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有部分自知力,但遗留人格改变,此时若有犯罪行为,应如何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谢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的精神病学特点. 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BS),对147例涉嫌刑事案件的有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进行评定.147例犯罪嫌疑人被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组91例,有刑事责任能力组56例(限定刑事责任能力35例,完全刑事责任能力21例). 结果:有精神障碍的犯罪嫌疑人以男性、未婚、农民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居多(P<0.05或P<0.01).无刑事责任能力和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组以精神分裂症居首位;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组以物质依赖居首位;精神分裂症第2位.无刑事责任能力组案型以凶杀、伤害为主,而有刑事责任能力组则以伤害、强奸、盗窃多见(P<0.05或P<0.01).无刑事责任能力组BPRS总分及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有刑事责任能力组(P<0.05或P<0.01). 结论:精神障碍种类、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可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症状与暴力作案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与暴力作案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使用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CRRS-V)结合Rogers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R-CRAS)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等工具,对54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被鉴定人精神症状与暴力作案的特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精神病性症状同评定工具反映的多数作案特点以及鉴定时的表现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作案时的环境辨认情况以及作案隐蔽性同精神症状间无明显关系。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案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不能单凭某一因素对责任能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癫痫患者违法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癫痫患者违法的特点和刑事责任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癫痫患者违法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结果 发现癫痫患者发生违法行为仅次于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 ,其违法行为以凶杀和伤害居首位 ,其次为妨碍社会治安和强奸 ,反社会言行和纵火偶见。提出了他们违法的特点和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原则。结论 癫痫患者发生违法行为是癫痫患者的一大危险 ,应加强对癫痫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89~2008年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2301例法医精神病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1.被鉴定人以男性(69.84%),青壮年居多。其中以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为主,性自卫能力鉴定居次。2.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诊断以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病、癔症性精神病为主:近10年,无精神病案例及人格障碍案例明显增加。犯罪类型以杀人、伤害案件为主;性防卫能力鉴定诊断精神发育迟滞及精神分裂症为主。因果关系鉴定诊断以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及心因性精神障碍为主。民事行为能力诊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结论近20年鉴定案例以刑事案件的刑事能力及性防卫能力鉴定为主。疾病诊断以精神分裂症、智能障碍为主。近10年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中无精神病及人格障碍增多,完全责任能力明显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精神分裂症犯罪暴力行为特征。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司法鉴定评估表,对28例精神分裂症罪犯与32名精神正常罪犯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职业、作案动机、作案预谋、作案性质、辨认、控制能力、作案后果判断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刑事责任能力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精神分裂症发病前作案的行为特征表现为无明显的作案动机、无预谋准备、缺乏有效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作案行为及其后果的分析判断能力明显削弱,虽辨认能力大部分存在,但控制能力基本削弱。早期精神分裂症犯罪应加强识别,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性犯罪的特点,为预防、减少性犯罪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四川正泰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所2009年1月-2012年8月进行性犯罪司法精神医学鉴定40例案例资料进行一般人口学、案件资料、医学诊断情况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作案者40例均为男性,作案对象55人次均为女性;作案者以精神发育迟滞居多(45%),其余依次为无精神疾病(27.5%)、精神分裂症(25%)、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5%);年龄14~73岁,平均年龄(34.15±13.04)岁,其中以18~45岁占绝大多数(80%);文化程度低,小学和文盲占绝大多数(70%);职业以农民为主(80%);婚姻以未婚居多(72.5%),其余依次为已婚(20%)、离婚(7.5%);少数案例有精神病家族史(12.5%)。选择的作案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85.5%),其中74.5%是留守儿童;作案地点以郊外居多(57.5%),其次为作案人或作案对象家里;作案时间绝大多数选择在白天(92.5%);大多数是第一次作案(75%),所有案例均为单独作案,没有任何人指使。判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12例(30%),部分刑事责任能力2例(5%),完全刑事责任能力26例(65%)。结论性犯罪是男性精神疾病患者一大危险,要防止和减少精神疾病患者性犯罪,必须加强对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提纲(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对精神疾病患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原则,包括医学要件和法学要件,并对各类精神疾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精神分裂症凶杀、伤害案例60例的作案动机,将其分为病理性、无意识性及一般(现实)性三类.作者以疾病精神病理整体的及心理过程系统的观点,对作案动机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方法:应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进行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损害可能是社会功能障碍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男性精神障碍者性侵害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男性精神障碍者性侵害案例的特点。方法:自制调查表对要求作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55例男性精神障碍者性侵害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在男性精神障碍者性侵害案例中,精神发育迟滞占47.3%,精神分裂症占30.9%;案发地在受害者家中占27.3%,在偏僻处占36.4%。性侵害对象大部分为精神障碍者占89.1%。无刑事责任能力者占25.5%,部分责任能力者占58.2%,有责任能力者占16.4%。结论:预防性侵害案例的发生,保护女性群体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故意伤害案件的特征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问题。