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IS患者98例,分别进行CTA、MRI和DSA检查,根据DSA结果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37例和无侧支循环组61例,比较两组CTA和MRI检查结果,分析CTA和MRI对AIS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检查结果显示98例AIS患者中无侧支循环60例,一级侧支形成21例,二级侧支形成17例,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A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灵敏度为88.52%,特异度为83.78%,准确率为86.73%,一致性Kappa值为0.719; MRI检查显示两组患侧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均高于健侧,脑血流量(CBF)均低于健侧,且有侧支循环组MTT和TTP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 MTT、TTP、CBF及三者联合诊断AIS患者侧支循环良好的AUC为0.707、0.813、0.735和0.892,灵敏度分别为77.05%、73.77%、72.13%和83.61%,特异度分别为59.46%、78.38%、75.68%和86.49%; CTA和MRI联合诊断AIS患者侧支循环的灵敏度为93.44%,特异度为75.68%,准确率为86.73%,与DSA检查一致性Kappa值为0.710。结论 CTA和MRI用于AIS患者侧支循环诊断均具有较高价值,联合诊断有利于提升灵敏度,为合理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中侧枝血管与急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内接受头颅MRI平扫和MRA检查。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mRS0~2为预后良好组,mRS3~6为预后不良组。统计学方法分析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之间侧裂及软脑膜的侧枝血管的差异。结果共55例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纳入分析(侧裂侧枝血管不丰富者52例,软脑膜侧枝血管不丰富者45例)。侧裂血管和软脑膜血管不丰富的患者,预后良好组的入院NIHSS评分(10.06±4.65 vs 14.25±4.91;P=0.006)、术前梗死体积(13.61±10.99 vs 59.80±92.74;P=0.006)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软脑膜的侧枝循环是预测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94,95%CI=1.025~1.168,P=0.007;OR=9.542,95%CI=1.812~50.245,P=0.008)。预后良好组的梗死增长体积(术前vs术后:14.15±10.73 vs 21.39±17.41)小于预后不良组(术前vs术后:16.88±16.64 vs 57.27±56.67),然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梗死体积对预测卒中预后无显著意义(OR=1.094,95%CI=1.025~1.168,P=0.154)。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枝血管可用于评估卒中预后,尤其是软脑膜的侧枝循环可预测卒中预后,而术后卒中梗死体积与预后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烟雾病侧枝循环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烟雾病(MMD)侧枝循环的类型及其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了16例成年MMD患者的MRI和MRA表现。MRI至少包括横断面T1WI、T2WI;16例行MRA检查,采用3D-TOF法。结果:MMD侧枝循环的来源主要有3条途径:颅底烟雾血管、来自大脑后动脉(PCA)的柔脑膜侧枝血管以及来自颈外动脉(ECA)系统穿过硬脑膜的侧枝血管。5例PCA侧枝循环表现正常,7例增加,6例减少;13例ECA侧枝血管表现正常(单侧12例),15例增加(其中双侧3例)。4例少量颅底烟雾血管,7例大量烟雾血管,5例减少、闭塞。MRA和T2WI均可显示颅底烟雾血管,PCA和ECA侧枝血管仅在MRA满意显示。结论:MRI和MRA是诊断MMD患者侧枝循环十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CT灌注算法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梗死核心体积评估的准确性,探讨贝叶斯(Bayesian)CT灌注算法在评估脑梗死核心体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前循环AI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发病24 h内均进行一站式CT检查,分别采用3种灌注算法:贝叶斯CT灌注算法,循环奇异值分解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时相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估价值及溶栓治疗指导作用。方法我院收治的AIS患者,选取其中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给予多时相CTA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循环不良组。收集两组基线资料,并比较入院时、溶栓治疗24 h及2周后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28 d内死亡率及随访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分析AIS患者侧支循环血流总体评分(ASPECTS)与预后(mR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症、栓塞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介入干预率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入院时,两组NIH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24 h及2周后,两组NIHSS量表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侧支循环良好组的mRS评分更低(P<0.05);AIS患者ASPECTS与mRS之间呈负相关(r=-0.396,P<0.05)。结论多时相CTA对于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可为其提供理想的参考价值,通过判断其侧支代偿,有利于早期制定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多模式血管影像在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价值以及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MCA闭塞性AIS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1周内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查、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检查。收集并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TCCS与CTA评估侧支循环的一致性以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CCS)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TCCS与CTA检测患者侧支循环结果一致的患者66例,TCCS与CTA检测患者侧支循环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值=0.825,P <0.05);将66例患者根据脑侧支循环状态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41例和侧支循环不良组25例,侧支循环良好组ASPECTS、CCS评分[(7.18±1.24)分,(3.97±0.83)分]均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5.21±1.07)分,(1.74±0.72)分,P <0.05];侧支循环良好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4.61±2.94)分,(1.39±0.95)分]均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11.04±6.28)分,(3.17±1.24)分,P <0.05];ASPECTS评分与NIHSS、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724、-0.637,P <0.05),CCS评分均与NIHSS、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653、-0.619,P <0.05);ASPECTS、CCS评分联合评估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0.831,83.2%,70.5%)均高于ASPECTS、CCS评分单独评估(0.659,70.6%,68.7%;0.676,72.8%,68.4%,P <0.05)。