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摘要目的探讨2017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中定义的每一个LR-M特征的诊断准确性,并确定钆剂增强MRI中能够鉴别混合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HCC-  相似文献   

2.
正摘要目的评估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对肝硬化病人发生肝细胞癌(HCC)与发生其他肝脏恶性肿瘤(OM)的鉴别能力。材料与方法从2008—2017年,  相似文献   

3.
正摘要目的评估2014版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对肝细胞癌(HCC)高危人群进行肝细胞癌与非HCC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诊断效能及观察者间一致性。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4.
正摘要 2017年CT/MRI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的研究核心就是为CT/MRI诊断算法提供清晰的定义和简明的解释。然而,至今仍有一些放射科医生在使用这套  相似文献   

5.
目的参考LI-RADS分类系统,比较CT、MRI和联合CT/MRI的诊断性能和一致性,以对超声筛查期间肝脏病人的肝脏观察结果进行分类。方法 240例病人在超声监测过程中检测到296项肝脏观察结果,对其进行肝脏CT和MRI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临床和放射学随访。由6名放射科医师使用LI-RADS 2014版本独立评估观察结果,并使用CT、MRI和联合CT/MRI为每项观察指定一个LIRADS分类。结果 LI-RADS联合CT和MRI诊断肝癌的准确度(91.29%)、敏感度(90.71%)和特异度(92.31%)比单独的MRI或CT更好;MRI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下降到85.37%、86.34%和83.65%,CT的分别下降到67.6%、54.10%和91.35%。CT、MRI和联合CT/MRI之间LI-RADS评分的内分类结果良好[κ=0.9624(95%CI:0.9318~0.9806)]。结论 CT和MRI可以相互补充。联合CT/MRI能够更精确地确定肝脏观察的LI-RADS类别。但是,考虑额外费用增加,组合方法仅适用于疑似HCC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多排螺旋CT与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8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共91个小肝癌病灶,分为小肝癌(1 ~3 cm)和微小肝癌(≤1 cm)两组,其中小肝癌63个,微小肝癌28个,均行CT(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与MRI[T2Wl、扩散加权成像(DWI)、梯度回波同相(IN-PHASE)、梯度回波反相(OUT-PHASE)、容积快速三维成像(LAVA)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两种检查.比较CT与MRI对两者的检出率.结果 (1)63个小肝癌,检出率最高的序列是LAVA动脉期和CT动脉期,检出率最低的序列是CT平扫,CT和MRI共12个期相和序列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28个微小肝癌,检出率最高的是LAVA动脉期,最低的是LAVA平衡期,12个期相和序列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2)CT各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及MRI IN-PHASE、LAVA平扫、LAVA平衡期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004、0.002、0.004和0.028、0.006、0.000),而MR-T2WI、DWI、OUT-PHASE、LAVA动脉期及LAVA门静脉期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9、0.303、0.107、0.251、0.168).(3)CT和MRI对小肝癌、CT和MRI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125).(4)CT与MRI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均高于微小肝癌,CT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MRI对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3).结论 MRI-LAVA动脉期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最高;MRI相对于CT更有利于微小肝癌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背景下肝癌结节MRI强化方式与肝炎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结节MRI强化方式的异同.方法 分析本院就诊行MRI检查(包括三期增强序列)的BCS合并肝癌患者6例共12个肝癌病灶,并与同期来本科就诊行MRI检查(包括三期增强序列)肝炎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32例共40个肝癌病灶,比较其MRI三期增强强化方式的异同.结果 BCS合并肝癌结节三期增强显示:动脉期12个(12/12,100%)肝癌病灶均呈高信号;静脉期4个(4/12,33%)呈稍高信号,3个(3/12,25%)呈等信号,5个(5/12,42%)呈低信号;平衡期4个(4/12,33%)呈稍高信号,1个(1/12,8%)呈等信号,7个(7/12,58%)呈低信号.肝炎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结节三期增强显示:动脉期25个(25/40,63%)肝癌病灶呈高信号,10个(10/40,25%)呈稍高信号,5个(5/40,13%)呈等信号;静脉期2个(2/40,5%)肝癌病灶呈高信号,4个(4/40,10%)呈稍高信号,4个(4/40,10%)呈等信号,30个(30/40,75%)呈低信号;平衡期2个(2/40,5%)呈等信号,38个(38/40,95%)呈低信号.结论 BCS背景下肝癌结节MRI强化方式与肝炎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结节MRI强化方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MSCT灌注成像在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血流改变中的价值。