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颜色量子点(QDs)标记链霉亲合素(SA)-生物素系统在抗核抗体(ANA)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IFA)检测中的效果,评价其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Hep-2细胞为抗原片,分别以QD655-SA、QD605-SA、QD565-SA结合生物素化羊抗人Ig G(生物素化二抗),用IIFA检测临床样本血清ANA,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二抗(FITC-二抗)为对照。比较和评价3种QDs-SA的应用效果。结果对114例患者血清研究发现,QD655-SA、QD605-SA、QD565-SA结合生物素二抗检测可见与FITC-二抗检测ANA结果相同或类似的荧光模式,阳性结果符合率均为100%,平均抗体滴度均高于FITC-二抗标记检测结果(P0.01)。尤其对核仁型、核均质型与核点型ANA荧光模式检测效果优于FITC-二抗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QD655-SA、QD605-SA、QD565-SA与FITC-二抗标记ANA定性结果高度一致(Kappa=0.979),滴度均呈高度正相关(P均0.01)。结论 QDs-SA用于IIFA法检测ANA总体结果稳定、灵敏、可行,可获得较FITC-二抗检测更加敏感和稳定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血清稀释滴度对儿童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分析(ANA-IIF)结果的影响,探讨降低血清起始稀释度必要性。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10例健康儿童系列稀释度血清标本抗核抗体(ANA),并与特异性ANA线性免疫(ANA-LIA)结果相比较;同时分析一组ANA-IIF阴性的临床患儿标本ANA-LIA结果。结果健康组标本随着稀释度从1∶80、1∶40、1∶20逐步减低,ANA-IIF阳性检出率有所上升,分别为7.3%、9.1%、1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阳性分别为7.3%、15.5%、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0例健康体检儿童中8例标本检测出特异性ANA,阳性率为7.3%。8例IIF法稀释度1∶80阳性者中,特异性ANA阳性者2例;稀释度1∶40、1∶20新增的4例荧光ANA阳性标本中,有1例特异性ANA阳性。若视ANA-IIF(1∶80)或ANA-LIA任一阳性为ANA阳性,ANA阳性率从7.3%上升到12.7%。29例ANA-IIF(1∶80)为阴性的自身免疫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患儿临床标本中,特异性ANA-LIA检测出5例阳性(17.2%)。结论降低儿童血清起始滴度并不能明显提高ANA-IIF阳性检出率,反而增加了非特异的弱阳性,因此,临床实验室不需改变儿童ANA常规标本稀释滴度,联合特异性ANA-LIA的检测有利于ANA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和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抗核抗体(ANA)的异同.方法 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40例,同时采用IIFA法和CMIA法检测ANA.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者采用欧蒙印迹法复查抗核抗体谱.结果 IIFA法与CMIA法检测240例ANA阳性率分别为90.83%和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77.92%;在53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中,41例IIFA(+)CMIA(-)患者抗核抗体谱阳性率仅为14.63%;而12例IIFA(-)CMIA(+)患者抗核抗体谱阳性率高达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FA不同荧光核型中,"其他型" 在两种方法检测符合率方面低于颗粒型、胞浆型、均质型核型(P<0.05).结论 CMIA法检测总ANA的敏感度低于IIFA法,而CMIA法的特异度优于IIFA法,因此将IIFA法作为ANA的筛查方法,再结合CMIA法检测,可在获得荧光核型信息观察抗体滴度的同时,进一步对ANA进行定量.而且应用两种不同方法学原理的实验互相佐证,还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检测技术检测抗核抗体(A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2例,非SLE AID患者97例,非AID患者92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ANA。结果 ELISA法与IIFA法检测ANA在3组受试者中平均符合率为78.8%。ELISA法与IIFA法检测ANA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598,P0.05)。AID组及非AID组均存在ANA检测IIFA+LIA-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100为主。AID组及非AID组IIFA+LIA-者荧光模式均以核颗粒型为主,分别占67.44%和54.69%,2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核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FA-LIA+组中AID患者占73.3%,比例高于非AID组,AID组IIFA-LIA+患者以SSA/Ro60、SSA/Ro52、SSB/La为主要阳性自身抗体,而非AID组IIFA-LIA+患者以anti-Sm、SSA/Ro52、SSB/La、CenpB为主要阳性抗体。结论临床上诊断AID时应注重多指标多方法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5.
