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特点.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D)以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Ⅱ-CV)对52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结果:患者组在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以及总的功能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患者组的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支持系统不良,应针对其家庭特点开展家庭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后出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和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理想亲密度评分与社交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25,P0.05);实际适应性及实际亲密度评分分别与活动能力缺乏量表、依赖量表、社交量表评分及MRSS总评分呈负相关(r=-0.198,-0.078,-0.372,-0.225,P0.01;r=-0.092,-0.043,-0.204,-0.105,P0.01);不满意亲密度评分与依赖量表、活动能力缺乏量表评分及MRSS总评分呈正相关(r=-0.531,-0.401,-0.395,P0.05或0.01);不满意适应性评分与依赖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02,P0.01)。结论临床中应加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干预,有意识地引导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高,以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对其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 2018 年 7—12 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住院部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6 例首 发及88 例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家庭功能评定(FAD)量表(包括沟通、角色、问 题解决、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功能)、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 Ⅱ -CV,包括亲密 度和适应性)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包括心理社会、动机和精力、症状和不良反应) 进行调查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两组家庭功能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并 探讨其差异。结果 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家庭沟通和亲密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 别为2.45、-2.14,均P < 0.05)。复发患者的SQLS 总分与FAD 和FACES 各维度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均 P< 0.05),而在首发患者中,只有沟通(r=0.32, P< 0.05)和一般功能(r=0.32, P< 0.05)与动机和精力相 关。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沟通(β=0.32,P=0.03)是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而一般功能(β=0.29, P=0.02)和家庭角色(β=0.24,P=0.04)是复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家庭沟通不良的首发精 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较低,而对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角色和家庭一般功能较差者其生活质 量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方法入组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和健康对照52人.采用美国Nicolet Viking Quste诱发电位仪记录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采用动物命名测验、范畴流畅性测验、数字划消测验、连线测验(TMT-A、TMT-B)、Stroop测验(单词、颜色、色词干扰测验)、木块图测验、WMS-Ⅲ空间广度测验评估认知功能.结果患者组各项认知功能测验成绩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22.990,P<0.01),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9.699,P<0.01).患者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与数字划消测验及TMT-A呈正相关(r=0.481,P<0.01;r=0.245,P<0.05).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与数字划消测验呈负相关(r=-0.338,P<0.01).结论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虽处于稳定期,但仍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电生理指标,并与患者的认知量表评估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家庭干预组(干预组,45例)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对照组,45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家庭功能量表(FA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估患者家庭状况和精神症状。结果:随访结束后,干预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及家庭功能改善明显(P<0.01);干预组FACESⅡ-CV中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6.7±12.2)分、(57.7±10.4)分、(68.4±10.6)分、(55.8±9.7)分,P均<0.01],干预组FAD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BPRS、SAPS及SANS评分均较入组时有明显下降(P均<0.01),随访期干预组BPRS和SA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9.6±10.7)分、(21.8±12.5)分、(16.7±6.4)分、(18.8±7.2)分,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精神症状预后与基线期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基线期家庭功能及发病年龄呈负相关(t=2.65,-2.49,-2.79,P均<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可增加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高家庭功能,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以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述情障碍。方法分别纳入以氯氮平、氯丙嗪维持治疗且病情稳定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24例,以及男性正常对照24名。采用数字划消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连线测验A和B、动物命名测验、Stroop色—词测验、韦氏智力测验中国版木块图、空间广度测验等神经心理测验评估三组被试的认知功能,并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he twenty-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评估被试述情障碍。结果两患者组所有神经心理测验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2),两患者组TAS-2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患者组之间认知功能及述情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氯氮平组注意功能与TAS总分(β=-0.20,P=0.02)相关联,执行功能与TAS情感辨别能力因子(β=-0.26,P=0.03)相关联,空间功能与TAS情感描述能力因子(β=-0.24,P0.01)相关联;氯丙嗪组注意功能与TAS情感描述能力因子(β=-1.24,P0.01)相关联,执行功能与TAS情感描述能力因子(β=-0.33,P=0.02)相关联。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维持治疗期仍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及述情障碍,且认知损害与述情障碍间具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未治疗精神病期(duration of unmediacted psychsis,DUP)和家庭功能等因素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内复发的影响.方法 调查经临床治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DUP及其家庭功能,同时随访患者在接受治疗1年间的复发时间及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使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评定患者的家庭功能情况,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表(BPR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根据患者1年内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进行比较.