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发病率为AML的10%~15%,临床表现为严重而广泛的出血,常导致早期死亡~([1]),特别是颅内出血,是APL病人首位死亡因  相似文献   

2.
朱华珍  张裕芳 《检验医学》2011,26(6):424-42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幼粒细胞浆中常见粗大颗粒,密集或融合,可掩盖核周围甚至整个胞核,还可见“柴捆状”奥氏(Auer)小体。有报道浆中检见透明长条状物体。我们所检出的是APL异常早幼粒细胞浆中可见呈园形未明小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分析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形态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1 151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 年龄47(26, 62)岁, 男602例, 女549例, 观察骨髓及外周血涂片形态学特点, 综合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诊断结果,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之间, AML伴RUNX1-RUNXITI基因、AML伴CBFβ/MYH11基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PML/RARA基因、AML伴NPM1基因、其余AML之间以及Ph+ALL与Ph-ALL之间进行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 统计柴捆细胞、假Chediak-Higashi(PCH)包涵体、胞浆细小颗粒、核切迹、白血病细胞有杯口样改变(杯口细胞)比例差异;微小巨核、早期幼稚粒细胞、浆细胞、高嗜酸粒细胞等伴随细胞出现差异及"葡萄状"聚集分布差异。总结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细胞自身形态学特点、伴随细胞出现情况及排布方式之间的变化差异。结果 AML与ALL之间, 胞浆Auer小体[(45.5%比0), χ2=211.400]...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标准形态学和细胞化学(过氧化酶、PAS和非特异性脂酶)分析了10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其中粒细胞型(AML)74例,18例有奥氏小体。淋巴细胞型(ALL)14例,7例PAS阳性。12例不能分型的急性白血病(AUL)。根据有无奥氏小体和原始细胞过氧化酶的阳性率将AML分为四个亚群,即:(1)无奥氏小体50%过氧化酶为阳性,(2)有奥氏小体50%过氧化酶为阳性,(3)有或无奥氏小体10~50%过氧化酶阳性,(4)无奥氏小体过氧化酶阳性少于10%的四亚群。并观察了各型白血病及其亚群的存活情况。结果:ALL型比其它两型白血病存活期明显长,(P≤0.003)。ALL病人原始细胞PAS阳性例和阴性例之间的存活差异很小,说明PAS反应对ALL病人预后无意义。AML存活中数为46.5周。AUL型为23.8周,AUL型要短些,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2)。在AML型的几个亚群间,以奥氏小体的有无观察了它们的存活情况。有奥氏小体的存活中数为49.7周,无奥氏小体的为45.4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原始细胞过氧化酶为10~50%的亚群存活期最长为68周,过氧化酶少于10%的亚群为57周,过氧化酶高于  相似文献   

5.
甲异靛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1-2]),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系NB4细胞有显著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3]).我们通过研究半胱天冬酶(caspase)、蛋白激酶C(PKC)以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甲异靛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对甲异靛诱导NB4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回顾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一种亚型,FAB分类为M3型。APL约占全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7%~27%,其中欧美国家为5%~15%,中国约为12%~23%,拉丁美洲最高,达15%~27%。APL在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水平都有其特点。95%的APL具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形成特有的PML/RARα融合基因。另有5%的M3为其他亚型。  相似文献   

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一种独特的亚型。临床上常有DIC所致的出血倾向,细胞形态学上以外周血和骨髓中含嗜天青颗粒的早幼粒细胞显著增生伴交织状Auer小体为特征,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13和CD33强阳性而CD34和HLA—DR阴性。  相似文献   

8.
<正>妊娠合并白血病临床上极为少见,妊娠期白血病多为急性白血病,以急性髓性白血病为主,另有一部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妊娠合并高危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也十分少见。由于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易疲劳、体重减轻、食欲缺乏及体内某处疼痛~([2]),其症状与孕早期妊娠反应相似,故妊娠合并白血病早期不易被发现和诊断。血常规作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在许多疾  相似文献   

