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不同病理进程脓毒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12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的严重程度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组47例,严重脓毒症组39例,脓毒症休克组34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入院后第1至7天血清PCT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PCT水平呈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三组间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时间点脓毒症休克组血清PCT水平均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高于脓毒症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入院天数的增加,三组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存活组从入院第3天起PC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入院天数的增加,存活组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死亡组脓毒症患者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82(miR-182)、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0例为脓毒症组,脓毒症组患者又根据28d时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6例,存活组94例。另选取非脓毒症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120例为SIRS组及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受试者miR-18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SP-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RS组、脓毒症组血清miR-182、SP-D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RS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miR-182、SP-D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miR-182、SP-D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血清miR-182、SP-D、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miR-182低表达组的28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miR-182高表达组,SP-D低表达组的28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SP-D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82、SP-D、APACHEⅡ评分、PCT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182、SP-D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炎患者170例,根据患者合并脓毒症的情况分为非脓毒症组(63例),轻度脓毒症组(75例),严重脓毒症组(18例),脓毒症休克组(14例),并根据患者14d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143例)和死亡组(27例)。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的PCT、hs-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结果 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在非脓毒症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间呈逐渐递增的趋势,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在非脓毒症组中的水平明显低于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及APACHE-Ⅱ评分在存活组中的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PCT水平升高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PCT、hs-CRP检测可用于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其中血清PCT水平升高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急诊脓毒症患者28d病死预测中,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的预测价值。方法运用回顾分析研究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急诊科接诊的脓毒症患者164例,分为脓毒症组(n=82)、重脓毒症组(n=55)、感染休克组(n=27),选择6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治疗前检测各组的PCT、D-二聚体水平。根据进入研究28d后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各组PCT、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独立预测因子,并以生存曲线评价预测价值。结果 164例脓毒症患者PCT、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性休克组PCT、D-二聚体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PCT、D-二聚体高于脓毒症组(P0.05)。对患者28d预后情况了解显示,164例脓毒症患者共61例死亡,死亡组患者PCT、D-二聚体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与PCT、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PCT、D-二聚体不同情况对脓毒症预后的影响,生存组与死亡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7 5,P2=0.001 7)。结论在脓毒症28d预后预测中,PCT、D-二聚体均属于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4、N-末端B型钠利尿肽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脓毒症感染患者95例纳入脓毒症组(根据疾病结局分为存活组63例,死亡组3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4,采用Advia Centaur CP全自动发光免疫测定NT-proBNP,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测定PCT,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脓毒症组IL-4、NT-proBNP、P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比生存组的NTproBNP、PCT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的IL-4水平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IL-4、NT-proBNP、PCT有助于早期脓毒症的鉴别,同时可评判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06例烧伤早期患者病例资料,将其中伴发脓毒症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A组,剩余未伴发脓毒症的145例患者作为研究B组,另选取76例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进行对比,并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因子水平差异,对比研究A组不同预后亚组间血清因子水平。结果 3组对象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3个亚组间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2个亚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中水平异常升高,且病情越严重,升高幅度越显著,对预后也有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判断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本院ICU病房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1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诊断为脓毒症的第1、3、5、7天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PCT水平的动态监测,并同时检测CRP、WBC和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 111例患者中存活92例(存活组).死亡19例(死亡组).死亡组血清PCT水平第3、5、7天分别是(16.2±5.2)、(14.3±3.6)、(13.9±2.7) 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9.4±2.3)、(3.8±1.2)、(2.2±0.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死亡组的CRP、WBC、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并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存活组上述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 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与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相关,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判断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13-4014