结论多模式血管影像可从血管形态学、血流动力学等多个方面对MCA闭塞性AIS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有效提高MCA闭塞性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估准确率。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对预后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脑侧枝循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疗中非常重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也能较好的预测患者的预后,因此使用影像学方法快速准确的确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侧枝循环状态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的回顾目前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常用的CT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评价侧枝循环的各种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包括单时相CT血管造影、多时相CT血管造影、以及CT灌注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早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因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中启用标准剂量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静脉推注3 min,后以0.15μg/(kg·min)持续泵至术后24 h。术后复查头颅CT排除出血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参照ECASSⅡ标准评估颅内出血转化,观察3 d内颅内出血(ICH)、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其他系统出血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3 d内、3月后死亡率;依据3月后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日常独立生活能力。结果:56例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患者中,术中实现血管成功再通51例;3 d内发生ICH10例,其中sICH 4例,无其他系统出血;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无颅内出血转化;术后3 d内死亡2例,分别死于严重脑疝、重症肺炎。所有出院患者3月后均得到随访,mRS≤2分29例;术后3月死亡7例。结论:对急性颅内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接受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术中联用替罗非班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558-559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100例肾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在术前给予CT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给予MRI检查,对比2组患者在术前分期中诊断的准确率。试验组肾细胞癌患者在术前接受CT血管造影检查,其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MRI诊断的准确率(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血管造影在术前肾细胞癌的分期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对患者接受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CT及X射线应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前诊断以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行PKP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PKP术前、术后均接受MRI、CT及X射线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并评估患者PKP术后治疗效果。结果:MRI、CT及X射线三种方式术前诊断OVCF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0%(50/50)、94.00%(47/50)、66.00%(33/50),MRI、CT术前诊断OVCF的准确率均高于X射线(P<0.05),MRI与CT术前诊断O V C F的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的椎体中央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 o b b)角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P K P术前诊断O V C F的首选方案应为M RI,CT次之,两者诊断效能相仿,而X射线诊断准确率较低仅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再通恢复有效灌注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治疗关键。基于AIS早期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理念,近二十年来神经病学家致力于血管内治疗的探索,本文综合几项试验结果,对AIS血管内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脑胶质瘤具有高度基因异质性,术前进行胶质瘤的基因预测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多模态MRI、影像组学等多种影像新方法逐渐应用于胶质瘤基因信息的无创检测。本文对多模态MRI、影像组学在诊断胶质瘤基因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18-3519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肾细胞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对照组患者采用MRI对患者进行术前分期,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分期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结果患者经过病理检查之后,CT血管造影在肾细胞癌术前分期中的准确率达到为96%,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MRI在肾细胞癌术前分期中的准确率为5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T血管造影在肾细胞癌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有助于患者术前进行有效的分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侧枝循环形成与预后。方法选择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统计溶栓治疗后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并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溶栓治疗后有侧支循环形成者45例(56.25%),无侧支循环者35例(43.75%)。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梗死病灶直径明显低于无侧支循环者(P0.05),有侧支循环、无侧支循环者动脉狭窄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侧支循环者比较,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溶栓治疗前、后NIHSS、mRS评分均显著较低,简易神经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 CA)评分均显著较高(P0.05)。