方法:本组17例肝癌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行CT灌注扫描。计算肝血流量(HBF)、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根据各灌注参数值。评价肝癌TACE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肝癌在TACE术后,HBF、HBV值(167.89±96.06,14.95±15.1)较肝癌TACE术前值(250.59±129.56,24.44±20.03)减少,而MTT和PS值在肝癌TACE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脏灌注参数(HBF、HBV)可有效的评价TACE术后肝癌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院建院三十年来(1956~1986年)收治的181例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181例肝癌的年代分布:见表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FDG PET/MR显像联合MR增强扫描在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肝癌患者5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MR显像,8例患者进行MR增强扫描,对影像学特点进行观察,并对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进行测量。结果在12例小肝癌患者、18例结节型肝癌和25例巨块型肝癌患者中,病灶延迟相SUVmax较早期升高的患者分别为6例、10例和2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早期相与延迟相SUVmax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节型肝癌早期相与延迟相SUVmax无明显差异(t=1.528,P0.05);巨块型肝癌早期相与延迟相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23,P0.05);小肝癌、结节型肝癌和巨块型肝癌早期相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651,P0.05);小肝癌、结节型肝癌和巨块型肝癌延迟相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7.489,P0.05);小肝癌、结节型肝癌和巨块型肝癌延迟相SUVmax较早期相升高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562,P0.05)。8例患者通过MR增强扫描得到确诊。结论 ~(18)F-FDG PET/MR显像联合MR增强扫描在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使肝癌得到有效的诊断,并使病情得到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1.
祝新  王德杭  朱斌 《放射学实践》2005,20(5):377-380
目的探讨SENSE基础上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表面扩散系数(ADC)评估肝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61例共有224个肝占位病灶患者在SENSE基础上行扩散加权成像。224个肝占位病灶中原发性肝癌80个,肝血管瘤45个,肝囊肿49个,转移性肝癌50个。应用梯度因子b值为0和50的扩散图像,并获取ADC值。结果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和转移性肝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9±0.33)×10-3mm2/s、(1.99±0.30)×10-3mm2/s、(3.80±0.37)×10-3mm2/s和(1.08±0.29)×10-3mm2/s,前三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ENSE基础上扩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对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癌化疗(TAI)、栓塞(TAE)和化疗栓塞(TACE)已被公认是肝癌尤其是中晚期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总体远期疗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肝癌血供的多重性和介入治疗后血供改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肝癌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已被大家所公认,而门静脉是否参与肝癌的血供一直存在着争议。我院导管室对88例肝癌采用经腹腔动脉或行门静脉间接数字减影造影,以观察肝癌有无门静脉供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雄激素受体的改变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RBA)对36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肝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浆雄激素(睾酮T)的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癌组织与癌周组织相比,AR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与肿瘤直径大小有关;(2)高分化的肝癌组织AR含量明显高于低分化者(P<0.01);(3)肝癌患者血浆睾酮水平增加不明显(P>0.05),但白细胞AR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肝癌的发生可能与癌组织中AR含量升高有关,AR的含量与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T MR肝脏加速容积采集(LAVA)技术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的检出与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肝癌患者的 MRI 资料,均行 LAVA 序列多期增强扫描及 DWI(b 值800 s/ mm2)。分析比较 LAVA增强(A 组)、DWI(B 组)、二者联合(C 组)对小肝癌的检出率;LAVA 增强、LAVA 增强联合 DWI[高信号+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病灶与周围肝组织 ADC 值的比值]在小肝癌定性方面的价值。