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得更多黏膜下肿物(SMTs)逐渐被发现、诊断及治疗。胃肠道SMTs最常见的是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类癌,其他如异位胰腺、神经鞘瘤、错构瘤及血管球瘤等则较为少见。2016年5月本中心诊断并治疗1例以SMTs的形式表现且病理诊断为胃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gastriccarcinoma,LELC)的患者,该病最早由Watanabe等[[[] Watanabe H,Enjojim,Imai T.Gastric carcinoma with lymphoid stroma.Its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correlations[J].Cancer,1976,38(1):232-243.]]于1976年报道,目前国内外报道例数极少,缺乏综合临床资料,术前诊断较困难。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及病理学、免疫学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LEL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影像资料。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31~76岁,中位年龄58岁。全部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腹部放射科医师对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包括病灶的部位、形态、生长方式、长径与厚径的比值、密度、黏膜表面有无溃疡,病灶增强方式及强化程度等。所有标本均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结果 胃LELC位于胃体9例,贲门-胃底8例,胃窦3例,病灶长径为1.5~8.3 cm,平均(4.1±1.9)cm,病灶厚径为1.0~7.0 cm,平均(3.2±1.6)cm,厚度与长径的比值为0.33~1.00(0.79±0.17);9例表现为胃壁局限性肿块,4例表现为胃壁向心性增厚,4例表现为黏膜下肿块,3例表现为胃壁弥漫性肿块;13例病灶表面出现溃疡,仅1例病灶内见坏死;平扫CT值为31~57(42.53±7.54)HU,动脉期CT值为59~118(87.00±18.64)... 相似文献
3.
<正>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LELC)是一种罕见的由未分化的上皮癌细胞组成,伴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的肿瘤,首先报道发生于鼻咽部[1],随后唾液腺、肺、乳腺、前列腺、膀胱、子宫等部位也有相关的报道。而原发于肝脏中的LELC极为罕见,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可进一步将其分为淋巴上皮瘤样肝细胞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hepatocelluar carcinoma,LEL-HCC)和淋巴上皮瘤样胆管细胞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holangiocarcinoma, LEL-CC)。 相似文献
4.
5.
6.
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of urinary bladder,LELCB)是尿路上皮癌的一种组织学变异类型,1991年由Zukerberg等[1]提出.LELCB非常罕见,发生率约占膀胱癌的0.4%~1.3%[2].2018年3月26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原发性食管淋巴上皮瘤样癌罕见,本文旨在探讨该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食管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该病无特异临床表现,术前难以确诊,对该例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手术,其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未分化癌伴淋巴基质.结论 该病组织病理学特点显示为伴有淋巴基质的低分化或未分化癌,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其具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但仍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标准与其它恶性肿瘤相区别.尽管病理学上表现为高度恶性,但相比普通类型的食管癌患者,食管淋巴上皮瘤样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 lymphoepitheloma-like carcinoma,LELC)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腮腺LELC的MRI表现。结果8例腮腺LELC均为左侧实性肿块,单发3例,多发5例。深、浅叶均有者4例,浅叶者3例,跨深浅叶者1例。平扫T1 WI呈等或稍高信号4例,等信号4例;T2 WI呈高信号6例,稍高信号2例;增强后均呈现早期明显强化。完整及不完整包膜并存者4例,不完整分隔者2例,完整包膜者2例,包膜均呈长T1、等T2信号,增强后逐渐延迟强化。边界大部分清晰局部模糊者2例,清晰3例,模糊不清3例。有邻近皮下脂肪、皮肤侵犯6例,无2例。邻近区域有淋巴结转移者6例,无2例。结论 MRI能反映腮腺LELC的影像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相关三级淋巴样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的免疫细胞组成.方法 以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12例原发性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手术切除及HCC穿刺活检样本...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临床病理特征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病理科确诊的15例LELC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D-L1及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K)、P40、白细胞共同抗原(LCA)、突触素(Syn)和Ki-67。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pstein-Barr(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结果 15例LELC患者中,男4例,女11例,年龄28~81岁,中位年龄59岁。病变部位见于肺部10例,涎腺3例,肾盂1例,鼻腔1例。光学显微镜下,癌细胞呈巢状、弥漫片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胞质红染,界不清,未分化或低分化状;细胞核深染或呈空泡状,可见明显的核仁及核分裂像;间质伴丰富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an-CK、P40均为阳性,间质淋巴细胞LCA阳性;14例样本Ki-67增殖指数≥40%。10例样本显示PD-L1膜阳性表达。14例样本EBER均为阳性。结论 LELC是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肺部,大部分病变与EB病毒感染相关。大多数病例中肿瘤细胞高表达PD-L1,提示免疫治疗可能获益。 相似文献
12.
