治疗6个月无效;而后改为舒尼替尼连续治疗37.5 mg1次/d,口服,每阶段治疗4周,停药2周;每阶段结束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腹部CT,评价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9例患者舒尼替尼中位治疗时间为166周。按Choi标准进行疗效评估,获CR0例(0%),PR2例(22.2%),SD4例(44.4%),PD 3例(33.3%);客观有效率22.2%,疾病控制率为66.7%;治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3例(33.3%)、疲乏4例(44.4%)、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22.2%)。结论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胃间质瘤有较好疗效,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其相应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PET/CT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总结病灶特点,并与既往PET/CT报告及病理报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18例间质瘤,原发瘤灶均为单发,其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5例、恶性10例,3例良性病变PET显像均为阴性表现,潜在恶性及恶性间质瘤15例均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核素异常浓聚灶,CT表现3例良性间质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光滑肿块影,潜在恶性及恶性间质瘤CT表现不一,多数病灶内可见坏死、囊变区,部分病灶内可见出血,少部分病灶内密度均匀,呈软组织密度;大部分病例可准确定位、定性诊断,少数病例定位诊断及病理学分型不明确。结论PET/CT在对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鉴别间质瘤良、恶性,且一次扫描可判断肿瘤有无转移,但对于间质瘤恶性程度分级上还有一定困难,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估应用明胶海绵微粒TACE(GSM-TACE)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进展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13年1月—2019年1月收治9例不能外科手术的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规律服用伊马替尼治疗进展后,选用GSMs-TACE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CT随访结果,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术后采用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mRECIST)标准评估疗效,术后每月随访1次。结果 9例GIST肝转移均为接受伊马替尼治疗6~30个月进展的患者,且无外科根治性手术指征;9例患者共接受17次GSM-TACE治疗;根据mRECIST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5例;中位生存时间(24±4.4)个月;无肝脓肿形成,未发生与介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GMS-TACE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全身18F-FDG PET/PET-CT为脑转移瘤患者寻找原发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全身18F-FDG PET/PET-CT在脑转移瘤寻找原发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7例以脑转移瘤查找原发灶为主诉的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PET-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7例患者中57例患者的原发灶位置得到了确诊,原发灶的检出率为85.1%;其中原发性肺癌29例,占50.9%;所有肺癌中病理分型为低分化腺癌者共13/29例,占44.8%.除可检出原发灶外,18F-FDG PET/PET-CT全身显像还检出肺转移、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肝转移及其他少见部位的转移灶.与"F-FDG PET-CT相比,单纯的18F-FDG PET图像对肺转移病灶的检出率仅为10.9%.结论 18F-FDG PET/PET-CT的全身扫描有利于发现原发灶及其他转移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及手术联合治疗中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309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2例中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35例,年龄21~ 85岁,病程1个月~2.5年.病变位于胃41例,空肠11例,回肠9例,结肠17例,直肠14例.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方案为400mg/d口服,连用3~9个月.按Choi疗效评价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9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9~50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45例,稳定(SD)31例,进展(PD)14例,死亡6例.临床有效率(CR+PR)为51.1%(47/92),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4.6%(78/92).不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颜面部和下肢水肿、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以及白细胞减少等血液反应.新辅助治疗后5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手术切除率为58.7%(54/92).92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93.4%.结论 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对中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疗效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手术切除率,且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能长期耐受. 相似文献
7.
PET/CT作为一种集功能代谢及解剖形态信息于一身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疾病良恶性诊断、肿瘤分期与再分期和疗效与预后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甲状腺偶发瘤的发现愈来愈多,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密切关注。笔者分别就PET/CT检查中发现的局灶性及弥漫性甲状腺偶发瘤的发生率、恶性率、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研究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最高的肿瘤。18F-FDG PET/CT在卵巢癌的诊断、分期、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上优于常规影像技术,可以指导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PET/MRI是最近几年继PET/CT后投入临床应用的另外一种多模态影像技术,因其多序列成像、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和辐射剂量较低,对卵巢癌的诊治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对18F-FDG PET/CT和18F-FDG PET/MRI在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18F-FDG PET/CT影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肺原发黏液腺癌患者的PET/CT影像特征,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CT值,肺窗、纵隔窗的长径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相应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17例病灶中的12例位于双肺下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产uMI 780型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仪在临床应用18F-FDG进行全身(脑部+体部)显像时的最佳图像采集及处理条件。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5月符合要求的受试者400例,将400例患者随机纳入预先制订的由18F-FDG注射量2.96 MBq/kg和3.70 MBq/kg、脑部PET显像时间3 min和2 min、体部2 min/床位和1.5 min/床位三者组合形成的4组(A1、A2、B1、B2,每组100例)研究序列。按照优(3分)、良(2分)、差(1分)对脑部和体部PET图像的代谢分布清晰度、设备性伪影、图像均匀性进行视觉评价,比较18F-FDG注射量、显像时间和重建算法或重建参数组合对脑部和体部PET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脑部PET图像质量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ordered subset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OSEM)均明显优于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能谱CT参数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的价值。方法收集GIST患者41例,其中高危险度13例、中危险度12例、低危险度11例、极低危险度5例,行平扫和三期增强能谱CT扫描,分别在单能量和碘(水)基物质分离图像上定量分析CT值、能谱曲线斜率及碘(水)浓度,并分析其与不同危险度 GIST的相关性。结果①70 keVCT值:动脉期与 GIST危险度呈负相关(r=-0.173);延迟期与GIST危险度呈正相关(r=0.552);静脉期与GIST危险度无相关性。②能谱曲线斜率:延迟期不同危险度 GIST的能谱曲线斜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641,P=0.036)。③标准化碘浓度(NIC):增强三期各危险度的 NI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F=3.646、χ2=6.046、F=57.233,P=0.035、P=0.049、P<0.001),且延迟期NIC值与GIST危险度有相关性(r=-0.564)。结论 相似文献
13.
14.
肺癌的精准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成为当前肺癌治疗领域的热点。18F-FDG PET/CT是结合形态学与分子代谢的影像学技术,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相比,18F-FDG PET/CT能够及时反映肿瘤细胞的活性,对指导肺癌的精准放化疗及监测疗效有重要价值。笔者主要就18F-FDG PET/CT在肺癌病灶的靶区勾画、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影像学表现,探讨CT征象对侵袭危险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的GISTs 58例.X线检查11例,CT检查52例,其中5例同时行X线和CT检查.影像征象由2名高级职称医师阅片确认,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58例病理上良性18例,恶性40例.良恶性间质瘤在病灶大小、边缘轮廓、生长方式、强化方式、强化程度、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5 cm)、边缘分叶、混合型或腔外型生长、强化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周围浸润和远处转移对恶性间质瘤诊断的敏感度分别 为82.5%、69.4%、94.4%、83.3%、86.8%、36.1%、25.0%,特异度分别为72.2%、93.8%、43.8%、68.8%、78.6%、100%、100%,准 确度分别为79.3%、76.9%、78.8%、78.8%、78.8%、55.8%、48.1%.结论 GISTs有较明显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CT征象对其良恶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因发热(FUO)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因FUO行18F-FDG PET/CT检查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病理学依据为诊断标准,不能获得病理诊断的以临床诊疗和随访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统计PET/CT对FUO病因及不同病因组的诊断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