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0例ACI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组、穿支动脉疾病(PAD)组、心源性卒中(CS)组、其他病因(OE)组以及病因不明确(UE)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Hcy水平,评估患者入院NIHSS评分,分析ACI的危险因素.结果CS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血浆Hcy水平低于L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NIHSS评分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r=0.226,P=0.024);观察组吸烟史、高血压、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高血压、高TG、高hs-CRP、高Hcy为A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CI患者中,CS型患者NIHSS评分最高,LAA型患者血浆Hcy水平最高.有吸烟史、高血压和高TG、高hs-CRP、高Hcy水平均属于ACI的危险因素,且Hcy水平与ACI病情严重程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93-4694
取入院的ACI患者108例,均进行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根据有无CMB分为CMB组44例和无CMB组64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得出ACI合并CMB的危险因素。CMB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无CMB组,CMB组有高血压史、脑卒中史比例显著高于无CMB组;CMB组血清光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无CM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及Cys C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CMB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及Cys C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收录铁岭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根据MRI结果分为CMB组(n=80)和非CMB组(n=100)。分析比较入院当天和出院时血尿酸水平与CMB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CMB组患者尿酸水平(323.2±33.4)μmol/L,明显高于非CMB患者的(284.2±54.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重度亚组患者尿酸水平(229.1±32.5)μmol/L,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者的(217.5±30.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MB诊断价值可见,入院时尿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cut off为279.2,敏感度为84.3%,特异性为74.9%。出院时尿酸的AUC为0.759,cut off为266.3,敏感度为77.8%,特异性为77.2%。入院时尿酸(r=0.719,P0.05)和出院时尿酸(r=0.689,P0.05)水平与CMB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CMB密切相关,是诊断CMB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5.
饶瑜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4):5542-554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住院部收治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对照组(无脑微出血)38例,研究组(脑微出血)45例,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尿酸水平、血脂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微出血发生率约为54.2%;两组患者在LDL以及HDL水平的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血清UA水平的比较上t分别为3.6379、2.6453、2.33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率较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尿酸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检测标志,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观察两组血脂水平、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MB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CMBs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脂蛋白水平高于非CMBs组,而高密低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CMB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s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非CMBs组高,凝血酶原时间较非CMBs组短(P<0.05),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别;有高血压史、有颈动脉斑块、高三酰甘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合并糖尿病史的患者CMBs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合并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患者脑微量出血的发生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微量出血(CMB)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6个月内脑梗死患者,详细记录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资料盲法对CMB、腔隙性梗死及脑白质病变(WML)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了636例患者。250例(39.3%)存在CMB。≤50岁、50~65岁及>65岁组CMB发生率依次为27.2%、38.1%和47.6%(P<0.05)。腔隙性梗死数目越多,CMB发生率越高(P<0.05)。在无WML、轻度、中度和重度WML患者中CMB的发生率依次为21.9%、33.8%、46.9%和63.1%,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1.523,95%CI 1.019~2.276)、WML程度(OR=1.535,95%CI 1.258~1.874)和腔隙性梗死程度(OR=1.517,95%CI 1.087~2.118)是发生CM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中CMB发生率较高。年龄越大、腔隙性梗死和WML程度越严重,CMB的发生率越高。高血压病史、WML和腔隙性梗死程度是脑梗死患者发生CMB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MBs)时,发生症状性脑出血(sICH)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6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3例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头部核磁共振常规序列扫描和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根据S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CMBs组(n=27)与CMBs组(n=56).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危险评分(CHA2DS2-VASc)、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S)等临床资料.记录CMBs的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发生CMBs的部位以及抗凝药的种类、剂量、服用时间等,主要终点事件为口服抗凝药90 d内发生sICH,分析CMBs患者口服抗凝剂治疗的安全性.记录本研究纳入患者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6.9%(14/83).其中,小出血10例(12.1%),包括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痰中带血、便潜血、轻微眼底出血;临床相关非大出血2例(2.4%),包括便血、严重眼底出血;大出血2例(2.4%),为脑出血.2例患者分别于口服抗凝药物后第64天和第82天发生sICH.2例患者的出血部位均与原梗塞部位无关,但出血部位既往均存在CMBs病灶.CMBs组有高血压病病史患者比例高于无CM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是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AIS合并CMBs患者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48,95%可信区间0.150~1.344,P=0.032).结论 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AIS患者有较高的CMBs的发生率,高血压病史与CMBs的发生相关.当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AIS患者合并CMBs时,NIHSS评分是sI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应用NIHSS的准确性。方法: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的编码,筛选出2017-01-01—12-31期间经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内容主要为院前和院内的NIHSS评分在卒中急性期的一致性程度。结果:共有77例急性卒中患者,其中男43例,女34例;年龄35~87岁,平均(69±14)岁。院前与院内评分的平均数值差异为0.6分,符合范围为-4.2~5.4分。院前院内的评分者间一致性(K)为0.84(二次加权)。在现场对患者初步评估到完成NIHSS评分的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6(4,11)min。