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级2个教学班的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2组,1个教学班(n=91)为试验组,应用"雨课堂"教学工具进行混合式教学;1个教学班(n=92)为对照组,采取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采用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在教学前后进行调查,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教学后,试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96.7%(88/91)的试验组学生认可此种教学模式。结论应用"雨课堂"教学工具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雨课堂"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专升本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学院2018级护理专升本的一个教学班级(n=121)作为对象,借助"雨课堂"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比较混合式教学前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并且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采用混合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分(68.89±5.82),显著高于干预前(60.86±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主动、互动、轻松、挑战。结论 "雨课堂"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专升本基础护理学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校2017级护理专业20个教学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中随机选出一个班为观察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一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2项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较高。结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雨课堂在护理学实训课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级专科护理1班58名学生为观察组,使用雨课堂进行课前实训预习,包括视频、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抽取2016级专科护理2班60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实训课常规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成绩、学生满意度、学习能力及教师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实训考核成绩为(88.45±5.28)分,对照组实训考核成绩为(82.33±8.7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认知能力、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及学生学习满意度高均都优于对照组(P0.05);教师对基于雨课堂的护理学实训课翻转混合式教学有较高的满意度,认为基于雨课堂的护理学实训课翻转混合式教学可有效提高实训操作能力,实现护理学实训课的翻转混合式教学。[结论]基于雨课堂的护理学实训课翻转混合式教学能够实现较好的教学管理,能够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训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现护理学实训课的翻转混合式教学,实现护理学实训课的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高岩  张艳云 《全科护理》2016,(34):3653-3654
介绍混合式教学应用于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实践,混合式教学通过网络线上、线下学习、课堂讨论、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相结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慕课引入护理教育中广受关注,为护理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将慕课教学模式引入心血管内科教学,结合传统教育模式优点,参考其他学科先进经验建立适合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教学的新模型。依托智慧职教平台及"云课堂"软件构建了适合心血管内科护生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既结合了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各种优势,又利用传统课堂的优点将这些优势最大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慕课背景下组建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团队,利用慕课平台进行课程所需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平衡线上线下教育关系,完成"混合式"教学的整体设计。根据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计划进行课前设计、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以及考核评价的体系化的实践教学。根据目前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现状,在传统临床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慕课教学,为心血管内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增添信息化教育思路和创新,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雨课堂”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专升本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学院2018级护理专升本的一个教学班级(n=121)作为对象,借助“雨课堂”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比较混合式教学前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并且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采用混合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分(68.89±5.82),显著高于干预前(60.86±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主动、互动、轻松、挑战。结论 “雨课堂”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专升本基础护理学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丁芬芳  杨莹  杜鑫  程璇 《天津护理》2020,28(6):653-655
目的: 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生骨伤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进行培训,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演示法进行培训,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临床实践考试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实习护生理论和临床实践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理论课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及实施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17级护理本科生(211名)为试验组,在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中采用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依据“金课”标准从教学前期设计、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混合教学活动、课程考核评价进行教学改革,其中混合式教学包括课前自学、课堂互动和课后巩固;2016级护理本科生(238名)为对照组,进行课堂理论教学。课程结束后评价试验组学生线上学习完成情况及比较两组课程成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课程平台点击率超过10万次,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率超过95%,试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89.10%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结论混合式“金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成效。教师应以“金课”为标准进行课程改革,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方位课程建设,打造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电脑端-手机端"平台建设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程线上资源,设计适合实践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114名护理高职生进行了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通过平台数据评价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参与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效果及满意度。结果线上资源人均总访问次数56~482(213.6±77.0)次;任务点共65个,任务完成百分比32.3%~100%(95.8%±27.1%);微课总时长239.8 min,视频观看时长83.9~1028.7(419.9±179.7)min;人均单个视频反刍比0.4~5.0(1.9±0.7);学生参与讨论次数为8.8次/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达84.6%,对线上微课程资源的满意度达86.4%,对提高技能学习的满意度达86.3%,对课堂互动的满意度达91.8%,对手机学习的满意度为83.7%,90.0%的学生希望能够在其他课程中使用混合式教学。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课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微博、微视频为代表的微时代应运产生。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媒体,记录授课老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围绕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展开的教学活动~([1])。与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记录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微课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满足移动式、混合式、个体化的学习要求。近年来,微课已广泛用于各大学科课堂及实训教学中~([2-3])。我科开发了"糖尿病"系列微课程,引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级105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护理学基础课程中部分章节内容开展混合式教学。在课前、课后将预习和复习课件等相关学习资料发布到在线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学并参与在线讨论。课堂教学环节着重讲解重难点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汇报,采用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情况、课堂表现、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较高,课堂表现得分为(83.17±6.92)分,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为(73.77±7.61)分,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总体认可程度为98.0%。结论混合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效果,提高其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相似文献   

13.
