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有机酸遗传代谢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基因突变导致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缺陷,不能将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成琥珀酰辅酶A,或其辅酶钴胺素(VitB12)缺乏,从而引起甲基丙二酸及其相关旁路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堆积,造成多脏器损伤,尤其是神经系统损伤,严重时常危及患儿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电射流串联质谱法测氨基酸用于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的敏感性,对78例苯丙氨酸浓度大于150umol/L新生儿的干血标本进行研究,用电射流串联质谱仪(ESI-TMS)定量分析苯丙氨酸(Phe)和酪氨酸(Tyr),并借助于两者的比值区分苯丙酮尿症(PKUn=23)和无PKU的HPA病人(nonpku-HDAn=35;P<0.001),灵敏度达100%.一过性HPA新生儿(n=9)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比值,低于nonpku-HPA(P<0.001).以ESI-TMS测氨基酸,提供一个鉴别诊断HPA的有效诊断工具,也是用干血斑进行新生儿筛选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32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别按总胆红素值及就诊时日龄分为两组,其中A组242例(血清总胆红素为220.6~340.0 μmol/L)、B组86例(血清总胆红素大于340.0 μmol/L),甲组136例(就诊时日龄≤15 d)、乙组192例(就诊时日龄>15 d);选取同时期门诊体检的无病理性黄疸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结果 A、B两组第一次听力筛查通过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次筛查通过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乙两组患儿的平均黄疸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次听力筛查通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新生儿的听力,但多为可逆性的,且未发现其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对新生儿近期听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扬州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扬州地区2017年7月—2019年12月的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并对筛查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新生儿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共纳入新生儿25 771例。其中,初筛阳性435例,召回394例,确诊17例。在17例确诊患儿中,氨基酸代谢病10例、有机酸代谢病3例及脂肪酸氧化代谢病4例,死亡3例。结论 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及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筛查中的广泛应用,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选取在我院进行串联质谱技术筛查的5548例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结果5548例新生儿中具有41例可疑阳性新生儿,概率为0.74%,1年后确诊病情为高瓜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尿素循环障碍、异戊酸血症、脂肪酸代谢异常的例数为1例、5例、3例、2例、4例。15例患儿及时确诊病情,并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干预。结论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应用串联质谱技术,为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该院近3年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筛查结果,了解该地区HPA筛查技术应用及家系基因变异情况,可进一步提高筛查、诊治、产前诊断的能力.方法 采用荧光法和串联质谱法检测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自愿接受筛查的128997例新生儿足跟血苯丙氨酸(Phe)浓度,对筛查阳性者进行血串联质谱、生化、尿气相...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遗传代谢病的患病率、疾病构成和基因变异类型。方法:采集2022年1月-12月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足跟血,用串联质谱(tandemmassspectrometry,MS/MS)法检测血中氨基酸、肉碱和琥珀酸丙酮浓度,筛查遗传代谢病。用核酸质谱和二代测序检测突变基因,Sanger测序验证,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结果:52192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MS/MS初次筛查阳性1298例,召回1188例,阳性召回率91.53%(1188/1298)。确诊遗传代谢病32例,阳性预测值2.69%(32/1188),总患病率为1/1631。以氨基酸代谢疾病最常见,占56.25%(18/32),其次为有机酸代谢疾病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疾病,分别占28.13%(9/32)和15.63%(5/32)。常见的突变基因是PAH和MAT1A,有机酸代谢疾病常见的突变基因为MMACHC,脂肪酸氧化代谢疾病常见的突变基因为ACADVL。结论:氨基酸代谢疾病是济宁地区新生儿最常见的遗传代谢病,其常见突变基因为PAH和MAT1A。建立遗传代谢病MS/MS筛查切值,探讨疾病构成及其热点突变基因位点,有助于遗传代谢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液相串联质谱技术筛查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进行48项遗传代谢病检测的样本近10万例,对初筛为阳性的样本做召回复查,对复查仍为阳性的样本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尿有机酸分析,并采用基因测序作进一步确诊。结果通过对近10万例样本进行筛查,发现132例疑似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样本,确诊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丙酸血症1例。