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构建导向明确、简洁易行的后颅窝肿瘤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护理路径。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医务人员并结合临床患儿家长健康教育需求,初步构建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将专家意见整理、修改后形成后颅窝肿瘤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4。首轮函询所有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为(4.18~5.00)分,满分比范围为47.06%~100%。第二轮函询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为(3.75~4.88)分,满分比范围为41.12%~88.24%。两轮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152和0.155,显著性检验P<0.05。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和指标的筛选,构建了包含8个一级指标、46个二级指标的后颅窝肿瘤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后颅窝肿瘤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具有科学性,简便可行,可为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工具。  相似文献   

2.
护士规范化培训旨在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培训,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2008年开始推行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近年来又吸纳了台湾地区护士进阶培训和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经验,并参考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制订了适合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方案,编写了本手册.该手册包括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各阶段的重点内容及相关考核评价记录表单,实用性强.本书可用于新护士、临床护理教学老师的培训参考,以及护理管理者对培训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医疗事业也取得很大的进步,也加大了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力度,使得新入职护士可以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对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也具有明显作用。然而,从各大医院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来看,整体的培训效果不够理想,无论是培训制度,还是护理人力资源方面都还有待完善。基于此,在本文中,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此提高新入职护士专业化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也推动着医疗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PDPC法进行精准培训,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提升临床思维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设定2017年7月—2018年6月70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2018年7月—2019年6月新入职护士70名作为观察组,采用PDPC法精准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思维能力评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得分。结果实施后比较两组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DPC法精准培训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应用,能增强护士结合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情景、提高实操水平,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护理培训质量,更快适应临床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医院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应加大对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力度,以此达到增强护理能力的目的。然而,现阶段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实践、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新入职护士职业规划的影响。方法选取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2014年10月-2018年2月新入职的护士60名,分别对其实施入职前培训、基础技术培训和专科护理培训,入职前和第二、三阶段培训结束后填写调查问卷,所有考核完成后给予新护士综合性评价,最后全面分析受训新护士的各项考核结果,作为分配护士工作的依据。结果对新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之后,其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受训之前,新护士在受训前后的调查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规范化培训后,实习护士各方面均有明显提升,这对她们以后的职业规划是非常有利的,需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政策实施后山西省新入职护士培训现状并分析新入职护士结业成绩的影响因素,为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相应政策、出台配套措施及完善管理体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收集山西省41所三级医院于2018年6月完成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1 213名新入职护士的一般资料、规范化培训情况及规培结业考试成绩,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新入职护士结业成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85.93%的医院安排新入职护士进行专业科室轮转,各医院新入职护士专业科室轮转周期、护理部及科室培训频率不统一。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有无工作经验、护理部培训频率、是否进行专业科室轮转及轮转周期对新入职护士结业成绩有影响,且护理部培训频率是影响新入职护士培训结业成绩的主要因素。结论政策实施后,新入职护士培训效果显而易见,但在实施细节上标准尚不统一,有必要建立一种长效的新入职护士培训模式,以保证政策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合理有效的方法。方法:组织护理部岗前培训及科室轮转培训。结果:培养和提高了新入职护士的角色转变和岗位适应能力。结论: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的训练,帮助她们迅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进入护士角色,成为能独立担当的合格护士,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构建适用于医疗护理员的规范化培训课程体系,为医疗护理员的规范化培训与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小组讨论及德尔菲法,对20名医疗护理员领域的专家进行了2轮函询,通过分析各级指标的权重、均值、变异系数以及肯德尔协调系数筛选指标。结果 2轮专家函询后,确立的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课程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77个三级指标,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35、0.845。结论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课程体系设置全面科学,专家的权威程度及积极性较高,各级指标专家意见趋于统一,可为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课程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结合微课教学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0年1~12月83例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另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80例新入职护士作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实验组则开展Mini-cex结合微课教学。对比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考核结果、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结果 实验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护理措施以及整体评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入职护士对培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促进知识理解吸收、提高学习效率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岗位适应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ini-cex结合微课教学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可显著提高培训效果,提升新入职护士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改善岗位适应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二级医院应用新入职护士(简称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对提高新护士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构建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选取2015年及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32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2017年新入职的32名护士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式;试验组采用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方案,给予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操作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新护士理论知识(91. 