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其中甲型流感3 425例,乙型流感326例,甲型和乙型流感同时阳性7例,同时选取1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淋巴细胞(L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PLT)的表达差异。收集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统计分析各指标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C、LC、NLR对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 14 828例标本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占23.10%,乙型流感病毒阳性占2.20%。甲型流感患者WBC、NC、NLR高于乙型流感患者,LC低于乙型流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患者儿童组和成人组之间WBC、NC、LC、NLR、CRP、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流感患者儿童组和成人组之间WBC、LC、NLR、CRP、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预测甲型流感曲线下面积为0.76,LC预测甲型流感曲线下面积为0.75。NLR预测甲型流感临界值为3.45(灵敏度57.13%,特异度95.95%),LC预测甲型流感临界值为1.22(灵敏度53.33%,特异度94.00%)。NLR预测乙型流感曲线下面积为0.68,LC预测乙型流感曲线下面积为0.72。NLR预测乙型流感临界值为3.12(灵敏度47.24%,特异度95.33%),LC预测乙型流感临界值为1.34(灵敏度54.60%,特异度87.33%)。结论 NLR作为一种独立预测流感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尽管其无法完全反映流感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和免疫平衡状态,但其升高对预测甲型、乙型流感阳性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为流感患者的预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某医院150例RA患者、101例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及151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细胞分类计数检查,并比较NLR在3组人群中的差异。收集RA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统计分析NLR与其他炎性指标的联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LR对RA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 RA患者NLR水平显著高于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NLR与中性粒细胞计数(NC)诊断RA的敏感性相当(NLR:62.4%;NC:67.5%);但NLR的诊断特异性更高(NLR:85.5%;NC:68.7%)。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ESR(r=0.210,P=0.043)、CRP(r=0.149,P=0.043)均呈较弱但具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结论 NLR比CRP、NC及淋巴细胞计数等传统的炎症指标更具有预测价值,有望作为一种新的能独立预测RA患者体内炎症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采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将其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评估其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SAP组与MAP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WBC及NLR预测S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不低于0.7。NLR较WBC预测SAP的诊断临界(CO)值、敏感性、特异性、AUC具有更大的价值,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SAP的早期诊断中意义不大。结论 NLR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不良预后中优于WB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预测孕晚期胎盘炎症发病风险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在该院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并在该院分娩的6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后胎盘诊断是否存在炎症分为观察组(胎盘存在炎症)和对照组(胎盘无炎症),其中观察组孕妇26例,对照组孕妇34例。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等、C反应蛋白(CRP)在胎盘炎症中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确定有预测价值的炎症指标的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孕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产次、孕周、淋巴细胞数、白细胞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中性粒细胞数和NLR分别为(10.52±4.51)×10^9/L和7.81±6.52,均高于对照组的(7.93±3.15)×10^9/L和4.7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RP、NLR对胎盘炎症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2.41%、61.31%、45.52%、65.23%、73.81%,特异度分别为75.82%、73.63%、30.35%、73.32%、79.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15 mg/L(OR值:2.137;95%CI:1.412~8.236)及NLR>7(OR值:3.268;95%CI:2.071~6.920)均为产生胎盘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升高可作为预测孕晚期胎盘炎症发生风险的一项有效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的变化,以期为院内心肺复苏(CPR)患者的预后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1—2018年间在我院急诊科经过CPR且自主循环恢复的244例住院患者,根据最终结局分为死亡组(n=204)和存活组(n=40),比较两组患者NLR水平的不同,绘制ROC曲线分析NLR对CPR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NLR水平(21.4±18.8)明显高于存活组(11.2±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NLR与CPR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曲线下面积(AUC)为0.701,敏感度为82.89%,特异度为50%。Logistic回归分析:NLR水平上升(OR=1.062,95%CI:1.017~1.110)是影响CPR患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CPR患者中,患者的NLR值升高可提示患者预后质量较差,因此可根据血液中NLR来判断患者的预后质量,并对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NLR 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16 年 7 月~ 2018 年 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278 例 CAD 患者和同期来院体检的 117 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血细胞检测及血生化指标,根据病情将 CAD 患者分为稳定型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两组,同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又将 CAD 患者分为观察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统计各组患者 Gensini 积分。比较各组间外周血 WBC,NLR 及 CRP 水平差异,并分析 NLR 与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水平和 Gensini 积分的相关性,ROC 曲线分析 NLR 对 CAD 病情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外周血WBC,NLR 及 CRP 在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29.962,31.045,F=17.656,均 P<0.05),且 NLR 与 CAD 患者 cTnI水平和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 (r =0.381,P=0.000;r =0.217,P=0.000);NLR 用于诊断 CAD,SCAD 及 ACS 患者的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95%CI: 0.671~0.770,P=0.000),0.643(95%CI: 0.582~0.704,P=0.000),0.835(95%CI: 0.787~0.884,P=0.000)。结论 NLR 水平可作为冠脉狭窄程度的辅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该院妇产科就诊的育龄妇女的病历资料,从中选择EM患者58例,非EM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NLR对EM的诊断价值。