有侧支循环者近期预后BI指数好于无侧支循环者(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侧枝循环形成对改善患者神经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提高认知功能有重要意义,溶栓后是否有侧枝循环形成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临床上评估和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椎体侧凸角度的可行性;通过与磁共振成像(MRI)的测量方法比较,评价三维超声测量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方法:16例AIS女性患者在同一上午进行三维超声和MRI的全脊柱扫描。将三维超声和MRI的图像进行随机分配,两位评测者随机抽取图像进行测量;所有图像均需进行3次测量,每次测量间隔1周,且测量过程中对两位评测者采取盲法。在冠状面上,三维超声成像采用椎板中心法(COL)测量AIS的椎体侧凸角度;而MRI成像采用Cobb方法。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2,k])评价三维超声测量方法的信度;通过与MRI测量结果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三维超声测量方法的效度。结果:在冠状面上,三维超声成像COL测量方法评估AIS患者椎体侧凸角度具有较高的评测者内和评测者间信度(ICC[2,K]0.9,P0.05)。三维超声成像COL测量方法和MRI成像Cobb测量方法评估AIS椎体侧凸角度的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9)。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AIS患者椎体在冠状面上的侧凸角度,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皮质下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间的关系。方法:皮质下分水岭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组,健康志愿者120例为对照组。CT血管成像(CTA)检测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结果:脑梗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率高于对照组;侧枝循环开放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皮质下分水岭脑梗死可能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等多条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部分患者侧枝循环已建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在宫颈癌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对病理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模态MRI扫描,观察宫颈癌患者多模态MRI扫描后的影像学特征,并进行病理分期,将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多模态MRI扫描对宫颈癌病理分期的评估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Ⅰ期91例,Ⅱ期67例,Ⅲ期28例,Ⅳ期14例。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快扩散系数(D*)、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容积分数(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MRI扫描评估宫颈癌病理分期的灵敏度为96.50%,特异度为98.83%,准确率为98.25%。结论:多模态MRI扫描用于宫颈癌的病理分期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病理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应用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5例GIST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入院患者均实施CT、MRI及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与MRI在GIST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手术及病理检查下,95例GIST患者,肿瘤来源于胃、小肠、结直肠、胃肠外分别37例、26例、24例、8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形分别54例、41例;病灶长径范围1-20cm,其中<5cm、>10cm分别53例、42例;出现肝脏及腹盆腔转移、淋巴结转移分别20例、7例。分级情况为极低度/低度49例、中/高度46例。在CT及MRI影像学特征比较下,病理分级不同情况下,CT检测在病灶直径、病灶形态、肿瘤内部血管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检测在病灶直径、病灶形态、肿瘤转移及信号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比CT及MRI在GIST术前可切除性评估ROC分析下AUC可见,MRI为0.952(95%CI:0.882-0.995),CT...  相似文献   

19.
马雪  王英  吴娅  李玮  张猛 《全科护理》2016,(31):3244-3247
[目的]探讨在多模影像指导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病人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后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总结护理措施。[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的17例行动静脉联合治疗的AIS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溶栓前以及溶栓后1h,2h,24h和出院时对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出院时和溶栓后90d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预后。[结果]17例病人中死亡1例,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隙出血1例,其余14例病人出院时NIHSS评分(7.36分±7.51分)比溶栓前(16.57分±6.07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溶栓后90d日常生活能力MBI比出院时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7分±13.57分vs 56.79分±13.12分,P=0.004)。病人90d时神经功能预后较出院时mRS评分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分±1.78分vs 2.57分±1.56分,P=0.001)。[结论]在多模影像指导下,卒中病人个体化管理可以缩短其就诊到溶栓的时间(静脉溶栓)和就诊到穿刺的时间(血管内治疗),扩展时间窗能增加病人接受溶栓治疗的机会,有效提高病人血管再通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患者颅内出血转化(ICH)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我科实施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106例,依据是否静脉应用标准剂量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和非替罗非班组,分析2组ICH类型并观察90 d预后转归。结果:106例AIS患者,1例(0.9%)发生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替罗非班组的高血压、吸烟患者显著高于非替罗非班组(P<0.05),而心房颤动患者远低于非替罗非班组(P<0.001);但2组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sICH)发生率分别为8.5%(5/59)与10.6%(5/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剂量替罗非班不增加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sICH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