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新生7 d大鼠室管膜下区(SVZ)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生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MK-801组,各组按出生后(P)时间点再随机分成4个亚组:P7 d、P14 d、P21 d、P28 d组。新生大鼠均于生后第3天给药,MK-801组腹腔注射MK-801 10 mg.kg-1;对照组腹腔注射同量生理盐水。通过免疫组化学方法观察大鼠SVZ区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①对照组GFAP阳性细胞数于P14 d开始增加,至P21 d达最大值;但P28 d时阳性细胞迅速下降;②MK-801组GFAP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P7 d和P28 d无明显差异,P14 d(65.40±6.11)和P21 d(239.60±12.92)细胞数明显减少;而对照组P14 d(79.20±5.26)、P21 d(265.20±7.40)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正常新生大鼠SVZ区GFAP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SVZ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刘大鼠自发活动、感觉运动门控和物体再认记忆的影响,探讨MK-801模拟精神分裂症不同内表现型的适宜剂量.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共104只,按照体质量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1)取SD大鼠48只,分为MK-801小剂量组、MK-801中剂量组、MK-801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观察不同剂量MK-801 (0.1、0.2、0.4 mg/kg)对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2)取SD大鼠32只,分为MK-801小剂量组、MK-801中剂量组、MK-801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不同剂量MK-801(0.1、0.2、0.4 mg/kg)对大鼠前脉冲抑制(PPI)的影响;(3)取SD大鼠24只,分为MK-801小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观察小剂量MK-801 (0.1 mg/kg)对大鼠物体辨别测试的影响.结果 (1)中高剂量MK-801 (0.2,0.4 mg/kg)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大鼠自发活动的增加以及PPI的损害(P<0.05或P<0.01),小剂量(0.1 mg/kg)组在自发活动和PPI上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小剂量MK-801组在物体辨别测试中对新物体的偏爱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57.79±10.66)%比(73.34±18.52)%,P<0.05].结论 中高剂量MK-801可引起自发活动和感觉运动门控功能异常,而小剂量在排除运动系统异常的前提下可特异性地破坏大鼠的再认记忆,提示MK-801模拟精神分裂症的不同内表现型时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非竞争性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具有类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大鼠模型.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MK801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8只.MK801组的大鼠每天腹膜腔内注射0.5 mg/kg(给药体积为10 mL/kg)MK801共6 d以建立精神分裂症模型,生理盐水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用自发活动、强迫游泳试验、逃避性抑制(inhibitory avoidance,IA)试验以及海马神经生长因子表达评价该模型.结果 MK801组、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的大鼠10min自发活动总路程分别为(3127±381)cm、(935±196)cm、(1060±243)cm,游泳不动时间分别为(147±18)s、(58±10)s、(52±10)s.3组的自发活动和游泳不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9.7,P<0.01;F=122.6,P<0.01),MK801组的自发活动较另两个组均增加(P<0.01),而游泳不动时间延长(P<0.01).3组的24 h IA的记忆潜伏期也有明显差异(F=5.2,P<0.05),MK801组的记忆潜伏期[(26±10)s]较生理盐水组[(47±16)s]和对照组[(46±14)s]均缩短(P<0.05).而且,MK801组海马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连续给予高剂量MK801诱导的大鼠谷氨酸功能低下模型不仅具有类精神分裂症症状.而且还存在神经生物学改变,可作为模拟精神分裂症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对谷氨酸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表现出的高活动性及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损害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152只分组(n=8或n=10)进行下述对照观察:观察不同剂量氟哌啶醇(0.03、0.1、0.3 mg/kg)腹腔注射对昆明种小鼠探究行为和自主活动的影响;以0.25 mg/kg MK-801诱导小鼠自主活动增加,观察上述剂量氟哌啶醇对MK-801致小鼠高活动性的影响;以0.5 mg/kg MK-801诱导小鼠PPI损害,观察氟哌啶醇(0.1、0.3、1 mg/kg)对基线水平PPI以及MK-801损害后PPI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哌啶醇剂量为0.1 mg/kg和0.3 mg/kg时,小鼠的探究行为及自主活动总路程减少(P<0.05);但剂量为0.03 mg/kg时,对小鼠的探究行为及自主活动均无影响(P>0.05)。氟哌啶醇剂量为0.1~0.3 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由MK-801引起的自主活动增加(F=27.23,P<0.01),0.1mg/kg的氟哌啶醇的抑制程度为22%(P<0.01),0.3 mg/kg的氟哌啶醇的抑制程度为65%(P<0.0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地革西平马来酸盐(MK-801)对小鼠感觉运动门控功能的影响,确定建立精神分裂症的感觉运动门控障碍小鼠模型的适宜剂量.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0.125 mg/kg、0.25mg/kg、0.50 mg/kg)的MK-801建立感觉运动门控障碍的小鼠模型,用SR-LAB惊反射测试系统测定小鼠前脉冲抑制(PPI)、惊反射幅度和习惯化等行为学指标以比较不同剂量的药理作用.结果 ①前脉冲刺激的强度高于背景12 dB时,MK-801 0.125 mg/kg、0.25 mg/kg、0.50 mg/kg各剂量组PPI的数值分别为(28.7%±4.8%)、(27.6%4±5.6%)、(9.2%±4.0%).与对照组(53.6%±4.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剂量依赖性破坏了小鼠的PPI.②MK-801剂量为0.5 mg/kg时,惊反射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增加的幅度为53%.③MK-801 0.5 mg/kg剂量组的习惯化为(-2.6%±10%),与正常对照组(43.7%±7.6%)相比,引起了习惯化明显损害(P<0.001).结论 MK-801能够引起小鼠PPI的缺失,且能增加小鼠对惊反射刺激的反应性.0.50 mg/kg的MK-801可作为建立精神分裂症的感觉运动门控障碍的小鼠模型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6.