10±1. 88)分、操作技能水平(92. 75±3. 17)分和综合能力评分(19. 18±1. 99)分均高于对照组(84. 80±2. 81、87. 98±4. 83、17. 84±2. 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二级医院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规范化培训在干部病房新入职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4月干部病房新入职的21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方式带教3个月;2014年6月—2015年6月新分配、轮转到干部病房的2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采取规范选择带教老师,制定和严格执行新入职护士培训计划,建立个人技术档案的系统规范化培训方法;观察两组护士培训后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以及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为63.24±2.84分,操作考核成绩为76.18±2.65分。经过为期4个月的系统规范化培训后,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4.57±3.17分,操作考核成绩为92.46±1.79分,独立上岗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测评均达95.36±2.02分。规范化培训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通过系统规范化培训,提高干部病房新入职护士独立上岗后的工作能力,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心,显著提高干部病房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2014年郑州市某医院200名新入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培训前后新入职护士对培训内容中医院文化、相关法律知识、护理安全的管理制度、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病历书写、医院员工守则、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案、ICU患者的护理方案、健康教育及护患沟通技巧10个方面的认可程度。结果培训后,新入职护士对医院文化、相关法律知识、护理安全的管理制度、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病历书写、医院员工守则、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案、ICU患者的护理方案、健康教育及护患沟通技巧10个条目的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34,33.941,28.284,40.000,43.333,25.295,33.941,28.887,26.679,30.000;P0.05)。结论通过岗前培训,新入职护士进一步意识到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因此,医院应对新入职护士开展科学规范的岗前培训,以帮助新入职护士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进而提升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循证构建产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监测产房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检索、访谈法初步拟定指标体系框架,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确定产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结果最终构建的产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100%;两轮权威系数均为0.85;第一轮函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287、0.270和0.256,第二轮分别为0.295、0.302和0.29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产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科学性、适用性较强,可作为产房护理质量评价工具,但仍需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结合微课在培训新入职护士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新招聘护士30人为观察组,2014年3月-2015年3月招聘护士30人为对照组,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而观察组护士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微课进行培训,培训后对两组人员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护理技能操作考试及轮科时的科室考核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护理操作技能及科室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微课在培训新入职护士中,能有效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临床护理能力,有利于新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朱转娥 《现代医院》2014,(1):127-129
目的了解精神病医院新入职护士对精神病护理知识的认知状况,为精神科临床新入职护士的带教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精神病医院的护理质量。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惠州地区三所精神病医院2013年新入职的71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新入职护士对精神病护理知识认知存在偏差,其中,如何与精神病人接触与交谈及对精神病人意外事件的处理项目认知度较低。学历、社会环境因素与影响精神科护理识知的认知相关(p<0.01)。教学经历、实践经历是影响新入职护士对精神科护理知识认知的主要因素。结论学校有必要对护理专业学生加强对精神科知识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临床对新入职护士的带教中,应制订比较系统的专科培训计划,以全面提高精神病医院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血液病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为提高血液病专科护士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专科护士培养的国内外文献及政策法规,对1 792名血液科护士及6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获取血液病专科护士培养需求及建议,构建血液病专科护士培养模式草案,针对草案邀请15名专家进行两轮Deiphi专家函询,确定血液病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各级指标及权重。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3,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4(P<0.05),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经两轮函询,最终形成包含7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111个三级指标的血液病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血液病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科学、可靠,对于血液病专科护士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护理助手”App在我院新入职护士轮转期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新入职护士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轮转期培训及考核,观察组采用“护理助手”App将培训及考核资料定期上传,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学习及考核,统计新入职护士轮转期的培训质量。结果:观察组培训质量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对我院新入职护士进行轮转期间的培训中,护理部护士培训科采用“护理助手”App进行线上培训及考核,不仅可以改善临床培训质量,还可以提高护士的满意度,通过不断规划临床培训流程,进而提升新入职护士的工作能力以及护理基础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增加新入职护士的工作热情,改善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食管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方法在文献回顾、医护人员及患者访谈基础上,形成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2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合指标筛选标准和各专家的建议,最终形成食管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结果两轮函询的专家应答率分别为100.00%和91.67%,专家平均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95,专家函询结果的变异范围为0.00~0.21。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和指标筛选,构建了以入院评估教育、术前教育、手术教育、术后教育、康复教育和出院教育为主要结构框架的食管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43个二级指标。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了食管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为临床规范食管癌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20.
彭美荣  黄敏  邓莉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811-181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新入职护士培养的方法与管理,使新入职护士的综合应用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方法对神经外科32名新入职护士在培训、考核、及管理等方面结合专科特点采取了集中式的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早交班短时间培训和提问、多媒体教学、护理查房灵活、系统、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结果新入职护士各项能力在短时间内均得到明显提高,达到胜任临床工作的水平。结论持续性进行灵活、形式多样化的培训,激发新入职护士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水平和综合能力,加速了新入职护士的成长和胜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