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的心血管报告均表明,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升高趋势。研究表明,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患者的预后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半乳糖凝集素-3的结构和特性,以及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已有很多研究探讨了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维生素D通过改善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功能,调节血压及心脏功能等机制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现对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进行文献复习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代谢健康型肥胖(MHO)是指BMI达到肥胖诊断标准,但不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MHO是肥胖人群中的一种特殊表型,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HF)、高血压、心房颤动(AF)等。MHO人群与代谢健康非肥胖人群相比,具有更高的冠心病发生率。MHO与HF住院风险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不稳定的MHO状态(MHO易向代谢不健康转变、代谢不健康持续时间较长转变为的MHO)发生冠心病和HF风险升高。MHO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有关,MHO独立地增加了高血压发病风险。MHO也将增加AF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王秋燕  汪妍  郭艺芳 《心血管病学进展》2020,(11):1173-1176+1188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RNA,近年来发现miR-21与心血管系统关系密切,参与了心脏发育和重构、心律失常、血管生成和血管病变等过程。现回顾miR-2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认知功能障碍作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患有心房颤动的老人更易患老年痴呆症,因为其引发脑卒中及脑卒中后痴呆的危险性远高于正常人.最新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即使没有脑卒中,心房颤动也是认知功能障碍的显著危险因素.现结合心房颤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结果及循证医学依据,探讨心房颤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伊伐布雷定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心率,而不影响心内传导、心肌收缩力或心室复极。对于有β受体阻滞剂使用禁忌或不能耐受的心力衰竭患者,可作为降低心率的有效药物,使舒张期的持续时间延长。该文介绍伊伐布雷定对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和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常见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均接受血压、血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估认知功能,比较分析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任一种老年慢性疾病的认知功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且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且血压越高、血糖越高、颈动脉管腔越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过结合相关受体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具有诱导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调节血栓形成等重要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并发症。该文介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关系密切,YKL-40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早期预警、病情判断、靶点干预和预后评估的新型生物标志物。该文介绍YKL-40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为止,全世界将有2 900万痴呆患者,其中2/3为阿尔茨海默病(AD)〔1〕。由于目前对于AD的治疗策略还只是改善症状,故迫切要求在疾病的早期即能确诊,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以期减缓或逆转痴呆的脑功能损害。因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作为介于正常老化与痴  相似文献   

11.
脂质运载蛋白2(LCN2)属于人脂质运载蛋白家族,可直接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预测预后,有望成为评估心血管疾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认知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等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认知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等术语常见神经科杂志及文献中。但是有些临床医师对认知和认知功能的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尚不够确切。  相似文献   

13.
影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原因很多,先天性大脑发育异常、遗传综合征及心脏畸形导致的大脑缺血缺氧增加了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性.术中麻醉、体外循环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炎症反应及大脑灌注不足、微栓等均可加重神经发育障碍;患儿术后恢复情况亦会影响远期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影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原因很多,先天性大脑发育异常、遗传综合征及心脏畸形导致的大脑缺血缺氧增加了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性。术中麻醉、体外循环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炎症反应及大脑灌注不足、微栓等均可加重神经发育障碍;患儿术后恢复情况亦会影响远期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CVD)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CD),CD会增加CVD患者反复住院、残疾等风险,且CD的存在与CVD患者病死率的升高密切相关.研究显示,CVD引发的局部或全身性病理变化,如血管炎症反应、脑血流量减少、氧化应激以及脑体积缩小等可能是导致CD发生的相关机制.深入研究各类CVD引发CD的具体机制,可以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16.
无论患者有无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期合并高血糖并不少见。这种血糖升高与预后相关,而且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既往无糖尿病的ACS患者。对所有ACS患者都应监测入院时血糖及空腹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糖变化。不论是否使用胰岛素,都应将血糖控制作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 ,主要原因是脑灌注下降 ,有效控制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可减少痴呆的发生。但也有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 ,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 ,以寻求干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抑郁障碍与躯体疾病共存于慢性疾病中,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现有研究发现,抑郁障碍可能成为诱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的新的危险因素。同时,心血管疾病又可能引起或加重抑郁障碍,从而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19.
认知功能是脑部的高级活动功能,包括记忆力、计算能力、对外界刺激反应能力等。高血压对认知功能有影响吗?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曾经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降压治疗有可能减少脑部的血液供应,引起或加重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可能性就更大。这种观点常常困扰着高血压患者。也困扰着医生,使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犹豫不决。自然难以达到积极、有效的降压效果。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态大小及相关因素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韦氏记忆测试量表,对急性脑梗死3个月后的280例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确诊认知功能障碍32例;通过匹配年龄、性别及脑梗死部位及大小,选择同时期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血管二维超声技术检测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态大小,同时检测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比较两组的差异,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在高血压持续时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双颈动脉斑块总面积、双颈动脉软斑块面积、胆固醇、血糖、叶酸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剔除高血压持续时间、总胆固醇等因素,双颈动脉斑块总面积仍是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Exp(B)=1.684,95%CI为1.304-2.179,P<0.01)。结论颈动脉壁斑块形态及大小可能是导致急性脑梗死3个月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