NIHSS评分的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2,6)min。从症状发作到院前NIHSS评分的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6(15,59)min。院前和院内NIHSS评分之间的时间间隔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0(32,48)min。结论:院前院内NIHSS评分一致性较好,院前急救医师可以独立使用NIHSS作为院前量化急性卒中神经症状的可靠临床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CMBs)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病灶患者467例,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吸烟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尿酸(UA)、Hcy、纤维蛋白原含量(Fg)、糖化血红蛋白(HbA1)指标。结果:其中LAA型男性、吸烟史、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较多(P<0.05);PAD型糖尿病患者较多,NIHSS评分较低(P<0.05)。LAA型UA水平最高,CS型hsCRP、HCY、D-二聚体水平较高,PAD型FPG、Fg水平较高,OE型HbA1水平最高(P<0.05)。男性、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血脂异常、UA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患者LAA型独立危险因素(P<0.05)。D-二聚体、hsCRP、HCY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患者CS型独立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Fg、FPG、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患者PAD型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的CISS分型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比重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依据是否发生END分为非END组和END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7例(17.1%)出现END(END组),131例(82.9%)症状稳定(非END组)。尿比重>1.010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尤其尿比重>1.015在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8),入院NIHSS评分≥12分患者比例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比重>1.010、尿比重>1.015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有良好的相关性(P=0.047,P=0.026)。结论:尿比重>1.010可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与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2例PCI患者(PCI组)和58例非PCI患者(非PCI组)入院第2、4、8天血清HCY、FI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CI组HCY、NSE水平在第4、8天高于非PCI组(P0.05);PCI组的FIB水平升高在第2、4天与非P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FIB、HCY水平与PCI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中FIB、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4例为梗死组,健康体检者17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U-Alb、血清UA、Cr、BUN水平,应用NIHSS量表对梗死组进行评估。结果:梗死组U-Alb、血清UA、CR、BU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病情轻重与U-Alb、血清UA、Cr、BUN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U-Alb、血清UA、Cr、BUN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328例脑梗死患按有无医院感染分为2组,比较意识障碍、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年龄、预防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合并意识障碍、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大于非合并以上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要采用多种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不同年龄组间的病因、危险因素的差异性.方法:128 例青年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少年组(31例)及青壮年组(97例),分析其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8 例脑梗死患者中,113 例有病因可循,其中青少年组其他病因型最多,而青壮年组分布较分散(P<0.05).主要危险因素有男性、吸烟、原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患者血尿酸(BUA)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50人(A组),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两亚组;同时根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再分为两亚组。以非脑梗死病人50人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其BUA、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①A组年龄、TC、TG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BUA[(346.56±99.16)μmol/L]明显高于B组[(324.71±69.20)μmol/L3(P〈0.05);②有高血压病史亚组和有糖尿病史亚组BuA,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A组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④BuA水平在〈300μmol/L和300-399μmol/L两水平段时,A组与B组中患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而BUA在400-500μmol/L和〉500μmol/L两水平段时,A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UA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及其与改良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死组;按照2007年韩国改良TOAST病因分型分为5种不同的亚型,即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AT)48例(40.0%)、小动脉疾病型(SAD)36例(30.0%)、心源性栓塞型(CE)14例(11.7%)、其他原因卒中型(SOD)2例(1.6%)、不明原因卒中型(SUD)20例(16.7%)。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浆Hcy水平,分析改良TOAST各亚型与Hcy水平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改良TOAST各亚型中SOD因例数少未作分析,其他各型中AT、SAD、CE、SUD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T组Hcy水平与SA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组高于SUD组与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与高Hcy血症有关,各亚型的血浆Hcy水平均增高并随TOAST亚型的不同而变化,AT、SAD亚型水平最高,提示高Hcy血症可能通过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脑梗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临床特征,并分析A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依照TOAST分型标准,选择发病7 d内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60例,统一给予拜阿司匹林(200 mg,1次/日)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7 d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AR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水平,分析AR的危险因素。结果:TEG检测结果显示,AR者42例(26.3%),AS者118例;2组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分别为(42.6±18.9)%和(76.3±15.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R组吸烟、饮酒、糖尿病史患者比例及血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A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吸烟及高Hcy是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存在AR,糖尿病史、吸烟史及高Hcy水平是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86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3例,两组均要求患者服用脑梗死药物和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入选后对两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比较,研究组得分80分,比对照组高,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中青年脑梗死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的护理干预,明显降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率和经济费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