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一个特殊亚型,被FAB(F指法国,A指美国,B指英国)协作组定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APL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约占成人AML的10%~15%,起病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细胞胞质内常可见大小不一的紫红色嗜苯胺蓝颗粒或Auer小体,而巨大包涵体十分罕见,近年对急性白血病伴Chediak-Higashi(PCH)包涵体有较多病例报道[1-4],这种PCH颗粒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中均有描述,主要出现在早期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我们曾对20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在AML细胞中可见到多少不一的PCH颗粒[7].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两型(M3a与M3b)之间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77例APL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象及骨髓形态学、凝血及纤溶方面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型)病例在性别、年龄、有无出血症状、DIC发生率、临床完全缓解率,外周血RBC、Hb、Plt计数与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t(15;17)易位现象及治疗前后不同时期D-二聚体、PT、APTT、TT及纤维蛋白原测定值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意义;在外周血WBC总数、Auer小体、柴捆细胞比较中存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另外,治疗前M3a、M3b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PT、APTT、TT及纤维蛋白原测定值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粗颗粒型(M3a)及细颗粒型(M3b)对于临床表现(如出血、DIC发生率等)、治疗及预后没有指导意义,仅存在形态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桑奕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1):2934-2936,2938
目的探讨血象检查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1979~2013年间常见白血病1 480例,参照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形态学标准对其进行重新阅片诊断,随机双盲法比较各常见白血病检出情况及其血常规主要参数特征。另选取同时进行血涂片与骨髓涂片检查的急性白血病136例,采用双盲法比较血涂片与骨髓涂片中白血病细胞数,研究血涂片形态学特征。随机选取血涂片与骨髓涂片白血病细胞数均超过20%的59例急性白血病,采用双盲法进行单一的血涂片或骨髓涂片镜检,比较两者诊断符合率。结果不伴成熟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伴成熟型AM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白细胞计数(WBC)以(>10~50)×109/L为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与急性红白血病(AEL)的WBC以小于或等于4×109/L为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WBC以大于100×109/L为主。镜检发现几乎所有患者外周血涂片中白血病细胞形态较骨髓涂片中成熟,当血涂片与骨髓涂片白血病细胞数均超过20%时,单一血涂片与单一骨髓涂片镜检诊断急性白血病的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主要参数对白血病的诊断具有较好提示作用,当血涂片中白血病细胞数较高时,单一血涂片检查对常见白血病诊断亦具有较高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专家共识(第二部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 一、明确诊断 具有典型的APL细胞形态学表现,细胞遗传学检查t(15;17)阳性或分子生物学检查PML-RAR融合基因阳性(或少见的PLZF-RARα、NuMA-RARtα、NPM-RARα、Stsb5-RARα).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检测白血病患者microRNA-193b(miR-193b)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初治白血病患者miR-193b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部分实验室指标和化疗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与正常对照组miR-193b的表达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除外APL)、ALL患者miR-193b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L(除外APL)患者中,miR-193b表达水平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细胞CD34表达无明显相关,但是与患者的治疗反应呈负相关(P<0.05)。结论:AML(除外APL)患者中miR-193b表达水平可能与AML细胞的化疗敏感性相关。miR-193b可能是AML(除外APL)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一种特殊类型,FAB协作组定为AML-M3型。APL约占AML的10%,其中90%的APL伴有t(15;17)(q22;q21)遗传学异常,根据15q22断裂位点的不同,可分为3种PML-RARA亚型,分别为长型(L型)、变异型(V型)和短型(S型),且相应的临床特点不同[1]。但也有一些伴或单独拥有其他少见的X-RARA融合基因的情况[2-3],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t(15;17)(q24;q21)的PML-RARA融合基因少见V型的APL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结合电子显微镜技术和过氧化酶细胞化学技术对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各种病理表现进行了分析。其病理学特征是在白血病的原始和早幼粒细胞中奥氏小体(Auer)形成,成熟的多形核白细胞(PMN)中存在奥氏小体和“裂孔白血病”现象。从治疗前的骨髓和血液观察到患者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中酶的浓缩和颗粒形成有一定异常:(1)Golgi池中过氧化酶的浓度比正常低;(2)可见大量高过氧化酶活性的小泡,这些小泡可能由粗糙型内质网上绞窄脱落下来,通过Golgi池,聚集而成较大之奥氏小体;或来自Golgi泡,进一步浓缩;(3)  相似文献   

17.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FCI)在对细胞形态学无法肯定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急性混合细胞细胞白血病(BAL)、形态上易和M2混淆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我们在细胞形态学基础上以四色流式细胞术为平台,分析AML的免疫表型特点,并从检验角度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tlte myeloid leukaemia,AML)是成人较常见白血病类型,现代诱导化疗治疗的完全缓解率达到65%~70%以上,以大剂量阿糖胞苷(cytarabine)为代表的强烈化疗巩固可进一步降低白血病细胞负荷,但仍无法彻底清除微小残留病变(MRD),除个别类型白血病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外,AML1-ETO阳性AML等多数疾病存在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19.
<正>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ALL)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少见的一种亚型,形态上归属于ALL-L2型,个别为ALL-L1型。G-ALL患者骨髓细胞中一般含有大量的嗜苯氨蓝颗粒,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细胞中初级颗粒,T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大颗粒和NK细胞大颗粒性白血病中的嗜天青颗粒及幼稚嗜碱性粒细胞的嗜碱性颗粒难以区分,笔者查阅资料,国内仅有1例将G-ALL误诊为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报道~([1])。笔者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骨髓细胞形态极似AML-M3的G-ALL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病的特征是,其早幼粒细胞有粗糙浓染的嗜天青颗粒,并常有大量奥氏(Auer)小体。此外,在这些病人中常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引起的出血趋势增加。此型病例与另一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同,后者早幼粒细胞数可能象前者一样高,但是颗粒远较淡染,而DIC少见。作者观察了1例急性多颗粒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其May-Grunwald和Giemsa(MGG)染色骨髓涂片中多颗粒早幼粒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80%以上。少数早幼粒细胞除含大量颗粒外还有许多奥氏小体。许多早幼粒细胞的胞浆外周部份呈火焰状,某些火焰状胞浆比兰染部份显示更多空泡。在电子显微镜下许多早幼粒细胞的粗糙型内质网(R-ER)池明显扩张,尤以细胞的外周部分显著。胞浆中颗粒呈圆形或长形,有膜包绕,致密度差异颇大,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