结论串联质谱技术对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需密切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和测序技术鉴别诊断丙酸血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串联质谱检测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明确串联质谱筛查在上饶市的初筛阳性率及确诊阳性率,统计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在上饶市的总体发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筛查中心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的15207例新生儿筛查结果;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新生儿血液样本进行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游离肉碱和酯酰肉碱谱检测,根据记录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质量谱,通过待测样品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获得定量结果,通过线性回归计算出所测样品各项指标的浓度.根据结果分析初筛阳性情况,明确串联质谱筛查在上饶市的初筛阳性率及确诊阳性率,对初筛阳性患儿召回复查后仍为阳性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观察记录不同遗传代谢病的临床症状,以便早期发现遗传代谢病患儿并及时予以有效治疗,保障儿童正常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结果 诊断出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瓜氨酸血症Ⅱ型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结论 串联质谱技术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兼有超敏性、高特异性、高通量、可重复性的特点,有利于疾病的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用于顺德区新生儿代谢遗传病筛查工作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顺德地区各镇街道医院收治的4 100例新生儿为对象,所有新生儿采用串联质谱法及荧光分析法进行代谢遗传病筛查,主要检查项目包含氨基酸代谢异常、有机酸代谢异常及脂肪酸代谢异常,并对确诊患儿进行流行病学特点、预后及随访分析。结果 4 100例新生儿,荧光分析组召回率较串联质谱组显著高,且荧光分析组新生儿代谢遗传病确诊率较串联质谱组显著低;串联质谱筛查结果显示氨基酸代谢病25例(59.52%),其中苯丙酮尿症13例,酪氨酸血症Ⅰ型2例,瓜氨酸血症Ⅰ型2例,枫糖尿症2例,精氨酸血症6例;有机酸代谢病14例(33.33%),甲基丙二酸血症9例,丙酸血症3例,生物素酶缺乏症2例;脂肪酸代谢异常3例(7.15%),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缺乏症2例,原发性肉碱吸收障碍1例。结论串联质谱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新生儿代谢遗传病筛查技术,顺德地区新生儿代谢遗传病及时诊断对于一些可给予特殊饮食及药物干预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可提高患儿预后,对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中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16项指标的切值,为切值的设置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41家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4项氨基酸和12项酰基肉碱切值的相关信息,包括实验室名称、指标切值、切值来源、方法学原理、仪器、试剂盒校准品及是否修改过切值。分析不同方法学原理和切值来源对16项指标切值的影响。结果 141家临床实验室中,70.18%的实验室切值来源于试剂厂家说明书,约16%切值为实验室确定,约14%切值源于文献报道,49.12%~53.51%的实验室修改过切值;不同检测方法切值差异显著(P0.05);衍生法切值变异系数为25.26%~172.05%,且未修改过的切值离散程度大于修改过的切值;非衍生法切值变异系数为18.15%~200.92%,除瓜氨酸低值外,其他未修改过切值与修改过切值的离散程度一致。结论目前中国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16项指标切值差异较大,实验室应进行定期评估和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筛查中的价值。了解广东省惠州地区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的发生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串联质谱技术(MSMS)对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该地区的34 689例新生儿进行遗传性代谢病筛查,对阳性者立即召回并监测分析尿中的氨基酸、肉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应用MSMS对阳性患儿的突变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34 689例新生儿中可疑阳性302例(8.7‰),确诊患儿10例,甲基丙二酸血症2例,戊二酸血症Ⅰ型2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苯丙酮尿症2例,精氨酸血症1例,瓜氨酸血症Ⅰ型1例,发病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34689、2/34 689、1/34 689、1/34 689、2/34 689、1/34 689、1/34 689。结论应用MSMS对惠州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进行筛查,能够起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该地区出生人口缺陷,是一种能够有效预防遗传代谢病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情况,了解遗传代谢病单病种患病率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技术—非衍生法检测滤纸干血斑中11种氨基酸、30种酰基肉碱和游离肉碱的含量及相互之间的比值,对石家庄市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疑似患儿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用Sanger测序法验证。结果 128 399例新生儿中初筛阳性3 811例,阳性率为2.97%;召回3 620例,确诊102例,总体患病率为1/1 259,阳性预测值为2.8%(102/3 620)。102例患儿中氨基酸代谢异常患儿50例,其中苯丙酮尿症患儿35例(70%);有机酸代谢异常患儿36例,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34例(94.4%);脂肪酸代谢异常患儿16例,其中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9例(56.3%)。53例患儿基因测序及父母验证结果发现纯合突变4例、复合杂合突变37例、杂合突变11例,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缺失重复检测时发现基因整体杂合缺失1例。基因测序共发现56种突变,其中11种未见报道。结论石家庄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患病率较高的为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和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初步构建了石家庄市遗传代谢病患儿基因突变谱,并发现多个未报道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5.
