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外的存在,是一种慢性的、激素依赖性的妇科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女性。虽然EMs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良性,但其在临床行为学上却表现为增生、浸润、复发等恶性肿瘤的特点。已有充分证据表明EMs可通过多种机制增加恶性转化的风险,但目前关于EMs发生恶性转化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表观遗传修饰不仅参与EMs的发生,而且在EMs恶性转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异常表达等。综述表观遗传学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EAOC)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寻找可能与EMs恶性转化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4.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生育期女性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显示,低氧对月经期子宫内膜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痛经导致的低氧影响子宫内膜微循环;月经期脱落的内膜细胞进入腹腔处于低氧环境,需抗凋亡及获得血管新生才能在腹腔种植形成病灶。异常低氧可导致子宫内膜生理调节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形成EMs的病理基础。综述低氧及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对EMs形成的启动作用,为EMs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孕激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与月经密切相关的疾病,而孕激素是调控月经和治疗内异症的重要药物。本文从新的视角对内异症的发生机制与孕激素的关系,及孕激素治疗内异症的价值和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丁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4,(5)
本文分析了1980~1991年间米兰大学妇产科医院卵巢癌患者556例。患者均为首次接受外科手术治疗。Ⅰ期235例、Ⅱ期35例,Ⅲ期237例、Ⅳ期24例,另25例没有分期。52.5%为绝经前期,47.8%为绝经后期。同时也分析了各种卵巢癌病人的年龄及产次。根据病理报告在各类卵巢癌组织中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的出现为标准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在卵巢浆液性、粘液性和其他类型肿瘤中,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占3.6%~5.6%,但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以及混合型者中子宫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良性妇科疾病,但具有恶性行为。流行病学及病理学等研究证实EMs可增加卵巢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的风险。近年国内外关于EMs相关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EAOC)的报道不断增加,已证实这是一类特定类型的卵巢癌,EAOC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分析目前报道的EAOC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良性妇科疾病,但具有恶性行为。流行病学及病理学等研究证实EMs可增加卵巢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的风险。近年国内外关于EMs相关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EAOC)的报道不断增加,已证实这是一类特定类型的卵巢癌,EAOC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分析目前报道的EAOC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但其确切的发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许多研究认为是多因素/多基因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占了重要地位.现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对EM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莉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6,33(3):177-17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但其确切的发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许多研究认为是多因素/多基因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占了重要地位。现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对EM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在病理学表现上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与恶性肿瘤相似的浸润、种植生长、破坏周围组织、远处转移和极易复发的特点,并有一定比例的EMs会发生组织形态学改变,从非典型内膜异位组织进一步转变成癌。目前EMs恶变已受到世界各地学者的广泛关注。EMs和卵巢癌的组织联系虽早已被学者提出,并有公认的诊断标准,但是随着近年来EMs和卵巢癌发病率的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ndometriosis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EAOC)愈发引起学者的重视,其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等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就近年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基因突变、细胞凋亡、炎症免疫、氧化应激、雌激素5个方面对EAO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鲁泽春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1):31-34,4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生育期女性常见疾患,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主要理论认为,经血逆流内膜种植、体腔上皮因子协同作用、遗传免疫缺陷和血管生成在EM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发生发展时,不可避免要经受局部缺血、缺氧等微环境改变。综述缺氧与异位子宫内膜病灶的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和免疫损伤的关系,以及雌激素在缺氧条件下对于异位内膜病灶的作用。从异位内膜病灶局部缺氧角度,分析传统中医药的活血化瘀或抑制血管生成对于EMs的治疗意义,为EMs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宗利丽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1,28(5):276-27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临床常见科良性病变,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其研究正不断深入并已向分子水平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从肿瘤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综述EMs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内异症恶变与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存在密切联系,甚至被认为是后者的癌前病变。既往临床研究显示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rcinoma,EAOC)患者有某些特殊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相对较好;基础研究发现某些特殊的基因异常表达与其相关。后续研究应着重于从EAOC发现新的分子分型靶点,以便指导临床筛选内异症恶变高危人群、预测疾病进展、实现此类卵巢癌的精准分型和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临床常见的妇科良性病变,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其研究正不断深入并已向分子水平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从肿瘤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综述EMs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凌丽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5,42(1):33-3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生率约为1/7。其严重影响患病妇女的生活质量,危害其身心健康。目前,EMs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经血逆流的普遍存在和EMs的相对少见,使学者们考虑到EMs的发病可能与腹腔内环境的不同有关。多年来通过对EMs患者腹腔内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变化的研究证实,EMs可能与机体免疫机制异常有关。研究表明,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及自然杀伤T细胞的数量和(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整合素αvβ3、内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钙黏蛋白等多种黏附分子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EMs的定位及黏附,而各种因免疫机制异常而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出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一系列细胞因子,又进一步加重了免疫机制的紊乱,形成恶性循环,导致EMs的增殖、发展。有研究认为EMs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综述EMs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周礼兰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4):395-39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是经血逆流、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抑制剂(TIMP)、抑制蛋白家族成员——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和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抑制或增加这些蛋白或因子的合成可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与盆腔内环境及表观遗传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不孕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内异症不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内异症不孕的发生与盆腔内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腹腔液中的多种细胞因子和自由基可能参与其中。另外,异常的表观遗传调控可能与内异症不孕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以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及不孕为主要症状的妇科常见病,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腹腔微环境的异常免疫反应对异位内膜细胞的黏附、侵袭及血管生成至关重要。异位内膜的生长聚集大量多样性的免疫细胞,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其中促炎因子、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增加。几乎所有类型的免疫细胞在EMs患者中都表现出了异常的免疫功能,如T细胞反应性和自然杀伤(NK)细胞毒性降低,B细胞的多克隆激活和抗体产生增加,腹腔巨噬细胞的数量和活化增加以及炎性介质的变化。进一步的探讨异位内膜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稳态失衡的机制,深层次了解异位内膜引发的免疫逃逸机制,可能成为新型非激素治疗的目标,从而制定出更全面的治疗EMs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以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及不孕为主要症状的妇科常见病,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腹腔微环境的异常免疫反应对异位内膜细胞的黏附、侵袭及血管生成至关重要。异位内膜的生长聚集大量多样性的免疫细胞,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其中促炎因子、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增加。几乎所有类型的免疫细胞在EMs患者中都表现出了异常的免疫功能,如T细胞反应性和自然杀伤(NK)细胞毒性降低,B细胞的多克隆激活和抗体产生增加,腹腔巨噬细胞的数量和活化增加以及炎性介质的变化。进一步的探讨异位内膜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稳态失衡的机制,深层次了解异位内膜引发的免疫逃逸机制,可能成为新型非激素治疗的目标,从而制定出更全面的治疗EMs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