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与抗凝指标在慢性肝衰竭患者中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肝衰竭患者120例纳入观察组,并给予治疗。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20例纳入对照组。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体检者体检时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蛋白C活性(PC∶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因子Ⅴ(FⅤ)、人凝血因子Ⅶ(FⅦ)、人凝血因子Ⅷ(FⅧ)、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中纤溶酶原(PLG)水平,分析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PT、APTT、F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TA、FⅤ、F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APTT、FⅧ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TA、FⅤ、FⅦ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观察组PC∶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AT-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观察组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L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D水平低于治疗前,但高于对照组(P0.05);PLG水平高于治疗前,但低于对照组(P0.05)。FⅤ分别与PT、PTA、APTT、PLG、PC∶A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FⅦ分别与PTA、PT、APTT,PLG分别与AT-Ⅲ、FⅤ、FⅧ、PTA、PT、APTT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肝衰竭患者的凝血、纤溶与抗凝指标关系复杂,治疗前后检测这些指标能有效指导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凝血指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等外周血凝血指标,并对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凝血指标。结果2组APTT、P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IB、D-D、P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中,男性TT及PLT均显著低于女性(P0.05),年轻患者FIB、D-D显著低于年老患者(P0.05),肿瘤侵犯较浅者FIB及PLT显著低于侵犯较深者(P0.01),分期较低者PT、FIB、D-D、PLT显著低于分期较高者(P0.01),分化较低者TT显著低于分化较高者(P0.05),PLT显著高于分化较高者(P0.05),无转移者D-D与PLT均显著低于有转移者(P0.05);化疗后胃癌患者FIB及PLT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且女性、老年、肿瘤侵犯较深、分期较高、分化较低、存在转移的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标准化比值(PCAT-NR)与相关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病例组,选取75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人对照组,检测Fib、FⅦ:C、FⅧ:C、AT、PCAT-NR、DD并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下降组与PCAT-NR正常组Fib、FⅦ:C、FⅧ:C、DD、AT结果差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与其他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Fib(3.38±1.25)g/L、FⅦ:C(130.5±15.9)%、FⅧ:C(135.8±43.1)%、DD(2.12±3.01)mg/L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而AT(83.94±14.95)%、PCAT-NR(0.87±0.23)结果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PCAT-NR下降组Fib(4.03±1.25)g/L、FⅦ:C(138.2±6.9)%和FⅧ:C(151.5±54.9)%结果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而DD、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与Fib、FⅧ:C、DD呈负相关(r分别为-0.484、-0.356、-0.473,P均0.05),与FⅦ:C、AT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水平下降与高凝状态有关,与Fib和凝血因子Ⅷ活性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出血倾向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者纳入本研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Ⅹ)凝血活性、血浆蛋白质C(PC)、血浆抗凝血酶原(AT-Ⅲ)、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等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肝功能评级及不同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资料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变量间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伴有PLT、FIB、PC、AT-Ⅲ、FⅡ、FⅤ、FⅦ、FⅩ等指标下降(P0.05),而且这些指标水平随肝功能评级上升而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MPV、PT、APTT等指标升高(P0.05),而且随肝功能评级上升而升高(P0.05);有出血倾向的肝硬化患者PLT、FIB、FⅡ、FⅤ、FⅦ、FⅩ等指标显著低于无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P0.05);MPV、PC、APTT、PC、AT-Ⅲ等指标显著高于无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P0.05);PLT、FIB、FⅡ、FⅤ、FⅦ、FⅩ等指标与出血倾向呈负相关(P0.05);MPV、PC、APTT、PC、AT-Ⅲ等指标与出血倾向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可能为评估患者肝损伤严重程度、监测出血倾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与其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35例,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合格的健康者57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及对照组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对不同肿瘤分期、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PT、APTT缩短,D-二聚体及FIB水平升高(P0.05)。食管癌、乳腺癌、胃癌患者PT、TT、APTT较肺癌组延长,D-二聚体及FIB水平较肺癌组降低(P0.05)。恶性肿瘤(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患者Ⅲ~Ⅳ期PT、TT、APTT缩短,而D-二聚体、FIB水平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PT、TT、APTT缩短,FIB水平增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也有差异,凝血功能的异常有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进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相关参数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2例TIA患者作为实验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小板相关参数、血浆D-二聚体及其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IA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血浆中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621.855和92.277,P0.01);组间两两比较发现,TIA和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TIA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TIA