李琳芸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0):1217-1218,1220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 801例ANA检测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 (1)ANA阳性604例,总阳性率为33.5%,其中82.5%为女性患者.6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患者阳性率均高于男性(P<0.05),而以36~45岁组阳性率最高.(2)ANA荧光模型以细胞核型荧光(67.4%)最常见,以核颗粒型(43.7%)为主.(3)ANA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为47.8%.混合型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最高(57.8%),细胞浆型(12.7%)最低(P<0.01).抗核点型、抗核膜型、抗着丝点型及抗中心粒抗体阳性患者均未检出特异性抗体.(4)ANA阳性者66.2%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显著高于ANA阴性者(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ANA组73.6%诊断为AID,其次为细胞核型ANA组(70.2%),最低为细胞浆型ANA组(36.9%),后者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ANA阳性率最高.SLE、类风湿关节炎(RA)、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系统性硬皮病(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重叠组织病患者ANA阳性率与非AID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直性脊柱炎(AS)、成人斯蒂尔病(STILL)患者与非AI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RA、MCTD患者ANA模型均以核颗粒型为主.滴度达1∶3 200者89.1%诊断为AID,其次为滴度达1∶1 000者(72.2%)与滴度达1∶320者(44.7%),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ANA阳性率存在差异;ANA存在多种荧光模型,不同荧光模型ANA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存在差异,部分ANA阳性患者不能检测出特异性抗体;高滴度ANA对于AID诊断有重要意义,但ANA荧光模型对不同AID疾病的诊断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特点,探讨自身抗体在乙型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15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组)、3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AIH组)和10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肝特异性蛋白抗体(LSP)、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抗心肌抗体(AHRA)、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线粒体II型抗体(AMA-M2)、肝溶质抗原I型(LC-1)等自身抗体,并进行分析。结果 HBV组ANA、LKM-1、SAMA、AMA-M2、APCA阳性率分别是12.67%、0.67%、0.67%、0.67%、0.67%,而且阳性滴度都低于1∶320,阳性结果中89.47%滴度都处于1∶100,均低于AIH组,以高滴度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DNA阳性组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DNA阴性组(P0.05),ANA阳性组和阴性组肝功能有差异,ANA阳性组的AST、ALT明显高于ANA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但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比滴度较低;HBV引起的自身免疫紊乱尤其是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是造成机体免疫损的机制之一,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不同粒径量子点(QDs)标记抗体在抗核抗体(ANA)检测中的成像效果,评价其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Hep-2细胞为抗原片,分别以QD655和QD605标记第二抗体(二抗),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IFA)检测114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NA,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二抗为对照。单特异性ANA用免疫印迹法(IBT)确认。比较和评价各法应用效果。结果经对114例患者血清研究发现,两种QD标记二抗均可见与FITC标记二抗检测ANA结果相同或类似的荧光模式,但ANA滴度略显不同,对核颗粒型与胞浆颗粒型ANA测定灵敏度以QD655为最高,QD605次之,FITC标记二抗相对较弱。而对核均质型、核仁型与核着丝点型ANA测定灵敏度高低依次为FITC、QD655和QD605标记二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种QD与FITC标记物检测ANA滴度结果均呈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4、0.832(P均<0.01)。两种QD标记二抗对核颗粒型、胞浆颗粒型荧光模式与FITC标记二抗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均为100%;而核均质型与核仁型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为80.6%~84.4%。30例用FITC标记二抗检测ANA阴性血清中,两种QD标记二抗检测均见1例ANA阳性。