胃低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在未播散前是一种无痛性的肿瘤,并长时间局限于一处。MALT淋巴瘤多出现在胃内,并且80%~90%的病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慢性胃炎进展为恶性淋巴瘤的机制,并且Hp在胃淋巴瘤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的确切作用也不清楚。本文报告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PLEL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8例PPLELC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0例, 女8例, 年龄48~74(56.4±6.3)岁, 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和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2例有吸烟史。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部分表现为咳嗽(4/18)、胸闷(2/18)或胸痛(1/18)。血肿瘤标志物CEA多正常, 部分患者NSE(7/16)或CYFRA21-1(4/16)升高。18例患者TNM分期以Ⅰ期(12/18)为主, 病灶皆为单发, 多位于右肺(10/18), 周围型(13/16)常见, 可伴有分叶(9/16)或空洞(2/16)。6例患者行PET/CT检查, SUV最大值为(8.15±3.08), MTV值为(6.85±4.95)cm3。10例患者行驱动基因检测, 其中6例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检测, 仅1例(1/6)ALK突变阳性。手术切除或手术联合化疗、免疫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至随访截止时间, 18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15.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分析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手术和病理理诊的消化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5例,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CD3,CD5,CD10,CD20,CD23,CD45RO,Kappa,Lamda,Cyclinl,Ki67,TUNEL)重新作出病理学评价。同时观察Hp感染情况。结果 (1)MALT瘤共21例,其中胃MALT瘤16例,小肠1例,结肠4例。(2)胃MALT瘤中,除3例因切片均为癌组织无法判定有无Hp感染以外,余13例Hp均为阳性。(3)胃MALT瘤中,Ⅰ1期2例,Ⅱ1期5例,ⅡE期9例,(4)内镜误判为胃癌者3例,误判为巨大肥厚性胃炎者1例,误判为萎缩性胃炎者1例,诊断为慢性胃炎者5例,6例患者系胃镜活检确诊。(5)1例经3个疗程抗Hp治疗,病变完全消退,Hp转阴,经内镜及病理检查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 (1)胃MALT瘤与Hp感染关系密切,(2)抗Hp治疗可治愈早期MALT瘤。 相似文献
16.
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有关,目前认为根治H.pylori治疗已成为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一线治疗。然而,抗H.pylori治疗不能使胃MALT淋巴瘤100%完全缓解,即使完全缓解后仍有复发的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哪些患者更能从抗H.pylori治疗中受益,抗H.pylori治疗后随访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此文对胃MALT淋巴瘤与H.pylori的关系,抗H.pylori治疗的有效预测、随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胃肝样腺癌的临床与病理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胃肝样腺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和临床特点,但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此尚来引起足够重视。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PF)阳性的胃肝样腺癌的组织学表现、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证实为胃肝样腺癌者6例,同期随机选取胃低分化腺癌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30例作为埘照,统一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6例胃肝样腺癌患者发病平均年龄66.8岁.发病时血清AFP84-2230ng/ml,6例中2例复发,2例肝转移,平均存活17个月;具有与HCC相似的组织学表现.即多呈实体状,小梁状.大梁状,血管血窦丰富,癌细胞血管淋巴管侵犯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FP均阳性.而HepParl阴性,癌细胞为CD34阳性的血管分割成小梁状。胃低分化腺癌组织学主要表现为实体巢状或弥散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癌细胞AFP和HepParl阴性。原发性HCC组织学表现为实体状,小梁状,大梁状以及有丰富的血管血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癌细胞HepParl阳性。结论:血清AFP阳性的胃肝样腺癌具有发病年龄高、易于复发或肝脏转移、预后差的临床特点。组织学上,胃肝样腺癌与HCC相似,但癌细胞AFP阳性、HepParl阴性可与胃低分化腺癌(AFP和HepParl均阴性)和原发性HCC(HepParl阳性)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正>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瘤,在所有血管瘤中比例小于1%,具有上皮样组织细胞外观,起源于血管内皮或前内皮细胞。最常发生于肝脏(21%),其次是肝和肺同时受累(18%),肺单独受累(12%),骨单独受累(14%)~([1])。也可发生于头颈部、乳腺、淋巴结、纵膈、脑、脑膜、脊柱、皮肤、腹部和其他组织。1975年由Dail和Liebow首次对一例肺EHE(P-EHE)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Medline的搜索,获取自1982年以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自发消退病例85例,对所得病例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免疫是最有可能导致HCC自发消退的原因,其中又以免疫抑制微环境的解除更为关键.缺血、戒酒、输血等都有可能通过解除免疫抑制并激活抗肿瘤免疫而导致HCC的消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