结果LAVA 增强联合 DWI 较单独使用 LAVA 增强检出小肝癌高,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LAVA 增强联合 DWI 与单独使用 LAVA 增强在小肝癌定性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LAVA 技术联合 DWI 可弥补单独使用 LAVA 技术对肝硬化背景上部分小肝癌检出的不足;LAVA 技术联合 DWI 可以为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的定性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4种微创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1998-12-2005-06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无水酒精注射(PEI)、射频消融(RF)、氩氦刀冷冻(CST)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共383例,分别对大肝癌(直径>5 cm)和小肝癌(直径≤5 cm)4种微创疗法的近期生存率和治疗后肿块缩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小肝癌4种微创疗法近期生存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2078>0.05);治疗后肿块缩小率PEI组优于TACE组、CST组,RF组优于TACE组(P<0.05).大肝癌近期生存率比较,TACE与RF接近(P=0.6623>0.05).二者优于PEI、CST(P<0.05),PEI与CST接近(P=0.45790.05);治疗后肿块缩小率TACE组、CST组优于RF组(P<0.05).结论 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4种微创疗法近期生存率不存在差异,大肝癌TACE、RF疗效较好,临床选择应考虑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是亚洲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一种已有十几年临床应用经验的肝癌局部治疗手段,但仍不能替代手术治疗。本文对原发性肝癌一期切除及经TACE后二期切除术标本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B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测定,初步探讨了TACE对肝癌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肝癌64排CT灌注成像特征与病理学相关性.方法 对 46例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行肝脏64排螺旋CT灌注扫描.测量小肝癌病灶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AF),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并获得相应的灌注图,与其病理学对照研究分析.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小肝癌灌注参数表面通透性(PS)对判定病理高、中分化有意义,毛细血管通透性(PS)对病理高、中分化有相关性,PS值愈高,分化程度愈差,从而可以指导临床治疗.结论 肝脏CT 灌注成像可提高小肝癌的早期检出率,表面通透性(PS)与小肝癌病理分化程度有相关性,提示预后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SENSE基础上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表面扩散系数(ADC)评估肝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61例共有224个肝占位病灶患者在SENSE基础上行扩散加权成像。224个肝占位病灶中原发性肝癌80个,肝血管瘤45个,肝囊肿49个,转移性肝癌50个。应用梯度因子b值为0和50的扩散图像,并获取ADC值。结果: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和转移性肝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9±0.33)×10-3mm2/s、(1.99±0.30)×10-3mm2/s、(3.80±0.37)×10-3mm2/s和(1.08±0.29)×10-3mm2/s,前三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ENSE基础上扩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对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和肝癌HepG2、SMCC-7721细胞株β-catenin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例肝癌组织和3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和肝癌HepG2、SMCC-7721细胞株β-catenin的表达及分布特征.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β-catenin在肝癌细胞膜的分布不均匀、不连续,甚至缺如,在低分化肝癌细胞膜的表达较高分化癌少,而在细胞质呈高表达.有18例(90%)肝癌细胞膜β-catenin表达量明显减少,10例(50%)在胞膜的分布不连续或缺如;17例(85%)细胞质有明显的β-catenin积聚,而且分布不均匀.随肝癌分化程度不同,β-catenin表达也有明显差异,7例(77.8%)高分化肝癌细胞膜β-catenin分布较为清楚连续,细胞质表达量较多,分布均匀;4例(80%)低分化肝癌细胞膜β-catenin表达较少,细胞质β-catenin分布不均匀,呈点状积聚;中度分化的肝癌细胞膜和细胞质内β-catenin分布界于高低分化之间,5例(83.3%)细胞质β-catenin表达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HepG2、SMCC-7721细胞株胞膜β-catenin表达不明显,胞质及胞核则有大量β-catenin积聚.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肝癌组织和HepG2、SMCC-7721细胞株的胞质和胞核均有β-catenin表达,且在胞核内积聚.结论 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胞膜β-catenin表达较少,而胞质β-catenin分布较多,胞核β-catenin积聚明显,其分布与肝癌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是世界范围内第8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其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