脑发育期NMDA受体功能低下与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谷氨酸功能低下假说自从上世纪80年代被提出后,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其中,多数研究都利用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拮抗剂如PCP、MK-801、氯氨酮等在动物中尝试建立精神分裂症模型,这些药物在动物中不仅能模拟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还能够模拟该疾病的认知损害.不过,多数研究都使用成年动物,即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后阻断NMDA受体,这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发育性根源的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7.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相对照,观察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25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培酮合并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组(88例,以下简称利培酮组)、口服氯氮平组(84例,氯氮平组)和肌内注射氟哌啶醇组(82例,氟哌啶醇组)治疗,疗程均为7 d。治疗期间每日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结果 利培酮组的疗效与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比较,经重复测量分析显示PANSS-EC分,差异无显著性(F=1.65,P=0.194)。3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F=415.35,P<0.01)。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P<0.01);氯氮平组嗜睡、便秘、流涎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P<0.05-0.01)。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疗效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8.
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评价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 10 5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利培酮、氟哌啶醇治疗 ,其中利培酮组 5 4例 ,氟哌啶醇组 5 1例。疗程12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定临床疗效 ,以副反应量表 (TESS)和实验室检测评价安全性。 结果 :治疗结束时 ,两组BPR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临床疗效 ,利培酮组有效率 87 0 % ,显效率 5 7 4 %。氟哌啶醇组有效率 84 3% ,显效率 5 4 9%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利培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氟哌啶醇组少 (P <0 0 5 )。 结论 :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似 ,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轻而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 )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MK-801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小剂量生理盐水或MK-801(0.1 mg/kg)20 min后在Morris水迷宫中评定MK-801对大鼠参照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和逆反学习能力的影响.结果 参照记忆任务中,与对照组相比MK-801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且在目标象限的探索时间百分比[(22.7±2.9)%]与相邻象限[(24.0±0.9)%]和对立象限[(29.3±2.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对照组匹配试次潜伏期显著短于样本试次[(37.6±6.0) vs (61.5±6.3),P<0.05],而MK-801组两试次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8±7.8) vs (62.2±7.1),P>0.05];逆反学习任务中,与对照组相比MK-801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且在空间探索中新旧目标象限探索时间百分比差值小于对照组[(-0.01±4.7) vs (23.5±6.2),P<0.01].结论 腹腔注射小剂量MK-801破坏了大鼠的参照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和逆反学习,提示其在多个认知维度上可模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离体大鼠海马脑片,结合细胞内记录技术,研究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激动剂N-methyl-D-aspartate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方法海马脑片随机分为单纯缺氧组(Con组,n=10)、MK801组(n=10)和NMDA25μmol/L组(NMDA组,n=8)。Con组及MK801组的海马脑片分别给予10min缺氧或在缺氧期间应用含100μmol/L MK801的aCSF;NMDA组海马脑片在膜电位稳定15min后用含有25μmol/L NMDA的aCSF灌流10min。所有海马脑片均应用正常aCSF恢复60min。记录用药前或缺氧前膜电位、缓慢去极化的速率、快速去极化时间和快速去极化的幅度及恢复60min时神经元对细胞内注入电流及经Scheffer侧支刺激的反应。结果25μmol/L NMDA可以产生与缺氧相似的膜电位变化。但MK801组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时间显著高于NMDA组和Con组(P<0.05);NMDA组的快速去极化时间则显著短于Con组(P<0.05)。MK801组神经元的缓慢去极化速率为(0.08±0.03)mv/s,显著低于NMDA组的(0.44±0.12)mv/s及Con组的(0.22±0.05)mv/s(P<0.05)。在MK801组的10例神经元中,其中9例恢复对细胞内注入电流及经Schaffer刺激的反应,产生动作电位。结论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的激活可能是神经元缺氧去极化的机制之一;而其受体拮抗剂MK801则可以显著抑制缺氧期间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促进复氧后神经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利培酮、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CCMD - 2 -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根据入院顺序分别进入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 ,并观察 8周。以PANSS和TESS量表评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的PANSS量表总分、阴性分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学分量表评分均下降 ;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减分较氟哌啶醇组明显 (分别P <0 0 1,P <0 0 5 ) ,TESS量表的评分也与氟哌啶醇组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P <0 0 1,P <0 0 5 ) ;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肝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 ,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于氯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结论 利培酮、氯氮平和氟哌啶醇均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 ,利培酮的安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1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和氟哌啶醇治疗6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的疗效无显著差异.利培酮口服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恶心等,程度轻微,氟哌啶醇的锥体外系反应较严重.