两种QD与FITC标记物检测ANA总符合率均超过90.0%,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结论 QD655和QD605标记二抗用于ANA检测总体结果稳定、灵敏、可行;QDs粒径越大其标记二抗测定ANA灵敏度越高,但对某些低滴度免疫荧光核型(包括核均质型、核仁型与核着丝点型)ANA有漏检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本实验室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s)15项联合检测的结果,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患者ANA和ANAs,判断其ANA滴度、荧光模型和ANAs结果,并对ANA和ANAs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71例ANA阳性患者标本中,颗粒型161例,均质型110例,胞质型96例、核仁型37例、着丝点型28例,其他型合计39例;滴度为1∶100者196例,占41.61%(196/471),其中ANAs阳性53例,占27.04%(53/196);滴度为1∶320者123例,占26.11%(123/471),其中ANAs阳性67例,占54.47%(67/123);滴度为1∶1 000者152例,占32.27%(152/471),其中ANAs阳性132例,占86.84%(132/152);2 042例ANA阴性标本中45例ANAs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2%(45/2042);高滴度ANA患者血清中ANAs的阳性率高于低滴度(χ2=123.132,P0.05)。结论不同滴度的ANA与ANAs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以ANA进行过筛,阳性再做ANAs会漏检部分患者,建议IIF和IBT联合应用,防止风湿病的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等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对于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 905例AID患者ANA、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Nuc)抗体检测结果以及4 433名健康体检者的ANA核型、滴度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中位数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诊断效能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ANA核型以混合型及胞浆颗粒型为主,其他AID以均质型、核颗粒型、混合型为主;强直性脊柱炎(AS)、类风湿性关节炎(RA)、炎症性肌炎(IM)患者ANA滴度(中位数)≤1∶160,其余AID患者以高滴度(≥1∶320)为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ANA滴度与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r=0.394,P0.01);成人SLE组(898例)女性占比及ANA、抗ds-DNA抗体、抗Nuc抗体、抗尿嘧啶1低分子量核糖核蛋白(U1RN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小儿SLE组(103例,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AID组和健康体检组ANA滴度分别为1∶80、1∶160时,ANA的敏感性分别为97.1%、80.1%,特异性分别为38.7%、80.8%。结论不同AID患者ANA阳性率和滴度存在差异,通过某些特殊核型分析可为AID(如PBC/AIH)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SLE患者中ANA滴度与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建议将ANA 1∶80、1∶160分别作为健康体检筛查和AID诊断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阳性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20例HBV感染者、82名正常对照者的ANA。结果 120例HBV感染者中ANA阳性率为3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2%);HBV感染组的ANA以低滴度(1∶100)为主,占58.3%;ANA荧光模式以颗粒型(41.7%)最为常见。结论 HBV感染可诱导以低滴度为主的ANA,其在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中有一定的意义,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1.
常规工作中,对2份皮肤科送检的皮疹原因待查、梅毒抗体检测为阴性的血样用欧蒙公司间接免疫荧光试剂作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ANA为阳性,核型荧光染色模式为颗粒型,抗体滴度均≥1 000。经欧蒙公司免疫斑点试剂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确认,结果抗SSA和抗SSB抗体阳性。随后又发现2例这类患儿和1例抗U1-RNP/S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抗核抗体(ANA)特殊荧光模型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PBC患者血清及515例对照血清用欧蒙公司试剂检测ANA特殊荧光模型及其滴度并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62例PBC患者中49例有ANA的特殊荧光模型,阳性率为79.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83.7%的特殊荧光模型都为≥1 000的高滴度。特殊荧光模型混合模型的靶抗体检出率要高于单一特殊荧光模型。结论ANA的特殊荧光模型与PBC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中的混合模型(≥2种的特殊荧光模型)对于PBC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1 340例发热患者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探讨ANA筛查在发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该院2011~2014年1 340因发热就诊患者(发热组)及1 340例参与体检者(对照组)进行ANA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发热组及对照组ANA滴度大于或等于1∶100的阳性率分别为25.60%、11.19%,2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3、P0.05)。发热组与对照组滴度大于或等于1∶320的阳性率分别为12.01%、3.43%,2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4、P0.05)。