方法采用自制的故意伤害案件司法鉴定资料调查表,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9-2012年合肥市精神病医院司法鉴定科187例故意伤害案例完整鉴定材料,对被鉴定人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作案前监护情况、治疗情况、刑事责任能力以及不同鉴定申请者所申请的鉴定结论进行分析,比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患者犯罪学特征。结果由司法机关申请的其鉴定结论为无责任26例(50%),由被鉴定人本人、代理人或家属申请的其鉴定结论为完全或限定责任88例(73.3%)(χ2=9.191,P0.05)。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案例中伤害亲属、同事等熟悉人和陌生人者分别为59例(56.73%)和45例(43.27%)。诊断为癫痫、神经症等其它精神障碍者伤害熟悉人和陌生人分别为19例(32.20%)和40例(67.80%)(χ2=9.075,P0.05)。作案为病理性动机、现实动机、混合性动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为80例、24例和0例。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分别为14例、42例、3例(χ2=45.277,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突然作案63例,其他精神疾病患者20例(χ2=10.721,P0.05)。在公共场所或在家中作案58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他精神疾病患者21例(χ2=6.135,P0.05)。163例精神障碍患者中,63例(38.6%)从未到任何医院就诊,76例(46.6%)因各种原因无人监管。结论故意伤害案多发生于男性、受教育程度低以及体力劳动者和无业者,年龄以30岁左右多见;司法机关申请鉴定的案例其鉴定结论为无责任,高于由被鉴定人本人、代理人或家属申请的案件;实施故意伤害的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不充分及得不到有效监护情况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并与Alzheimer病(AD)患者比较。方法 用pfeffer精神活动功能问卷(FAQ)对85例住院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43例AD病人的社会生活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减退亦相当严重。结论 在制定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措施与疗效评定时,不仅要注意精神症状的改善,还要注意对患者社会生活能力的观察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面部情绪感知方面存在显著缺陷.面部情绪感知障碍与患者社会交往能力、预测日后的工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有关.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情绪感知相关的脑区发生着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本文将主要从神经影像学方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部情绪感知障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关于精神疾病患者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伴有精神障碍的(包括怀疑有精神障碍的)刑事被告人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判定其刑事责任能力如何,是司法精神鉴定的核心问题。而医学诊断虽颇重要,倒是居于次位。因为不管临床上诊断为偏执性精神病或者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假如查明确实是由于病理性妄想而作案,就都可以认定为  相似文献   

16.
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之间抽象思维概括能力的特征。方法采用龚氏修订的第四例外测验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之间抽象思维概括能力进行测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抽象概括能力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而且病程越长这种能力越低(P<0.01)。结论思维障碍纵然经过反复治疗,其它精神症状已消失,但此症状尤其是抽象概括能力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比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共情缺陷、社会功能和精神症状的差异,探讨共情能力的相关因素及药物治疗对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60例(男30例,女3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个月,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共情水平、精神症状、社会功能进行评定,比较各项测量指标前后的变化,并通过各测量指标治疗后减分率的相关分析,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临床症状以及社会功能的关系,以及药物治疗对共情能力的影响。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予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3个月后,共情能力、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减分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与阴性症状呈负相关,与社会功能呈正相关。结论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改善共情能力、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随着共情能力的改善而改善。  相似文献   

18.
CHU MY  LI X  LV QY  YI ZH  CHEUNG E  CHAN R 《上海精神医学》2017,(5):268-276
背景:精神分裂症存在情感体验和表达障碍.然而,大多数以往研究往往只局限于情感体验(尤其是快感缺乏)或只针对表达.较少有同时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体验和表达.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快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尤其是,特别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障碍(包括快感体验和表达)和阴性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150例患者完成了愉快情绪体验量表(Tempor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Scale)和情感表达量表(Emoitonal Expressivity Scale)的评估.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快感缺乏,但情感表达的能力完整.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期待性愉快体验,尤其是抽象性期待愉快体验上的缺损更为明显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出快感缺乏,但他们表达情感的能力似乎完好无损.快感缺乏尤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杨英 《四川精神卫生》2015,28(4):374-376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现状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住院的115名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年龄60岁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并进行随访,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SSMI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SQLS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常模(P0.05);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呈显著相关(r=-0.52~0.67,P0.05或0.01)。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较差,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可能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已婚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查南宁市3个城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编调查表、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已婚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控制与改善优于未婚者,其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综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未婚者。精神分裂症患者职业状况与GQOLI-74生活质量呈正相关;SDSS、ADL、BPRS与GQOLI-74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及职业状况与生活质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