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氟派啶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84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应用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 12周 ,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和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 6 4.2 9% ,明显高于氟哌啶醇组的 4 2 .85 %。两组间在PANS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及一般病理症状量表分值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氟哌啶醇 ,对阴性症状的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与氟哌啶醇肌内注射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入利培酮口服液(2~6mg/d)合并氯硝西泮片(2~8mg/d)组(利培酮组)或氟哌啶醇肌注(5~20mg/d)组(氟哌啶醇组)治疗,疗程7d。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病人合作程度评定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临床疗效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AS),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评定安全性。结果:在治疗7d后,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PANSS-EC评分分别为(11.1,3.6)分和(12.9,5.2)分,较治疗前均明显进步(P<0.01),两组间PANSS-EC和PAN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在阳性因子分、MOAS、合作程度改善方面均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肌强直、静坐不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氟哌啶醇肌注组(P<0.01)。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与氟哌啶醇肌内注射疗效相当,在某些方面优于氟哌啶醇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15.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门诊72例服用氟哌啶醇及74例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而氟哌啶醇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下降。结论:利培酮治疗有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培酮短期内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组(n=40)及单独氯氮平(n=40)治疗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疗程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疗后第1周、2周、4周、6周、8周末进行评定。结果 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组与单独氯氮平治疗组总体疗效相当,能较早、较好的出现治疗效果,而无严重副反应。结论 利培酮短期内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用氯硝西泮与氟哌啶醇针剂肌内注射(以下简称肌注)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以下简称换药组)对急性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5例伴有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利培酮口服液组(104例)和氟哌啶醇肌注组(101例).研究分为急性激越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前5 d)和换药后急性期疗效评估(治疗6周)2个阶段.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估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impson-Angus Rating Scale,SAS)和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nes Akathisia Scale,BAS)评定锥体外系症状、记录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前5 d利培酮口服液组和氟哌啶醇肌注组的急性激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P<0.01),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口服液组合作程度好于氟哌啶醇肌注组(P<0.05),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低于氟哌啶醇肌注组(P<0.05).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后,治疗6周末口服组和换药组疗效及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换药组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口服液合用氯硝西泮口服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与氟哌啶醇肌注疗效相当,但利培酮口服液合作程度好,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对急性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氟哌啶醇、利培酮及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氟哌啶醇、利培酮、齐拉西酮进行干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oRS)评定,并测定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结果 (1)3组PANSS评分治疗后各时点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2)3组患者各时点男性PR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12周末齐拉西酮组PRL水平低于利培酮组(P<0.05);女性患者中氟哌啶醇组从第8周始、利培酮组从第4周始,PR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第12周末齐拉西酮组PRL水平均低于氟哌啶醇组与利培酮组(P<0.05).(3)3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SCoR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各时点SCoRS评分齐拉西酮组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P<0.01).结论 氟哌啶醇、利培酮、齐拉西酮均可造成催乳素水平增高.齐拉西酮影响相对较小,对女性患者催乳素水平影响更小.利培酮、齐拉西酮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显著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奥氮平与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7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入奥氮平组56例,利培酮口服液组54例,氟哌啶醇组60例,共治疗7天;治疗前及治疗1周末评估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采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利培酮口服液组与氟哌啶醇组比较,均获得明显改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于奥氮平组与利培酮口服液组(P〈0.01),且奥氮平组几乎无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中度兴奋患者与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或氟哌啶醇单独治疗,疗程28 d.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与氟哌啶醇组相比总体疗效相当,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PANSS兴奋激越因子减分在第1周末(P<0.05)优于氟哌啶醇组.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不良反应小.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