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HAMD、HAMA、NIHSS评分及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HAMA及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为(0.4±0.02)μmol/L,高于对照组的(0.3±0.03)μmol/L,5-羟色胺水平为(36.8±11.2)ng/mL,低于对照组的(47.2±10.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64例,随机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治疗。对比2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HAMD评分及HAMA评分从治疗第5天开始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有效率为75%,观察组为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治疗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后出现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后迟发性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治疗后2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5-羟色胺水平分别为(0. 46±0. 08)μmol/L、(36. 82±10. 86) ng/mL,对照组分别为(0. 31±0. 09)μmol/L、(47. 69±11. 64) ng/m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按照数字奇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神经功能以及抑郁焦虑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低频率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48例给予高频率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不同刺激频率,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以产生作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抑郁症状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其中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抑郁症状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伴焦虑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帕罗西汀、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由研究人员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这一时间范围内,在我院通过相关检查由医师确诊为抑郁症的80例患者,均存在焦虑及抑郁症状,以入院单双数分组后每组40例,对照组纳入的患者实施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纳入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帕罗西汀、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干预。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经帕罗西汀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评估显示的焦虑结果,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焦虑/躯体化、绝望感、躯体焦虑、精神焦虑、自杀、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记录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记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在对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选择帕罗西汀、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干预的方案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同时可确保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相关事件电位(ERP)。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HAMD、HAMA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1潜伏期、P2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2潜伏期、P3潜伏期明显降低,P3波幅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N2潜伏期、P3潜伏期、P3波幅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在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焦虑抑郁障碍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予以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总分变化评定疗效,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眼动测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治疗前HAMA量表评分、HAMD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量表评分均逐渐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HAMA量表、HAMD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300的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300波幅及眼动测定NEF和R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帕罗西汀单药治疗效果更理想,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乌灵胶囊对合并焦虑、抑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97例合并焦虑抑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组49例增加乌灵胶囊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血清补体、神经递质水平、焦虑、抑郁情绪、症状体征变化,对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补体C3、C4、NE、5-HT水平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IL-17、IL-22、IL-33水平及HAMA、HAMD、SLED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灵胶囊能够有效消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负性情绪,促进血清细胞因子及补体水平恢复正常,消除患者症状体征,其机制与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有关,联合常规治疗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普瑞酮联合黛力新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负性情绪变化。方法将我院109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4例采用替普瑞酮口服治疗,观察组55例联合黛力新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焦虑抑郁改善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NE、5-HT、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普瑞酮联合黛力新有效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神经递质水平,消除焦虑、抑郁情绪,联合作用下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负性情绪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11例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5例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组56例使用帕罗西汀治疗,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焦虑抑郁情绪、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5-HT水平高于对照组,NIHSS、HAMD、HAMA评分及Hcy、I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93%低于对照组12.73%(P0.05)。结论帕罗西汀较之舍曲林能更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炎性因子失衡状态,改变神经生物学特性,促进神经递质传递及神经功能恢复,消除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安全性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2—2016-03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4例选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3例仅选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PSQ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为(7.32±0.47)分,HAMA评分为(5.59±0.34)分,对照组HAMD评分为(11.22±1.79)分,HAMA评分为(8.49±1.23)分,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评分方面,观察组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假治疗组3组,在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假治疗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及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步态运动学参数、时间参数、距离参数及Amer-Lindholm分级对3组患者的下肢综合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步态运动学参数、时间参数、距离参数及Amer-Lindholm分级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有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1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睡眠障碍因子(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及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睡眠明显改善。结论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冠心病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抑郁情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93例PCI术后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及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情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7d、14d和8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hs-CRP、MPO、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LP、BDNF水平高于观察组,术后1年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合并抑郁症患者神经营养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消除抑郁情绪,减少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失眠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帕金森合并失眠的患者80例,采取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对比分析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n=40)与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观察组,n=40)的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经评定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各维度评分经评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测验分值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睡眠质量量表(PSQI)各维度评分经评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维度评测分值均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测验值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2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帕金森合并失眠患者总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正焦虑抑郁共病(CAD)即焦虑、抑郁障碍同时存在,相关调查显示,抑郁症病人中60%~90%伴焦虑症状,CAD患者自杀倾向大,预后较差~([1])。迟发性癫痫作为脑卒中后严重并发症,由于病情严重、脑功能障碍,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其中部分患者同时伴焦虑、抑郁障碍,即CAD,给患者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伤害~([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伴CAD患者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伴CAD患者50例,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哌罗匹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36%)高于对照组(70.21%)(P0.05);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t=21.739,P0.05);观察组治疗后LOCAT评分低于对照组(t=21.708,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力和精力、心理社会、症状和不良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t=8.455、5.946、5.44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VAS量表及简明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评价疼痛的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74.29%,对照组为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PP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控制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辅助疗效.方法 将6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联合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配合右侧前额叶背外侧部、10Hz高频rTMS.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及假性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并进行基线、治疗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及汉密尔顿抑郁测评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测评量表(HAMA)评定.结果 57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PCL总分及重现、回避、警觉性增高因子分、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4周末PCL测评总分、重现、警觉性增高因子、HAMA治疗前后评分差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能够改善PTSD的核心症状及抑郁、焦虑症状;在帕罗西汀治疗基础上,1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增加对PTSD的重现、警觉性增高等核心症状及焦虑症状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