肖婷 《妇幼护理》2024,4(6):1404-1406
目的 探究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学校 2021 级的 100 名护理专业学生,研究时间为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9 月。采取随机数表法分组后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 学模式,研究组实施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法,每组各 50 例。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临床综合素养 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综 合素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中,引入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更好 地掌握教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本科护理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大学四年级51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管理学课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采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线下教学采用翻转课堂,通过辩论赛、小组竞赛、情境模拟等方法使知识内化。课程结束后,分析学生写的学习体验,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从学习体验中提炼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评价的5个主题:促使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更高要求。结论混合式教学在护理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取得较好成效,线上教学部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平台需增加支持个性化学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通讯设备和技术将数字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有机结合课外拓展知识以及虚拟数字开展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是在混合式教学基础上进行了广义的拓展.本研究以混合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对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伦理决策及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我国护理学博士核心课程的设置及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设计。[方法]邀请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院校资深护理领域专家参与两次主题项目讨论会,根据讨论提纲,共同探讨适合我国现阶段护理发展状况的护理学博士核心课程,以及在校际间对核心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结果]共确立了3门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护理哲理和理论构建、高级质性研究和高级循证护理。校际间开展护理学博士核心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由两个教学环节构成:在线教学和翻转课堂,并构建与设计了3门课程线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在线平台以及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结论]构建了我国护理学博士核心课程及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常用注射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制定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借助雨课堂、问卷星等平台,通过课前准备、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反馈评价5个阶段实施教学,通过对45名护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对翻转课堂实施的体验和评价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7名护生认为护理学基础课程适合开展翻转课堂;45名护生完成了课前学习任务,同时5个学习小组均完成了小组学习任务;在皮下注射术教学中,5名护生通过"雨课堂"平台反馈问题与教师互动,其中37名护生得分60分;在皮试液配制、皮内注射术教学中,7名护生通过"雨课堂"平台反馈问题与教师互动,43名护生完成了练习题,其中28名护生得分60分以上。本组护生对翻转课堂的整体评价较高,为(4.01±0.60)分,其中对"有利于促进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更有趣味性""更有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操作技能"等认同度较高,均分4分。结论:翻转课堂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其参与度,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而借助"雨课堂"等信息平台有助于翻转课堂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我国护理学博士核心课程的设置及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设计。[方法]邀请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院校资深护理领域专家参与两次主题项目讨论会,根据讨论提纲,共同探讨适合我国现阶段护理发展状况的护理学博士核心课程,以及在校际间对核心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结果]共确立了3门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护理哲理和理论构建、高级质性研究和高级循证护理。校际间开展护理学博士核心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由两个教学环节构成:在线教学和翻转课堂,并构建与设计了3门课程线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在线平台以及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结论]构建了我国护理学博士核心课程及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学(中职)"慕课建设及应用下的教学范式。方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设"基础护理学(中职)"慕课课程,基于建设的慕课数据库资源,运用移动设备与技术如微信公众平台下订阅号、问卷星、雨课堂等搭建交互平台,并在实践中探究可行的教学范式。结果"基础护理学(中职)"慕课课程由274个微视频组成,时长5~8 min。共包含30 h的视频组件和3 123条非视频组件。在教学实践中借"玩"为学,将实时课堂与虚拟课堂联系起来,实现"翻转课堂"。结论慕课课程的建设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推动了教学改革,在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的同时,增强了课堂吸引力,实现轻量级的"翻转课堂",是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理实一体化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级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理论课采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实验课采用传统教学;选取2020级护理本科生为试验组,采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理实一体化翻转课堂。通过过程性评价成绩、终结性评价成绩、教师观察和学生反馈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过程性评价成绩(除线上学习外)、期末实训考核成绩、课程结业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教师和学生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理实一体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整体评价均良好。结论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理实翻转可促进学生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训技能和综合能力,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