结果 EM患者平均NLR高于非EM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诊断E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5%可信区间(CI):0.62~0.79]。当NLR取值为3.32时,NLR的诊断敏感性为76%(95%CI:65%~84%),特异性为60%(95%CI:45%~73%)。结论 NLR对EM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LASO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ISR,将92例LASO患者分为ISR组(n=24)和非ISR组(n=68)。分析比较ISR发生相关因素以及其与血浆NLR的关系。结果 ISR组患者在糖尿病、高血脂、支架长度、NLR与非IS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高血脂、支架长度和NLR是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形成ISR的独立危险因素。NLR预测LASO患者发生IS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736 (95%CI 0.602~0.871),当最佳截断值为8.79时,敏感度是54.2%,特异度是94.1%。结论 NLR是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形成ISR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对LASO患者形成ISR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娟  杜磊  何丹  雷晶 《系统医学》2023,(14):108-111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NMOS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初诊NMOSD患者52例作为NMOSD组,同时选择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NMOSD组和对照组的基本资料,分析NLR识别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价值。结果NMOSD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和NLR均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识别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79(95%CI:0.864~7.089,P<0.001)。结论 NLR可作为识别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价NMOSD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系统性硬化症(SSc)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SSc患者56例[其中21例合并间质性肺炎(SSc-ILD),单纯SSc 3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87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和对照组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等一般资料,计算NLR。结果 SSc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WBC、N及R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c-ILD患者NLR高于单纯SSc患者,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2±2.27 vs 3.18±1.60 vs 1.93±1.14,P均0.05);NLR诊断单纯SS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8,且cut off值取2.45时,敏感性为73.91%,特异性为87.32%,约登指数为0.612 3,95%CI为0.822 4~0.943 1,P0.01;诊断SSc-ILD的AUCROC为0.91,cut off值取3.87时,敏感性为78.36%,特异性为86.91%,约登指数为0.652 7,95%CI为0.835 1~0.968 5,P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NLR是SSc发病的风险因素;相关性分析证实NLR与ESR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NLR显著下降。结论 NLR与SSc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可作为辅助诊断SSc的指标之一,可用于鉴别诊断单纯SSc与SSc-IL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与补体C3比值(NC3R)在评估SLE疾病活动度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SLE初诊患者共189例,包括高疾病活动度组42例、低疾病活动度组147例。电阻抗法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A、IgM、C3、C4水平;比较高、低疾病活动度组间NLR、NC3R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评价其与SLE活动度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高、低疾病活动度SLE的价值。结果高疾病活动度组与低疾病活动度组间的NC3R、NLR、C3、N、NC4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度评分与NC3R(rs=0.367,P0.01)、NLR(r_s=0.281,P0.01)、NC4R(r_s=0.273,P0.01)具有相关性。NC3R、NLR、NC4R诊断高活动度SLE的AUC分别为0.726、0.718、0.678;敏感性分别为0.690、0.500、0.619,特异性分别为0.741、0.857、0.755。结论 NC3R、NLR可以作为评估SLE疾病活动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8例输血治疗的创伤性失血患者,根据输血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500)及无效组(n=68),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等常用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对相关因素预测输血疗效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有效组患者的年龄、ISS评分及NLR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SBP、DBP、呼吸频率、GCS评分、Hb、PLT及APTT水平明显高于无效组(P均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创伤类型等因素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高GCS值(OR=0.804,95%CI:0.707-0.913),高Hb(OR=0.937,95%CI:0.908-0.967)、PLT水平(OR=0.984,95%CI:0.976-0.992)是影响输血疗效的保护因素,而高ISS值(OR=1.288,95%CI:1.128-1.471),高NLR(OR=4.434,95%CI:2.905-6.766)及APTT水平(OR=1.087,95%CI:1.033-1.145)是影响输血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示NLR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GCS、ISS、Hb、APTT及PLT(Z=3.627,3.487,2.860,3.903,3.030;P均0.05),其中NLR诊断的最佳截点为4.41,此时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67.0%。结论 NLR作为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疗效的预测指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荨麻疹腹痛患者在合并感染及无感染的情况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变化与急性荨麻疹腹痛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急性荨麻疹腹痛患者100例,按患者有无感染,分为感染性荨麻疹腹痛组(感染组)和非感染性荨麻疹腹痛组(非感染组),每组50例。另随机选取同期于该院就诊的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荨麻疹不伴腹痛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患者的hs-CRP、NLR、PLR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灵敏度与特异度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hs-CRP水平、NLR、PLR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用于感染性荨麻疹腹痛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7,最佳诊断值为13.56mg/L,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80%。NLR对感染性荨麻疹腹痛ROC曲线下AUC为0.843,最佳诊断值为17.67,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88%。PLR对感染性荨麻疹腹痛ROC曲线下AUC为0.974,最佳诊断值为224.85,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92%。