结果 (1)共入组95例患者,其中87例完成1年随访,有34例在1年中复发.复发组的DUP明显长于未复发组(4.59±3.79)月 vs (3.12±1.78)月,t=2.121,P=0.04;(2)复发组患者随访1年末PANSS阴性量表分与DUP有相关性(r=0.483,P=0.004);(3)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比较,APGAR总分、适应度、亲密度分均有显著差异(APGAR总分:(5.91±1.62) vs (7.13±1.47),t=-3.631,P=0.000;适应度:(1.53± 0.51) vs (1.71±0.34),t=-2.752,P=0.008;亲密度:(1.09±0.29) vs (1.25±0.43),t=-2.028,P=0.046.结论 长DUP和低家庭功能水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内的复发可能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URS)认知功能状况。方法:采用认知系列量表测验、2-back测验、Go/No-go测验评估及比较80例URS者(URS组)、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SZ组)及80名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组)的认知功能。结果:各组间认知系列量表测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back测试和Go/No-go测试反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135,P0.001;F=101.657,P0.001);与HC组相比,URS组及SZ组2-back测验及Go/No-go测验反应时显著延长;SZ组词汇流畅性得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URS组相比,SZ组2-back测验及Go/No-go测验反应时显著延长(P均0.01)。结论:URS者存在认知功能损伤,但损伤程度低于SZ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可能是URS特征性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数字划消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连线测验(TMT)-A及-B、动物命名测验、Stroop色-词测验、韦氏智力测验中国版木块图及空间广度测验检测48例病情稳定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2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认知功能;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分析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结果:患者组各项认知功能测验成绩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数字划消、TMT-A及-B得分与社会功能各因子负相关(r=-0.331~-0.582;P均0.05),其他各项认知功能测验与社会功能各因子正相关(r=0.134~0.633;P均0.05)。结论: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并与社会功能损害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采用数字划消测验、空间广度测验评定57例男性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57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认知功能。结果:患者组在数字划消测验的完成时间、漏划个数以及空间广度测验的总分、顺行得分、逆行得分上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t=8.21,t=3.47,t=4.72,t=2.36,t=5.88;P〈0.05或P〈0.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病程、服药时间与数字划消测验的完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r=0.30,P〈0.05)。结论: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受损,且与患者的病程和服药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社区治疗及家庭心理治疗的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98例上海市普陀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由专职精神科医师和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工作者对干预组组织社区治疗并进行定期综合心理教育式家庭干预,对照组仅为上门随访.于入组前及第3年末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评定精神症状、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定康复状态、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患者认知功能水平.随访3年.结果 观察前后干预组在PANSS总分[(47.43±12.62)与( 42.38±11.40),t=8.89,P=0.001]、MRSS总分[(48.60±2.99)与( 40.46±3.47), t=7.696,P=0.002]、 MMSE[(19.54±2.99) 与( 23.68±1.42), t=3.684,P=0.005]、WCST总测验数[(87.76±20.54) 与( 80.08±21.33 ), t=3.431,P=0.003]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社区治疗及家庭心理治疗的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功能具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对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研究组)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31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2-back测验、Go/No.go测验、Stroop测验、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数字符号、连线测验分量表等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研究组在2-back测验反应时(t=7.749)和错误数(t=2.432)、Go/No·go测验反应时(t=4.147)以及数字符号测试(t=-2.248)成绩上均差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多发病家系组在2-back测验反应时(t=3.233)、Go/No-go测验反应时(t=2.981)以及数字符号测试(t=2.041)成绩上均差于单发病家系组(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形态学改变及其与精神病理学症状的关系. 方法:对68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患者组)与17名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作为评价工具进行认知功能测评,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患者组与对照组均进行磁共振扫描. 结果: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评分平均(18.19 ±7.29)分高于阳性症状(13.12±5.44)分.MCCB认知功能评估中,研究组在符号编码、言语流畅、持续操作、言语记忆、迷宫、情绪管理及总测验成绩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 ~5.99,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与MCCB中符号编码、言语流畅、持续操作、言语记忆、情绪管理及总测验成绩等呈显著负相关(r=-0.25~-0.42,P<0.05或P<0.01).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VBM)分析显示,研究组的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左额内侧回、右侧楔叶、左侧颞中回的灰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Z=3.16 ~4.08,P<0.05或P<0.01). 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症状越重,认知损害越明显;阴性症状持续与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左侧额叶灰质密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社区康复治疗与住院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和希望水平的影响,为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3月-7月在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随机抽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住院组)60例,在杨浦区的12家社区"阳光心园"纳入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组)60例。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Herth希望量表(HHS)评定两组患者的家庭功能和希望水平。结果 FACESⅡ-CV中,社区组"实际适应性"因子评分高于住院组[(45.51±7.27)分vs.(41.68±8.98)分,t=2.358,P=0.021];HHS中,社区组"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因子评分高于住院组[(12.39±1.51)分vs.