探究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00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普通肺炎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CRP和PCT水平,观察研究组患儿入院第1、7d CRP和PCT水平以及转归情况下CRP和PCT水平。结果对照组CRP和PCT水平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d 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入院第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CRP和PCT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和PCT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可将其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清microRNA-25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RT-PCR)检测血清microRNA-25表达量。记录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和相关指标(WBC、CRP、PCT、D-D、Lac、Cys-C、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筛选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①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间、存活组和死亡组间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PCT、D-D、Lac、Cys-C、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升高(P0.05);③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清microRNA-25表达量低于脓毒症组(P0.05);④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PCT、D-D、Lac、Cys-C、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microRNA-25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PCT、D-D、Lac、Cys-C、microRNA-25、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危险因素,且Lac、Cys-C、microRNA-25、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microRNA-25可作为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Lac、Cys-C、microRNA-25、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淋巴细胞亚群对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存活组和死亡组各50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其IL-6、PCT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的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 d、28 d的IL-6水平差异明显(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治疗后24 h、7 d、28 d的PCT水平差异明显(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在治疗前的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不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上与对照组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动态检测IL-6、PCT及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与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8 d后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21例)和存活组(79例)。比较病死组和存活组患者不同时间(入院时、治疗3 d后、治疗7 d后)血清ESM-1、PCT水平,以及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析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入院28 d后病死的影响因素及治疗3、7 d后血清ESM-1、PCT水平,血清ESM-1、PCT水平联合检测对入院28 d后病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死组患者治疗3、7 d后血清ESM-1、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脓毒症患者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重度脓毒症患者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IL-6、IL-10对脓毒症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IL-6、IL-10对脓毒症预后意义.方法:2008年12月~2009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疗中心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病例50例,根据28天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于入院后次日、第4日动态观察血清PCT、CRP变化,并记录当日APACHE II评分.并于当日留取脓毒症患者血清,-20℃低温保存,集中测定IL-6、IL-10.结果:死亡组的血清PCT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CRP、IL-6、IL-10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PCT、IL-6与APACHE Ⅱ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511,P=0.000;r=0.338,P=0.016);生存组的血清PCT逐渐降至正常(P<0.05),而死亡组PCT水平无明显下降趋势.在预测脓毒症结局方面血清PC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血清PCT是判断脓毒症预后的一个较好指标,可以反映脓毒症严重程度,其预测价值高于CRP、IL-6、IL-10,动态观察PCT变化可以提高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探讨其在脓毒症中的意义.方法47例脓毒症患者(进一步分为非严重脓毒症组25例及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组22例),一般感染组患者18例及健康组人群17例,分别测定各组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入院12h、入院24h、入院72h的血清NT-proBNP水平.并同时动态观察相同时间点各组的血清PCT、CRP水平,及测定入院时、入院1周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评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一般感染组及健康组(P<0.01);血清NT-proBNP水平与血清PCT、血清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组患者较非严重脓毒症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患者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1);logistic分析及ROC曲线分析发现入院72h血清NT-proBNP对诊断脓毒症28d死亡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意义.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判断,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临床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SIRS患者72例,于患者入ICU 1、3、5d分别测定外周静脉血PCT、CRP及WBC.按有无感染灶分为脓毒症组(49例)和非脓毒症组(23例),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动态变化的差异,将有差异的指标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SOFA)进行相关性分析;随访28d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53例),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动态变化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相关指标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效能,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组入ICU 1、3、5dPCT(μg/L)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1 d:2.5±0.3比0.9±0.2,3 d:1.9±0.3比0.6±0.2,5 d:0.9±0.1比0.5±0.1,均P<0.05),而CRP及WBC与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随治疗时间延长 PCT逐渐降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非脓毒症组PCT水平与治疗时间无关;PCT与SOFA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r=0.979,P<0.05).死亡组患者入ICU 1、3、5 dPCT( μg/L)、CRP(mg/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CT 1 d:2.0±0.8比0.8±0.3,3 d:2.2±0.7比0.6±0.3,5 d:2.4±1.0比0.4±0.1;CRP 1 d:422±45比411±44,3 d:418±39比403±52,5 d:392±38比382±46,均P<0.05),而WBC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随治疗时间延长PCT显著下降,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死亡组与治疗时间无关,PCT持续在较高水平;而CRP、WBC随时间变化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CT和CRP预测患者28d生存的AUC分别为0.824和0.720(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2.23 μg/L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1.773,95%可信区间(95%CI)为(1.033,3.214),P=0.015].