结论 hsCRP、NLR和PLR水平对感染性荨麻疹腹痛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前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及对溶栓治疗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行溶栓治疗的ACI 120例,检测溶栓前和溶栓1 d、溶栓5 d时中性粒细胞和NLR,均于溶栓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评估预后,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3~6分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剩余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ACI患者溶栓前中性粒细胞、NLR与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及对溶栓治疗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行溶栓治疗的ACI 120例中,27例预后不良。溶栓前,预后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溶栓前和溶栓1 d、溶栓5 d,预后不良组中性粒细胞和N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和中性粒细胞、NLR水平与溶栓治疗预后有关(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溶栓前中性粒细胞和NLR单独及联合对溶栓治疗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联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脉压对冠心病诊断价值及冠心病发生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就诊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4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553例)和非冠心病组(195例)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冠心病患者NLR、脉压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NLR、脉压和NLR联合脉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发生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组男性和有吸烟史、大量饮酒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所占比例,以及年龄、收缩压、脉压、心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空腹血糖、尿酸和Gensini评分高于非冠心病组,有血脂异常史所占比例、淋巴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NLR与脉压、中性粒细胞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呈负相关;脉压与NLR、中性粒细胞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呈负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对冠心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NLR联合脉压大于NLR和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和脉压≥55 mmHg、白细胞≥10×10~9/L、NLR≥3.39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NLR联合脉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和脉压≥55 mmHg、白细胞≥10×10~9/L、NLR≥3.39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林杰  钱佶  蒋国军  陈明治 《新医学》2022,53(10):751-755
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生成对食管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食管癌患者(远处转移25例、非远处转移35例)和30名健康志愿者,检测其外周血NET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癌远处转移者外周血NET含量高于非远处转移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NET含量升高是食管癌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9.592, 95%CI:24.313~45310.558)。监测NET含量可预测食管癌的远处转移(AUC=0.37, 95%CI:0.737~0.937),其预测价值高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NET联合NLR可以提高NET预测食管癌远处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 NET生成是食管癌远处转移的高危因素,监测外周血NET的含量可预测食管癌远处转移,NET联合NLR能够提高NET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中的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3月该院感染科收治,诊断为“IE”的患者为IE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同期住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为CHD组,收集统计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病历资料、化验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LR在IE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在IE组与健康对照组、IE血培养阳性组与IE血培养阴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在IE组与健康对照组、IE血培养阳性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0.926,灵敏度89.2%,特异度86.3%,提示联合应用NLR和RDW-CV可以使诊断效能提高。结论NLR、RDW在感染相关疾病的预后方面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IE患者的诊断作用有限,在预后方面的作用,需要更大样本量、多中心的临床队列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40例新生儿出生后首次采集的末梢血标本,检测血常规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按临床诊断分为感染组、黄疸组及健康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hs-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T%)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感染组NLR、WBC计数、hs-CRP、NEUT#、NEUT%明显高于黄疸组及健康组(P0.001),而黄疸组与健康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WBC计数、hs-CRP、NEUT%诊断新生儿感染的AUC分别为0.903、0.681、0.653和0.876。结论 NLR在鉴别诊断新生儿感染中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ratio,NLR)对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导致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东部战区医院神经外科经过开颅术后,确诊颅内感染的患者 53 例,无颅内感染的患者 23 例,分别检测脑脊液和血液中白细胞计数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lymphocyte,LYMPH)以及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 比较各参数的诊断性能。结果 与非感染组相比较,感染组血液指标 WBC 和 NEUT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076,-1.629,均 P>0.05),LYMPH,NLR 以及 hs-CRP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54,-1.978,-2.370,均 P<0.05);而感染组脑脊液中 WBC, NEUT, LYMPH 以及 NRL 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4.342,-2.882,-2.882,-2.882,P<0.05)。ROC 曲线显示,除 LYMPH 外,其它项目的 AUC 均大于70.0%,敏感度以 NEUT 最高,为 72.0%,特异度以 WBC 最高,为 92.9%。结论 脑脊液中 NLR 水平对开颅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30日-2017年2月30日我院收治的14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39~78岁,平均49.7±6.7岁;男87例,女53例;TNM分期:Ⅲa患者68例,Ⅲb患者72例。于首次入院第2d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ml,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随访截至2019年3月30日,观察NLR对总生存(OS)率影响。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79,特异度为68.9%,灵敏度为79.6%。NLR升高80例,NLR降低60例。NLR升高组与降低组卡氏一般状态评分、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升高组患者Ⅲb期比例较高,卡氏一般状态评分较低。失访12例,其中NLR升高组失访8例,NLR降低组失访4例。共94例死亡(73.4%)。NLR升高组3年生存率为33.3%,NLR降低组3年生存率为48.2%。Kaplan-Meier分析显示,相比NLR升高组,NLR降低组OS更长(P0.05)。结论 NLR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密切,NLR增高患者预后较差,检测NLR水平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