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相关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67.634、128.213,P0.01),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TIA和脑梗死患者PLT、MPV及PDW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TIA患者PLT水平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但PDW、MPV水平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在TI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可为其早期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活性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9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FⅦ活性值,并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FF)、血小板(PL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血乳酸(Lac)等相关凝血指标,计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检测颅内压(ICP).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FⅦ活性及其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FⅦ活性值为(91.45±32.10)%,对照组为(97.20±16.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7,P>0.05).血浆FⅦ活性低患者INR、APTT、Lac显著高于血浆FⅦ活性高的患者,血浆FIB水平显著低于血浆FⅦ活性高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共计35例,其血浆FⅦ活性为(86.70±28.84)%,观察组不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57例,其血浆FⅦ活性为(97.83±30.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76,P<0.05).[结论]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浆FⅦ活性与凝血功能有一定联系,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血浆FⅦ活性有所降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胃癌患者外周血各凝血指标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胃癌患者不同浸润深度、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以及不同病理类型间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结果胃癌患者不同浸润深度组间,黏膜组患者的FIB、PLT的水平明显低于肌层组(P0.05);而黏膜组和肌层组间的APTT、TT、PT、D-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T、FIB、D-D、PLT在胃癌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显著(P0.05);而APTT、T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胃癌的分化程度越高,TT水平则越高,PLT水平则越低,TT、PLT在不同分化程度间的水平差异显著(P0.05),而APTT、PT、FIB、D-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胃癌患者各病理类型间的各凝血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凝血指标与其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摘要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FⅧ及常规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31例肝硬化患者和6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浆FⅧ及常规凝血四项的检测和对比分析,并观察上述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和肝功能代偿能力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浆FⅧ、PT、APTT和TT显著升高,Fbg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增加,肝功能分级级数的上升,血浆FⅧ、PT、APTT和TT逐渐升高,Fbg依次降低(P<0.05).血浆FⅧ水平与肝脏的代偿能力密切相关,失代偿的肝硬化患者血浆FⅧ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P<0.01).结论 血浆FⅧ与常规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出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倾向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FFP)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白细胞过滤血浆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自动血凝分析仪及Hitachi 7170生化分析仪测定20份FFP白细胞过滤前后PT、APTT、Fib、TT、FⅦ:C、FⅧ:C、FⅨ:C及TP、Alb.结果过滤后PT、INR、APTT、TT、FⅧ:C、FⅨ:C、FⅦ有明显改变(P<0.05或P<0.01),Fib、TP、Alb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可使部分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但仍保持正常水平以上,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136例NSCLC患者和12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凝血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T、APTT、Fib、PLT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理分型、不同分化程度NSCLC患者PT、APTT、Fib、PLT和D-D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NSCLC患者Fib、D-D水平明显高于Ⅰ~Ⅲ期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肿瘤转移的NSCLC患者Fib、D-D水平明显高于无肿瘤转移的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明显升高,其中Fib、D-D水平变化与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复发性流产与正常妊娠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情况,探讨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改变对复发性流产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2018年复发性流产患者(RM组)179例,同期同年龄段160例正常妊娠体检者(NP组)和15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对照,对各组PLT、PT、APTT、Fbg、D-二聚体、TT和ATⅢ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M组与NP组比较:PLT、Fbg、D-二聚体和ATⅢ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和APT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组与对照组比较:PLT、PT、APTT显著降低,Fbg、D-二聚体和ATⅢ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组与对照组比较:PLT、PT、APTT、ATⅢ显著降低,而Fbg和D-二聚体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T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较正常妊娠明显增强,临床定期监测妊娠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改变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HC)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及与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关系.