各临床科室中,来自风湿免疫科的发热患者滴度大于或等于1∶100及1∶320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8.66%、17.84%。结论 ANA在发热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临床医生应重视对发热患者进行ANA筛查,有助于早期防御、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着丝点抗体(ACA)的肝功异常患者中出现的频率、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000例肝功异常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细胞骨架抗体等,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着丝点抗体及其它抗可提取的核抗原(antextractablen2uclearantigens,ENA)抗体。结果 (1)10000例肝功异常患者中,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结果显示抗核抗体阳性,着丝点型的患者为134例,占1.34%。其中滴度1∶100的占35.8%;滴度1∶320的占40.3%;滴度大于等于1∶1000的占23.9%。滴度大于等于1:320的患者再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着丝点抗体均为阳性。部分患者伴有其他核型的抗核抗体以及抗线粒体抗体等自身抗体。(2)134例ACA阳性患者,诊断为硬化型肝病的有83例,包括PBC、PBC和AIH重叠症、肝炎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硬化型。诊断为非硬化型肝病的有51例,包括病毒性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丙型肝炎等。抗着丝点抗体高滴度组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滴度组。(3)分析高滴度组(滴度大于等于1∶320)和低滴度组(滴度1∶100)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ACA高滴度组AST/ALT比值明显高于低滴度组,ALB和PA明显低于低滴度组,IgM的含量也高于低滴度组,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病患者中,抗着丝点抗体并不少见,高滴度的抗着丝点抗体更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中抗核仁抗体(ANoAs)出现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5506例肝病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等检测,通过镜下ANA的核型筛选出抗核仁抗体。结果 (1)5506例患者中抗核仁抗体阳性患者为264例(4.8%)。其中64.4%为1∶100(170例)、20.1%为1∶320(53例)、15.5%为≥1000(41例)。部分患者伴有其他自身抗体。(2)在264例抗核仁抗体阳性肝病患者中肝炎为155例、肝硬化为81例和肝癌为28例,病因包括甲、乙、丙型等病毒性感染、药物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等多种原因。抗核仁抗体以低滴度(1∶100)为主,以肝硬化患者的比例稍高(比例分别为:62.6%VS 70.4%VS 57.1%);而高滴度抗核仁抗体(≥1∶1000)中以在肝癌患者中较为常见(比例分别为:16.1%VS 11.1%VS25.0%)。(3)抗核仁抗体男性149例(56.4%),女性115例(43.6%)。以40-59岁患者比例较高。结论抗核仁抗体以40-59岁患者较多。在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中均可被检测到,以低滴度(1∶100)为主,肝硬化患者的比例稍高;而在高滴度(≥1∶1000)中,抗核仁抗体以在肝癌患者中较为常见。提示在慢性肝病进展过程中自身免疫的变化可能多集中在与细胞增殖,分裂有关的核仁成份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EUROPattern全自动免疫核型及滴度判读系统(EPA)判读抗核抗体(ANA)荧光片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HEp-2细胞及猴肝细胞为基质的生物薄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836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的血清ANA,并用EPA和人工判读方法平行判读荧光片,比较判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EPA判读ANA荧光片的阴/阳性结果与人工判读方法判读结果的整体符合率为96.29%(K=0.92,P0.05),以人工判读方法的判读结果为标准,EPA判读的敏感性为99.70%,特异性为94.02%,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2个组判读结果呈正相关(r=0.93,P0.05)。单一核型荧光模式的符合率为93.46%,复合核型荧光模式主核型的符合率为91.78%;单一核型荧光模式抗体滴度的符合率为90.95%,复合核型荧光模式主核型抗体滴度的符合率为94.03%。实验结果批间差异小,阴性质控变异系数为0.00%,弱阳性质控变异系数为2.44%,阳性质控变异系数为1.78%。结论 EPA判读ANA荧光片的结果在阴/阳性、荧光模式、抗体滴度方面都与人工判读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同时EPA判读相较于人工判读有自动、标准、节约人力资源等优势,对提高AID的实验诊断水平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出现的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核抗体(ANA)及其特征。方法对58例确诊的PBC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AMA、ANA,进一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条带法分别检测AMA和ANA的亚型抗体。结果58例PBC患者AMA抗体均为阳性,89.2%的患者AMA的滴度≥1∶320;AMA亚型M2、M4和M9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5.9%和24.1%。