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结直肠癌患者肠造口定位准确率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建立品管圈小组,在品管圈实施前对行肠造口术的255名患者术前造口定位不准确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并对258名行肠造口术患者术前造口定位进行品管圈管理,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术前造口定位准确率.结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术前造口定位准确率由61.96%提高至94.5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前造口定位准确率及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参与临床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8,(2):189-190
目的研究脑室外引流与腰大池引流序贯治疗老年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型脑室出血患者33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例患者实施单一脑室外引流治疗,观察组17例患者实施脑室外引流与腰大池引流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与腰大池引流序贯治疗老年重型脑室出血的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应用脑室引流注射尿激酶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我院自2005年至2010年共收治76例。患者愈后效果较好。高血压脑室出血是一种凶险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早期行脑室引流尿激酶溶解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早期加速血肿溶解速度并充分引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脑室引流注射尿激酶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我院自2005年至2010年共收治76例。患者愈后效果较好。高血压脑室出血是一种凶险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早期行脑室引流尿激酶溶解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早期加速血肿溶解速度并充分引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脑出血病人脑室引流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脑室引流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7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脑室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而言,必须要强化护理管理干预,有助于预防感染,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是危害人类生命及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同时也是脑血管病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对脑出血的治疗研究一直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着,脑室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手术中,将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脑室内,末端外接一无菌引流瓶,将脑脊液引出体外的一项技术。它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急救手段,尤其对于高颅压的危重患者,实施脑室引流术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拯救其生命。笔者所在医院于2008年1月至12月应用颅骨钻孔后置管引流方法,抢救31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加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伴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笔者对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43例丘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软通道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的评价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5%的患者在5 d内血肿基本消失,术后6月恢复良好34例(79.1%),重度功能障碍与生活依赖明显7例(9.6%),生活完全依赖2例(4.7%)。结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采用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术加尿激酶液化血肿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改善其预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在门诊输液中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营造团队愉快的工作氛围,提高该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将品管圈培训模式引入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严格按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使病人满意度从91.3%升高至96%;静脉穿刺缺陷由13.7%下降至6.3%。圈员的责任心、责任荣誉、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品管手法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医患纠纷,充分得到了医院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自我照护知识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在南阳市某医院出院的68例PICC带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为期7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带管患者的自我照护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PICC患者自我照护知识掌握率分别为58.82%及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38,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自我照护知识水平,同时还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职业素养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由10名成员组成品管圈小组,对活动前后糖尿病住院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法及影响原因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准确率明显提高.结论 品管圈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心电监护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影响数据的原因,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将针对性策略实施前的5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另5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分析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的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16.00%相比,观察组4.00%明显偏低,有效报警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误报警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管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组间数据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有利于对心电监护异常值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率进行降低,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品管圈在提高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由9名护理骨干组成的品管圈小组,以"提高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为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对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并实施针对性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和圈员的各项能力及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之前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为50.00%,患者满意度为80.00%,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整体护理合格率为80.00%,患者满意度为9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品管圈成员在品管手法、和谐度、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8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落实,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流调节支架在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脑室外引流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引流护理中使用普通输液架,观察组患者在引流护理中使用可调式悬挂架。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护理中,采用可调式悬挂架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简化临床护理流程,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且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方法: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管理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从54.44%升高至76.50%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增强护士对品管圈的认识及品管手法,提高护士的宣教及沟通能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规范了管路宣教的资料。规范了护士管理流程、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提高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优化冷藏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已出院患者的冷藏药品未执行退药进行根因分析,不断改进病区冷藏药品管理流程并予以落实;比较改进流程前、后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由实施前87.7%提高至97.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效果显著,优化了病区冷藏药品管理流程,并且圈员能力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口腔印模制取患者咽反射发生率的影响,观察品管圈活动后义齿返工率及圈员能力的变化。方法 调查2023年2-8月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制取口腔印模患者咽反射发生率,分析咽反射发生的原因,确立改善重点,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口腔印模制取患者的咽反射发生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口腔印模制取患者咽反射发生率由46.50%降至1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提升。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口腔印模制取患者咽反射发生率及义齿返工率,提高圈员圈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明浩 《药物与人》2014,(12):360-360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认知及依从性.方法:2013年3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3年3-7月住院患者对跌倒认知、依从性及跌倒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予以实施,再调查8-12月住院患者跌倒认知及依从性以及跌倒发生率,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患者跌倒认知及依从性由72.8%和76.2%提高到92和95%,跌倒发生率由2.2%下降至0.38%.结论:对老年患者开展预防跌倒认知及依从性的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院》2019,(12):1787-179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救护车5 min出车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针对救护车5 min出车率低的现状进行查检、分析原因、确定真因,拟定对策,分阶段实施并检讨,统计并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救护车5 min出车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救护车平均出车时间由3. 69 min下降至2. 88 min,下降幅度为21. 95%,出车速度加快; 5 min出车率由78. 26%提升至100. 00%,2017年底全地级市5 min出车率考核为全市第一;患者满意度由92%提升至100%,上升幅度为8. 7%,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2018年8月荣获广东省首届医院品管圈大赛三级医院护理组三等奖。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救护车5 min出车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胸外科患者给予品管圈活动管理对导管留置期间意外拔管发生率与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两年的胸外科住院患者263例,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患者设为对照组126例,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院患者设为试验组13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管道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品管圈管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管道防护依从性、意外拔管发生率、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管道防护依从性为91.24%高于对照组56.35%(P0.05);试验组患者各类导管意外拔管总发生率为1.42%低于对照组11.83%(P0.05);试验组患者引流导管受压、引流袋/球未拧紧、引流导管堵塞、引流导管未双固定、衔接处松脱、引流量漏记录/错误、静脉炎及感染等各类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8%、0.18%、0.00%、0.71%、0.00%、0.53%、0.36%、0.00%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临床医师工作满意度量表评分(MMSS)分别为(4.17±0.62)分、(4.36±0.54)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胸外科患者实施留置导管的品管圈管理,可有效降低导管留置期间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和感染等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微信群开展手卫生品管圈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增强品管圈成员解决问题能力。方法 2015年6月,某院11名临床感控人员在手机上组建手卫生品管圈微信群,按两周一次的活动周期,以群聊形式分析存在问题并拟定对策与实施方法,由各圈员向科内医务人员推行与落实,达到实施效果。结果微信品管圈活动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活动前56.71%提高至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28,P0.05);各圈员的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和谐度、团队凝聚力、品管手法、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均得到提高。结论运用微信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各圈员的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