方法确诊的9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为A级22例(A组)、B级47例(B组)、C级23例(C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X活性(FⅡ:C、FⅤ:C、FⅦ:C、FⅩ:C)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FⅡ:C、FⅤ:C、FⅦ:C、FⅩ:C、FIB含量和PTA均明显下降,PT、APTT明显延长;肝硬化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所研究的参数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31.99、3.49、21.08、6.75、5.69、18.76、9.63、10.26(P均<0.05).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FⅡ:C和FⅦ:C水平与PTA有中度的相关性r分别为0.5438和0.4373(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病情越严重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活性越低,其中FⅡ:C和FⅦ:C与PT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TA可间接反应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首诊胃癌患者的病历,从中提取出患者就诊时的D-二聚体水平和临床特征等信息。比较胃癌患者与80例健康个体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个体增高(P0.01)且其水平随患者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级的递进而增加(P0.01)。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增高(P0.01)。D-二聚体与肿瘤大小、癌抗原72-4呈正相关(P0.01)。肿瘤病理类型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关。结论胃癌患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均处于活化状态。D-二聚体是潜在的胃癌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在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肺癌患者115例作为肺癌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tago-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进行检测。结果肺癌患者PT、APTT、TT、FIB、D-二聚体、FDP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转移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肺癌局限者(P〈0.05)。肺癌患者抗凝血酶Ⅲ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对肺癌的转移及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质Z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浆凝血因子FⅦ:C,FⅧ: C,FX:C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血管并发症组(30例)和无血管并发症组(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蛋白质Z,血浆凝血因子FⅧ:C,FⅧ: C,FX:C水平.结果:血管并发症组和无血管并发症组蛋白质Z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FⅦ;C,FⅧ: C,FX:C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并发症组蛋白质Z水平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FⅧ:C,FⅧ:C,FX :C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蛋白质Z与FⅦ:C,FⅦ:C,FX:C水平在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中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栓形成在2型耱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蛋白质Z水平下降所致的FⅦ: C,FⅧ;C,FX:C活性和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一个新机制,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蛋白质Z、FⅦ: C,FⅧ:C,FX:C水平对于及早发现高凝倾向,及早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非妊娠妇女组Ⅰ;健康临产妇女组Ⅱ和子痫前期组(轻度、重度)Ⅲ;子痫组Ⅳ;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组Ⅴ;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Ⅵ妇女的血浆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组Ⅱ妇女的PLT、APTT测定值较组Ⅰ妇女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妇女的PT测定值较组Ⅰ妇女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妇女的FIB、D-二聚体测定值较组Ⅰ妇女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Ⅲ妇女的PLT、PT、APTT测定值较组Ⅰ、组Ⅱ妇女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Ⅲ妇女的FIB、D-二聚体测定值较组Ⅰ、组Ⅱ妇女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Ⅳ、组Ⅴ、组Ⅵ妇女的PLT、PT、APTT测定值较组Ⅰ、组Ⅱ妇女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Ⅳ、组Ⅴ、组Ⅵ妇女的FIB、D-二聚体测定值较组Ⅰ、组Ⅱ妇女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动态监测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指标,对预防、诊断和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在分娩前、后可能出现大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卵巢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中 D-二聚体水平,探讨血浆 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卵巢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4例卵巢癌患者和2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析凝血功能水平、血浆 D-二聚体水平,评估手术前血浆 D-二聚体水平在监测卵巢癌病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卵巢癌组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对照组(P <0.01);并且卵巢癌Ⅲ~Ⅳ期患者 D-二聚体及 FBG 水平均高于卵巢癌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卵巢癌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障碍随病情发展呈现加重趋势。结论 D-二聚体在卵巢肿瘤时可以反映纤溶功能的过度激活,提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效果。D-二聚体水平在卵巢癌发生血栓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提高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Ⅷ)是外源凝血系统的因子之一。FⅧ的血浆水平降低或升高会导致临床出血或血栓形成。本文报道FⅧ基质血浆的制备及肝病患者测定FⅦ促凝活性(FⅦcoagulant activity,FⅧ: CA)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与肿瘤分期、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的不同分期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连续收治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102例,其中鳞癌57例,腺癌35例,小细胞癌7例,神经内分泌癌3例。肺脏良性病变45例,测定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价肿瘤分期。结果肺癌组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数值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而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无统计学差异。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患者FIB及D-二聚体显著高于无转移患者(P<0.05)。将TxN0M0患者进行分层分析,T3期患者FIB及D-二聚体显著高于T1及T2期肿瘤患者(P<0.05)。结论肺癌患者FIB及D-二聚体较良性肿瘤患者明显升高,肿瘤临床分期越晚,其数值也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