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伤寒论>中少阳病禁汗与汗解的分析,认识了二者并不矛盾,少阳病汗出而解与其主方小柴胡汤作用趋势密切相关.在少阳病兼有太阳表证时,和解兼发汗是及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金匮·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2条有关“冒家欲解,必大汗出”的论述,进行了剖析。通过剖析对冒家大汗,乃阴阳自和,自然汗出,以及小柴胡汤仅针对“大便坚,呕不能食”等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小柴胡汤是为新产郁冒全证而设。“冒家欲解,必大汗出”是因服用小柴胡汤后,邪气外解,表里和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4.
2007年2月5日早晨是周一,也是刚立春的第2天,疑难病门诊还没上班,候诊室却已满员。第一号患者身上紧裹军大衣,包着头巾,走进疑难病诊室。这是1例18岁的男性患者,也是小刘医生的老乡,曾感冒五六天,在社区诊所打针、输液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5.
6.
7.
张仲景《伤寒论》中有不少条文提到“濈然汗出”的症状。其中有的指全身“濈然汗出,有的指局部“濈然汗出”(如手足濈然汗出)。“濈然汗出”是什么意思,临床有什么意义。本文以阳明病为主,围绕《伤  相似文献   

8.
谢某,女,56岁,农民,1984年2月25日诊。患者严冬之时,头面蒸蒸,额上汗出如珠,白昼如是,夜寐方休,项下全身无汗,形体壮实,面红而赤,身目不黄,便干如羊粪,5~6日更衣一次,小便艰涩热痛,心烦,口渴不甚欲饮。上症至今已三月。前医曾投固表敛汗之剂,罔效。邀余诊之:脉洪滑,苔黄厚而滑。此乃湿邪与瘀热蕴结中焦,循经上越而致头汗出,予茵陈蒿汤合栀子豉汤加味:茵陈、滑石各30g,制大黄(后下)、厚朴、淡豆豉、木通各10g,生甘草6g。服3剂后头汗出减,大便2次,小便  相似文献   

9.
笔者30年来以“出毒散”治疗黄水疮300余例,均在1周内治愈。脱痂后不留疤痕,不复发。1.方药及制法(1)方药:黄连天花粉黄丹孩儿茶铜绿铝粉冰片松香各等量。(2)制法:先将黄连、天花粉、孩儿茶、松香、铜绿碾为细粉,再研入冰片、铝粉、黄丹,过120目筛成“出毒散”装瓶备用。临用前配制:①  相似文献   

10.
“胸痹缓急”析疑一、原文《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二、疑义“胸痹缓急”疑点是“缓急”。对此,历代注家有不同见解。有的认为是胸痹疼痛时发时止、时缓时剧,如清·吴谦《医宗金鉴》(卷二十):“缓急者,谓胸痹痛...  相似文献   

11.
周科文 《大家健康》2014,(10):54-54
太子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5克,龙骨24克,牡蛎30克。水煎即服,每日1剂。  相似文献   

12.
“人参败毒散”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北宋熙宁九年(1076)设“太医局”。元丰中(1078—1085),太医局编成《太医局方》。大观初年,陈师文对《太医局方》加以修订,编撰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之“人参败毒散”当源于《太医局方》。  相似文献   

13.
<正> “三焦竭部”,语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其文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自明·赵以德言“竭者,涸也。”后世医家多将“三焦竭部”理解为三焦各所属脏腑功能衰弱,如《金匮悬解》即言“三焦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述"头部汗病"病位、病因、病机之源,总结"但头汗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方法]以"标本中气"理论体会《伤寒论》中"但头汗出"的相关条文,求证于临床医案,总结出辨"头部汗病"的特异性病位、病因、病机和方药。[结果]"但头汗出"其病位涉及十二经表、阳明里、少阳里、厥阴里;病因包括寒风、风热、湿、饮、燥;病机有十二经表湿里郁热证、阳明湿化太过证、少阳寒饮郁火和结胸、少阳伤寒兼厥阴里证、阳明热郁胸膈证、厥阴热极伤阴证;方药以"病证、病因、病位"之逆化裁茵陈蒿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栀子豉汤等经方。[结论]辨"头部汗病"需谨守"辨证四要素"及鉴别诊断,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机、辨方药,结合标本中气理论应用于六经辨证之中,方可见病识源,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5.
“发热汗出不解”系临床急重证候,施治每多棘手。本文从《伤寒论》有关论述中归纳出十种救治解热之法,冀于发热急证之治疗有所小补。  相似文献   

16.
我科采用自拟方治汗散贴脐,治疗小儿汗症21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212例患儿中,男性87例,女性125例,年龄在5个月~10岁之间。2 治疗方法 自拟治汗散组成:五倍子35g,黄芪15g,煅龙骨20g等。共研细末,取适量用醋调成一药饼,置  相似文献   

17.
论“汗”     
“汗”有三种含义:其一、指生理性的汗液;其二、指病理性出汗与无汗的病证;其三、指发汗的方法。“汗”历来是中医诊疗疾病很重要的着眼点:如问诊中,“一问寒热二问汗”;在治法中,“汗法”为八法之一;故很有必要对汗的生理及其与脏腑、气、血、津液的关系;汗的病因、病理、证型及治疗;发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进行系统探讨,使为医者对汗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以便更有效地指导临床诊疗。1汗液的生理汗液是五液之一,是体内津液经阳气蒸腾气化后从汗孔(玄府)排出之液体。《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温病条辨》…  相似文献   

18.
"但头汗出",相对头部汗出而言,为病理性汗出,是《伤寒论》中论及比较特殊的症状,散见于太阳、阳明、少阳各病篇之中,其论及导致"但头汗出"的基本病机为明火劫后阳热亢热、阴竭阳脱、水热互法、少阳饮停等,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去菀陈莝”,语出《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本节讨论了水肿病的三种治法,即"去莞陈笙"、"开鬼门"和"洁净府"。对文中"去苑陈垄",历代医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