M2≥200 RU/L的患者丙氨酚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氨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 il)明显高于M2<200 RU/L的患者。M4阳性组ALT、AST明显高于M4阴性组。25.9%的患者出现了ANA,ANA的主要荧光模式为着丝点型11例、核膜型9例、核点型5例,集中出现在AMA高滴度以及M2≥200RU/L的患者。结论PBC患者一般均有高水平的AMA和M2,且滴度和病情相关。M4、M9在PBC有一定的检出率。多数PBC患者还伴有高滴度的ANA并有主要的荧光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CV抗体及HCV-RNA阳性患者血清297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LKM-1)和抗肝细胞浆Ⅰ型(LC-1)等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 297例丙型肝炎患者中,98例患者至少一项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2.9%,其中ANA检出率为32.9%,SMA检出率为1.3%,LKM-1检出率为3.0%,LC-1检出率为0.3%,抗体检测阳性率与作为阴性对照的HBV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检测中自身抗体以中、低浓度抗体为主,主要以ANA为主.抗体滴度≥1∶100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LT,AST,Tbil,GGT及IgG含量明显高于抗体滴度<1∶100患者,但ALP,IgA,IgM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V感染过程中可引发机体自身免疫紊乱产生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出现对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可造成一定的损伤.注重自身抗体及其浓度的检测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抗核抗体筛查试验与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筛查试验与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的相关性.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作为ANA筛查试验,用免疫印迹法(LIA)作为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对500份临床就诊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并根据IIF-ANA和LIA-ANAs检测结果分为4组(IIF-ANA~+/LIA-ANAs~+组、IIF-ANA~+/LiA-ANAs~-组、IIF-ANA~-/LIA-ANAs~+组、IIF-ANA~-/LIA-ANAs~-组).同时收集IIF-ANA~-/LIA.ANAs~+组标本,使用ELISA、双向免疫扩散法(DID)进行特异性抗体复查.结果 500份患者的标本中IIF-ANA~+/LIA-ANAs~+组为247份,IIF-ANA~+/LIA-ANAs~-组为86份,IIF-ANA~-/LIA-ANAs~-组为152份,IIF-ANA~-/LIA-ANAs~+组为15份.IIF-ANA~+/LIA-ANAs~+组中IIF-ANA滴度以≥1:1 280为主,占48.2%,1:80-1:160占23.9%,1:320-1:640占27.9%.在167例IIF.ANA~-患者中LIA-ANAs~+占9.0%(15/167),15份IIF-ANA~-/LIA-ANAs~+标本中:包括11份抗SSA抗体和抗R052抗体阳性,并与ELISA、DID法复查结果基本一致;抗组蛋白(Histone)、抗Scl-70、抗Jo-1、抗线粒体-M2(AMA-M2)抗体阳性各1份.LIA-ANAs与ELlSA、DID的阳性符合率为100%、69%.且IIF-ANA~-/LIA-ANAs~+组患者经临床资料分析明确诊断自身免疫病(AID)者为8例.86份为IIF.ANA~+/IJA.ANAs~-的标本,以1:80~1:160的滴度为主(50.0%),荧光模式以均质型(H)为主(36.1%),其与IIF-ANA~+/LIA-ANAs~+组比较[1:80~1:160的滴度占23.9%,荧光模式均质型(H)占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12.42,P均<0.05).结论 ANA临床检测中町先以筛查试验进行检测,若阳性,再进行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但足,对于临床疑似AID的患者,无论ANA初筛试验阴性与否,均需进行各种针对特异性抗体的确认试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确认试验不能完全替代ANA的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3项自身免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的表达情况及抗体滴度差异,探讨联合检测自身免疫抗体对AIH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3例AIH患者,7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75例健康体检者分3组进行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抗核抗体(ANA)和抗平滑肌抗体(ASMA)测定,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抗体(SLA/LP)测定,并对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IH组患者ANA,ASMA和SLA/LP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两组非AIH患者(P<0.05),阳性率分别为ANA(64.4%),ASMA(58.9%)和SLA/LP(27.4%);AIH组患者高滴度(≥1∶320)ANA检出率显著高于两组非AIH患者(P<0.05);3项自身免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AI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2%和97.3%.结论:联合检测3项自身免疫抗体及分析ANA抗体滴度,对AIH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