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微生物检验主要是定性试验,手工操作较多,并有主观的分析和解释,各个环节都可导致错误,错误的检验结果将会误导临床医生。因此,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等,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妇科炎症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妇科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20例患者均进行培养法与镜检法检验,比较两种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培养法的阴道微生物阳性检出率为91.67%(110/120),镜检法检验的阴道微生物阳性检出率为92.50%(111/120),两种检验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科炎患者,采用培养法与镜检法检验进行微生物检验,均具有较高的阴道微生物阳性检出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微生物检验的新型技术发展很快,如PCR技术、蛋白芯片技术等,极大地丰富了临床微生物的检测手段,缩短了检测时间,大大促进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发展。但仍然不能取代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及免疫学检验这些传统的检验技术,它们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能更好地满足于临床需求,非常有必要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工作。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是一个动态的质量管理系统,包括从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识、保存、运送、处理、检验、结果分析和报告,直至临床医师的理解和应用,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检验失败。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制定持续性的改进计划,是现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分析该院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流行病学分布现状。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并比较该院2008~2010年临床标本微生物分类检验阳性率。结果除血培养标本外,此间其他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2009~2010年都低于2008~2009年。结论要认真分析不同年度的临床微生物标本分类检验阳性率,寻找原因,从而为临床微生物检测及各个科室提供有价值信息,提高检验和诊断水平,也为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浅析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900例患者及其检验报告,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并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为82%。在相关因素中,标本因素占比33.95%、人员因素占比32.72%、操作因素占比20.37%、其他因素占比19.96%。结论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有人员因素、标本因素、操作因素、其他因素,要从这几方面加强管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的采集及其技术。方法将我院临床科室涉及到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的51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其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及技术情况,分析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建议。结果在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中,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有仅采集单份血标本、血标本采集没有严格实施三步消毒法、没有掌握标本保存方法、其他等四个方面。结论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中,医护人员对规范标本采集认识不足,引起了诸多问题,所以要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加强相关医护人员技能与知识培训,促进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选择90份临床标本作参照组,时间为2017年1月-12月期间,另选择90份临床标本作研究组,时间为2018年1月-12月期间,都通过具备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人员实施微生物检验工作站,对比两组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情况。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咽试子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尿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针对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因时间段的不同,也会导致产生不同的阳性率结果,所以需要使得标本采集方式、检验步骤严格规范,提供给临床诊疗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检验对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至关重要,基于其专业性强、与临床联系密切等特点,微生物检验人员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实践基础和高水平的临床沟通能力。进修学习是微生物检验人员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针对微生物检验进修生教学培训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专业技能的提升方面,对其临床沟通技能的培训相对较少。该文深度剖析了当前微生物检验进修生临床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介绍了该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培养进修生临床沟通能力方面的一系列培训措施,以期提高进修生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微生物检验专业最近一年与临床沟通的案例,采用病例介绍和案例分析,研究临床与微生物检验相互沟通的重要性。通过临床与微生物检验相互沟通,微生物检验人员针对特殊病例特殊标本,改进检验流程,找到临床久治不愈的疑难感染病例的真正病原微生物:分枝杆菌、毛霉和放线菌;临床及时修订治疗方案,避免了误诊误治及延误病情。因此,加强临床与微生物检验相互沟通,开拓微生物检验人员的检验思维,发扬医务人员锲而不舍的专业精神,对临床疑难感染病的治疗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建议。方法选取本院的200例患者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标本的纳入时间范围从2018年2月-2019年2月,分析影响200份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200份微生物检验质量报告中有10份送检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00%;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有标本因素、人员因素和操作因素等。结论充分了解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助于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南方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系紧扣微生物检验基础理论,结合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际工作,对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方法在微生物质量检验管理改进前后,分别抽取55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对比发生检验差错的几率和检验质量评分。结果管理措施改进前的55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中有28份出现差错,管理措施改进后550份报告中有6份出现差错,且改进后检验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比较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优化检验工作流程能够全面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是微生物检验全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其主要内容是患者标本的正确采集、输送及处置。不合格的标本可导致假阴性、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对临床产生误导,延误对患者的及时诊治。因此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各个环节都要规范操作,严格控制,确保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浅谈我国检验医学现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检验医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医疗技术广泛地采用科学技术新成果,检验学科发展很快,其专业内部分工日趋精细,传统的检验科已按专业和分工演化出生化科、微生物科和临床检验科等,检验科为病人和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数据,服务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为临床提供作出诊疗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且,临床医生越来越依赖检验科的检验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检验医学专业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的结合,是一门发展迅速,多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医学前沿学科,又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是检验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中,临床细菌学和真菌学检验是该专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的主要工作内容,而细菌,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检验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越来越容易被我们发现,所以,微生物检测的出现就越来越频繁。这些微生物是我们肉眼所不能观察到的,但是有时候对我们的生命安全的威胁却是致命的。所以,将微生物检验与临床相结合,是控制并发现微生物威胁存在的有效方式。本文主要从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分析出必要性,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是集临床检验、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现代化检验医学中心。中心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本着“质量为本,服务临床”的宗旨,在不断改进现有检测技术的同时,积极开展新的检测项目,为临床诊断提供多元化的、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对照组)采集的6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微生物检验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实验组)我院自行制定并应用临床微生物质量管理措施,探讨应用效果。结果: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检验人员素质、检测仪器与试剂、患者生理因素、标本留取方式以及标本留取时间,实施微生物质量管理措施后,我院申请信息错误率、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率、容器应用错误率显著降低。结论: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验室信息系统,配备显微镜、摄像系统等硬件设施,设置血培养血量的评估环节,在审核界面可以随时调取临床相关信息,实现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等各个环节的检验信息传递及质量控制。结果改变了微生物检验原手工操作流程,自动记录了每份标本全流程各节点的操作时间、操作内容和操作者,提高了检验质量。结论基于LIS,实现了对微生物检验全程质量控制,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