结论 SIRS患者血清PCT有助于早期鉴别脓毒症与非脓毒症,动态监测PCT可预警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可能是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血乳酸(LAC)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ICU确诊为脓毒血症的112例病例进行分析。根据28d生存率分为A组:好转组(病情治愈或病情好转,转出ICU至普通病房),有88例;B组:恶化组(死亡及病情明显恶化),有24例。记录相关资料并收集入科时血清PCT、PLT、LAC水平。结果 A、B两组入科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间比较,B组PCT、LAC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LT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预后好转患者的血清PCT、LAC水平明显低于预后恶化患者,脓毒血症预后好转患者的血清PTL水平明显高于预后恶化患者,血清PCT、PLT、LAC可作为评估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检测对脓毒症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脓毒症分级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观察所有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不同转归结果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的变化。结果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随着病情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血清PCT、CRP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4、0.217,P均0.05)。83例患者治疗后所有患者死亡20例,病死率为24.09%,其中存活组血清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PLT显著高于死亡组,而血小板相关参数MPV、PDW及P-LCR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的检测可有效的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患者预后与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有着密切关系,对病情的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PCT、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及预测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动态监测血浆前降钙素(PCT)对烧伤并发脓毒症患者预测的价值.方法 将72例烧伤患者按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两组;选择同期烧伤科收治的32例烧伤二期行瘢痕松解或改型的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后2、4、6、8、10、16、20 d,对照组于人院后2d收集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ILMA)测定血浆PCT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未并发脓毒症的烧伤患者血浆PCT水平较对照组轻度升高,CRP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脓毒症烧伤患者PCT、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脓毒症组血浆PCT较非脓毒症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以PCT 2.2μg/L、CRP 250 mg/L作为预测感染的临界值,结果 PCT的敏感性98%、特异性94%、阳性预测值88%,均明显高于CRP(85%、82%、68%).而且脓毒症组患者的住院时间(d)较非脓毒症组明显延长(44.2±5.0比26.8±4.0,P<0.05).结论 血浆PCT是预测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敏感指标,进行常规PCT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创伤后感染并发症,并能预测创伤患者的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ET)检测在危重症患者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该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疑似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有104例纳入此项研究。其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1例(SIRS组),脓毒症30例(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24例(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19例(脓毒症休克组)。以脓毒症患者出院作为观察预后,共存活57例(存活组),死亡16例(死亡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PCT、ET水平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的效能。结果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PCT水平、APACHE-Ⅱ评分、ET水平均明显高于SIRS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随着感染程度的严重而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PCT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87.5%。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在死亡组水平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T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CT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要显著高于APACHE-Ⅱ评分的0.76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APACHE-Ⅱ评分和ET,PCT检测更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和治疗脓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19.
降钙素原和乳酸测定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监测急诊ICU老年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乳酸水平等指标以评价PCT和乳酸水平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82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分别检测入住ICU后24 h内的降钙素原、乳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从患者入住急诊ICU作为研究起点,患者出院或死亡作为研究的终点;其中死亡30例,存活52例。结果死亡组的PCT浓度、动脉血乳酸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而C-反应蛋白浓度在生存组和死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血乳酸的水平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判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50-751
观察脓毒症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R1)、活化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将60例脓毒症患儿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严重脓毒症组各30例,分别于入院第1、3、7d检测血清IL-IR1、APC、PCT水平;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血清,检测IL-IR1、APC、PCT水平。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R1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1、3d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血清IL-1R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d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血清IL-1R1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P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1、3、7d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APC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1、3、7天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APC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儿血清PCT、APC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分别呈正、负相关,可作为脓毒症诊断生物标志物,脓毒症组IL-1R1与病情严重程度不呈相关性,可能不适合作为脓毒症诊断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