(11.70±1.79)分,t=2.095,P=0.039];总体希望水平与家庭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性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与住院康复治疗相比,基于社区和家庭的康复治疗服务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和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兰他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随机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单用利培酮治疗组(单用药组,入组40例,完成30例)和利培酮合并加兰他敏治疗组(合用药组,入组40例,完成34例),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测验、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和范畴流利测验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PAN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t=4.43~10.84,P均<0.01);两组间比较,单用药组PANSS评分阳性症状分量表的减分率高于合用药组(P=0.03)。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单用药组Stroop色词测验中第3项色词测验治疗后的成绩显著好于治疗前(t=-3.47,P=0.00),但合用药组并未显示出这种差异(t=-1.32,P=0.20);其他各项认知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改善均不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未发现利培酮合并加兰他敏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未治期(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对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首发且DUP≤2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3例和正常对照93名。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病理症状,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评定所有被试认知功能,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 scale,GAF)评定所有被试社会功能。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在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范围流畅性测验、Stroop色词测验、持续操作测验、空间广度、霍普金斯言语记忆测验-修订版(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revised,HVLT-R)、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rief-visuospatial memory test-revised,BVMT-R)和迷宫测验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神分裂症组的GAF得分和PSP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DUP与HVLT-R2(r=-0.265,P=0.010)和BVMT-R3(r=-0.328,P=0.001)分别呈负相关,DUP与GAF(r=-0.292,P=0.005)和PSP(r=-0.397,P0.001)得分分别呈负相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社会功能和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且DUP越长,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GDNF)和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它们之间关系。方法:入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7例和正常对照39名。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GDNF蛋白水平,采用数字划消测验、连线测验(TMT)、WMS-III空间广度测验(WMS-III SST)、定步调连续加法任务测验(PASAT)、Stroop测验、木块图评估神经认知功能。结果: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2,P0.01),患者组血清GDN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3,P0.05)。患者组数字划消测验、TMT-A、TMT-B、Stroop测验、木块图、WMS-III SST逆行分、PASAT成绩均差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与PANSS阳性症状分、数字划消测验中的错误个数呈负相关(分别为r=-0.295,P=0.026;r=-0.262,P=0.049),血清GDNF水平与Stroop色词干扰测验分呈正相关(r=0.263,P=0.048)。结论:慢性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仍存在广泛的神经认知损害。BDNF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素质性标记,可能参与了患者的注意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体积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33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8名性别、年龄、右利手、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测评,包括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词语流畅性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简易视觉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Stroop色词测验(ST-1、ST-2、ST-3)及迷宫测验和结构磁共振扫描(s MRI);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VBM))分析比较两组脑灰质体积。结果:患者组除连线测验成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外(t=2.08,P0.05),符号编码(t=-4.36)、HVLT-R(t=-3.74)、BVMT-R(t=-4.83)、ST-1、ST-2、ST-3(t=-3.08,t=-3.85,t=-3.62)及迷宫测验(t=-3.14)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01)。患者组右侧颞上回及右侧颞中回脑灰质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t=-3.868,t=3.964;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符号编码(r=0.373,P=0.032)及迷宫测验评分(r=0.356,P=0.042)与右侧颞中回脑灰质体积正相关。结论: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脑灰质体积异常;这可能与认知功能广泛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听觉事件诱发电位(P300)、神经心理认知测验检测患者与18名正常对照者的认知功能,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袁(CGI-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AS)、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和静坐不能量表(BARS)评定既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研究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潜伏期N1,P2,N2较对照组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发现波幅的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颜色连线2时间较对照组长,范畴流利和Stroop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受教育程度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认知,故以受教育年限为控制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与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无相关性(P>0.05),与锥体外系和社会功能也无相关性(P>0.05).神经认知心理测试与PANSS、CGI-S无相关性.神经认知心理测试与PANSS、CGI-S无相关性.PSP和颜色连线测验2、WCST总错误数呈负相关,PSP和范畴流利测验、WCST总正确数及分类个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症状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连续入组的方式,在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入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稳定期患者116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别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采用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PSP、工作/学习、婚姻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NSS阴性症状与PSP评分呈负相关(B=-0.323,P=0.004),加工速度、言语学习与记忆、社会认知与PSP评分呈正相关(B=0.270,0.243,0.141,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性症状是工作/学习、婚姻的危险因素(OR=0.863,0.891,P均0.05),加工速度是其保护因素(OR=1.125,1.060,P0.05或0.01)。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可能与阴性症状、加工速度、言语学习与记忆、社会认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