串联质谱在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串联质谱(MS/MS)法自1990年用于新生儿苯丙酮酸尿症(PKU)筛查以来,目前已发展成为能在2~3min内对某干血样(DBS)标本经单次测试,同时进行数10种代谢物分析,检测出包括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氧化代谢紊乱在内的20—30多种遗传性代谢疾病(IMD)的新生儿筛查(NBS)技术。它实现了由传统NBS的“1种实验-1个代谢物-1种疾病”向“1种实验-多个代谢物-多种疾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福建省泉州地区新生儿异戊酸血症(isovaleric acidemia, IVA)串联质谱法与相关基因突变检测情况。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泉州地区共有151 917例新生儿进行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异戊酰基肉碱(isovalerylcarnitine, AISO-C5)浓度升高的筛查样本应用MassARRAY技术进行IVD基因突变筛查,IVA疑似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132例新生儿表现为浓度升高,采用传统筛查规则需召回132例新生儿,召回复查阳性人数20例,1例确诊为IVA患者,IVA的阳性预测值为0.76%。此外,3例新生儿被诊断为2-甲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2-methylbutyr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2-MBAD)患者。联合应用基因突变筛查后,仅5例新生儿结果异常,基因诊断证实4例新生儿为IVA携带者,1例新生儿为IVA患者,因此IVA的阳性预测值提高至20%。所有患者的新生儿筛查和召回复查结果均显示AISO-C5浓度升高。1例IVA患者携带IVD基因c.499A> G(p...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黄疸是最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新生儿可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病情严重者还可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降低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病率的关键在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因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预测及筛查、风险因素评估是新生儿科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仍缺少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敏感性高的单一因素,仍需要联合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早期预测因子、早期筛查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调查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检验指标的切值情况,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调取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2015年全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指标苯丙氨酸(Phe)、促甲状腺激素(TS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17-羟孕酮(17-OHP)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中切值相关信息,包括实验室编码、单位名称、所在地区、指标切值、切值来源、方法学原理、仪器、试剂和校准品。分析不同地区、方法学原理和切值来源对4个指标切值大小的影响。 结果:220家实验室中,切值来源中所占比例最高的3项依次为:试剂厂家说明书(48.2%~69.8%)、实验室自行确定(27.7%~35.2%)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0.0%~20.0%)。参加研究的机构数量最多的3个省份分别为广东(25家)、山东(17家)和江苏(16家)。对切值情况调查显示:Phe切值分布在1.60~5.00 mg/dL;TSH切值分布在4.82~18.00 mIU/L;G6PD切值在2.00~10.00 U/gHb;17-OHP切值在23.20~60.00 nmol/L范围内。对于Phe指标,各来源组和方法组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于TSH指标,各来源组间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方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G6PD和17-OHP指标,不同来源和方法组的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各个检验指标切值较为一致,有个别实验室切值差异较大,建议各实验室对现有不同方法的切值进行评审。  相似文献   

19.
何霞  张洪  徐群  谢朝红  金露 《护士进修杂志》2014,(19):1739-1741
目的 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8-2012年我科所做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将产科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2 677例(5 354耳)列为正常新生儿组;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共368例,根据其合并的听力高危因素,分为单纯高胆红素血症组(244例,488耳)、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早产/低出生体重组(22例,44耳)、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肺炎组(35例,70耳)、高胆红素血症合并窒息组(26例,52耳)、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其他两项以上高危因素组(41例,82耳),共六组。各组均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仪进行听力筛查,所有初筛结果未通过者于出生42d复筛;为避免迟发性听损,对高胆红素儿无论初筛通过与否均在42d进行复筛并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并对初筛结果进行分析报告。结果 各组初筛单耳通过率分别为:正常新生儿组92.32%、单纯高胆红素血症组87.09%、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早产组81.82%、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肺炎组78.57%、高胆红素血症合并窒息组75%、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其他两项以上高危因素组64.63%。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基础上再合并其他高危因素者,其听力筛查通过率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的高危因素增加到两项以上者,其通过率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失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高危因素增加其风险亦相应增加,基层听力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此类患儿,重点复查随访,同时,应结合AABR检查,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557-2559
目的探究行为神经评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设置为观察组,其中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为观察A组,血清总胆红素221μmol/L且342μmol/L的为观察B组,另选择同时间段的8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设置为常规组,同时对观察组患儿进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监测,比较NBNA评分。结果当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时,显示NBNA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相比常规组新生儿的评分明显较低,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NBNA评分有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引发的神经行为能力异常现象,利于对患儿进行早期疾病治疗,值得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